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东兰墨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4-01-25莫限良陆建康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东兰东兰县秧田

莫限良,唐 梅,陆建康

(1.东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东兰 547499;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东兰墨米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东兰墨米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品种,其中早稻、中稻品种属于感温型品种,晚稻品种属于感光型品种。本文主要介绍在广西东兰县种植面积较大、种植历史悠久的晚稻高秆感光型东兰墨米品种。该品种为感光型有色富硒糯性稻种,幼苗期叶尖为紫红色,成株期其叶基部为紫红色,茎秆呈紫色。

广西东兰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350 d 以上,年平均气温18.6~21.0 ℃。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1 520 h。年平均降水量为1 43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4—9 月,占全年雨量的80%~85%。依托东兰县良好的地区生态优势,种植于土坡梯田和喀斯特地貌山谷中的东兰墨米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多达18 种,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比普通的籼米高26.4%[1]。此外,东兰墨米的硒含量在0.21~0.36 mg·kg-1,属于富硒食品,已于2016 年3 月被原农业部授予国家地理标志[2]。

1 东兰墨米产业现状

东兰墨米属于高秆大糯品种,不耐肥,分蘖中等,谷粒紫色或褐色,米粒黑色,具有耐阴、耐寒、耐瘠等特点,但结实率中等偏低,较适宜在高寒山区栽培,为东兰县传统名优产品。东兰墨米株高140~160 cm,全生育期125~140 d,种植地主要分布在东兰县武篆镇、兰木乡、东兰镇等各乡村,截至2020 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5 375 hm2,带动全县2.42 万户农户种植[3]。东兰墨米年产总量稳定在7 500 t 左右,每667 m2产量250 kg,平均每年产值达6 000 万元[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东兰墨米作为有色富硒食品的消费市场日益扩大,东兰墨米的价格也在逐年升高,截至2022 年,东兰墨米的市场销售价为14~16 元·kg-1,市场开发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东兰墨米却存在主穗和分蘖穗长度较短、大小和粒数不一等性状不稳定的问题,以及存在病害率高的缺点,如纹枯病感病率是普通杂交水稻的3.3倍,稻瘟病感病率是普通杂交水稻的2.7 倍[5]。此外,东兰墨米的茎秆相对细软,易倒伏,且不耐肥,在缺乏科学、合理栽培管理措施的情况下,产量水平不高。因此,探讨东兰墨米高产栽培技术对推动东兰墨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东兰墨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秧苗培育技术

2.1.1 秧田的选择

应选择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进行培育,且要求前茬种植的作物病虫害相对较少。

2.1.2 播种育苗时间

东兰县已形成固定的墨米种植习惯,早稻一般在3 月3 日左右播种,中稻种植一般在4 月下旬到5 月上旬进行播种,晚稻一般在6 月25 日左右播种。由于东兰县位于云贵高原南麓,地形复杂多样,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各乡镇播种时间略有差异。

2.1.3 秧田的整地及施肥措施

在选择好秧田后,应根据不同海拔地区适宜播种的时间,在种植的前1 年冬天进行秧田翻犁过冬,以培养和提高土壤肥力。在播种前15 d 左右对秧田进行碎土耙田,将秧田耙平后待泥土下沉,然后进行开沟作畦,畦面宽度以120~150 cm 为宜,长度可根据秧田的长度而定,一般情况下以10 m 为宜;沟宽以30~40 cm 为宜,沟深为15~20 cm。

为确保秧田中的养分能够满足秧苗的生长,在起畦后应对畦面进行整平并施用肥料,一般可使用复合肥[m(N)∶m(P2O5)∶m(K2O)=15 ∶15 ∶15],按每667 m225 kg 的使用量均匀施用在畦面上,将其压入土中后待播种。

