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2024-01-23佟鑫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佟鑫/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一直以来我国动画市场环境一片大好,动画片产量与质量也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相关部门为动画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为扶持。但相比国际市场上的动画大国,例如美国、日本,国产动画的制作实力、回报产值等仍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但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国产动画片的定位逐渐清晰,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开辟出一条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动画产业风格。在此前提下,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方面开始应用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元素,例如《中国奇谭》,深受年轻一众观众的喜爱。为此,本文针对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展开分析,为今后国产动画片设计与制作提供参考。
1 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中的优势
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为其创作注入所需营养,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弘扬民族文化。通常民族文化元素内容比较丰富,例如剪纸、脸谱和皮影等,而且这些元素在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中也比较常见[1]。
民族文化元素形式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例如壁画、皮影、戏曲、陶瓷、木版年画,从中提取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元素,融入动画片的角色造型与色彩中,为动画片赋予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以《猪八戒吃西瓜》(图1)为例,该动画片的角色造型主要应用的是剪纸;再如《九色鹿》(图2),在角色造型设计方面应用的是敦煌壁画元素,为这一部动画片作品赋予了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
图1 《猪八戒吃西瓜》插图
图2 《九色鹿》插图
时至今日,我国很多动画片的在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环节,逐渐忽略了对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而是一味地借鉴日本、欧美动画风格,使角色造型缺乏文化特色[2]。在全球化大环境下,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尤为重要,在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中应用民族文化元素, 既可以满足本土受众的审美需求,实现民族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弘扬,又能够为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并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对比与经验总结
2.1 欧美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
美国最早推出动画片是在1907 年,迄今为止已经推出动画片数千部。纵观美国动画业发展史,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07 ~1937 年,此时期的作品以短片为主,时长约为5 分钟,制作水平也相对粗糙,是黑白动画和无声动画,向彩色动画、有声动画转型的过渡期。第二阶段是1937 ~1949 年,此时期的美国动画片进入到初步发展阶段,也是在此期间迪士尼公司也推出了时长为74 分钟的《白雪公主》,由此开始了美国动画长片的制作。第三阶段为1950 ~1966 年,此时期是美国动画片的繁荣期,其间迪士尼公司相继推出多部经典动画片,包括《爱丽斯梦游仙境》和《睡美人》等。除迪士尼外的美国其他动画制作公司,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由此也巩固了迪士尼公司在动画电影行业的地位。第四阶段是1967 ~1988 年,进入蛰伏期,其间开始大力发展电视动画,例如《猫和老鼠》。第五阶段是从1989 年至今,迪士尼公司所推出的《小美人鱼》大获成功,促使美国动画片进入第二次繁荣期,而后迪士尼公司更是先后推出了《狮子王》《玩具总动员》《寻梦环游记》等成功的作品。
纵观上述发展历程,美国动画片在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方面拥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也能够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例如《寻梦环游记》,全片充斥着墨西哥当地的民族文化,例如电影的整体色调(图3),每个字母的颜色均不相同,而且还融入了具有墨西哥当地亡灵节特色的元素,如穿插于电影中的万寿菊花瓣,亡灵之地的建筑以及神物爱波瑞吉,以及在亡灵节当天城镇中随处可见的装饰,均是丰富的色彩的体现。这让人在欣赏精彩的电影情节之余,也可以透过角色造型和整体色彩的搭配,了解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4]。除此之外,迪士尼非常注重与异国文化的结合,例如《花木兰》。此动画片的故事题材选自我国南北朝时期木兰从军的民间故事,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上以东方元素为主。设计师在设计时,还在其中融入了民族审美,例如厚嘴唇、眼角上提(图4)。色彩方面,通过黑色眼珠与发色,服饰应用了简单的粉、蓝和绿色,清晰展现出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妆造特点,也成功塑造了彰显东方韵味的迪士尼版本的“花木兰”。
图3 《寻梦环游记》插图
图4 迪士尼版本《花木兰》插图
2.2 日本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
现阶段全球动画片市场中,大约有60%的作品为日本制作,可见日本动画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日本的动画产业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构建了成熟度高的动画生产销售产业链,包括杂志连载、改编动画片,以及动画造型的衍生品。凭借成熟的产业链,日本动漫产业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日本动画与欧美动画风格方面,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通过剧情、对话、背景吸引观众。无论是早期的阿童木、一休,还是后来的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柯南,动画卡通形象和日本动画之间均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日本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方面,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的人物造型已经逐渐失去了东方人物特色,例如圆、大的眼睛,小鼻子以及五颜六色的头发,身体结构也不符合比例。制作环节,大量应用停格和对白,导致绘制张数紧缺。但也正是此类动画片,在国际动画市场深受喜爱[5]。
日本动画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其独特的美术风格,这主要是来源于日本本土的需求以及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动画生产的有序运转夯实了基础,也为研发新的动画风格提供了市场方面的保护。例如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在日本动漫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天空之城》中的草地,红绿、蓝、绿等色调的相互碰撞,直观展现出宫崎骏在电影作品中对于色彩应用的理解;《魔女宅急便》这一部作品中,也出现大量鲜艳花朵、叶子,彰显出动画作品中色彩设计的和谐与搭配。下面以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天空之城》《千与千寻》为例,分析角色造型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特色。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所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不仅在日本国内创下了当时的最高票房纪录,甚至获得了柏林金熊奖等一众国际奖项。该部作品的脚本、剧情、人物角色造型、色彩以及美术场景设计等,均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民族文化。例如动画片中“油屋”,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神仙消除疲劳的场所。例如动画片中的“萝卜大神”,从外表看是白萝卜的形象,当它在油屋的电梯中遇到千寻,还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她,躲避追查,代替玲将千寻送至汤婆婆所在楼层,是一位非常善良的神。但其实在日本,“萝卜大神”是一位农业神。该形象在色彩方面,整体基调应用白色,更加强调了“萝卜神”的形象。
