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名著,学写作

2024-01-23方芳

课外语文·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石猴鲁肃周瑜

方芳

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悄然流逝,似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记。但在文学的世界里,总有无数的经典名著被保存下来,比如四大名著,以超凡脱俗的艺术手法和隽永深厚的思想文化名垂文学史。它们不但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细致的人物刻画、场景描写、故事情节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那些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文学创作理念、价值取向,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争相模仿的对象,在它们的引领下,一大批著名的小说诞生了。古典四大名著的魅力如此之大,这也给了我们写作上的启发:立足名著经典,为写作带来更大提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节录了古典四大名著,這里笔者借着它们的高光片段,谈谈对同学们写作的影响,希望予以启迪。

一、具体鲜明的形象塑造

小学阶段,同学们基本都学习记叙文。古典名著虽然是小说,但其中的章回也可以当作是记叙文的类别,这里有人物、有故事、有场景,对我们的记叙文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人物形象是故事的核心,故事没有人物,怎能称之为故事?作为整个故事的重要元素,人物形象要具体鲜明,这样才能让作文出彩。因此要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手法,例如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以《西游记·猴王出世》为例。当猴群中有猴子提出钻进水洞且不伤身体的“即拜为王”时,这个石猴如何反应?“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请注意,关于“拜为王”的建议是连呼了三声的,最终只有石猴回应并要求进去,对比之下更体现出其勇敢。而众猴看到石猴进洞后都有哪些表现?作者这样描述:“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这里作者运用对比和人物描写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将一个动作敏捷、勇敢大胆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

而在《红楼梦·红楼春趣》这篇课文中,人物个性展现无遗。

先说宝玉,文中第四自然段写道:“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若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这一段描写展示出他是一个天真、顽皮、率直的人。

再说黛玉,文中第五自然段写道:“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我们知道风筝的线虽细,却很有韧劲,而黛玉“将籰子一松”的动作足以说明她善于观察,心思细腻。

我们在作文中,也要将人物描写的方式方法融入字里行间,以人物塑造为契机,让作文更加灵动自然。

二、衔接严谨的故事情节

故事是需要有逻辑性的,拿《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为例,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妒忌);接着写了诸葛亮做的前期准备;然后重点写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许多内容也前后呼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我们首先来看值得玩味的鲁肃与周瑜两人的对话片段。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这段语言描写体现了周瑜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但是从故事情节角度看,交代了很多事情: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所以才会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而且在材料供给、人员配备上都打了折扣;也呼应了开头的“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一句。那么,周瑜明明已经下了死手,要置诸葛亮于死地,为什么诸葛亮还是完成了任务呢?原因就在于鲁肃。

诸葛亮与周瑜对话后,曾与鲁肃有过一场对话,对话的最后诸葛亮提出:“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这里,诸葛亮已经明确知道周瑜的阴谋,特意提出这个请求。而鲁肃也的确信守承诺,在向周瑜汇报时“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这样才保证了“借箭”的顺利完成,从而完成了故事情节的闭环,让人拍案叫绝!

同样,在《水浒传·景阳冈》这篇课文中也有类似的相互衔接,比方说开头一段: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作为读者,初读这一段其实挺纳闷,店家打开门做生意,怎会要求客人只喝三碗酒呢?肯定是越多越好啊!止步三碗,有钱不赚,岂不傻瓜一个?而且在武松喝完三碗酒后,被劝说不需添酒,那岂不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吗?后来,才知道了店家的良苦用心:山冈上有老虎,只能等明天凑够二三十人才能上去,解释了悬念,让故事情节有效衔接。当然,这也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说山上有老虎,无疑实现不了故事跌宕起伏的目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三、身临其境的环境营造

身处美丽的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同学们应该能够时刻感受到它的存在,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后知后觉,在写作时总是忽略身边环境(场景)的存在。其实,外部环境能够起到交代故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在记叙文写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比方说《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当中的环境描写与故事情节紧密关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是诸葛亮和鲁肃坐着船慢慢靠近曹操军营的环境描写,写出清晨江上大雾弥漫的情况,因为大雾,所以曹操不敢轻举妄动,想必当时的他肯定在想,“敌在明,我在暗,还是静观其变,先用弓箭试探虚实”,于是采用射箭的方式来防守,才有“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的壮观场面,这也为诸葛亮顺利“借箭”埋下伏笔。

在《水浒传·景阳冈》这篇课文中,也有两处环境描写,其一,当武松不听劝阻硬要上山时,“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其二,当武松看完官府印信之后,“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这两句都交代了武松打虎的时间——入夜,也为其打虎经历增添了神秘色彩。后来,当武松准备躺下来睡一觉时,“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这也暗示了老虎即将出动,让人如身临其境,毛骨悚然。关于这场风在原著中更是用诗来描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可见风力之大之猛。

《红楼梦·红楼春趣》为了突出题目中的“趣”,作者特意将众多孩子放在“放风筝”的场景中,多处以“笑”连贯全文,比如说话时“黛玉笑”“紫鹃笑”“众人都笑”,营造了欢乐无比、趣味十足的场景,让我们也跟着不觉莞尔。

这些环境(场景)描写值得我们模仿,我们不妨多想想,自己的故事需要增加哪些环境描写,从而增加真实性,引发读者的共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影视文学也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世纪流传的古典名著被翻拍到大屏幕上,比方说1986年版的《西游记》、1993年版的《水浒传》等,千禧年之后更有陆陆续续的古典名著被翻拍,这当然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影视文学是有其局限性的,一方面,它改编自古典名著,既然是“改编”,肯定不是原汁原味,比起原著,其艺术性和思想性还是打了折扣;另一方面,它毕竟是视觉冲击的产物,只会带给人直观性的画面。而原著是语言文字,当中的细致描述更能激发无穷想象。因此,我们还是要回归写作层面:文字本身更能带来关于写作的启示,尤其是经典名著的片段,对人性的刻画、环境的营造、故事情节的衔接总能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建议大家读原著,在宁静的时光中,手捧一书,找寻文字的魅力,与千古风流人物对话,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猜你喜欢

石猴鲁肃周瑜
乱世豪杰
鲁肃的深谋远虑
《猴王出世》缩写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三位一体话猴王
三国军师争锋之鲁肃:三国最被低估的富二代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鲁肃机智调解
民间艺术的奇葩:漫谈方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