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2024-01-24乔海英胡念之王伟霞刘晓辉谭成成张鹏举李信涛
■ 乔海英 胡念之 王伟霞 刘晓辉 谭成成 张鹏举 李信涛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00)
马术运动近几年蓬勃发展,中国马产业也迎来高速发展期。2020 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进一步促进了中国马产业的发展[1]。现代马产业包括赛马、马术运动、马术表演、旅游马术、马产品开发、文化娱乐马术等,马匹的健康与马产业的健康休戚相关[2]。研究表明,马匹肠道内感染寄生虫是目前造成马匹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3]。寄生在马消化道的寄生虫种类主要包括圆线虫、马副蛔虫、韦氏类圆线虫和裸头绦虫等[4]。马匹被肠道寄生虫感染后其危害严重,会引起如卡他性肠炎、出血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肠阻塞、肠破裂,甚至造成马匹死亡[5]。国内有研究报告马的消化道寄生虫病感染率高达80%以上,感染强度大,种类繁多,并且伴有混合型感染[6]。吉林省是我国马匹的主要产地,目前马匹存栏量在3 万匹以上。因此,针对吉林省马匹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对于指导该地区的马驱虫用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情况,本试验对吉林省三家大型养马场进行马肠道内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新鲜的马粪样本,通过漂浮法检测其中的虫卵,用麦克马斯特氏法计数虫卵以反映感染程度,为吉林省马匹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相关参考。
1 材料
1.1 马粪样品
于2023年3—4月,采集了吉林省的剑鹏马业(阿哈尔捷金马)、欣兴牧业(吉林马)和九龙山马场(苏高血马)共三个大型马场136 匹马的新鲜粪便。被调查马匹均健康且无胃肠道症状,在采样前120 d 内未进行集体给药驱虫。每匹马采集样品约40~50 g,放置于密封袋中,马匹基本信息(名字、品种、性别、年龄)在袋上标注清楚,带回吉林省农科院养马研究室,当天进行粪检。具体采样信息见表1。
表1 采样马匹信息统计
1.2 主要试剂与器材
无菌饱和氯化钠溶液和0.1 mol/L NaOH 溶液,购自长春市安美科技有限公司;40目铜筛网、载玻片、盖玻片等,购自长春一向生物有限公司;X71 光学倒置显微镜,购自OLYMPUS(日本);TD6M 台式低速离心机,购自盐城市凯特实验仪器有限公司;XPR226CDR/AC 电子天平,购自于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上海)。
2 方法
2.1 饱和食盐水漂浮法
取新收集粪样3~5 g 放在烧杯中,加入10 倍的饱和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放置2~3 min,用40目粪筛过滤粪液到青霉素小瓶中,直至粪液要溢出为止,在瓶口处盖上盖玻片。静置15~30 min 后,以30°角将盖玻片覆于载玻片之上。制片成功后,迅速通过倒置显微镜镜检。通过用不同倍数观察,根据虫卵大小、颜色、形态、内容物等情况,对照参考文献[7]综合判定虫卵虫种,并计算感染率。
感染率(%)=阳性样本数/样本总数×100
2.2 麦克马斯特氏法
使用麦克马斯特氏法来计算马肠道内感染寄生虫的感染强度,具体操作参考文献[8]。
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EPG,个)=(左计数室虫卵/卵囊数+右计数室虫卵/卵囊数)×100
根据文献[9],EPG=0~199判定感染程度低,EPG=200~500 判定感染程度为中,EPG>500 判定感染程度为高。
2.3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 软件软件中的oneway ANOVA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各两组间数值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
3 结果与分析
3.1 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总体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136匹马的马粪便样品中107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8.67%(107/136)。马圆线虫感染率为70.58%(96/136),平均每克粪虫卵数(EPG)为166 个。马副蛔虫感染率为26.47%(36/136),EPG 平均为246 个,马副蛔虫感染多数为和圆线虫混合感染,感染率为21.32%(29/136)。
3.2 不同马场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由表2 可以看出,三家马场的马匹圆线虫检出率明显高于马副蛔虫检出率。九龙山马场的虫卵阳性率和圆线虫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0.62%和87.50%,圆线虫感染强度稍高,EPG 为194 个。欣兴牧业的虫卵阳性率和圆线虫检出率分别为84.48%和79.31%,整体圆线虫感染强度较低,EPG 为168 个。剑鹏马业虫卵阳性率和圆线虫检出率均低于前2 个马场,分别为63.04%和47.80%,整体圆线虫感染强度最低,EPG 是124 个。马副蛔虫检出率以及EPG 三家马场由低到高排列如下:剑鹏马业、欣兴牧业和九龙山养马基地,检出率分别为13.04%、29.31%、40.60%;EPG 分别为167、239、292个。
3.3 不同性别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公马、母马、骟马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3.3%(11/15)、69.59%(64/92)、72.4%(21/29),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26.67%(4/15)、26.08%(24/92)、27.58%(8/29)。说明不同性别间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性别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3.4 不同年龄段赛马寄生虫感染率及EPG情况
