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旅情怀与艺术融合
——蒙古族头饰图案再设计的探索之路
2024-01-24郭继业
许 瑛 郭继业 郭 沁
(1.3.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与社会创新内蒙古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牧旅融合是当代被大众推崇的一种将游牧资源与旅游业资源相互补充和融合的新模式。游牧文化,体现了牧民在草原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而融合理念,则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通过文旅相互促进、互动的模式,形成一种新的市场形态。这一理念,突显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以及对天道自然的向往,同时不乏多元文化融合、互动后的情感体验与真实触摸。本文将详细阐述在牧旅融合的背景下,目前市场上文旅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蒙古族传统头饰图案与文创产品的再设计问题,为推动牧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个案例证。
一、牧旅情怀与艺术融合的理论探析
游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蒙古族牧民栖居于广袤的草原上,其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紧密交织,成为其生存的基础。他们依赖着草原上的各种动植物资源,来喂养家畜、繁衍生息,依赖着太阳和四季的天气变化,来顺应天道,引导其生产、生活的一举一动。这一生活方式的显著特征,是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对自然规律予以充分的敬重与服从。游牧生活的主要方式,包括放牧和迁徙,蒙古族牧民根据草原季节的变化,驱赶着家畜,从一个驻牧点儿,迁徙至另一个驻牧点儿,以维护草原植被的自然恢复和自由生长,以顺势而为、量力而行的生态观,适应着自然资源的变化和生态的平衡。这种不违天道的生活方式,使游牧民们自然形成了紧密的社群,互相协助、资源分享,共同应对各种生存挑战和危机。①可见,社群的凝聚力,是游牧生产、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它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牧民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其生活经验和智慧代代相传,与此同时,他们也善于利用草原上的各种动植物资源,制作多种生活艺术品,如蒙古族头饰、马鞍具和酒具等,这都体现了内蒙古草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传统,以便“建构文化的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增强其吸引物属性”,[1]并使之成为可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旅游文化资源。
牧旅融合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寻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叉点,并在艺术创作中具体体现出来。牧旅中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人们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探求和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它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意义。②通过从牧旅融合的生活体验,提取出相应的符号形象和精神内核,通过艺术手法的再创作和再设计,创作出新的牧旅融合文创产品,这样既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游牧文化,又能与现代社会的审美时尚进行对话与融合,为游客带来新的心灵体验。
牧旅融合在文创产品等造型艺术方面的探索,不仅为蒙古族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也为当代艺术注入了传统文化情感和思考。比如通过蒙古族头饰图案的创新设计,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实现“技艺文化的在地化研究”,[2]可以为游客呈现既熟悉又新颖的全新的艺术形式,激发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通过牧旅融合的艺术探索,我们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传承发展,建构多元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桥梁,为当代社会带来多元和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
二、牧旅融合下蒙古族头饰图案发展基础
(一)蒙古族传统头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对于蒙古族头饰的系统研究,始于20 世纪80年代末,这是因为社会历史等主客观原因,蒙古族的不同部落自形成以来,其文化、审美和装饰风格等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蒙古族的传统头饰图案的发展是历史悠久的,如蒙古族鄂尔多斯部的民间传说,认为最早的蒙古族鄂尔多斯部的女性头饰,并非是起到装饰作用的,而是作为束缚妇女防止逃跑的械具戴在头上的,而之后蒙古族女性头饰的发展,逐渐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集中显现着某个家庭的财富实力,对于打造头饰时的装饰图案纹样十分重视,因此,蒙古族女性头饰上的装饰图案,也因此而逐渐繁复起来,并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丰富,走向成熟。
蒙古族头饰的起源与蒙古族的游牧生活方式和文化民俗传统密切相关。在广袤的草原上,蒙古族牧民过着以牧业为主的生活,其服饰也自然是与游牧的经济文化模式相伴而生,比如蒙古人的冠帽,最初,只是为了适应北疆草原的寒冬气候,牧民的冠帽也仅仅是为保暖而选取材料、设计形制和加工工艺,世界上著名的东方学家、瑞典人多桑(1780 年~1855 年),用法文撰写的《多桑蒙古史》中,就记述着蒙古人“头戴各色扁帽,帽缘稍鼓起,惟帽后垂缘宽长若棕榈叶,用两带结系于颐下,带下复有带,任风飘动……”[3]之后,随着牧户们的财富积累,蒙古族妇女的头饰上,开始镶嵌各种珠宝,以头饰来携带贵重财产的方式便应运而生了。尤其是蒙古族女性的头饰,在蒙古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蒙古族人认为天神在上……”[4]而头最靠近天,所以格外注重头饰的佩戴,其中的敬畏、崇尚的心理暗示,不言而喻。
