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研究分析
2024-01-24保贤姣
滕 翔 保贤姣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1 布依族生存环境分析
1.1 自然地理环境分析
布依族世居于中国云贵高原黔南、黔西南以及黔中一带的乌蒙山南部和苗岭山山脉南部,其支脉蜿蜒到全境,其中三岔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曹渡河、都柳江、黄泯河纵横相间,加之该地区又属于喀斯特地貌,溶蚀严重,河流切割,多溶洞,暗河,其中就有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以及镇宁地区的犀牛洞以及红枫湖等诸多名胜景区。该地区处于亚热带北部,气候分区方面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所以,这一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之其土壤为红壤,适宜农作物以及森林树木的生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位于中国前列,被誉为“云贵天然氧吧”。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植被旺盛,集农业、林业、渔业多向发展,又是山水之城集中之地,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
1.2 社会经济环境溯源
《古歌》中记载,布依族先民早期为原始部落,无固定住所以及食物,他们的主要居住地为黑暗的坡脚和岩洞,据今考古研究发现,在贵州喀斯特溶洞中有大量布依族先人的遗迹,可见早期的布依族先民没有固定的宗室家亲,分散游牧而居,由于受到周围的毒蛇猛兽的侵扰,他们不得不联合起来抵御外来侵害,这便是布依族最早的原始部落群。在旧石器时期,晚期的氏族社会,布依族生产主要以采集业为主,并辅之以佃猎,保证肉类的补充,由于以手工采集业为主,当时女性的收入高于男性,相传布依族女始祖“雅王”就承担着为族群分配食物的首领职责,在布依族中,女性具有独特的社会尊崇,布依族一直都有对“母神”的崇拜,尤其是在黔中以及黔南地区依然存在这种母神崇拜习俗。在氏族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布依族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的集中生产模式,父系氏族社会开始逐渐形成,族群生产以公有制生产为主导,其中族群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如今的布依族村寨中族群思想依然可见,例如,在布依族世居地区中仍然存在公山、公林、公墓等现象,在本村寨管辖的山林当中,只有本村寨的人才可以进入伐木捕猎,开垦荒地,外人或其他村寨的人不得侵占,严重甚至不得入内。从战国时期到西汉末年,经《史记》记载,其位于北盘江流域内的古国夜郎国,其大部分子民为布依族,夜郎国拥有成型的军队以及管理制度,说明在该时期布依族先民就已经进入了君权神授的阶层社会。在夜郎国其民耕田,其中心商邑通之川蜀以及滇国,可见当时已经有茶马古道,在如今的考察中,依旧可见先民古迹,但是当时的夜郎国地处偏远地区,山地峻岭综错,其生产方式依然是以刀耕火种和捕猎为主,未实现牛耕生产。在汉王朝统一滇黔地区后,布依族先民也进入了农奴生产时代,由于地区偏远,郡县每年不能按时按量向中央提交赋税,所以官宦豪商就募招大量农民进山开荒,并将粮食上交中央,长此以往,逐渐产生了阶级农奴统治关系,因此在该时期的布依族先民,除了地主赏赐的一小块耕地维持生存外,还要为官宦豪商耕田、放牧,甚至看家护院和对外作战。清末初期,统治者开始重视西南地区的统治,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加强地方与中央联系,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交通得到发展,许多湘蜀移民携带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进入布依族地区,其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初级的农业市场也逐渐形成,在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的前提下,加之该地区处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水稻生长,清末时期,布依族地区的水稻种植业尤为发达,布依族被称为“水稻民族”,该地区更是被誉为“贵州粮仓”。虽然生产力扩大,但是只用于自身家庭的消费需求,交换需求不高,于是便有了“养猪等过年,养牛为耕田,种葱种蒜为换油盐钱”的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布依族族群世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1.3 民族文化环境分析
区域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贵州省布依族世居于乌蒙山脉南麓,其区域气候特征属于温带少部分属于亚热带,气候偏凉,处于北盘江流域与红河水流域的交界处,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加之气候温凉,非常适合稻田的耕作,所以这也是布依族“水稻文明”发祥地的重要原因。适宜的地理环境也促使早期的布依族先民较早地进入了农耕社会,其稻田文化起源较早,历史悠久,在布依族神话《茫耶寻谷种》当中就描写了布依族先民茫耶不畏艰辛寻找稻田种子感动神明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茫耶为了寻找稻田种子,翻山越岭,不畏艰险,在自己的坚持下,他感动了神仙,最终在神仙的指引下找到了种子。这个传说也体现了布依族族人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勇于付出的奋斗精神,造就了布依族人民刚毅坚韧的品格,虽然地处喀斯特地貌区,耕作面积较少,但是布依族先民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利用和改造自然,经过不懈努力,布依族的稻田文化才得以起源。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对天地神明的幻化产物,布依族也同样如此,布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以青色、蓝色和红色为主。布依族拥有高度发展的扎染技术,尤其板蓝根靛兰色提取技术便是最好的解释,其民族服饰图腾大多数与动植物有关,也表现了布依族人民敬畏自然的态度。布依族文明属于一种“温和型”文明,布依族世居于云贵高原的滇黔境内,信息交流相对落后,且远离地震带,据历史记载,无较大的自然灾害侵害,所以并没有产生较大的族群迁移,于是人们形成了安于现状,顺应天意的生活态度,正是这样的态度保留了布依族比较原始的传统文化习俗。
2 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类型与分布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类型
