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保健学课程思政教学初探
2024-01-24龙丽娟史晓伟
龙丽娟 史晓伟
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多种育人长效机制[1],《意见》明确了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细化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内容重点和教学体系,提出按专业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
1 体育保健学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体育保健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主要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本质上是体育促进健康的重要体现。因此,其课程思政元素首先应从体育促进健康的功能属性入手。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3],之后各省市也相继发布了地方的健康行动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强调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学习中,应使得大学生具有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健康观和急救观,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地方健康行动,对自身及他人进行医务监督,形成规律运动的习惯,不断促进个体健康。作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主干类课程,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学习方法类似的是,体育保健学也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具体包括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人体局部与整体的对立统一观点、人体先天与后天的对立统一观点、人体内在与外在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当代大学生应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这对深刻理解体育保健学的课程内容有重要作用。应用型的课程必定注重亲身实践或学以致用,务必使当代大学生在体育保健学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具有实践出真知、务实求真的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对运动创伤以预防为主,让大学生树立救死扶伤、体医融合、学以致用,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意识。综上所述,分析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思政元素,以育人为基础[4],强调“四个具有”,从情怀、意识、方法、精神着手,将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进行深度融合。
2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体育保健学教学分析
体育保健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体育运动健康、运动与环境、运动与营养以及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要求)、医务监督(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的医务监督、运动性疲劳消除方法和运动性病症)、运动创伤防治(运动损伤的病因、机制、诊断、病理、处理、治疗与预防;运动损伤急救的方法与技术)、运动按摩(按摩的基本手法、按摩的应用和穴位按摩)、医疗体育(医疗体育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运动伤后训练与机能康复及常见慢性病的运动疗法)五个部分[5],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两大类。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通过视频、音频导入课程思政内容,讲授过程中通过举例、叙事的方式进一步升华课程思政元素;在实践技能操作中,鼓励学生多实践、勤加练习,通过在教学中穿插实践出真知的课程思政内容,发挥育人的作用。在具体实施和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重要问题:首先,推进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应清晰认识到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体育保健学的教学要紧密围绕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明确体育保健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的主体地位,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于体育保健学的教学中,围绕主要教学内容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最终体现育人功能。其次,体育保健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均应与课程思政元素相融合。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没有结合点、融合点,或仅从形式上生硬合并,并不可取。事实上,精心选择所讲授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才是其中最重要的步骤,这就需要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与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最后,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思政元素应符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作为体育学科的课程,选取的课程思政元素应符合本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特点,如,体育专业学生通过“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勤于专项练习磨炼自身顽强意志、秉承不怕苦不怕累的以体育人的优良作风;竞技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爱国爱家的优秀事迹符合体育学科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
3 体育保健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设计
结合体育保健学的授课内容,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可着重培养学生建立“三个方面”的知识体系、树立“四个具有”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总体上可从体育保健学的知识学习、素质提升、能力掌握三个方面着手,融合多种思政元素,通过思政案例的设计与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具有家国情怀、具有保健意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实践出真知的“四个具有”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问题导入、案例分析、讨论、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体育保健学的教学。
3.1 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设计一
(1)教材内容解析。本部分内容是学生由理论知识学习过渡至实践能力操作的重要阶段。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出血的分类、全身表现,止血的目的、方法有概括性的认识,重点掌握间接指压止血点的部位和功能、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为之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通过问题导入本次课的内容:如果有人在运动中受伤出血了,你懂得该怎样急救吗?在这部分融入思政元素:摈弃不规范、片面的做法,掌握正确做法,并树立正确的急救观、健康观;通过出血部位、血管分类的讲述,融入思政元素:拥有家国情怀,举例老一辈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独立;借助出血的全身表现及止血的目的,融入思政元素:明确健康的重要性,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并推进地方健康行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理解人体局部与整体的对立统一观点;讲授止血的方法(冷敷法、抬高伤肢法、加压包扎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指压法、止血带法)时,融入思政元素:实践出真知,勤于练习方能熟能生巧,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当在户外发生出血找不到止血带的时候,如何寻找止血带的代替物来进行止血。(3)课程内容小结。重点掌握止血的方法,结合之后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考核,熟练掌握技术并内化和运用,树立正确的急救观、健康观,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地方健康行动,勤加练习急救技术,实践出真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真正做到救己、救人,学以致用。
3.2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二
(1)教材内容解析。本章节内容是检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章节理论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按摩的概念、按摩的生理作用、按摩的注意事项,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并了解常见的穴位,能够进行按摩的应用。重点掌握按摩的注意事项、按摩的基本手法,与之前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能熟练应用。(2)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选择短视频导入本次课的内容:古人发现涌泉穴位的故事,按揉足底的涌泉穴位治疗头痛。在这部分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医学的文化,彰显中医文化自信,同时树立体医融合的思想,特别是体育学与中医学的融合;通过按摩对神经系统不同生理作用的讲解,融入思政元素:辩证看待事物的两面性,条件改变后,结果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变换条件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习按摩的注意事项,融入思政元素: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体局部与整体、内在与外在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讲解按摩的基本手法(推法、擦法、按法、摩法、揉法、揉捏法、搓法、运拉法、抖法、拍击法、滚法等)时,融入思政元素:实践出真知,勤于练习方能熟能生巧,最终达到学以致用。(3)课程内容小结。重点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通过实践课程的练习及考核,将各手法掌握并能熟练运用。通过讲好古人发现穴位作用的故事,了解我国传统中医学的文化,彰显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拥有体医融合的思想,特别是体育学与中医学的融合。勤加练习按摩基本手法,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3.3 体育保健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的关键点
通过对出血的急救、运动按摩两个部分内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分析,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应明确以下关键点:(1)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可与平时常用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思政元素的融入形式多样,不必拘泥某种特定方式,例如,在导入部分中,既可以问题导入、也可以音频导入、还可以视频小故事导入等。(2)课程思政元素应融入、渗透到讲授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思政内容不需太多,但要贯穿讲授内容的始终。(3)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应在其理论部分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这样更利于学生充分认识、理解该门课程,把握课程的重点,最终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发挥出体育保健学的功效和价值。
4 结语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推进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势在必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使其全面发展,这与任课教师教学研究的关系紧密,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知识技能和授课能力的同时,深入挖掘与内容紧密结合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于自身的教学过程之中,最终起到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