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研院所绿化病虫害防治管理水平的探究
2024-01-24李梦园王重涵
李梦园,王重涵,李 准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到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单位内园林绿化水平和景观质量、呈现效果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科研单位发展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成为科研工作人员健康生活与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支撑。园林绿化物种丰富度的提升、绿化面积的扩大,景观呈现形式的多变都可以极大改善该单位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了科研工作人员和其他工作者的幸福度。但因为地域气候、后勤管理方式等众多原因,园林植被在不同时期、不同气候下都会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等现象,降低单位内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破坏整体绿化效果,使绿化植被生长受到影响[1]。所以需要从景观设计阶段开始,研究不同地区园林景观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方式,根据植物病虫害在现实情况中展现的现状和发生严重程度,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园林植被病虫害相关措施,尽量将问题前置,保障科研单位园林绿化的观赏性,从而促使更多科研成果的诞生和转化。
1 加强科研院所病虫害防治工作必要性
1.1 营造良好优美的工作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日益攀升,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注重提升生活质量,而城市居民除了正常节假日外,大部分生活工作的时间都集中在单位内,这一现象导致单位职工对单位工作生活环境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大力宣扬保护自然生态、提高居住环境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意识到单位内部园林绿化景观的重要性,开始从植物种类、景观小品等多个方面对单位提供的工作环境进行重新审视。因此,为了促进单位发展,吸引更多有志之士留下,就必须重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这之中园林植被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构建绿色生活工作空间的重要环节[2]。
1.2 搭建生态框架
当前,在园林绿化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挑选种植的植被大多是由外地引进的物种,在植物起苗-运输-移栽的过程中,因为修剪导致的植物抵抗力、自我调控力不足,一旦发生病虫害现象,会破坏整个植物疏导系统,并快速进行传播,影响其他正常植被,使移栽群体收到影响,从而影响单位园林景观[3]。加强病虫害的监督、预防以及防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解决园林植被在移栽过程中产生苗木死亡的问题。保障移栽过程苗木的成活率,是在单位内搭建良好的生态框架,有利于景观稳定性发展,从而保障园林景观的良好表现。
2 科研院所绿化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生态环境被不断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景观工作设计研究者将城市中,各单位内的绿地部分视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科研院所以及各高校,单位内的绿化面积大、体量足,物种又相对丰富,在绿化养护过程中,一旦有植被病虫害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单位内部的景观效果,还势必会对周边公共绿化的整体景观观感与绿化质量产生影响。所以科研单位在给科研工作者营造优美的工作氛围以及惬意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需愈加重视单位内绿化设计与后期养护工作。
2.1 建立绿化保障部门专项负责
为进一步做好单位内绿化保障工作,科研院所一般会在后勤保障部门内单独设立物业板块,将绿化保障管理工作纳入其中,选派具有专业性、责任心的人员具体负责管理绿化工作,有条件的单位还会制定年计划。并按照政策要求,对单位内绿化保障具体工作团队进行招标工作,将整体绿化业务委托给专业性高、工作能力强的绿化养护团队。实行监管加督促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绿化维护工作中,会依托相应科室进行苗木移栽、修剪、植被防寒、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
2.2 病虫害防治工作缺失整体规划
科研院所的主要职能是在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上寻求创新突破,而后勤保障的职能和工作往往会被大众忽略,景观绿化只要整体上保持可观赏就行。且在各科研院所新建院区的建造过程中,部分绿化理念和景观规划设计不能契合当下生态优先的总体绿化理念和生态多样性要求;各个科研楼周边的绿化项目,仅仅是增加绿化面积或供科研工作人员日常走路观看,与各科研实验楼整体绿化在结合过程中缺乏整体性,后期绿化维护过程中,大部分管理方式采用粗放式管理,并没有制定针对性地绿化建设、养护管理制度,进一步导致单位内产生病虫害突发事件[4]。
2.3 简单处理已经发生的植被病虫害
因为绿化管理的不被重视,科研单位一般会选择其他岗位上工作年龄过大或无绿化管理经验的人员负责绿化养护工作。由于缺少绿化养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对季节性病虫害预防治理缺少敏感度,管理人员在病虫害大规模侵染植被或苗木植被呈现死亡状态后,才采取针对性措施。而苗木出现死亡情况后,往往只采用将苗木整体砍伐、掩埋树根的措施。这样的做法虽然将病虫害的宿主清除,但极大程度上会使病虫害在周围一定区域内进行传播[5],并感染其他苗木物种。
3 科研院所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植物种类在不同地区种植需要适应性过渡、不同植物之间也存在相生相克情况、季节天气变化会随时导致病虫害的产生,所以植物病虫害在防治过程面对很多不确定性。理性分析现阶段绿化养护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针对问题提出合适可落地的意见建议,更好推进科研院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3.1 病虫害防治工作与绿化养护工作不统一
绿化的养护与管理一般是由后勤保障部门负责,由于前期设计由不同部门负责,所以在前期景观设计与绿化养护的环节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脱节行为及现象。后期维护过程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对绿化养护的概念仅仅停留在灌溉、修剪、移栽等日常工作中,而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缺少经验,往往等大规模出现后,才开始防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控制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和挽回对植被造成的损伤。
3.2 病虫害产生的多样性
