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湿地建设中适宜植物苗木的种植与养护策略

2024-01-24高艳芬

花卉 2023年24期
关键词:植被水位植物

高艳芬

(昆明市官渡区六甲街道办事处,云南 昆明 650228)

0 引言

滇池湿地是滇池流域重要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近年来不断扩张的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滇池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为了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包括科学合理的植物苗木种植与养护策略。

1 选用适宜的湿地植物种类

1.1 分析当地湿地环境特点,选择适应该环境的植物苗木

在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种类时,需要首先对当地湿地环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1)水文条件。湿地水文条件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和生态修复的重要因素。如果水位较高,且水流速度较缓,适宜选择能耐涝、耐阴的植物,如香蒲、芦苇等;而如果水位较低,适宜选择喜光、耐旱的植物,如灰三叶草、黄花菜等。

(2)土壤性质。湿地土壤性质对湿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土壤酸性较高,适宜选择酸性耐性强的植物,如紫花苜蓿、酸模等;如果土壤碱性较高,适宜选择耐盐碱的植物,如碱蓬、碱茅等。

(3)气候条件。湿地植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是选择适宜种类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气候寒冷,适宜选择耐寒的植物,如柽柳、云杉等;如果气候炎热,适宜选择耐热的植物,如芦竹、香蒲等。

(4)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也是选择适宜种类的重要参考因素。如果湿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干扰和破坏,适宜选择能够适应人类活动的植物,如天麻、杨柳等;如果周围生态环境相对稳定,适宜选择优势种或局部优势种,如芦苇、香蒲等。

1.2 考虑植物对水质净化、土壤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湿地植物对水质净化、土壤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水质净化方面,湿地植物可以吸收和转化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如氮、磷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减少或去除这些物质对水环境的污染。例如,鸭跖草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而改善水质[1]。在土壤保持方面,湿地植物的根系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预防土壤侵蚀和滑坡等问题。例如,芦苇的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预防湿地土壤侵蚀和滑坡等问题。在生态修复方面,湿地植物可以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促进生态修复。例如,香蒲的根系可以促进湿地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利用率,同时它也是许多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1.3 确定适宜植物的种植密度和分布格局

确定适宜植物的种植密度和分布格局是一个综合考量多个因素的过程。首先,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求,例如,一些湿地植物需要较高的湿度和水分,这就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间距,以便保证它们都能获得充足的水分和生长空间。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些植物需要较多的阳光和空气流通,这就需要在种植密度和分布格局上进行调整,以确保它们能够得到适宜的光照和通风。其次,土壤条件也是确定种植密度和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有些植物对湿润的泥质土壤更适应,而有些则更喜欢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因此,在确定种植密度和分布格局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条件进行选择,以确保植物能够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茁壮生长[2]。最后,种植面积和目的也是影响种植密度和分布格局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种植面积较大,可能需要更密集的种植密度来形成连续的植被覆盖,从而达到保持土壤的效果;而如果种植的主要目的是生态修复,可能需要考虑不同植物种类的混植,以提供更丰富的生态功能。

2 种植与栽培技术

2.1 合理选择育苗方法

在种植湿地植物时,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休眠特点合理选择育苗方法。常见的有播种、扦插和移植3 种方法。①播种。播种是一种常见的育苗方法,适合于种子成熟期较长且有明显休眠期的植物。通过播种,可以将植物种子直接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芽和生长。例如,湿地中常见的芦苇和香蒲等植物可以通过播种方式进行繁殖。②扦插。扦插是通过茎、叶或根的切割和插入土壤中进行繁殖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较强生长力的植物,能够迅速生根并发展成苗。例如,湿地中的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蕹菜和水芹等,可以通过茎或叶片的扦插来繁殖新的植株。③移植。移植适用于已经成活的苗木,对于一些生长缓慢的湿地植物来说,移植成活率会更高。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适宜的季节和环境下进行,以确保植物能够顺利适应新的生长环境。例如,湿地中的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蒲草和香蒲,可以通过移植成活的苗木来进行繁殖。

2.2 设计合理的植物布局和群落结构

在设计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布局和群落结构时,需要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生长习性和相互关系,以及湿地内部水分和光照的分布情况。合理的植物布局不仅可以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一种常见的植物布局设计是根据植物的耐水性和湿地内部水分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在湿地边缘或水位较高的地区,可以选择耐水性较强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构建湿地植被的边缘防护带;而在水位较低或泥泞地区,则可以选择耐盐碱或抗干旱的植物,如碱蓬、碱蓬草等,以适应不同的生境条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3]。另外,对于湿地内部光照强度不均匀的情况,也可以根据植物的耐荫性进行布局设计。例如,在光照较强的区域可以选择喜阳植物,如浮萍、睡莲等,而在光照较弱的区域则可以选择耐阴植物,如茅草、苔藓等,以充分利用光能资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2.3 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手段,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有机肥料是一种自然的、绿色的植物营养来源,对于湿地植物的健康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同时,相对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还具有高效利用、环保和低成本等优点。生物防治是一种以生物为基础的、可持续的病虫害控制方法,可以减少或消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并提高湿地植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发育。例如,可以选择植物保护剂,如拟除虫菊酯、芸香甙、杀虫菊酯等天然杀虫剂,用于预防和控制害虫的侵袭;另外,也可以采用微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有益微生物(磷酸菌、放线菌等)或寄生性昆虫(麻蝇)来控制病原体的生长和传播,以达到保护湿地植物生长的目的。

