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另一个名字
2024-01-24周景
青年文摘(彩版) 2023年24期
周景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自己喜歡的文章、视频和各类学习资料。点击“收藏”按钮,可能只有一秒钟的时间,这会给我们一个错觉,以为收藏=学会。我以前的云笔记收藏夹里有几百篇好文章,但我从来没有阅读过它们。当初收藏的目的是抽空再看,但问题是我再也没抽这个空,而是把目标放在寻找下一个收藏对象上。
Flomo(浮墨App)的创始人刘少楠在《笔记的方法》中也曾经谈到自己的类似经历:“我开始利用各种剪藏类工具大量囤积知识,希望未来用得到——这个过程就像一个人第一次吃自助餐一样,先在盘子里堆满贵的食物再说,根本没想好自己爱不爱吃,能不能吃掉。”
害怕错过好东西是人的天性,于是我们总试图把好东西收藏起来,但结局通常是好文章充斥笔记软件的各个角落,我们也没有阅读。收藏太多,不易消化,到最后都成了放弃。
后来,我干脆一键清空了收藏夹。再后来,我规定自己每天最多只收藏1~2篇文章,放在“待办文件夹”,并且安排专门的时间去清空自己的“待办文件夹”,每天都会看看这个文件夹,确保这个文件夹不会积压太多。
同时,在收藏好文章的时候,不仅仅是把好文章存着,而是用写留言或者用自己的话转述的方式进行记录、分享,这比单纯地读一读更有收获。我们甚至可以不收藏原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记笔记,这比收藏更有价值。
只收藏,不消化、不运用,是“物资缺乏恐惧症”的表现。要减少阅读的数量,提升阅读质量。例如,精选几个公众号或者是A p p,每天读少一点,读慢一点,多想一点,多写一点。
别因为害怕失去而过度囤积。选择一两个领域深耕(和工作或者爱好相关),让信息为己所用,而不是为己所藏。
小狸//摘自景夜思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