科研院所的绿化植被生长空间相对闭合且单一,在其生长过程中,有很多诱导病虫害产生的因素。种类单一群落中,由于植被种类单一,影响林木异质性,从而降低了群落对外来不确定因素的抵抗力,一旦发生病虫害,会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扩散;多种植被组成的群落关系中,不同植物之间也会存在互相排斥的过程,如果设计环节未多加考虑,在后期维护过程中,会消耗巨大力气;除此之外,气候的多变,病原体或虫害的变异,防范意识差等都会导致病虫害的产生[5]。
3.3 防治体系不够健全
各单位内绿化植被养护以及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是各类植被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绿化养护是后勤保障部门众多工作中的一环节,资金投入、重视程度以及防治设备都远远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各单位绿化养护工作,主要依靠服务外包形式进行,但外包公司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降低公司成本,往往聘用从事园林绿化的人员年龄都在55 岁以上,绿化养护常识与技术仅靠长期务农劳作积累,缺少专业培训,对病虫害发生、预防缺少专业性知识。
3.4 病虫害防治方式单一
科研院所中,由于单位本身职能与发展方向需要偏向科学研究,绿化景观养护和展示是单位环境中的附属产品,所以投入精力、重视程度不会太高。在植被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由于其操作简便、效果快、购买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防治方式,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化学农药极易对空气、水源造成污染,同时也有可能对人群造成伤害。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提高害虫的抗药性,为日后的防治工作增加难度[6]。
4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4.1 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制度和办法
结合单位所在区域实际情况以及单位内植被种类、分布情况,和地区往年病虫害发生时间、种类、频率等,制定适用于单位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办法。成立单位绿化工作管理小组,加强单位绿化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探寻预防与治疗的长效机制。从后勤保障工作总体上重视绿化,规范单位绿化项目设计、施工、后期养护等工作,建立前期规划设计与后期养护管理的有机衔接。要使绿化植被病虫害防治具有前瞻性,不断把问题前置,确保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明确责任,使单位绿化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4.2 建立建设与保障部门有效沟通桥梁
在建设部门与后勤保障部门间,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使绿化管理人员全程参与绿化项目建设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过程再到后期保障,只有全过程参与,才会对植被分布、移栽效果、绿化管理有框架型概念和梳理,并在施工过程中,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后勤保障部门在外包绿化养护工作时,也要与外包单位做好沟通交接,防止因为工作交接上的真空期,而导致大规模植被出现植物病虫害情况,以此提高单位植被观赏效果。
4.3 建立植物台账以记录有效数据
绿化管理部门要尽可能摸清单位内部植物种类、分布以及数量情况,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建立单位绿化台账,同时针对不同树种往年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对单位内老龄树种进行单独登记,详细记录其生长状况、修建、病虫害等情况。将生长习性相克的植物分隔开,搭建相互促进生长的植物群落。病虫害多发时间段或极端天气发生前后,将防护措施提前,增加巡查频率,如发现病虫害情况,及时处理[7]。
4.4 重视绿化工作
加强对绿化整体工作的投入与重视程度。建立现代化喷灌设施,将植物生长所需元素以及病虫害防治药物直接通过喷灌系统进行喷洒,简化灌溉、施肥、喷药的工作流程,形成水肥一体的效果,提升效能转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病虫害监控系统,形成可预防、可上报、可解决的多方位一体系统。加强对外包单位的管理指导工作,对第三方单位聘用员工要求其进行相关业务工作的培训,并要求外包单位因地制宜,形成适合本单位绿化养护的工作计划方案,按照方案有序进行绿化养护工作,在春季与秋冬等特定季节或月份开展植被病虫害情况摸查,尽可能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前置。
4.5 加强病虫害防治途径
在绿化植被病虫害预防与防护过程中,环境预防控制工作为先导步骤,要根据植物特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地域天气情况等进行预判并提前采取措施。在绿化方案设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设置乔、灌、草多类型植物相互搭配的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结构,避免单一植物构成群落;通过植物种间天生的相互抑制作用,阻断病虫害的产生、传播;引进和培育相应虫害的天敌,利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减少病虫害的产生和对植物的伤害,做到防治彻底且无污染;对一些较为难处理的病虫害采用物理以及化学的方式进行防御和治理,比如利用特定光源、光色对部分虫害进行捕杀;选择毒性低、残留少、无公害且针对性强的植物源性农药对生物性病虫害进行防治[8]。
4.6 加强与地区绿化管理部门的沟通
科研单位整体绿化设计、养护工作都需要符合单位所在地绿化管理部门的整体要求,同时苗木的选择,也要尽可能选择当地乡土树种,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发生因为树种不适而引起的植物病害情况。在绿化设计、苗木移植、绿化养护过程中,要与当地管理部门做好沟通与备案。如出现不明原因的病虫害或苗木死亡现象,更需要和地区绿化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沟通,寻求快速遏制、解决病情的方式方法。
5 结语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变革,居住小区景观性的不断提升,单位园林化、景观化必将成为各单位的发展方向与要求。科研院所除了完成科研工作本身之外,越来越多工作人员也更加注重单位的生活环境,为提升科研院所本所吸引力,招揽更多科研人才,所以此类单位在进行单位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良好的绿化环境与氛围,必会增加工作人员与单位的互动感,提升在单位工作中的体验感与幸福感,做好绿化养护中的病虫害工作定会提升科研院所的整体环境与景观风貌,为更多科研工作者提供思路和灵感。因此,科研院所的绿化养护工作者必须进一步结合本单位绿化建设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植被病虫害防治方案,逐步增加资金与技术投入,通过生物绿色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更好的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发挥生态环境作用,营造满足工作者对美好生活环境憧憬的优美、健康绿化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