蒙古族的头饰,既是一种装饰品,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的头饰,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和身份标识。传统蒙古族头饰的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包括自然的元素、宗教的信仰和神话的传说等等。《元史》中记载“……青碧线织天河带,两头各有珍珠金翠旒三节,玉滴子节花全。红线组带二,上有珍珠金翠旒,玉滴子,下有金铎二。梅红绣款幔带一,黈纩二,珍珠垂系,上用金萼子二。簪窠款幔组带钿窠各二,内组带窠四,并镂玉为之。玉簪一,顶面镂云龙……”[5](1931)早在珠宝诞生之日起,珠宝便是财富与地位的形象象征物了,珠宝出现在头饰上,足以体现出蒙古人对于头饰的重视程度。从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的御容画像上,能看到其罟罟冠上精美的花形装饰图案纹样。现在的蒙古族传统头饰图案,包括动物图案、图腾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等,还有一些基于民族历史故事、传说、成语等创作的图案,③这些都是蒙古族传统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蒙古族民众的审美趣味、人文精神和物质文化。这些饰品上装饰着五彩斑斓的几何图案,其装饰风格独特,实现了图案在点、线、面三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展示出视觉上独一无二的形式美感。在蒙古族社会中,头饰还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的作用。在婚礼、节日等重要场合中,人们会佩戴特定的头饰,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美丽。蒙古族头饰的设计,不仅注重美观和装饰性,更体现了社会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精神追求。
(二)传统蒙古族头饰图案的分类和特点
传统的蒙古族头饰图案,是蒙古族服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头饰又叫头戴,一般包括发箍、后屏、护耳、发袋、垂饰、耳坠等。④在传统的蒙古族文化中,头饰图案的设计,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意义,反映了蒙古族民众的生活方式、习俗信仰和价值观念。
传统蒙古族头饰图案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自然界的元素。蒙古族头饰图案中常见的自然元素,包括由植物、天空、山川、河流等自然万物,演变而来的盘肠纹、卷草纹、云纹、火纹等装饰纹样。这些由自然元素转变为装饰纹样的嬗变现象,不仅反映了蒙古族民众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也体现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⑤
其次,是动物形制图案的元素。动物在蒙古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头饰图案中常见的动物,包括想象中的龙、凤等,龙凤图案常见于蒙古族婚礼的女性头饰上,寓意成双成对,相濡以沫,生活顺风顺水(见图1,图片内容:蒙古族新娘在新婚时的头饰上带有龙凤的头饰及细节。拍摄时间:2023 年10 月12 日下午14:20。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無同摄影店。摄影:無同蒙元素摄影团队)。
图1 .蒙古族新娘新婚头饰上带有龙凤的头饰及细节
再次,宗教与神话元素。古代的蒙古人,信仰萨满教,其中心观点,即:万物有灵论。萨满教对日、月、火、神的崇拜,直接导致了游牧民族对火的崇拜,且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蒙古族头饰图案中,还包括他们后来接受的藏传佛教影响的元素,常见的宗教元素包括八宝图案、佛经经文、神圣花纹等,这些图案的运用,体现了蒙古族民众的宗教信仰与精神世界。除了能够体现上述受宗教文化影响的因素外,蒙古族头饰图案的设计,还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不仅在设计风格上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在色彩、明暗度、纹样和构图等方面,都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彰显出多姿多彩的图案和游牧文化的深刻内涵。⑥这反映了蒙古族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在蒙古族头饰的设计中,圆形图案是最为常见的。从规整的珠帘设计,到精致的珠串组合,这些元素构成了蒙古族独特的头饰艺术风格。
蒙古族的簪钗式头饰,通常都是由红色、蓝色或黑色的布料制成,上面绣有各种丰富多彩的图案。这些图案往往象征着蒙古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或其他文化元素。法国传教士古伯察,曾在游历蒙古诸旗时看到“鞑靼女子善于刺绣,其成品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能激起赞赏的风格、精细和品种。我们可以肯定,大家甚至在法国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像我们有幸在鞑靼人中见到的那样漂亮和那样绝妙的刺绣……”[6](74)由此可见,蒙古人欣赏的这些精美图案,多取自自然,常见的包括花、鸟、动物和几何图案等。
在传统节日、婚礼或其他重要场合,蒙古族人会戴上这种头饰,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美丽。团纹头饰的图案多种多样,常见的图案包括花朵、花瓣、藤蔓和龙凤等自然元素。这些图案饱含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传达着蒙古族民众对大自然界的敬仰之心与感恩之情。此外,蒙古族的团纹头饰还会使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太阳和月亮,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在蒙古族的图像装饰纹样里,圆形图案常见于各种装饰,蒙古人将其称为普斯贺。古代中国镌刻的寿字纹饰这一传统纹样元素,也会在蒙古族装饰图案中出现,并将其视为文字纹饰的一种。这一设计因其完整的性质和丰富的形式,而形成了各种样式:一类是纯粹的寿字装饰样式;另一类则是将寿字纹作为装饰图案的一部分,并由花草纹作为配饰,这就是所谓的“花寿”纹,如左下图(见图2,图片内容:寿字纹图案。图片纹样绘制:许瑛)所示。
图2 .寿字纹图案
垂挂式头饰,通常是由精细的织物制成,采用了直线和几何图案,展现了蒙古族民众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珠串的排列组合,让头饰上的装饰图案纹样变得更加丰富。蒙古族垂挂式头饰的图案种类也是丰富多样的,常见的垂挂式头饰图案,包括对称排列的直线、方格、菱形和各种几何形状(见图3,图片内容:直线式图案纹样。图片纹样绘制:许瑛)。
图3 .直线式图案纹样
这些图案纹样,通常使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如红、黄、绿等纯色,以彰显蒙古族民众的热情和活力。蒙古族直线式头饰图案纹样不仅仅只是装饰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盘肠图案、鼻纹图案、万字图案等图案,代表着蒙古族民众的家族和部落身份,也有的装饰图案,表达着对自然界的崇拜和祈祷。简单排列的两类互补的宽度、不同色调的图案,可以通过增加数量或者改变宽度来提升整体美感。曲线式头饰图案,通常由细密的线条和复杂的图案组成。这些图案可能包括各种动植物、几何形状、象征意义的符号等(见图4,图片内容:曲线式图案。图片纹样绘制:许瑛)。
