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为什么可怕,防糖治糖又该从哪做起?

2024-01-25

农村百事通 2024年1期
关键词:降糖高血糖农村居民

开栏语: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现在农村富起来了,但是农村居民普遍缺乏正确的养生观念,导致糖尿病的发病人数不断上升,农村居民患糖尿病的人数和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糖尿病早期无症状,往往不易引起重视,但是随着高血糖的持续存在,人体的血管、神经会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失明、尿毒症、足坏疽、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早期预防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降低糖尿病病死率的关键。为了提高读者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防糖降糖意识,本刊特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查青林教授、焙荒診所开设《焙荒治糖》栏目,旨在帮助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治糖”理念。

一、农村居民糖尿病患者和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快速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逐渐富裕起来了,农民的生活也好起来了。但是,一种富贵病——糖尿病却在危害农村居民的健康,每年因为该病而死亡的人数在快速增加。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993年,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0.4‰(当年农村人口为85344万人),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34.1万人;2018年,患病率为38.8‰(当年农村人口为54108万人),患病人数约为2099.4万人;全国发病人数2018年比1993年增加了2065.3万人。2002年,农村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为5.58/10万(当年农村人口为78241万人),死亡人数约为4.4万人;2021年,农村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为17.66/10万(当年农村居民人口为49835万人),死亡人数约为8.8万人;2021年,因患糖尿病而死亡的人数较2002年增加了4.4万人。1993—2021年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见图1。

二、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身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对各种组织器官,特别是对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造成慢性损害,使其出现功能障碍。表1为世界卫生组织高血糖状态分类。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素含量可正常或偏高。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90%以上,我们通常说的糖尿病一般指的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并发症类型见图2。

需要强调的是,其实患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早期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好体重,生活上注意节制和自律,一般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从而使糖尿病逆转。但可怕的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在糖尿病初期因无身体不适,而任由高血糖的存在,丧失使糖尿病逆转的机会,导致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三、如何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一般无身体不适的症状,所以糖尿病早期很容易被忽视和漏诊,一旦出现典型症状时,则说明他们可能患糖尿病很多年了,并且可能发生了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应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其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血糖,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糖尿病诊断。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特征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可视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见图3):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岁。

(3)身体质量指数(BMI)≥24公斤/米2和/或向心性肥胖(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成年女性腰围≥85厘米)。[注: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4)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糖尿病史者。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表现为皮肤灰褐色或黑色,增厚,粗糙,触之似天鹅绒状)病史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低于0.90 毫摩尔/升者,和/或甘油三酯(TG)浓度高于2.22毫摩尔/升者,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者。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

(二)糖尿病的常见症状(见图4)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部分糖尿病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增多、手足麻木等症状。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考虑可能患了糖尿病,建议到医院做糖尿病诊断。

四、糖尿病的预后

生活不节制,饮食过量,运动不足,体重和腰围增加,将逐步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导致身体的胰岛β细胞负荷持续增加,最终引起身体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血糖升高。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损伤身体的血管和神经,导致对眼睛、肾、下肢、心脏、大脑等器官产生实质性伤害,进而出现失明、尿毒症、冠心病、脑卒中等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反之,如果患了糖尿病,过着有节制的生活,控制好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会逐步降低,部分患者可实现糖尿病逆转,恢复到健康状态。

五、农村居民糖尿病患者和死亡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

1.多吃少动是患糖尿病的主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然而,人们吃的东西多了,坐着的时间也多了,而运动的时间变少了。但是,多吃少动容易引起身体肥胖,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身体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引起高血糖,进而导致患糖尿病。

2.错误的养生观念助推了糖尿病的发生

不少人存在这样的养生观念:能吃就代表健康,吃得多身体才会更强壮。殊不知,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认识到: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大肉美酒,如果过量食用,则对身体有害。古人说:富贵而不懂得养生之道,那正是疾患的根源。因此,物质生活丰富了,养生观念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不能停留在“吃才健康”的观念中。其实,糖尿病大多是因为没有节制地吃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病。

3.缺乏自律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身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密切相关,高血糖状态持续时间越长,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就越高,而一旦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器质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米饭、面条、米粉等主食是糖分的主要来源,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这些主食的摄入量。同时,运动是消耗糖分的主要途径,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促进体内糖分的消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糖尿病患者很难长期坚持过以上自律的生活。尤其是其中不少人,很难下定决心改变长期形成的以米饭、面条、米粉等为主食的饮食习惯。

六、“治糖”之道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控制血糖的办法也越来越多,有用西药降糖的,有用中药降糖的,也有通过非药物疗法降糖的。不过,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降糖,只要抓住血糖的“来龙去脉”,找到血糖升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般就能将血糖控制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基本原则:

(1)大多数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重,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且长期坚持过有节制和自律的生活,不用药也可能使体内血糖长期维持稳定。

(2)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好体重就能控制好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就尽量不用药物降糖。

(3)绝大多数糖尿病是因为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控制好了血糖,达到了使糖尿病逆转的标准,也要坚持过有节制和自律的生活。否则,就很容易重新回到糖尿病的状态。

(4)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减重后,血糖仍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先用中药辅助降糖。

(5)糖尿病有逆转可能的患者,一定要想办法使糖尿病逆转。

通过采取上述方式,并进行了3个月的努力,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用西药辅助降糖。

(江西中医药大学   查青林   邮编:330004)

猜你喜欢

降糖高血糖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快乐降糖“穴”起来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