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景德镇的陶瓷教育模式

2024-01-24胡伊文

江苏陶瓷 2023年6期
关键词:传授景德镇技艺

胡伊文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 511500)

1 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发展历程

景德镇的陶瓷教育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最早期是以传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它主要是靠家庭传承和师傅传承,直到近现代才逐渐发展为学院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学校为主体开展教学。

在我国古代,陶瓷教育以传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其中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是最普遍的,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传授式陶瓷教育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技艺传授下去,其更加精准、直接,在世代传承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陶瓷技艺日臻完善,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道德品质教育也是重点。另一方面,传授式教学具有极其强烈的排斥性,受教育人数十分有限,久而久之就会有技艺失传等问题出现,同时难以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家庭传承以家族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多为父传子模式。在传承的过程中,陶瓷工艺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完善与提高,使得陶瓷加工技艺越来越成熟。景德镇的陶瓷技艺就是在这种一脉相传的模式下世代传承,而师徒传承和行帮传承不再局限于家族内部,扩大了教授群体,广而教之,但是相对的还是在籍贯等一些条件作了一定限制,而且徒弟不仅要学习,还要做杂活。行帮之间的垄断造成了陶瓷生产割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技艺的创新与传承。

近现代以来,对陶瓷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主要以学校为主体。不同于传授式教学,学院式教学模式的办学规模更大,同时接受教育的人数也更多,为景德镇陶瓷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撑。学院式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具有系统化、方法化、综合化等优势,但学院式教学也存在着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由主动拜师学习转变为了被动学习。

1775年,景仰书院在景德镇江家坞成立,这是景德镇最早的现代化学院式陶瓷教育的雏形。1910年,中国陶业学堂在江西饶州成立,1912年更名为江西省饶州陶业学校,首次招收女学生,1916年在景德镇设立分校,主要进行陶瓷绘制工艺的教学,在办学过程中几经迁址,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的陶瓷教育飞速发展,办学的规模和层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景德镇陶瓷教育发展现状

景德镇作为我国著名的“千年瓷都”,陶瓷教育发展现状直接关乎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事业的未来。目前,景德镇在陶瓷教育方面拥有公立大学1 所、职业院校3 所、中学4 所,这些院校共有陶瓷相关专业学生30 000 余人(见表1)。

表1 景德镇主要陶瓷院校情况一览

从表1 中可以看出,景德镇陶瓷教育以高等教育为主,本科和职业教育机构数量较多,但中学陶瓷教育还有待加强。这些院校为景德镇储备了大量陶瓷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景德镇陶瓷教育与市场脱节问题依然突出,其中本科院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缺乏产学合作,职业院校设备老化,无法满足创新需求,中学阶段则普遍缺乏系统的陶瓷教育。因此,景德镇亟须推动教育理念转变,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以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3 景德镇陶瓷教育现存问题

目前景德镇的陶瓷教育体系可以说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过于模式化的学院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弊端,结合景德镇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针对陶瓷这种比较特殊的工艺来说,这些弊端也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3.1 传统工艺失传问题

目前景德镇是采取师徒传授式与学院式相结合的陶瓷教学模式,从古至今景德镇的陶瓷传承离不开师徒教育,因此师徒传授式依旧是陶瓷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下,师徒传承在民间还是非常常见的,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传授技艺,但是师徒传承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问题。

(1)传统的老艺人出于保守心理,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以至于留一手,对学生不会倾囊相授,部分的陶瓷技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失传的,比如景德镇古彩技法就面临着失传危机。

(2)有些师傅基本局限在景德镇内部,而且人数比较少,例如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的师傅,陶瓷工艺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相同瓷种的交流仅限同门内,从而阻碍了陶瓷工艺对外的传播,技术和配方的传承也极大地受到了限制。

(3)部分传统陶瓷工艺由于市场和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也面临着失传危机,例如青釉釉果因土质的改变逐渐消失,景德镇正面临着优质的瓷土资源日渐枯竭的窘境,环境污染的弊端造成了柴窑技艺濒临失传。

3.2 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学院式教学在景德镇的陶瓷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因为其具有系统化、方法化、综合化等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课程设置上一般都是理论多于实践,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例如在陶瓷设计专业中,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分割造成了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学生的陶瓷设计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陶瓷艺术拥有它自身独有的魅力,只有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进行创作发挥,学生才能更好地将技术、创作与艺术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另外,对比国内与国外的陶瓷人才,不难发现在综合能力方面国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还是因为国内外教育体制与招生模式的不同。国内招生主要考察美术功底,录取后再专业地学习陶瓷的相关知识,因此高校大部分录取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是没有系统学习过陶瓷知识的,而且还可能存在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选择陶瓷专业的情况。然而国外的招生模式与专业课的衔接程度要优于国内,国外主要通过相关专业作品考查学生对陶瓷专业的兴趣天赋和感悟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国内外也不同,国内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模式,而国外更注重实践,采取多项目制,即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项目,这种注重实践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陶瓷的生产与制作过程,可以同时满足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

3.3 自主实践与市场环境的联系

景德镇陶瓷教育过于注重灌输式理论教学,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一方面,在日用瓷设计方面,学生作品往往停留在形象复制,或是单一改变造型、色彩,很少能跳出既定思维模式,做出新颖独特、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设计。另一方面,在艺术陶瓷创作方面,整个市场陷入低迷期,大多作品难以打破既有观念,即使有少部分作品质量上佳,也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学生作品脱离市场的根源,在于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无法接触用户和市场,也就很难做出符合市场与审美需求的设计作品。因此,景德镇亟须改革现有的封闭式教学体制,可以通过开设设计方面的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开展设计师进社区活动,或校企联合开展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接触用户和市场,不断提高设计能力。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联系,了解前沿的设计需求和趋势,以引导学生作品朝着市场需要的方向设计。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搭建产学交流的桥梁,学生的自主实践才能与市场环境实现良性互动。

3.4 陶瓷教育层级失衡

目前,很多陶瓷学校不断地扩大办学规模,并且采取自由招生的模式,这导致了许多中、高等院校的质量参差不齐。高等和中等院校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前者注重精英教育,后者注重职业教育,而且两者在招生人数上也存在差异。许多学生并非因为出于兴趣爱好而选择陶瓷专业学习,只是为了获得文凭,这些人在毕业后没有选择从事陶瓷事业或者直接离开了景德镇,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失,为培养这些人才所花费的教育资源也就付诸东流了。

4 结 语

景德镇被誉为千年瓷都,孕育了无数陶瓷行业的相关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只有发展成较为完善的陶瓷教育体系,不断进行优化,才能培育出更多、更优质的陶瓷行业人才,为推动陶瓷行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猜你喜欢

传授景德镇技艺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问一声,景德镇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传授技艺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