图4 .曲线式图案
实际上,仿生式头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它还承载着蒙古族的文明、历史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文化内涵。⑦民国时期边疆史地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作家的马鹤天先生,在1926 年考察蒙古草原时,发现蒙古喀尔喀部落的女性“……头上发结成湾,恰似两个牛角,系将发从脑后分成两半,梳作扁形,宽四寸左右,先用胶水粘成一片,再用十余竹板夹之,使成湾状,高约六寸共长约二尺,几到肩上。下成辫形,垂胸前,绳端系铜钱数枚。湾垂处,有银制首饰,方板状有花,上镶红玛瑙。额上有一大银制首饰,形如银冠,又似古盔,上镶许多红玛瑙,脑后也有一块。带黄尖帽,前后有带……”[7](93)在蒙古族的古老文明里,弯曲的头部装饰图像和纹样,起到了关键的标志性作用。这些图像纹样,蕴含着人与动物间的共生和谐,同时,也展示出蒙古族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在追求自己心中精神诉求的同时,也不忘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另外,这些装饰图案和纹样,也体现了蒙古族民众的勇气和智慧,展现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虽然不少图案和纹样有着相似的结构,但是却不易区分,通常通过反向对称的方式,产生多样的变化,为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不同感受。
通过对蒙古族传统头饰图案纹样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蒙古族头饰图案纹样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这些图案不仅展示了蒙古族民众对于自然、宗教和传统价值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了解蒙古族传统的头饰图案纹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和创新蒙古族文化,并将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时代感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和文创产品。
(三)传统蒙古族头饰图案的艺术魅力
传统的蒙古族头饰图案纹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艺。这些图案纹样以其独特的样式、细腻的纹理和饱满的色彩,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文化探索者的关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述了他来到蒙古草原所看到的缀满宝石、珍珠的头饰,情不自禁地感叹道“金带甚丽,价值亦巨。”[8](226)蒙古族头饰图案纹样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其丰富的图案元素上。传统蒙古族头饰图案,以自然界的元素为主题,包括动物、植物等。这些元素源于蒙古族民众对大自然的崇敬和依赖,⑧通过图案的设计和表现,展现出蒙古族民众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这些元素的运用,使蒙古族头饰图案纹样,更具个性和独特的文化韵味。传统蒙古族头饰图案纹样的艺术魅力,也在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制作蒙古族头饰图案纹样,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艺流程“……其中錾刻工艺、花丝工艺、蒙镶工艺、刺绣工艺、烧银蓝(珐琅)工艺”[9]等(见图5,图片内容: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采访内蒙古鄂尔多斯头饰、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金花女士的过程中,对金花女士的头饰作品拍摄的照片。图中的头饰为鄂尔多斯部落头饰,其工艺技法运用了大量的蒙镶工艺、珐琅工艺和刺绣工艺。拍摄时间:2022 年3 月11 日上午11:11。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金花女士家中。摄影:许瑛),是蒙古族传统头饰制作中的五大核心工艺。
图5 .蒙古鄂尔多斯部女性头饰蒙镶工艺、珐琅工艺和刺绣工艺的细节
这些工艺技法,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师傅们用耐心和技巧,完全是手工制作完成,所有工艺技法所展示出的直观效果,使得蒙古鄂尔多斯部女性的头饰图案,显得更加精致细腻。通过独特的工艺和技法,传统蒙古族头饰图案,也展现出了工匠精神和艺术追求,使图片中这套蒙古鄂尔多斯部女性的头饰,具备了高度的收藏价值和艺术观赏的价值。
就这些图案和纹样本身而言,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标识,承载着蒙古族民众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和民俗情感。透过各种传统民俗图案纹样的选择,并经过精心的设计,传统的蒙古族头饰,能够传递出各种不同的寓意和情感。⑨这种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其承担了蒙古族头饰图案在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方面的重要角色。
三、牧旅融合下蒙古族头饰图案的问题分析
(一)旅行创意产品研发不足
尽管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往往在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文旅创意产品的研发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文旅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一种,主要是围绕着特定的旅游主题或景区的文化元素而进行设计制作的。它是艺术衍生品的一种形式,通过设计者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将旅游景区的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针对旅游文化的创意产品。
但从目前整个旅游行业文创产品的研发创制方面来看,存在创意思路雷同和设计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未充分挖掘出诸多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市面上大部分旅游创意产品的载体,仍然较为普遍地体现在记事本、圆珠笔等文化用品上,而且真正的实用性也并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找到解决的路径,很可能会影响到文旅创意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弱化等问题。