民族传统体育是族群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世居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与本民族的语言表达、传统节日、民族习俗、宗教伦理、民族信仰、行为规范、价值形态、思想情感等相关联,不仅是本民族表达信任、和谐、平等的人际交往平台,也是对外宣传的名片。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30 多个,且历史悠久,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世居布依族先民的生产劳动,保卫家园斗争演变而来,其中由农业生产劳动而演变出斗牛、纺花赛、扭扁担、拍线球等项目;由捕猎活动演变成登山、爬山寻踪、骞马等项目;以渔业捕捞劳动演变成划龙舟、划竹排、划三板船等项目;打石杖、抱花腰等项目则是由保卫族群进行的斗争演变而来;扔绣球、丢花包、踢花毽、耍龙灯、跳独脚、舞狮子等项目则是节庆礼仪主要的娱乐活动。从活动形式来划分,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分为竞技型、表演型和竞技兼表演型三种类型。竞技型一般在有组织的比赛场合中进行,根据个人技术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气的大小、准确程度等来分胜负,如,抢花炮、抱花腰等项目。表演型项目大多在各种民族节日活动中进行,其中有耍龙灯、舞狮子、打秋千、跳独脚等;像丢花包、打陀螺、踢毽子、水上飘石等项目便是竞技兼表演型项目,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主要在民族节日中进行,例如,春节、三月三、六月六、重阳节等,可见布依族人民对于体育运动和生活的热爱。
2.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分布
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抵杠和耍狮最具代表性。其中抵杠于贵州安顺一带黄蜡布依族较为流行,主要讲究巧劲和劲力,展示个人的臂力、腕力以及腰力,在一个直径为两米和三米的同心圆圈内,双方蹲在小圈内,在规定时间内,把对方推、挑出大小圈则为胜利。耍狮是一项技巧与娱乐并举的民俗活动,在黔东南和贵州安顺一带甚为流行,春节、建房、办丧事等重要的节日都会举办。最早流传于唐代贞丰年间,狮子狮身用麻布缝合,狮头则由竹子手工编扎而成并且用纸粘好后上色,用锣、鼓、钹伴奏而舞,与中原的舞狮近似,从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可以看出布依族与汉民族融合的影子。
3 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特征研究
3.1 贵州省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布依族体育文化具有民族独特的农耕文化特色,并且与本民族的节日息息相关,在节日里举办所对应的体育项目,其中春节时间最长,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在春节期间,不间断地举行各种各样的娱乐体育活动,布依族年轻人会举行唱情歌、丢花包、踢毽子活动,中年人会举行耍龙灯、赛马、舞狮子活动,以此庆祝来年有个好丰收,希望来年事事顺利、事事开心。在自然灾害频发时节,布依族会通过扫寨、祭山、拜神祈福,希望雨神庇佑,表达布依族对农业丰收和家人平安的期盼。在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年轻人会在山上对唱情歌举办荡秋千、扔绣球、斗鸡等体育活动,也算布依族独特的约会方式。四月初八为布依族牛王节,节日中食用五色糯米饭,用草包糯米饭喂耕牛,有些地区会为牛清洗沐浴,在牛角挂上红招头寓意健康,表达了布依族人民对牛的爱护和感恩之心,人们也会举行民俗表演、抓鱼、斗牛等娱乐活动。农历六月初六是和春节一样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这天各家各户带着五色糯米饭、三角粽子、纸马等祭品到自家秧田上焚香添酒杀鸡祭天,插纸马,寓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众们会拜年走亲、对歌集会、丢花包,热闹非凡。
3.2 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
3.2.1 丰富生活
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竞技类、娱乐类等项目,不需要专业的场地或器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开展,男女老少都可参加,促进民众参与体育活动,丰富了民众生活,充实了业余时间,使民众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放松。
3.2.2 健身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扳手腕、抱花腰等竞技类运动项目能够发展人们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改善心脏和呼吸系统功能;打陀螺、丢花包等体育项目对于提高人们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有极大好处,而且对于改善人们的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3.2.3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功能
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认同感和群体意识的真实写照。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改造而来,包涵着本民族的特色和人文风情,节日中布依族人民以体育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例如,丢花包、踩高跷、打石杖等项目都属于群体项目,在比赛中参赛者发挥各自优势,为比赛的胜利共同努力,展示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2.4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布依族作为中华民族56 个民族之一,其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不仅增加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和底蕴,其传承和发展也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布依族世居传统体育文化逐渐消亡,我们应该深挖历史,将布依族族群记忆传承下去,将属于布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