APP下载

试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卫生防疫工作

2024-01-25钟小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抗日战争根据地

钟小芳

(1.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 赣南医学院全科医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陕甘宁、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华中等抗日根据地。各根据地创建以来,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成果卓有成效。由于大多数抗日根据地位于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偏僻地区,尤其是抗日战争初期,群众穷困潦倒、体弱多病、封建愚昧等状况尤为突出,造成各根据地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面临缺医少药的问题。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日本侵略者的“三光”政策,群众处于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忍饥挨饿的生活困境,加速了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救治群众是各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学界主要关注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军事建设等研究,对于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陕甘宁和晋察冀等地,且成果鲜见。本文以史料为基础,主要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卫生防疫工作经验,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内忧外患: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1.1 社会经济落后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地处山区、受军阀混战及日军侵略的影响,各根据地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群众收入形式单一,主要收入以农业为主。由于地主占有大部分田地,群众只有少量劣质土地,加上军阀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导致群众食不果腹。“抗战以后,敌寇侵占平原更不遗余力,在所谓‘确保农产’的口号下,使平原城市附近的地区成为殖民地,北岳区山岳地带,一般地瘠民贫,土地比较集中,农民生活程度低下,吃糠吃树叶是经常的生活。”[1]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导致各根据地医药卫生事业十分落后,而且群众长期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他们普遍缺乏营养,身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乘虚而入。落后的社会经济是抗日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内部困境。

1.2 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1937 年北岳区有高小学生250 多人,初小学生2 400 余人[2]。1945 年,根据冀晋区24 个县教师文化程度的统计情况,小学教员共4 604 人,其中,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教师占29%,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教师占53.9%,具有中学师范文化程度的教师占37.1%[3]。由于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老百姓非常崇拜迷信,社会上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生病后,群众不去找医生治病,而是去找巫神做法。结果延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间,导致更多群众被感染,有的甚至丢掉性命。“过去陕北人民不讲卫生,疾病流行死亡率极高,既不讲清洁之道,医院数目又少,老百姓病了只有找巫神。”[4]4191944 年毛泽东指出:“陕甘宁边区现在婴儿死亡率高至60%,成人死亡率高至30‰,去年死牛7 800 头,死驴4 000 头,死羊21万头,死骡2 300只,人民相当普遍地相信巫神。”[5]当时边区人口150万,有巫神2 096人,中医仅为1 074 人,农村西医不及中医的1/10,而且医生多居市镇,巫神散布于农村[6]368。巫神招摇撞骗,欺骗群众,为害甚烈。当时延安县有161名巫神,其中59名巫神治死了278 名群众[7]。群众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是抗日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内部形势。

1.3 卫生环境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群众长期生活贫困,居住环境一直无法改善。一方面,群众的卫生习惯和居住环境普遍偏差,他们长期共用茶杯、碗筷、毛巾和面盆等生活用品,住房紧挨着鸡窝、鸭棚、猪圈和牛圈等,院子前后堆积着灰土和鸡鸭粪便,这些都极易滋生细菌,引发瘟疫。猪圈、牛圈和厕所距离水井又近,经常有污水、畜粪流入井中,导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引起传染病暴发。1944年1—5月由于饮水不净、不常洗澡等原因引发疫情,导致延安县和延安市病死685 人和牲畜700头[6]360。另一方面,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也促使瘟疫不时暴发。加上当时全国自然灾害不断,东南与西北各省不少地方发生了水灾和旱灾。“各省灾况之重,以持续了一年多的豫灾最为严重,旱灾之后,继之以蝗灾,麦子看看到手,又遭到了黄汜,黄汜未已,又遇淫霖,瘟疫盛行,疫病蔓延,我们不难想象灾胞们在饥病交加下,拼死挣扎的那一种凄惨场面。”[8]恶劣的卫生环境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构成抗日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外部形势。

1.4 日军侵略的影响从1931 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 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军在这14 年的侵华战争中,对我国实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和军事扫荡,导致群众生活日益困难,身体素质急剧下降。日军的烧杀抢掠、施放毒气和水井投毒,严重污染了根据地群众的居住环境和水质水源,促使瘟疫频发。1941 年日军投放霍乱菌到冀西赞皇县竹里村,导致每天都有群众死亡,该村60 多名群众死于霍乱;1942 年日军投放鼠疫到定县油味村,导致该村70 多名群众死于鼠疫[9]。1943 年日军把带有鼠疫菌的老鼠和跳蚤投放到晋察冀灵寿县上下石门村、吕生庄、西岔头、万司言一带,导致这一地区每天都有40~60 名群众死亡[10]。更为残忍的是,日军在哈尔滨建立了“731”部队,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发动细菌战争。1945 年日军投降前夕,又彻底炸毁了“731”部队的工厂,导致大量带有鼠疫菌的老鼠到处逃窜,感染了当地老鼠和鸡鸭等动物,很快引发人与动物疫病流行,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日军侵略是抗日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严峻外部威胁。

