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少年武术教育价值阐释与应然进路

2024-01-24张国力

武术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武德意志品质武术

成 英 张国力

楚雄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青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人类从“儿童角色”转变为“成人角色”的过渡期,是意志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塑形的关键时期。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形成了深厚且独特的文化底蕴,其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影响具有重要作用。2021 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研讨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将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武术,引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发挥武术的教育作用,磨砺青少年的意志,助力青少年实现人生价值,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引领青少年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1 武术教育内涵解析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1]武术教育是武术发展的关键延伸,对于“武术教育”,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学者郑志兵与朴东哲认为,在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武术教育更加注重文化的体认;这是武术教育观的重大革新,也是武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2]。学者李志芳认为:武术教育是指学生通过武术套路技法、实战理论等的学习,从而强化身心, 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过程。[3]而学者孙久政认为,武术教育包含武术教学,武术教学是武术教育实施的手段和方法,武术教育更侧重于“育”,对学生的教化,以传授武术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对学习者灌输武德、武礼、武仪思想,增进身心健康,培养道德品质和做人做事为目的的教育过程[4]。彭鹏指出,技击是武术的核心,一旦在武术教育中忽略武术技击的本质,武术的道德教育、技艺传承与文化素养等教育功能无载体后便成了空中楼阁[5]。笔者认为“武术教育”是以武术教学为手段,以身体运动为载体,促进人身心健康,塑造人的意志品质的实践活动。

2 塑体铸魂:新时代青少年武术教育价值阐释

2.1 弘扬中华武术,强健自身体魄

武术教育从身体运动开始。身体教育是指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身体动作的练习。例如,练习武术的基本功:跳跃、跌扑、屈伸等。这些练习可以带动人体的各个肌肉群和器官参与锻炼,有效增强人体肌肉力量,韧带的柔韧性,身体的免疫力等,从而提升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武术本是一种以身体运动形式为主的技击技术,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学会一些格斗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卫防身能力,产生安全感,但是要建立起良好的武德作风,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决反对把练武作为打架斗殴的手段[6]。

2.2 顿悟武德,凝心铸魂,锻造思想

顿悟武德培养翩翩君子,凝心铸魂提升阳刚之气。武德是规范习武者言行举止,凝聚伦理道德的优秀武术文化,武德的内容渗透在习武群体的各项活动中[7]。武德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智”六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思想观念。“义”指按照仁的准则的处事方法,途径与标准。“礼”指为人处世的谦卑和善。“信”指做人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勇”指晓仁义道德,做事勇敢不惧困苦。“智”指的是头脑聪慧。武德是古代习武者的共同信仰和精神价值取向。在武德文化的熏陶下,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必将刚正不阿,行事坦坦荡荡。

2.3 尊崇武术教育,锤炼青少年意志品质

尊崇武术教育,从自觉性、果敢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磨砺新时代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武术是在民族文化的摇篮中孕育成长,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留下了优秀的武术文化。1956 年,教育部将武术作为教学内容编入教学大纲,对于青少年而言武术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存在,是锤炼青少年意志品质的一剂良药。在武术训练中经常采用重复训练法和循序渐进练习巩固基本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武术教育的重点就是基本功的练习,往往一个动作就需要练习成百上千遍才能领悟其动作的精、气、神;而武术中激情拼搏的对练功法,是以周密考虑和强大勇气为前提,要求练习者必须出招果断自信,接招果敢迅猛才能呈现出精彩的对练功法;又有缓慢柔和的太极拳、太极剑等,特点是缓慢柔和其作用是修身养性,可以培养新时代青少年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在基本功中磨砺青少年的自觉性与坚持性,在对练中锤炼其果敢性,在缓慢柔和的太极拳、太极剑中培养青少年冷静沉稳的性格,提升其自制性。潜移默化的运用武术锤炼新时代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使武术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2.4 传承武术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武术诞生于中华大地,滋养于炎黄文化的沃土,故此能够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下禀赋高贵的爱国主义情操[8]。武术教育传递武术精神,武术精神包括运用武德文化对人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武者爱国情怀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出武术精神对培养人的爱国情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代青少年武术教育的过程中要融入爱国教育思想,促使青少年形成爱国意识。

3 技道并进:新时代青少年武术教育的应然进路

3.1 紧随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新武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创新武术教育内容,改革武术教学方式,已经刻不容缓。首先,创新武术教育内容:辩证看待传统武术教育。对内深化改革,摒弃陈旧思想观念,将时代内涵注入传统武术教育的内涵中,与时俱进地推动传统武术教育转型;对外大力开放,面向世界接纳外来优秀的武技文化与教育方法,发展完善新时代中国武术教育的内涵。其次,改革武术教学方式:推陈出新,破而后立。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课堂的竞技性与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时代产物——互联网,开拓武术教育线上平台,创新教学方式,运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直播教学或视频教学,扩大武术教育的范围,提升武术教育的影响力。

3.2 营造武术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青少年

打造武术文化大环境:在大环境的氛围下推动武术教育稳步前进,倡导社会尊重传承中华武术,进行武德文化的弘扬,增强新时代青少年的武德文化自信,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利用新媒体、新形式宣扬武术教育,提升武术教育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营造武术教育小环境:学习武术时统一穿着武术服装,可以烘托武术课堂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精神面貌,激发青少年学习武术的热情。其次,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融入思政历史教育,使青少年了解中华武术的内在精神,学习中华武术的外在品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武术,在武术学习中磨砺自身意志品质。

3.3 加强师资建设,从源头开始改革

推动武术教育的发展,师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各级学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普遍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武术教师,且大部分武术教师还兼顾其他体育课程的教学[9]。从量与质两方面加强师资建设。高校应该增加专业性武术教师的数量,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武术教师的需求,解决大部分地区和学校武术教师的缺位,避免非专业型教育者兼职武术教育。转变现有武术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培养新型武术教育者,提升武术教育者的专业性,推动高校调整对武术教育者的培养大纲,推出高质量的武术教育者,突破原有的武术教学方式与内容,从教授单一的固定套路转变为培养适合自身的武术套路、器械或武术对练等。创新教学注重差异,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而不是因固化的武术教育令学生产生枯燥感。

3.4 结合地方特色,开创新式武术教育

武术源于生活,为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中所孕育形成。反之,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的民间武术资源,挖掘优秀的民间武术,并将其融入传统武术教育中,推陈出新地开创带有地域特征的新时代武术教育。古有“南拳北腿”的说法,描述的是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武术功法,并不是所有的武术功法都适合所有的青少年,武术教育应根据本地生活习俗所选择形成带有地域特色的武术功法与武术文化,形成“一校一拳”的新式武术教育方法。既运用本地武术促进新时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又使得本地优秀武术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聘请优秀的民间武术传承者进校园,教授本地特色武术,讲述本地武术传承故事,在武术功法的练习中磨砺青少年自身意志,在武术传承故事中为新时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结语

武术作为传承千年的“瑰宝”,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洗礼,内涵丰厚且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极高。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思想,推动武术教育发展,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重视武术教育对青少年的培养作用,推动武术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在武术教育中磨砺青少年的意志,增强青少年的武术文化自信,向青少年传递爱国主义精神。本研究从身体、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爱国主义教育四方面阐释了青少年武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并根据时代变化发展情况提出了围绕内容与形式、环境与氛围、师资数量与质量、地方特色与习俗四方面为主体的发展路径,以推动青少年武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武德意志品质武术
中华武术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