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富矿”铸利剑
2024-01-23通讯员乔庆芳李如飞
通讯员 乔庆芳 李如飞
图为河南油田维修电工首席技师李林卿(中)和同事们一起围绕“如何快速查找高压电力线路故障点”展开创新研究
11 月20 日,配电变压器突发故障,导致中国石化河南油田油区张店线接地。水电厂员工利用自主完成的技术创新成果“配电线路故障寻址系统”,快速确定了故障点,仅用1.5 个小时便排除故障,恢复了线路送电。
不只是供电系统,在供水系统、通信系统,由水电厂干部员工完成的技术创新成果、小改小革成果,在水电供应、通信保障、油气生产信息化运维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生产搞创新
随着河南油田持续加大油气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如何提高油气生产信息化系统故障维修的及时率,成为水电厂通信运维站的工作重心。今年年初以来,通信运维站干部员工围绕这一重心,先后开发应用MODBUS 仪表诊断程序、掌上APP 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完成摄像头插卡小工具、移动式便携电源等小改小革成果,有效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为油气生产信息化施工和运维提供了支撑。
水电厂坚持把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作为解决问题、助力发展的重要措施,组织干部员工立足基层和生产实际,以“安全供电、优质供水、可靠通信、经济运行、满足需求”为重点,围绕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及节能减排、修旧利废等工作,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助力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图为员工对油井线路开展空中巡检
供电系统通过在江河变电站推广应用6 千伏干式抗饱和PT 技术,提高了江变6 千伏系统安全、可靠、稳定水平,有效避免了系统电压波动对生产设备设施造成影响,年直接经济效益约30.44 万元。
供水系统通过在魏11 井开发应用MCS-2 水源井远程测控指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水源井的工作时效,每年可减少因水泵修理产生的费用约6 万元,减少水源井停运的水量损失约5 万元。
仅2022 年,水电厂就完成小改小革55 项,获实用型专利7 项,创经济效益691.8 万元。
加强管理重实效
11 月14 日,水电厂电力检修站低压维修组4 名员工利用高压清洗车,仅用2 个小时就能完成原来需要12 个人4 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清洗质量更高。
作为油田光伏发电站的管理单位,水电厂电力检修站针对“光伏运维工作没有成熟工具可供使用”的问题,持续不断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先后制作光伏板清扫工具11 种,提升了运维质量。
管理是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水电厂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中实行“一评二查三审”制度,加强技术创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他们在项目立项阶段实行“厂内专家主评”制度,组织专家、技术首席开展项目调研并对立项需求从研究内容、技术含量、必要性、推广前景等方面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项目研究方向。
他们在项目运行中实行“项目进展抽查管理”制度,要求项目负责人将每个项目研究内容细化至5~10项,并按月度制订出运行计划安排,对照运行计划安排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问题,分析原因,确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他们在成果申报阶段实行“分类分级审查”制度,从不同的角度对项目研究、技术关键点、创新点和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查,确保项目质量。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提升了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效果。
今年年初以来,水电厂供电系统员工完成的“河南油田电网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将张店线、张北线出线端功率因数提升至0.95,为油田减少电费支出约225.6 万元。
全员参与有氛围
10 月20 日,油田原钻井实习工厂场地光伏发电站顺利并网试运行。水电厂在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时发现,干部员工在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中发明的20 多项小改小革成果,有效提升了建设质量和进度。
水电厂注重引导全员参与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广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激发干部员工参与群众性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出“事事创新、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创新氛围。他们以岗位练兵、劳动竞赛为切入点,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专业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阔员工视野,拓展创新思维,提升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水电厂还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引导带动团队成员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将先进技术、经验、方法和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传播劳模精神的旗帜、传承劳模精神的载体、提升职工素质的平台。
中原大工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油田维修电工首席技师李林卿就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和同事们完成30 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题300 余个,使河南油田的油井线路跳闸次数由原来的每年200 多条次,降至每年60 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