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先锋×金宇澄
2024-01-24
作家、画家。2013年发表长篇小说《繁花》,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等多种荣誉。
2016年至今在上海、杭州、北京、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多地举办画展。
2023年11月24日起,金宇澄迄今最大规模的画展《繁花》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开展。
金宇澄 VS 对作家的刻板印象
我自己是的。一是我现在等于一口坏掉的老钟,作息没有规律可言。
写小说的时候,我家猫都知道,我大概有三个月是天还没亮就起来写,有天我突然没在凌晨起床,猫都会觉得反常,来叫我。现在画画也是,突然犯困了,我就放下来去睡一觉,睡个一两小时。
第二我做事情没计划,全凭兴趣。我的画和小说,如果不设一个截止日期,就永远没有完成的时候,我可以一直改下去。未完成的画会被我挂在墙上,没事就看,感觉缺了什么,就补上。等有一天我看着画发呆,发现没什么可添的,它才算完成了。
我认为读者里是藏龙卧虎的。当时《繁花》是在网上连载的,我每天一般在黎明写完,上午十点左右去看网友的反应,再思考明天怎么写。按现在的说法等于每天都有一场直播,我特别地紧张、特别地当回事,也因此有很多超常发挥的地方。我觉得这是很奢侈的写作。
连载实际是小说的传统。西方作家会在沙龙读自己的作品片段,鲁迅的《阿Q正传》也是连载,作家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就面对读者,每写一章都能吸收意见,我觉得这种讨论,比小说出版之后再开讨论会要有用得多。
每件作品有各自命运,比如最近我画了几幅乐器穿着衣服的画,没有什么人喜欢它,但这也不重要。我自己是很容易“移情别恋”的。我现在画画也是一样,刚画完的时候特别喜欢,过一段时间有新点子,我的脑筋就跑到怎么画好新的画上去了。
对我来说是的。王家卫说我写《繁花》有点亏,他说别人可以写5~10部,你一部就给写完了。我是一个不做计划的人,写这本书的时候也没想说要出好几本,而是倾其所有就写了这一本。那肯定是一种限制了。
当然。写作的痛苦有好多种,如果说是为虚构人物太投入的痛苦,我觉得这是好的。包括福楼拜写到包法利夫人自杀,自己痛哭一场,这样的例子蛮多的。还有一种是写不出来、发表不出来的痛苦。
我自己来讲,还有一种痛苦,就是我还是一个编辑,是要给作者挑刺的人。我之前因为写作进了《上海文学》当编辑,之后的几十年,我就不写小说了。白天批评别人,晚上鼓励自己,这我做不到的。就算晚上你写完了,第二天早晨一看这里也不好,那里也不好,很分裂的。
还是看个人兴趣。只是说各个学科不要的东西,到最后只能是被所谓文学给搜罗进来,被作家作为写作的材料。作家实际就是记录人的魅力、人的特点,人在专门的研究之外的这一部分。所以也有一个说法是,文学就是人学。
一般的小说,从出版到被人们忘记,大概是二十年左右的样子。我觉得经典呢,就是看你有没有持久的魅力,能够经历几代人还被记住。
当下有没有经典小说,现在还说不上来,现在我们认为的好小说,还没有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只能说是留给后人评说。
(完整采访内容及访谈视频,请关注公众号智族GQ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