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2024-01-23刘兆波日照市东港区枣庄路小学
刘兆波/日照市东港区枣庄路小学
0 引言
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不仅能够丰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还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色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素养。然而,当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本文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以创新为导向的色彩教学策略,并探讨了色彩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实践和创作方法、评价和反思等方法,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丰富色彩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创造性思维,为他们的艺术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色彩是由光线经过物体反射、折射、透射等过程产生的视觉感受,它由三个基本属性组成: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色相指色彩的种类,如红、黄、蓝等;明度反映了色彩的明暗程度;饱和度则是指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
色彩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直观、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之一。通过色彩教学,教师能引导学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意境,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其次,色彩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在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观赏性。再次,运用不同的色彩和色彩对比,学生可以塑造出形象的轮廓、体积和深度,使作品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从而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美术作品。从次,色彩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符号含义。通过学习和运用不同文化中的色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拓宽视野。再次,色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学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1]
2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现状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方法僵化,以及学生能力的局限等问题。许多学校的色彩教学只停留在基本的色彩知识和技巧层面,缺乏深入的探索和应用。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和演示方式,互动和实践环节不足,限制了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此外,小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相对有限,缺乏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小学色彩教学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重视,色彩教育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教师能更方便地利用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色彩教学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色彩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与社区、美术馆等机构合作,组织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色彩体验和认知。[2]
3 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策略与方法
3.1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色彩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以桂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一年级 下册)第三课《五彩缤纷的花朵》为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色彩学习体验。
第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色彩,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例如,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色彩观察和采集,或者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色彩的魅力和多样性。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各种花朵的色彩之外,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引导学生亲自观察不同花朵的形状颜色,并用彩笔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感受到色彩的丰富和变化。接下来,带领学生欣赏各种关于花朵的艺术作品,如凡·高名画《向日葵》(图1)、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等,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并思考艺术家的用意和表达效果。
图1 凡·高《向日葵》
第二,启发探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探究和思考。例如:“你认为把哪些颜色的花朵放在一起,能让画面更加美丽?”然后进行色彩作画演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探索不同颜色的搭配规律和效果,如冷暖色调的搭配、对比色的搭配等。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色彩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第三,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探索和分享关于色彩的知识和体验。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创作的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色彩,如红色、蓝色、黄色等,以此为作品的主色调,共同完成一幅画作或手工作品,展示他们对该色彩的理解。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技巧,可以从彼此的经验和观点中获得启发,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3.2 以实践为主导
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和项目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例如,桂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三年级 上册)第二课《小小冷饮屋》以三原色、三间色为课程主题,教师可设计以下实践活动。
第一,色彩混合实验(图2)。教师需要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并向学生讲解它们是色彩中最基本的三种颜色,也被称为“三原色”。接下来,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动手将不同的颜料两两混合在一起,观察和记录混合后的色彩效果。学生可以发现,红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绿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紫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自然而然地引入橙、绿、紫“三间色”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三间色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和联想—橙色温暖而有活力、绿色清新自然、紫色神秘浪漫等。这样的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加深他们对色彩的理解。
图2 色彩混合实验
第二,色彩游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色彩游戏,鼓励学生在趣味性的挑战中运用色彩知识和技巧,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提供一些关于“房间”的填色卡,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涂色,让图片里的房间看上去温馨雅致,然后根据色彩搭配的美观程度和与主题的契合度来评比结果。游戏的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第三,色彩创作。在学习了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点后,学生需要通过绘画、拼贴等方式进行色彩创作,他们自由运用不同的颜色和色彩组合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学生可以基于冷饮屋的灵感进行发散思维,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来表达夏日的畅想。例如,某学生运用红色和黄色来涂抹冷饮屋的外墙,传递快活、愉悦的感觉;用蓝色来描绘天空和水面,表达夏日空气的清新和宁静;而在冷饮的颜色上,运用橙色、绿色和紫色来绘画出各种色彩丰富、不同口味的冷饮,意图引起观众对美味、清凉的联想。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充分享受到艺术的乐趣。
3.3 以创新为导向
以创新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和项目,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3]以桂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五年级 下册)第五课《扎染》为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色彩创新教学。
第一,染料浓度实验。教师需要准备几种不同浓度的染料溶液,确保每种浓度的染料溶液都有足够的量,以便学生能够将布料或纸张完全浸泡其中。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种溶液,以及相同材质的布料,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接下来,学生将布料或纸张分别放入溶液中进行染色,并仔细观察染料的渗透过程和颜色变化,可以通过拍照或绘制示意图的方式,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布料或纸张在不同浓度染料中的色彩深浅变化,探究染料浓度对色彩的影响。
第二,纹样设计实验。教师准备染料、布料或纸张,示范并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折叠捆扎方式,然后将捆扎好的布料或纸张放入染料中进行染色。接下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式下的纹样设计效果,探究不同的折叠捆扎方式对纹样、染料渗透及色彩呈现效果的影响。
第三,设计色彩创意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设计。首先,学生可以尝试新的折叠捆扎方式,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扎染纹样(图3)。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色彩的搭配和排列,使纹样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其次,要求学生运用扎染技巧完成一幅作品,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纹样设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图3 学生扎染作品
第四,跨学科整合,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色彩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色彩。例如,与地理学科相结合,为学生讲解不同地域的扎染工艺和色彩偏好,以及它们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同时也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地域特色。与历史学科相结合,介绍扎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扎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影响。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运用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和尊重传统工艺;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地域特色、历史元素,提高学习效果和艺术素养。
3.4 评价和反馈
对学生的色彩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色彩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注重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一,学生作品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应具体评价学生作品中色彩运用的优点和不足,重点肯定学生在作品中展示出的色彩运用技巧,如丰富的色彩层次,带来视觉冲击性和感染力的撞色,或者在色彩运用上展现出的创意和个性。同时针对色彩搭配的不足之处给出建议,如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明暗对比,或减少过于杂乱的色彩以增加整体的协调性等。此外,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色彩选择和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观众的角度,审视、欣赏、点评不同的作品,发现其中的亮点和改进的方向,并给出意见建议。
第二,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讲解自己的色彩表达意图,并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和建议。这样做有四个好处。首先,在为他人讲解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复盘,从而加深对自己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了解。其次,通过其他同学提出的看法和建议,学生能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拓宽色彩思维。再次,学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同时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帮助其他同学提升色彩表达能力,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升。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学生能获得来自同学的认可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他们对色彩表达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中的成长。
4 结语
色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色彩环境,激发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色彩观察和感知,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色彩表达技巧,如明暗对比、冷暖变化、层次感等,丰富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设计色彩实验和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运用新兴的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色彩体验和探索色彩世界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色彩教学的方式和效果。同时深入研究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感知过程,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色彩表达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