2.1.4 选种及种子处理

1)良种选择。目前,东兰墨米品种中生长性状较为稳定,且生长好、纯度高的留种区域包括武篆镇、长江镇、金谷乡、兰木乡、大同乡等片区。因此,应选择产自这些地区的东兰墨米良种,且要求选择饱满、活力强、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2)种子处理。①晒种:在播种前应晒种3~5 h,以增加种皮的透性,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②选种:采用风选的方式剔除秕谷,去除病粒,再利用盐水筛出生长不良、不饱满的种子,盐水配比为1.0 ∶1.3,具体操作为将配置好的盐水加入种子后充分搅拌,并将悬浮的种子去除。③消毒:在播种前应先用40%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200 倍液浸泡种子12 h,经过浸泡消毒的种子用清水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种子12~24 h,使其充分吸水。

3)种子催芽处理。将清水浸泡过的种子置于箩筐中,并在箩筐上铺盖薄膜,在室内常温的条件下进行催芽即可。为确保种子的受热更加均匀,应定时对种子进行翻动,间隔时间以4~6 h 为宜。在翻动种子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种子干白的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淋水处理。待种子芽根长度长至半粒谷长时,即可进行播种。

2.1.5 播种

1)播种方式。①旱播:用木板压平苗床,浇足水分,使10 cm 左右土层处于水饱和状态,待床面无积水即可播种;用种量60 g·m-2左右,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然后用木板将种子轻压入土中,盖一层预先筛好的肥沃细土,厚度为1 cm,注意盖种要均匀。②半水播:秧田犁耙好开沟起垄,一般垄宽1.2~1.5 m,用木板将泥浆拉平即可播种,用种量与旱播相同,然后通过在垄面拖行编织袋的方式将种子轻轻压入土中。

2)盘播规格。①人工盘播。选用30 cm×58 cm、孔径2.5 cm 的塑料秧盘,先用泥浆填满秧盘孔,然后在秧盘上均匀撒播种子,并用抹灰刀将种子压入秧盘泥浆中。②机械盘播。667 m2大田需要用育秧硬盘20 张,每张需要营养基泥2 kg,随后进行育秧机播种,要控制好下种量,确保种子分布均匀,基泥的底层和覆盖层不得出现空白。播种完成后,及时将秧盘移至暗室(温室),在暗室培育48 h 后长根。通过暗室(温室)培育长根后,将育秧硬盘移至炼秧棚育秧,一般早稻15~20 d,晚稻12~15 d。待秧苗生长到3~4 叶、高12~17 cm 即可机插作业。

2.1.6 秧苗管理

1)水分管理。为促进秧苗的健康生长,在秧田的水分管理过程中,应确保秧田土地湿润不板结、畦沟中灌满水;而在降水较多的情况下,则应及时对秧田进行排水防涝处理,秧苗起针后,确保畦面保持浅水层即可。

2)追肥管理。为促进秧苗的快速生长,在秧苗的起针期、2 叶1 针期及催根期使用速效肥进行追肥,同时为防止秧苗徒长,应减少氮肥的施用。起针期时,可采用腐熟沼渣肥与水以1 ∶5 的比例按每667 m2施用250~300 kg进行泼施;待秧苗生长至2叶1针期时,可采用腐熟沼渣肥与水以1 ∶5 的比例按每667 m2施用750 kg 加上45%氨水每667 m2施用8~10 kg 进行泼施;待秧苗生长至催根期时,即插秧前的7 d,可采用腐熟沼渣肥与水以1 ∶5 的比例按每667 m2施用750~1 000 kg 加上45%氨水每667 m2施用8~10 kg进行泼施。

2.2 移栽技术

2.2.1 大田的准备工作

在秧苗移栽前,应将大田充分耙碎耙平,并对大田进行沤田处理,沤田时长以超过5 d 为宜,绿肥田则以超过15 d 为宜。在大田耙平后可采用复合肥[m(N) ∶m(P2O5) ∶m(K2O)=15 ∶15 ∶15]以 每667 m225 kg 的用量进行施用。

2.2.2 秧苗移栽

移栽的秧苗一般以5~6 龄苗为宜,起秧时,应避免伤及秧苗的根部,且要求秧苗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1)人工插秧。人工插秧的方式下,插秧株行距规格应控制在15 cm×24 cm,即每667 m2插秧苗数量约为1.85 万蔸。每穴秧苗3~4 株,以确保每667 m2能够有5.5 万~7.4 万基本苗。