2 多维立体:卫生防疫工作的措施

针对各根据地疾病流行等情况,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从“一切为了伤病员”的思想出发,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卫生防疫法规,培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开展群众卫生运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军民身体健康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2.1 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是各根据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场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医疗卫生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并在各苏区和红军长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36 年10 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重建医疗卫生管理机构,此后10年间,逐步建立了军队、中央和边区政府3 个系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军队系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在中央军委总卫生部的领导下,设有八路军医院(后更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八路军直属门诊部、八路军制药厂、八路军卫生学校(后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等;中央系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在中央总卫生处的领导下,设有中央医院、中央机关门诊部、中央卫生材料厂等;政府系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卫生处(后改为卫生署)领导下,设有边区医院、边区政府门诊部、边区医疗专科学校、光华制药厂、干部休养所、保健药社、国医研究会等。同时,各党政军机关、学校、公营工厂等都设有卫生科(所)或医务室。各根据地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医疗卫生机构,从而有效保障了根据地军民的身体健康。

2.2 制定卫生防疫法规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为根据地军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了《建立卫生工作保障人民健康》的提案,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和健康水平。同年11 月,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党代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决议》,要求边区各地有计划地开展医药卫生工作,研究中药,成立制药厂,组织医药合作社,创建卫生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随后,边区政府陆续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卫生行政系统大纲》《关于健全各级卫生组织的指令》《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医务人员管理章程》《陕甘宁边区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陕甘宁边区防疫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规和条例。晋察冀边区政府也陆续颁布了《疾病及其预防与治疗》《药材制度的规定》《开展卫生运动的指示》《关于防疫卫生突击运动》和《科学地大量运用中药》等法规和条例。各根据地制定和实施的法规和条例,不但规范了医院医生的行医行为,极大改善了军民的就医条件,有效遏制了各种传染病的暴发与蔓延,而且有力推进了医疗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正规化。

2.3 培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抗日战争初期,各根据地都面临医疗卫生人员紧缺的问题。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各根据地通过创办医药学校、举办短期医护培训班和成立医务研究会等形式,大力培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毛泽东指出:“现在应该把医药卫生的知识和工作大大推广一下,想办法在每一个分区训练一些医药人才。或者是各分区送人来延安学习,或者是延安派人去训练,我看都可以。”[11]为此,各根据地先后创办了八路军卫生学校、延安药科学校、白求恩护士学校、华中卫生学校、华中医学院和新四军军医学校等院校,这些学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根据地医务人员紧缺的难题。与此同时,各根据地还通过成立医务研究会,促进医务人员交流,达到提升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的目的。1942 年7 月,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医药指导委员会,该会协助军区卫生部负责设计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技术,从而推进医疗卫生工作的建设。

2.4 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李富春指出:“边区人民有了政治经济的保障,但卫生医药尚没有保障,群众还被旧社会留下的野蛮的巫神和不卫生的习惯与疾病侵袭。”[12]296为了革除群众愚昧落后、封建迷信和不讲卫生等陋习,各根据地大力宣传卫生与防疫知识。首先,运用媒介宣传教育。各根据地通过党报、宣传册和宣传栏等载体,利用农村古庙会,通过组织秧歌队、戏剧团,让他们表演“卫生歌”“勤婆姨”“怎样养娃娃”等节目,大力宣传卫生防疫常识。1938 年4 月《新中华报》增设了“防疫”专栏,1941 年5 月《解放日报》创刊后也专门开辟了卫生宣传专栏,定期刊登卫生工作信息、防病治病知识及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办法。同时,各大医院还印制了许多卫生宣传小册子,边区政府还创办了边区卫生报,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其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各根据地通过读报识字组、夜校、午校、半日校、轮学等形式,组织群众识字,学习文化知识,坚持学用结合,要求“做啥学啥,要啥学啥,学啥用啥”,使群众逐渐了解封建迷信的实质。特别是边区政府邀请改造成功的巫神现身说法,“自今年7 月14 延安的反巫神斗争大会后,……就有59个巫神公开改邪归正”“我们这张嘴胡扯,冒似病人好了,功劳就是巫神的;病人死了,怪他命短,与我们巫神无关。”[4]418这个会议极大教育和警醒了广大群众。再次,发挥基层骨干的宣传教育作用。卫生宣传仅仅依靠专业人员不行,往往基层区乡干部、劳动模范、积极分子、变工队长、小学教师等的卫生宣传,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当宣传员、卫生员,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订立卫生公约等形式,既讲道理又做示范,教育引导,评比检查,群众接受快干劲大,还互相开展竞赛,极大改善了各根据地的卫生面貌。“据1944 年上半年统计延安市共挖厕所783 个,平均4 户1 厕,挖垃圾坑76个,添修猪圈100多个,牲畜棚130多个,水井19个,食品商店、食品摊子做到有纱窗防蝇设备。”[12]140