2.3 中国早期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
我国动画片的发展历史其实比较悠久,但如果将其视为产业,仍然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国产动漫发展进程中,从20 世纪20 年代至今,也曾经历过繁盛时期,但后期因技术、资金等原因,国产动画发展速度逐步下降。但经过近年来国际动画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对动漫产业也给予高度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甚至将动漫产业纳入中国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战略。
以我国早期的动画片为例,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例如《鹤蚌相争》《三个和尚》,其制作水平、文化内涵均表现出很高的造诣,而且以早期优秀动画片为对象进行研究,也能够为当下国产动漫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以《大闹天宫》为例,该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非常值得称赞。参考传统神佛造型,对其进行夸张处理,重点强调人物形象装饰性,在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方面还融入了京剧脸谱。作为《大闹天宫》造型的设计师,张光宇和张正宇两位漫画家在人物造型与色彩方面,以类型化脸谱设计为来源,采用我国传统戏曲艺术表现手法—京剧脸谱、民间版画,例如在配色方面,孙悟空的眼睛使用了红色,面部为白色,头部为了表示“猴子”的特点,则应用了棕色。服饰方面更是颜色鲜明且多元化,即使是胸口处的“桃子”,也是由红、粉、白三色组成。通过相互碰撞且鲜明的色彩,表现孙悟空的性格,经过整合后塑造了造型独特、色彩鲜明的“孙悟空”的形象。
3 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作用体现的优化建议
3.1 深挖民族文化元素
3.1.1 在民族文化中提炼角色造型与色彩元素
民族文化中的传统图案纹饰,对其进行改进,可以用于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作为角色形象的灵感,可以从民族文化元素中汲取所需营养。民族文化造型语言与色彩整体上内涵丰富,从中深挖所需元素,将其转化成为造型、色彩语言,为动画角色造型赋予文化内涵。对于动画片的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而言,传统造型形象有非常多的利用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充足的民族文化艺术语言,以及原有受众群体。开发、利用民族文化元素中的资源,与动画角色造型与色彩有效融合,助力现代动画产业的发展。
3.1.2 打造代表性的本土动漫形象
国内动漫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例如日本的动漫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为10%,但我国还不到1%。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需要打造代表性的本土动漫形象,并借此进入国际动漫市场。对此,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融入国际动漫元素。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为了实现与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需要树立国际化理念。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民间故事为例,迪士尼将其制作成动画片大获成功,而我国以民间传说为题材制作的动画电影《宝莲灯》,却仅仅是收回成本。根据此案例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便是缺少国际化理念,以及文化再造能力与商业运作能力。身处于全球化环境下,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务必要以世界为着手点,将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国际化加工与改进,使其能够焕发出民族的光芒,从而创作出真正代表中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动画片作品。
第二,合理应用民族文化资源。当前国产动漫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缺少民族文化作为支撑,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必须彰显民族文化以及精神,这也是20 世纪国产动画片能为人称道的关键。例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神笔马良》等作品,均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基于此,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中的应用,应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合理应用民族文化资源。
3.2 大力开发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品牌市场
创作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其中角色能够被广为流传,后续推出的衍生品也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动画片的印象。这主要属于角色造型与色彩后期品牌市场开发阶段,需要从动画片开发模式这一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推出专属于动画片题材改编模式。动画片剧本创作与改编,是一直以来制约国有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日本、欧美的漫画产业成功经验获得启示。尤其是日本动漫,一般都是以连环漫画为开端,例如《七龙珠》《名侦探柯南》等。这主要是因为漫画、连环画无需很多的制作成本与发行成本,也能够保证充足的自由创作空间。除此之外,漫画、连环画的受众比较广,可以为动画片积累人气。相比之下,国产动画产业存在脱节的现象,很多动画作品借用历史故事,并直接进入到动画市场中,改编漫画、连环画比较少,投资也存在盲目性,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对此,建议基于此现状推出适合动画片题材的改编模式,降低市场风险。
第二,加大动画片后期作品的开发力度。一般日美电影公司会选择假期作为推出电影动画的实践阶段,当动画片已经上映后,还会推出真人表演作品,例如《蜘蛛侠》。甚至是宫崎骏创作的动画电影,在后期也会以话剧或真人电影的形式重新进入观众视线。从这一角度切入,建议在以往获得成功的国产动画片中选择代表作品进行包装重塑,并且与新媒体合作,扩大宣传范围。例如迪士尼公司推出的“米老鼠”形象,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达菲和朋友们”系列动画形象,深受各年龄段群众的喜爱。这除了有品牌形象作为加持外,也离不开动漫形象宣传的推动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到动画形象背后的民族文化以及精神。国产动画便可以从这一角度切入,在民族文化的助力下推出代表性的动画形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动画市场目前已经进入到发展的繁盛时期,但我国动画片的优势并不明显。在欧美与日本等动画强国的影响下,我国现代动画产业在发展中,也开始另辟蹊径,在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角度加大力度。尤其是动画片角色造型与色彩设计方面,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可以借助民族文化元素的优势,为角色造型与色彩注入文化内涵,延续20 世纪国产动画的优势与成功经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动画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也为现代国产动画制作、角色造型、色彩搭配设计提供灵感来源,拓宽国产动画片的受众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