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色彩鉴赏教学探究
2024-01-23杨伟临夏市第三中学
杨伟/临夏市第三中学
0 引言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在美术色彩鉴赏课的教学中,要与新课改的要求保持一致,注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助力提升其美术色彩鉴赏水平,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色彩鉴赏课概述
1.1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质对促进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形成道德素质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具体内涵包括人文底蕴、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在持续的发展中,美术学科已逐步形成其自身的基本素质内容,包括美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和图像识读等。
1.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色彩欣赏课
初中美术教科书涉及的范围很大,其中,美术色彩鉴赏占了30%,充分体现了欣赏的重要性,所以,美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欣赏课。在进行艺术鉴赏时,通过对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的逐步掌握。初中美术色彩鉴赏课以核心素质为基础,应充分关注学生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其宗旨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此外,还要加强对艺术的欣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从正面的鉴赏观点,对作品进行客观的评判,真正用心灵去体会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尊重多元文化,发掘多元之美。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色彩鉴赏教学价值
2.1 图像识读与色彩鉴赏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作为图像识读的关键元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色彩的仔细观看、准确识别和深度解读,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对不同色彩所传递信息的敏感度。此类教学方法不仅仅是针对色彩本身,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整体意义的理解。通过深入探讨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学生将逐步领悟到色彩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而形成对作品更为全面深刻的把握。此类系统性的训练能够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独特的色彩视角,使其在审美能力上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对色彩的精准观察和深入解读,学生将培养出一种全新的审美意识,能够更细致地感知、理解并表达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此类对色彩的敏感度和理解力的培养,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视觉艺术作品的感知和领悟,为其艺术欣赏和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2.2 美术表现中的色彩运用
在美术创作中,色彩的运用是塑造作品表现力的关键。教导学生如何运用色彩进行创作,不仅是为了丰富其创作手段,更是为了引导其对色彩多样性和表现力的更深层次认知。通过实践性的学习,学生得以亲身体验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独特魅力,探索其在作品表现力和情感传达中的重要作用。此类针对色彩运用的实践性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通过探索不同色彩的运用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还能够深入了解每一种色彩所特有的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此类学习过程将培养学生对色彩运用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更加自信和富有创造性。
2.3 色彩对审美判断的影响
色彩在审美判断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对其进行评价和判断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深入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审美观点。此类观点不仅仅停留在对色彩的简单认知,更注重其对艺术作品整体效果的把握和理解。在审美评价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对色彩的运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表达,从而形成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评判。此类能力培养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不同作品中色彩所承载的信息和情感,提升其对艺术作品的品味和理解深度。同时,通过针对色彩的评价和判断,学生能够逐渐发展出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培养出对美的独特感知和欣赏能力。
2.4 创意实践与色彩创新
色彩作为创意实践中的关键元素,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色彩的多样性和新颖性,有助于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拓展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在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运用方式,可以培养其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此类实践性学习不仅仅关乎技术层面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色彩创新的敏感性和对艺术创意的探索意识。
2.5 文化理解与色彩的文化象征
色彩在不同文化中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这对学生进行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启发意义。通过对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运用进行深入观察和理解,学生可以拓展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增进对不同文化之间视觉符号和美学观念的尊重和理解。此类文化视角下的色彩鉴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超越语言和地域的限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
3 中学美术色彩鉴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方法
3.1 跨学科互动融合
跨学科互动融合是初中美术色彩鉴赏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策略。这个策略的精髓在于将色彩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构建起一种更为综合、全面的学习模式。通过将色彩鉴赏与科学、历史、文学等学科相联系,学生可以在探究色彩的过程中,拓展视野,深化对不同学科的理解。在科学领域,色彩与光学、化学等领域有着紧密关联。结合色彩理论和光学原理,学生可以了解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如何产生不同颜色以及色彩背后的物理原理。此类交叉学科的融合,可以使学生从更科学的角度审视色彩,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同时,将色彩鉴赏与历史相结合,可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色彩在文化表达中的演变。历史背景对于色彩运用和意义的解读有着深刻的影响,此类交叉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文化内涵,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知[1]。此外,将色彩鉴赏与文学结合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颜色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加深对色彩与情感、意义之间的联系。
3.2 数字化艺术体验
数字化艺术体验是色彩鉴赏教学中崭新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入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学生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艺术体验。此类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对色彩鉴赏的扩展,更是一种数字化、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VR 技术,学生可以仿佛置身于艺术作品中,近距离观察色彩运用的细节,深入理解艺术家运用色彩的意图与方法。此类身临其境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情感认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现实技术则将色彩鉴赏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等设备,对着特定场景观察,即可呈现出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此类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便利的观赏方式,更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色彩变化,增加了色彩鉴赏的真实感与趣味性。数字化艺术体验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创新性和互动性。学生可以参与到虚拟或增强现实场景中,自主探索、互动学习。此类全新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观察、表达、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取得更丰富的发展。
例如,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探索《清明上河图》的教学过程可以融合数字化艺术体验。通过引入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这幅作品。首先,利用VR 技术,学生可以仿佛置身于宋代的绘画场景,近距离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色彩运用和细节表现,深入理解这幅杰作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次,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或平板等设备,在特定场景中观察这幅作品,体验不同光线和环境下色彩的变化,更直观地理解色彩对作品表现的影响。此类数字化艺术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深化了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鉴赏。同时,通过此类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学习了艺术作品本身,还培养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促进了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3 培养学生的美术色彩鉴赏实践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美术色彩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名言提醒我们,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积极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组织和安排各种课内外练习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但在可行的情况下,也应该带领学生离开教室,亲身体验真实社会,如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在此类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并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美学知识储备,掌握更多与美术创作相关的方法。此类活动可以包括参观博物馆、郊区探索、采风写生等。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在此类比赛中,学生不仅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估。此类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在教授中国古代陶艺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博物馆,近距离观赏中国古代陶艺作品,然后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体验这一古老而伟大的艺术形式。此类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提高学生的美术色彩鉴赏能力。
3.4 问题驱动的学习与思维培养
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问题的设计应适度挑战学生,既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又要避免过于简单或困难而导致学生的退缩。教师在问题设置时需要综合考虑,确保大多数学生在合适难度下能积极参与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问题应当具有综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以寻求科学的解决路径。此类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例如,针对罗中立的《父亲》(图1)作品,教师可以将朱自清的《背影》纳入课程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父亲》之名源自何处?”或“你对《父亲》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理解?”此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作品的观点和见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各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肯定。此类学习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并逐渐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艺术内涵。学生敢于发表观点也体现了其对艺术的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此类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2]。
图1 《父亲》
3.5 开展艺术欣赏活动,促进美术创新意识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美术色彩鉴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美术创作和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课堂内外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美术色彩鉴赏思维,培养其创作能力。举例来说,对于七年级下册的“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这一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深刻理解艺术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艺术中的趣味和意境表达方式,同时具备艺术评论的基本知识。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美术水平、经验积累和认知能力,将美术色彩鉴赏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3]。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图2)和《最后的晚餐》(图3)为例,学生可以根据历史、颜色、样式、技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展开创作任务,以体验和感悟艺术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克服问题和错误,同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保持热情和信心。这样,学生将可以提高其艺术品味,增强审美和创新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教师还应建立与美术色彩鉴赏相关的课外课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图2 《蒙娜丽莎》
图3 《最后的晚餐》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深入剖析美术色彩鉴赏教学中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教育的实效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推动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