(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目前的旅游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产品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这主要表现在设计雷同上。由于创意和设计能力的不足,许多文创产品在设计上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导致市场上大量文创产品相互模仿,形成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和泛滥,不仅降低了文创产品的附加值,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许多文创企业未能充分挖掘地方其生产文创产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导致产品的内容重复、单一。这种现象也使消费者难以区分不同产品间的差异性,这进一步加剧了诸多文创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长远来看,这种现象不利于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传承渠道狭窄
与社会上大多数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工艺流程和销售模式相似,蒙古族头饰的制作生产,最早的时候,也是以师徒制、家庭式的传承经营模式发展延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个体作坊的方式进行运营(见图6,图片内容:笔者考察蒙古族西部区蒙古族妇女出嫁时的头饰制作工艺流程,亲眼目睹了乌格德勒呼师傅亲手打造头饰的全过程,基本上了解了完整头饰的制作流程,还接触到一下打造银饰和錾刻图案的工具,与乌格德勒呼师傅探讨了他对蒙古族传统图案纹样的理解。拍摄时间:2022 年2 月21 日下午16:21。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与通顺街交叉口西南角的乌格德勒呼个人银饰制作工坊。摄影:许瑛),因此,缺乏系统、规范和有效的管理。
图6 .笔者实地调研蒙古族头饰手工艺传承者乌格德勒呼的店铺
传统的生产工艺和制造理念,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多变的设计趋势与潮流,这就造成了产品设计与大众审美时尚的背道而驰。就手工艺传承者自身而言,大多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其窘迫的生活环境和不高的教育背景,使他们无法接受系统的美术设计方面的训练和教育,缺乏设计的新思维。由此可知一推十,由传统传承模式培养训练出来的工匠师傅们,对于工艺技术的革新、制作材料的筛选、造型形制的突破,其敏感度不高,内驱力不足,都是可以想象的,这就使他们从自身的内心深处及外在的行动上,都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和前进方向。
另外,相对闭塞的传播模式,也会使得这些师徒相授的民间工匠获取信息的渠道,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和路径制约,从思想上认识上,他们就缺乏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意识,由此,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笔者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的一些旅游景区实地考察后发现,大部分景区内,涉及蒙古族头饰的旅游纪念品,其材料使用、设计形制、工艺技法等,多为简单的蒙古族头饰等同类型的仿制品,基本上都存在材料廉价、款式陈旧、种类单一等问题,可以说,大部分旅游创意产品,没有创新性可言。
四、蒙古族头饰图案及产品再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提升文化资源到旅行创意产品的转化能力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旅游文创产品,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实用性,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蒙古族头饰图案纹样的设计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理念。
头饰上的图案纹样,大多“源于自然,经过提炼与加工,带有该民族自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10]这些带有民族自身独特性的图案,在“再设计”时,可以运用现代科学的点、线、面等图案构成法则,将传统纹样打破、重构,形成新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新的图案纹样(见表1,表格内容:蒙古族传统头饰图案元素的提取与再设计。表格制作及图片纹样绘制:许瑛)。
表1 .蒙古族传统头饰图案元素的提取与再设计
现阶段,头饰图案的创新应用载体相对单一,可以尝试拓展更多适合的应用载体。现在消费者重视生活的情感和品位,生活中常佩戴的丝巾、旅行箱、特色月饼、茶具等都可以成为新的应用载体(见图7,图片内容:头饰图案创新后的应用效果图。图片制作:许瑛)。
图7 .头饰图案创新后的应用效果图,丝巾、旅行箱、特色月饼、茶具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托民族节日、文化艺术展览等活动,为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这种融合,不仅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个性化和时尚的双重需求,为牧旅融合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构建核心竞争力
当今,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不仅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构建企业与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通过发掘特定文化的独特性和内在价值,企业能够创造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产品和有效服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蒙古族丰富的历史遗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灵感。蒙古族的图案纹样和造型符号,不仅仅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信息,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形象化显现。将这些图案纹样应用于产品设计——如食品、服饰、家居装饰等——不仅能够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能够吸引那些寻求具有文化认同和个性化产品的消费者群体。
