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情景剧健康教育对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儿的影响
2024-01-23王雅平
崔 亚,刘 琳,彭 晶,王雅平,郑 杰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6)
由于儿童机体处于发育阶段,其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相对较弱,肺炎相关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1]。肺炎患儿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炎性反应可发展并累及全身器官,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2]。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是指利用电子支气管镜,在直视状态下向患者肺泡内灌注灌洗液后吸出检测,以获取肺泡表面炎性因子、感染源等具体情况的操作技术,可为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现实依据,还可清除肺内炎性物质及杂质、解除气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抑制肺部感染的进一步发展[3-4]。虽然该技术为无创操作,但鼻腔、咽喉置管及灌洗操作过程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成年人在麻醉下可忍受该操作带来的不适感并配合完成治疗,对于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及配合度均较低的学龄前患儿,如何提高其麻醉起效前的配合度、减轻术前恐惧及焦虑情绪对手术操作的影响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难点。基于此,本研究将动画情景剧健康教育应用于学龄前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讲解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诊疗重症支气管肺炎的目的、方法,手术前后注意事项。通过提问及沟通方式评估患儿家属对重症支气管肺炎及相关诊疗的认知程度,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认知,对认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耐心与患儿交流,安抚患儿情绪。
1.2.2 动画组 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动画情景剧健康教育。
1.2.2.1 构建动画教育小组 包括儿科副主任医师(具有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临床经验>5年)1名、住院部护士长1名、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且在儿科工作时间>3年的护士5名。其中,儿科副主任医师负责为小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并审核评估护士的临床工作;护士长组织护士构建健康教育动画剧情及情景剧剧本;护士负责为患儿播放健康教育动画、组织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情景剧展示。
1.2.2.2 健康教育动画 ①动画人物指定:制作前收集学龄前儿童喜欢的动画人物,包括小猪佩奇、海绵宝宝、奥特曼、喜羊羊、懒洋洋等。因小猪佩奇动画人物家庭成员齐全,将其作为动画中的主要角色。②动画场景设定:根据不同医疗场景共设置4个动画场景。a.术前住院病房。佩奇妈妈带领具有重症支气管肺炎症状的佩奇到医院住院治疗,主要体现佩奇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使患儿在观看后可立即将自己代入角色中。然后,将《小猪佩奇》中的护士兔子小姐设置为护士角色,并在动画内安排接受静脉穿刺、雾化吸入、采血等接受治疗及检查的过程,使患儿在观察过程中明确自身所处环境及各项治疗过程。b.手术室等待区。由妈妈陪伴进入手术等待室,并通过护士介绍手术等待室内的情况及要求,如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走动、不要随意乱动室内设施。c.手术室。此场景主要是由护士陪同患儿进入手术室,简单展示术前麻醉操作,告诉其父母在手术室外等待。d.术后住院病房。重点表述术后需卧床休息,不可以随意走动,并配合护士进行相关治疗。每个场景动画时长控制在3~5 min,患儿入院后通过电脑进行播放,并通过智能手机的微信平台发放给患儿家属,以便随时为患儿播放学习。③情景剧:小组护士根据健康教育动画内容设立情景剧内容,组织患儿进行表演,定制小猪佩奇、佩奇妈妈、佩奇爸爸及兔子小姐的卡通头像,并制作成帽子。首先,由患儿扮演佩奇,护士扮演兔子小姐,佩戴好带有卡通标识的帽子,引导患儿根据动画片里的内容表演接受治疗、等待手术、接受麻醉等剧情。然后,由患儿扮演兔子小姐,由护士扮演佩奇,同样引导患儿根据动画情景作为操作者对护士实施相应医疗操作。避免患儿进入手术室等待区后因处于陌生环境而出现恐惧情绪、在无父母陪同下进入手术室出现哭闹行为影响麻醉操作的实施。
1.3 观察指标 指定2名责任护士评估各项临床指标,评估前对护士进行相关指标评估方法的培训。评估后立即进行核对,若2名护士评分相同则确定为最终评分,若2名护士评估结果有差异,立即进行沟通并统一结果,若无法统一结果则将该研究对象排除。①依从性:评估患儿进入手术室至麻醉结束期间的依从性。依从良好:无哭闹行为,能够配合静脉穿刺及麻醉操作;依从一般:轻微哭泣,基本配合,不影响静脉穿刺及麻醉操作的进行;依从差:哭闹严重,无法配合,需通过其他辅助手段完成静脉穿刺及麻醉操作。依从率=依从良好率+依从一般率。②术前焦虑:患儿进入手术等待室后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6]评估其术前焦虑水平。量表分为活动、发声、情绪表达、明显的警醒状态及对父母依赖5个条目,除发声条目有6个项目(评分1~6分)外,其余条目均为4个项目(评分1~4分)。护士在1 min内完成评估,经核对无异议后将评分转换为百分制,条目最终评分=(条目评分÷该条目下项目数)×(100/5),总分为各条目最终评分之和,评分范围为23.33~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焦虑程度越严重[7]。③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至出院期间低氧血症、发热、支气管痉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总发生率。④护理满意度:患儿出院时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8]评估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该量表共19个条目,由家属亲自填写,以1~5分代表“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家属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并检查填写是否完整、合格,对不合格问卷要求家属重新填写。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前依从性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前依从性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术前m-YP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前m-YP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出院时,常规组患儿家属NSNS评分为(78.42±6.71)分,动画组患儿家属NSNS评分为(88.61±5.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1,P<0.05)。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一种高发于儿童阶段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造成患儿肺部炎性反应升高,诱发通气及唤起功能异常,目前临床对该病尚未形成统一的系统化治疗,多以抗炎治疗为主,治疗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病情发展至重症的患儿[9]。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手段,研究证实在重症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由于学龄期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接受、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术前健康教育中,多以患儿家属为教育主体,往往忽略了对患儿实施健康教育[10],患儿在无亲属陪同下进入手术室后,往往处于极度焦虑、恐慌情绪中,难以配合麻醉操作。虽然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难度较大,但有研究显示通过动画视频[11]、情景游戏[12]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患儿均表现出较好的接受能力,并获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潘玉兰等[13]研究表明,对年龄4~10岁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治疗中,采用情景动画视频干预可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良情绪。本研究中动画组患儿进入手术等待室后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进入手术室至麻醉结束期间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动画情景剧健康教育起到了稳定患儿情绪、提升患儿配合度的效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将目前学龄前儿童喜欢的动画人物作为动画主角,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保证其能够认真仔细地观看学习;动画视频场景锁定在患儿住院及围术期需经历的几个场景中,能够将后续治疗流程提前在患儿意识中形成印象;动画视频播放后陪同患儿进行情景剧表演,不仅有利于患儿理解动画视频所表达的内容,还可提升患儿对各个治疗流程的熟悉程度,避免陌生环境及无家属陪同前提下诱发哭闹行为,增加治疗难度。同时,本研究中动画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出院时动画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术前动画情景剧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提升患儿预后效果。分析原因:动画情景剧健康教育在提升患儿对治疗及手术的认知程度后,降低了术前焦虑程度,避免了心理应激反应对患儿生理功能的影响,提升了预后效果。而良好的预后效果及患儿平稳的情绪也可避免家属情绪剧烈波动,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前,通过动画情景剧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具有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术前配合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效果。同时还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