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措施探讨
2024-01-24孟洁济南市章丘区财政局
孟洁 济南市章丘区财政局
引言
从历史上看,我国已经建立起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为基础的政府收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然而,随着公共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无法满足新时期政府治理需求。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预算法》在赋予各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预算资金的权力的同时,强化“全口径综合预算”要求,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为进一步落实《预算法》,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财政部印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财办〔2020〕13 号)对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求。2021 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 号)有关要求及有关工作部署,中央部门应于2022 年底前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各地方财政部门陆续全面推进实施,在各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推进建立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政府收支分类为框架”的公共财政体系。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定义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指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将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强化预算约束和控制,加强全过程的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加快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对于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改革的“先行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对于打通部门预算和决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单位会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之间的衔接,确保各项经济业务在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能够有效衔接,提高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衔接机制,促进了预算编制和执行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了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一致性,为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意义
(一)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衔接
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环节有机衔接,行政事业单位业务部门、财务部门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预算管理,并直接与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得到了充分利用,预算执行情况得到了实时监控和公开透明,为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衔接,对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将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从制度层面解决了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高效运行。
其次,在主要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过程管理。在预算编制环节,通过设置模块,实现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统一归集,并根据各项经济业务性质和金额大小,采用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反映。在预算执行环节,通过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及时跟踪和掌握各项经济业务的实际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经济业务进行调整。在决算环节,对各项经济业务的最终结果进行汇总,并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向上级部门报送相关的财务报告[1]。
(二)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目前,预算编制环节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实现了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财政总预算会计系统的对接,并且对资金支付流程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库管理、资金支付等环节,使预算编制环节与预算执行环节实现了有机衔接。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政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对部门项目进行分类汇总,为预算管理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预算执行环节中,财政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分析手段对项目支出进度进行监控。
另外,预算管理一体化还实现了预算执行情况的公开透明,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社会公开预算执行情况,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不仅可以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
首先,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方法、数据口径和数据共享方面不一致的问题,改变了原来各部门、各单位各自独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的现状,促进了各部门、各单位间业务活动的融合与统一。
其次,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实现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数据交换和反馈机制,便于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有效控制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
最后,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有效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通过统一的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财务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财务数据,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措施
(一)加强具体实施的过渡和衔接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做好新旧做法的衔接。目前,部分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开始使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则需要做好过渡,尽快按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展工作。
首先,明确过渡期的时间和任务。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过渡期间,需要明确过渡期的时间和任务,确保过渡期内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建立过渡期的工作机制。在过渡期内,需要建立过渡期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确保顺利推进[2]。
再次,加强沟通和协调。在过渡期内,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最后,在过渡期内,需要加强对各部门的培训和指导,以提升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专门培训,并指定专职人员,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根据财政部的相关政策,预算一体化系统的制定管理标准由财政部负责,而具体的平台开发则由各省级财政部门自主进行,同时组织本区域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合理应用这一系统。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各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平台,确保与财政预算管理平台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预算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首先,各省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预算单位、各业务系统和财政部门的互联互通,促进财政与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各预算单位之间逐步实现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于各事业单位而言,要切实学习各省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相关材料,领会要求,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做好系统内的动员,使相关预算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操作系统。
其次,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当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与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要求,对预算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系统操作进行规范管理,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等各个环节的录入、执行、比对等,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预算管理信息与业务信息有机融合,以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同时,加强预算管理业务与财务管理业务的紧密衔接,以此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使用效益。
最后,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和运营维护工作,保障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及相关系统的安全性。
(三)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监督和评估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监督和评估,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水平,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执行与结果的监督与评估,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一方面,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机构。这个机构应该由专门的监督部门组成,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这个机构应该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二是对于必要的预算项目,应将预算管理平台与政务公开相连接,将需要向社会公开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信息予以公开,以促进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透明度,进一步推动其预算管理规范化。三是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对原有的预算管理与监督机制进行调整,例如组建专门的内外监督组织,并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预留审计数据提取接口,使内部审计、内部监察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
另一方面,财政单位还应当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预算管理一体化进行评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监督和评估体系。具体而言,可以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流程对预算管理一体化进行评估,事前评估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事中评估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事后评估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对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对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并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效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监督和评估体系。
(四)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构建良好的预算一体化管理机制,要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人员预算一体化意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提高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落实到预算管理实践中,提高预算管理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3]。
其次,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单位培养和引进复合型的人才,并积极培养那些既精通业务又了解财务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应快速推进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以确保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建立完善的预算一体化信息系统培训机制,全面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水平。这一机制不仅要求财政部门和单位内部各级员工积极参与,还需要获得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监督,以确保形成自上而下、相互协作的有效工作格局。
此外,还需要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考核制度,定期评估和监督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激励那些表现出色的单位和个人。
(五)加强与财政主管机关的沟通
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协商和沟通,确保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
首先,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是关键,以便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各项预算编制工作,并借助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来管控编制、执行和评价过程。以此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提高了编制质量,以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其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确保其与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以保证各项预算工作的协同进行。
再次,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协商和沟通,与财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以了解各方的需求和意见。及时根据各方面的反馈,调整预算编制和执行计划,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最后,要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采用绩效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通过全面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和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针对预算管理一体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水平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为行政事业单位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提供借鉴,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为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和使命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