除了文创产品设计,文化资源的挖掘,还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通过合作与对话,邀请文化传承者、设计师、历史学家等多方共同参与,确保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尊重原有文化和民俗,又符合现代市场发展的需求。可见,深入挖掘民族、民间的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和地区在全球化竞争中立足的重要策略。通过这种方式,让牧旅融合之花盛开在草原上,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
(三)拓展合作渠道 培育传承人才
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线上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同时,争取尽可能多地举办各类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这些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传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线下的工作,需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讲座等形式,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授课,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扩大他们的理论视野。同时,还应鼓励区内外各个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为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拓展合作的渠道,也是文创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探索与实践路径。各高校当主动与社会上的各类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有序开展。例如,与旅游景区合作,将文旅、牧旅创意产品引入景区,让国内外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能了解和购买文创产品,从而以市场反馈的视角,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更多的发现和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加入到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队伍中来。
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主题公园、博物馆及打造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传播和展示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努力吸引国内外游客,切实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与此同时,这些活动开展和各种设施的创建,也有助于加强本地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意识,从另一个层面,促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专项比赛等形式,提高社会上广大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经过熏陶和培养,有意识地吸纳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有望拓展民族和地方文旅产业的合作渠道,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人才,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 语
蒙古族头饰的材料选择、形制设计、工艺技法,尤其是图案纹样的设计,作为蒙古民族服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深受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理念及社会需求的影响,进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蒙古族头饰的样子,是文化积淀的结晶,也是与时俱进的硕果。蒙古族头饰在发展演变中,显现出时代和环境的印迹。笔者的研究,从牧旅融合的视角,深入诠释了蒙古族头饰图案纹样的丰富多彩,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再现,也是在现代设计语境中的一种再创造。
通过对上述蒙古族头饰图案重新设计的思考,在努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深层价值的同时,还浅析了它在当代艺术和设计领域中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也揭示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当代价值,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推进了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展望未来,这种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探索路径,将会拓展出更多文化创新和艺术实验的可能性。
注释:
①可参阅潘丽丽著《文旅融合》(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1 年版)一书中相关内容之详述。
②可参阅何明珠,肖敏,杨砚璐合著的《探索牧旅融合发展新思路推进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载《当代畜牧》2022 年第10 期)一文中之相关表述。
③可参阅李莉莎著《蒙古族服饰文化史考》(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 年版)一书中相关内容之详述。
④可参阅上海大学格日勒图2011 年博士论文《游牧文化视野中的蒙古族服饰研究》中之相关表述。
⑤可参阅兰英著《传承》(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中相关内容之详述。
⑥可参阅山东大学呼斯乐2020 年博士论文《蒙古族首饰研究》一文之详述。
⑦可参阅哈斯其木格,通格勒格合著的《蒙古族服饰图典》(辽宁民族出版社2017 版)一书中相关内容之详述。
⑧可参阅那仁夫,杨劲合著的《蒙古族服饰图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版)一书中相关内容之详述。
⑨可参阅乌兰托亚,海日汗合著的《蒙古族图案结构原型之分析——兼论蒙古族图案的构成方法》(载《艺术探索》2011 年第5 期)一文中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