2.5 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卫生运动,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大力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病治病运动。中共中央在延安和中央军委卫生部共同号召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及时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定期接种疫苗。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便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卫生运动。1939 年4 月7 日《新中华报》刊登《把卫生运动广泛的开展起来》的社论,号召军民“把我们的卫生运动广泛地推动起来,这是不可缺乏的伟大的抗战工作的一部分”[13]。从此,打扫卫生成为群众经常开展的工作。1944 年6 月30 日,延安举行有3 000 群众参加的卫生动员大会,朱德、李鼎铭、蔡畅等出席,大会号召“群众在衣食住各方面注意卫生、避免疾病、反对巫神、相信医药,向大批卫生模范村、模范家庭及模范卫生工作者看齐,造成广泛而热烈的群众卫生运动。”要改变“群众财旺人不旺及疾病死亡的严重问题”[14]。很快一场波澜壮阔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就在全边区兴起。

卫生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宣传教育,根据地群众改变了不洗澡、不洗衣服的习惯,懂得了打扫卫生、晾晒衣被的科学性,讲卫生、防疾病的重要性,养成了不喝生水、不吃冷饭和不洁食物的好习惯。部队则再次强调和执行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餐具消毒、单独保管使用的纪律。群众生疮害病也不再求神拜佛,而是主动求医问诊,极大增强了卫生意识。总之,通过卫生运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科学知识,鼓舞了广大军民同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疾病及不良卫生习惯作斗争的积极性,提高了全体军民健康防病的意识和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有力推动了各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 群策群力:抗日战争时期卫生防疫工作的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的卫生防疫工作,是在我国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频繁的战争形势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虽然采用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卫生防疫措施,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各根据地有效地阻断了疫病的流行和传播,保障了军民的身体健康,确保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根本保证首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是卫生防疫工作的关键。中央苏区时期,不论面对1932年初的富田瘟疫,还是1934 年春红军中出现的肺炎、天花和脑膜炎,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人亲自调研和部署,使疫病很快得到了控制。为此,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15]抗日战争时期,党和边区政府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及时调查研究、制定和实施卫生防疫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为打赢卫生防疫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党的科学决策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保障。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制定了应对疫情的法律法规,并且颁布了医疗卫生、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等制度及各种传染病防治办法,为有效阻断疫病的传播提供了制度保障。再次,中央领导人率先垂范,推动医疗卫生工作有序开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徐特立、李富春等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不仅积极倡导、组织卫生运动,出席动员大会或卫生展览会,既讲话动员又题词鼓励,而且身体力行,参加大扫除等活动,极大推动了各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

3.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卫生防疫工作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6]899抗战时期的卫生防疫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与疾病进行斗争的阻击战、生死战,反映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随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又强调:“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16]1095赢得疫情的最后胜利,关键是要贯彻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事实上,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成效卓著,疫病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大为降低。“据统计:1941 年至1942 年初,附谷县刘家坪、麻地沟两村发生10 多例鼠疫患者,1942 年未见发生鼠疫。霍乱、天花虽个别地区偶有发生,但未普遍流行。”[12]131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陕甘宁、晋察冀和华北等根据地在日益完善各种医疗卫生设施的同时,向广大群众不断普及卫生防疫知识,使其在实践中掌握卫生防疫的应对措施。

3.3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防疫工作基本方针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提出“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思想,强调:“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7]抗日战争初期,各根据地严重缺医少药,为此毛泽东再次强调:“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16]1083每当春、夏季疫病高发时间到来前,各根据地及时下发通知,提醒群众预防回归热、伤寒、痢疾和急性肠炎等疾病,建议儿童注射水痘和天花等疫苗。“边区卫生处于1941 年5 月19 日派出医药防疫队下乡,为防疫、医疗、调查、宣传教育为内容,两个月来共为民众及公务员、学生注射防疫针431 名,种痘325 名,并帮助当地政府建立防疫委员会。”[12]131-132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医药极端匮乏,各根据地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了科学的卫生防疫措施,组织军民开展卫生运动,建立和完善卫生防疫体系,有效地战胜了各种疫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18],无疑将有力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4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卫生防疫工作的必然选择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经历了1957年亚洲流感、1968 年香港流感、2002 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2014年埃博拉病毒病和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7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情。面对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疾病,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无法置之不理或置身事外。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9]因为“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20]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工作就曾得到国际友人的无私援助。1938 年白求恩带领的加美援华医疗队,印度派遣了由爱德华、柯棣华、巴苏华、木克华和卓克华5人组成的援华医疗队和任桐年带领的公谊救护医疗队到达中国,援助中国抗战。“各国宗教团体慈善团体的援华——美国红十字会,基督教会,英国传道会联合会,非洲基督教联合会,澳洲基督教会,比利时基督教总会,苏联红十字新月会,法国天主教会,国际卫生委员会,罗马教廷等都在日夜辛劳,不断努力着,呼嚎着,为中国难民伤兵捐募救济金及医药品,已经先后运送了巨量的现金和医药品到中国来了。”[21]由此可见,中国抗日战争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和疾病的世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总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一系列卫生防疫工作,不仅保障了广大军民的身体健康,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赢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抗日战争根据地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