2)人工抛秧。耙田土壤处于泥浆状态,土质松软,最适宜抛秧。烂泥田耙后要等泥沉实后再进行抛秧,秧苗下沉不能太深。砂质土要随耙随抛,保持秧苗直立。基本苗数为每667 m2能够有1.67 万~1.80 万,抛秧时田中水层保持2 cm。

3)机械插秧。机械耙田后土质松软,土壤处于泥浆状态,在确保田中水层2 cm 的情况下采用机械插秧,株行距规格应控制在30 cm×17 cm,即每667 m2插秧苗数量约为1.31 万蔸。每蔸秧苗2~3 株,以确保每667 m2能够有2.62 万~3.93 万基本苗。

2.3 大田管理技术

2.3.1 水分管理

为确保秧苗回青,在插秧后的第2 天上午应及时对大田灌水处理,水深以3~5 cm 为宜。秧苗回青后应浅水分蘖,待分蘖够苗后为避免无效分蘖,应及时采取晒田措施。秧苗生长的中后期,在抽穗期采用深浅交替的方式灌溉,以大田面不开裂为宜。此外,在夏季多雨季节应及时采取排涝措施。

2.3.2 追肥

插秧后为促进秧苗的分蘖,应及时追加分蘖肥,每公顷施尿素50 kg。后期穗肥每公顷施225 kg 的氯化钾。

2.3.3 除草

待水稻生长至4~5 叶期时,可根据大田杂草的生长情况,每公顷使用20%的双草醚按0.9 kg 或30%的氰氟草酯1.5 L 兑水450 kg 进行喷施。

2.3.4 病虫害防治

在对稻田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加强农业防治,选用抗性强的品种,采用合理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园地清理。2)为提高生物防治效果,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以保护稻田害虫的天敌。3)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方式时,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农药使用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1989)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系列标准的规定。4)物理防治可通过使用光诱灯、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主要病害的防治。1)稻瘟病: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每公顷用三环唑0.30~0.37 kg 或稻瘟灵500~700 倍液喷雾防治。2)稻纹枯病:当分蘖期丛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发病率在30%以上时,每公顷可选用井冈霉素4 000~5 000倍液喷雾1~2次。3)恶苗病:可用抗二硫氰基甲烷或咪鲜胺溶液浸种。

主要虫害的防治。1)三化螟:在螟卵孵化初盛期,对每667 m2卵块发生量在50 块以上的田块进行药物防治,每公顷用杀虫双0.54~0.67 kg,或杀虫单0.67~0.83 kg,或三唑磷2 500 倍液喷雾。2)稻飞虱:百丛虫量达1 500~2 000 头时,每公顷用噻嗪酮0.10~0.15 kg 或吡虫啉1.5~2.0 g 兑水50 kg,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3)稻纵卷叶螟:当分蘖期百丛幼虫65~85 头、孕穗期40~60 头时,可使用杀虫双、杀虫单进行防治。

3 经济效益分析

2022 年,在东兰县武篆镇中和村东兰墨米高产栽培的15 hm2示范区中,随机抽取3 块田进行实割测产,其中各田块每667 m2折干谷重量分别为464.5 kg、446.3 kg、430.6 kg,折干谷平均产量447.14 kg,每667 m2产值3 130~3 577 元。仅武篆镇中和村的15 hm2东兰墨米示范区就能实现产值超75 万元,经济效益良好。

4 结语

综合上述,东兰墨米的高产栽培首先需要选择良好的品种进行种植,且在秧苗培育的过程中做好消毒处理,减少病害的发生;种植后应加强大田栽培管理,及时科学合理追肥和定期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才能有效促进东兰墨米的生长,实现东兰墨米的丰产。

猜你喜欢

东兰东兰县秧田
东兰铜鼓美术元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浅析东兰铜鼓的音乐特色及录音技巧
感怀
广西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缓解贫困的影响分析
过东兰(外二首)
东兰县桑蚕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东兰县果桑发展的前景分析覃启洺黄焕元
广西东兰:开通“远教微信”搭建党员教育新平台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