3 生长环境管理

3.1 确保湿地水文条件,合理调节水位

湿地水文条件的合理调节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植物生长至关重要。保持适宜的水位,能够满足不同湿地植物的生长需求,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针对需要较高水位的植物,如芦苇和香蒲等,可以通过灌溉或者保持水源渗漏来维持湿地水位,为这些植物提供所需的湿润生长环境。而对于一些需要稍微干燥环境的植物,比如莲藕和菖蒲等,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措施,控制湿地水位,以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另外,对于湿地的水位调节还可以涉及季节性的管理。在不同季节,湿地植被对水位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干旱季节,需要加强灌溉措施,以维持湿地植被的正常生长;而在雨季,需要加强排水工作,避免因为水位过高而对湿地植被造成不利影响。

3.2 控制湿地水质,避免污染和富营养化

湿地水质的控制也是生长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置拦河坝、固定悬浮物等工程设施,可以有效阻止污染物质进入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同时,通过植被带过滤和湿地内部的养分循环管理,可以减少外源污染物的输入,避免湿地富营养化的发生。可以在湿地周围建立植被带,如芦苇、菖蒲等,用以吸收和净化来自周边农田或工业区的污染物质,降低其进入湿地的浓度。另外,通过合理管理湿地内部的养分循环,可以避免过度施用化肥或排放含有大量养分的废水,防止湿地水体因养分过剩而引发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生长异常,水质恶化。此外,还可以采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来净化湿地水质,例如,利用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和养分物质,提高湿地水体的水质[4]。

3.3 维护湿地生境多样性,保障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

为了保障湿地植物的生长和繁衍,需要维护湿地生境的多样性,包括水文条件、土壤质量、光照等方面。首先,维持适宜的水文条件是维护湿地生境多样性的关键。湿地的水位变化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调节湿地水位,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能够创造不同水生植物所需的生长环境。例如,对于浅水区域,可以适当降低水位,为浅水植物如睡莲提供更多光照和空间;而对于深水区域,保持较高的水位,有利于生长需求较高的芦苇等湿地植物。其次,维护适宜的土壤质量也是保障湿地生境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保护湿地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可以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促进不同植物群落的形成和生长。例如,在湿地保护区内加强土壤保育措施,如植被覆盖、禁止采挖等,可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和养分含量,为湿地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5]。此外,光照也是维护湿地生境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湿地内部的植被结构和水位变化会对光照的分布产生影响。通过合理管理湿地植被结构,包括修剪和疏伐工作,可以控制光照的强度和方向,创造不同植物所需的光照条件。

4 养护与管理措施

4.1 制订科学的养护管理计划

制订科学的养护管理计划可以有效保护湿地植物,提高它们的健康生长和种群数量。首先,合理的修剪可以促进植物的分枝和新生长,同时去除病虫害和死亡组织,防止植物生长受到阻碍。例如,在湿地保护区内进行适时的修剪,可促进芦苇新枝的生长,并避免枯黄老化的部分对湿地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其次,采取科学的除草方法,如人工除草或使用环保型的杀草剂等,可以保持湿地内部的植物多样性和养分供应。同时,防止杂草侵害和竞争,保护湿地内特有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最后,通过采用生物防治或环保型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例如,在湿地保护区内采用微生物剂等环保型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能够避免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保证湿地植物的健康生长。

4.2 加强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植被调查和健康状况评估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对于湿地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生态修复至关重要。定期进行植被调查能够全面了解湿地内植物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以及种群结构,帮助发现植物种群的异常变化和问题。例如,通过定期的植被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某些植物种群数量减少或者面临病虫害侵袭的情况,为后续的养护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健康状况评估则是对湿地植物整体生长状况和存在问题的系统评估,包括植物外观、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方面。通过对湿地植物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可以发现植物生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例如,通过定期的健康状况评估,可以发现一些湿地植物出现萎黄、枯死等异常情况,为针对性的养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4.3 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对于湿地植物资源的长期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来划定特定区域的边界,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以保护濒危湿地植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空间。其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是重要举措,例如明确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范围、禁止野生植物非法采集等行为,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从法律层面维护湿地植物资源的合法权益。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普及湿地植物资源保护的知识和意识,引导公众尊重自然、珍爱植物,共同参与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5 结语

滇池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的种植与养护策略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和建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滇池湿地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为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植被水位植物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
基于MFAC-PID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基于NDVI的鹤壁市植被覆盖动态分析研究
基于PLC的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