由表4 可以看出,圆线虫在各年龄段感染马匹均有分布,0~3 岁的幼龄马圆线虫感染率最高,为92.5%,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马副蛔虫同样主要分布于0~3 岁幼龄马,感染率达57.5%,11~18 岁的马匹只有1 匹马检测到马副蛔虫。圆线虫平均EPG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马副蛔虫EPG同样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成年马的EPG低于幼龄马。说明寄生虫对马匹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表4 不同年龄段赛马寄生虫感染率及EPG情况
4 讨论
4.1 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总体情况
本试验采集吉林省三家马场共136 匹马的马粪样品,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漂浮法进行检测,共检出圆线虫和马副蛔虫2 种消化道寄生虫虫卵,感染率分别为70.58%和26.47%,混合感染率为21.32%;马圆线虫感染强度(EPG)为166 个,马副蛔虫EPG 为246 个,这表明所调查的吉林省马场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强度均较低。感染率与沈青义等[10]在成都3家马术俱乐部马匹调查结果相似,其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1.19%、15.84%。李东方等[11]在西藏部分地区对马属动物调查时发现,马感染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8.29%和12.61%。赛迪拉木等[12]调查普氏野马过程中共检出4 种虫卵,分别为马圆线虫、马副蛔虫、细颈三齿线虫、毛细线虫,且多为混合感染。梁颖欣等[13]采集广东省内7 个城市24 个马术俱乐部375份样品,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分别为圆线虫、马副蛔虫、类圆线虫和马蛲虫,感染率分别为30.40%、3.70%、0.80%和0.30%。魏梓霖[14]采集我国15个市17个赛马俱乐部赛马621份粪便样品,共检出5 种虫卵/卵囊,分别为圆线虫、马副蛔虫、球虫、隐孢子虫和裸头绦虫,感染率分别为29.8%、4.8%、0.8%、0.3%和0.3%。Adeppa 等[15]在印度某地区调查发现,100 份样品中共检测出5 种虫卵且圆线虫为优势虫种。上述结果表明,马匹消化道易感染寄生虫且对圆线虫及马副蛔虫易感率较高,混合感染也较普遍[16]。
4.2 不同马场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差异分析
三家大型马场马匹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呈现明显差异,剑鹏马业检出虫卵阳性率最低(63.04%),欣兴牧业虫卵阳性率稍高(84.48%),九龙山马场虫卵阳性率最高(90.62%)。九龙山养马场马圆线虫的EPG最高(194),欣兴牧业次之(168),剑鹏马业最低(124)。与马圆线虫结果类似,本试验中,马副蛔虫感染率和EPG 由低到高分别为剑鹏马业、欣兴牧业和九龙山养马基地。调查发现,三个马场马匹的饲养环境差距较大,九龙山马场马厩卫生条件最差,欣兴牧业良好,剑鹏马业饲养环境相对较好;并且九龙山马场和欣兴牧业的马匹经常放牧,但由于剑鹏马业是马术俱乐部,基本为舍饲,每年放牧时间也较少。说明放牧感染寄生虫的概率大于舍饲,饲养环境好则寄生虫感染概率低。梁颖欣等[13]对广东省部分地区的舍饲马肠道寄生虫进行调查,总感染率为32.00%。李永畅等[4]对伊犁河谷区域的放牧马肠道寄生虫进行调查,总感染率为89.10%。综上所述,由于饲养环境不同和放牧时间不同,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三家马场有明显差异。
4.3 不同年龄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不同季节、地区、饲养环境以及生长阶段均对马匹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产生影响,其中饲养环境与年龄影响较大[17]。张鹏举等[18]研究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不同年龄段感染情况发现,0~3 岁感染率最高,为98.6%,4~8岁感染率为85.3%,9~15岁感染率最低,为76.2%,并且同样以马圆线虫和马副蛔虫为优势虫种。本试验结果也表明,马匹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与年龄有关,0~3岁马匹感染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最高,分别为92.5%、57.5%,4~10 岁马匹感染圆线虫及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69.7%、18.18%,11~18 岁马匹感染圆线虫及马副蛔虫感染率最低,分别为43.3%、3.3%。圆线虫EPG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从212个下降到92个。沈青义等[19]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马的寄生虫感染率和EPG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幼龄马匹的免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还不健全,抗病力弱,因此感染强度普遍较成年马高。并且哺乳马驹伴有采食母马粪便的习性。因此,要在饲养管理方面加强哺乳马驹管控,这是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控手段[20]。
5 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吉林省三家马场马匹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8.67%,检测出两种寄生虫虫卵,分别为圆线虫和马副蛔虫,以圆线虫为优势虫种,并伴有混合感染。幼龄马比成年马更易感染寄生虫,感染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不同马场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因饲养环境不同呈现明显差异。建议区域内马场加强马肠道寄生虫监测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