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美学研究

2024-01-23赵林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流行色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楼梦意境诗词

赵林/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高雪美/郑州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与园林艺术的紧密结合。其中的诗词曲赋以其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结合园林色彩的描绘,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意境。通过对花卉、树木、江河湖泊等元素的细腻描绘,色彩得以在诗词曲赋中得到具象化的表达,使读者可以通过想象感受到园林的美妙之处,进而引发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其灵活的语言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园林色彩的情感和审美体验。通过对诗词曲赋和园林色彩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曹雪芹的《红楼梦》对美学理论的推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后人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激发了后世文学艺术的创作灵感,并对美学理论的迭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拓宽对审美的认识与理解,为人们更深入地探索和理解美的本质和意义提供更多的途径和视角。

1 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共生关系

《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作品,通过精妙的诗词描写表达着作者对园林景观的情感与审美追求。诗词意境在文本中以多种表达形式呈现,与园林色彩之间形成有机的关联。通过细致分析《红楼梦》中园林景观描写与诗词意境的相互作用,可以深度理解二者间美学上的共生关系。《红楼梦》中的诗词意境主要体现在人物之间的诗词对唱和写诗创作等形式上。诗词意境的艺术表达手法包括意象的运用、音乐的节奏与韵律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寥寥数语抒发人生悲欢的诗句,通过抓住关键词描绘情感,表达出深沉的思考和感叹。园林色彩作为《红楼梦》的一大特色,经常被用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园林色彩的艺术表达则体现在对色彩、质感和空间的描绘上。通过对花草树木的描写以及建筑物的构造等方式,园林色彩成了作品中的重要意象,营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共鸣。

在《红楼梦》中,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和变化规律。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映衬与交相辉映。通过园林的描绘和诗词的引用、嵌入,作者创造了一种意境共鸣的效果,使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相互呼应,加深了作品的艺术表达。《红楼梦》以其高度艺术价值在园林文学中独树一帜,并成为园林文学的典范。在丰富多样的园林描写中,不同情节和场景赋予了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变化规律。“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二十八回)表达了贾宝玉对离别的忧伤和对生命变迁的感慨,通过寻常之事引发了对人世离合的深切思考,通过色彩描写,将丰富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形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情感共鸣的画面,深深触动读者的心弦。“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三十七回)这句诗表达了贾宝玉孤独忧伤的心情,通过对比描绘,凸显了他内心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词运用了淡雅的色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勾勒出深秋季节的宁静和凄美。整体氛围以冷色调为主,增强了凋零和岁月流逝的意境。这种巧妙的色彩情感表达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不禁产生对时光流转、生命凋零的思索。

诗词意境和园林色彩在《红楼梦》中发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传达方面。通过精妙的诗词意境和园林色彩的组合与运用,作者成功地刻画了各类人物角色的内在世界和情感状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发展与情绪变化。此外,诗词意境和园林色彩还在作品结构中发挥了重要的形式表现作用。其担负着推进故事情节和展示核心主题的任务。通过对诗词意境和园林色彩的运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爱情故事以及家族兴衰等核心主题得到更加生动和深刻的阐述,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文学审美和内涵。通过对《红楼梦》中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文学审美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表达手法和美学特征,以及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共生语境和文学意义。

在作品的结构中,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与形式表现。诗词意境和园林色彩不仅起到了美的追求和艺术表达的作用,更在作品的情节发展、角色性格刻画和主题阐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作品中的装饰品,更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元素。通过对诗词意境和园林色彩的运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推进以及主题的表达都得到了丰富的展示。在小说《红楼梦》中,这种独特的文学审美为作品赋予了深远的意义与内涵。《红楼梦》中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交织与融合,构成了作品丰富的文学审美。通过对艺术表达手法与特点的分析、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关联性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功能与形式表现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文学审美价值,以及其对作品整体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表达的影响。

2 色彩在诗词意境中的象征意义

园林色彩作为视觉元素,在《红楼梦》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在园林描写中,色彩成为有力的表现手段,通过色彩的选择、组合和对比,塑造出特定的意境和情感。在中国文化中,不同的色彩常常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代表喜庆与吉祥,绿色象征安宁与生机,黄色代表皇家的尊贵与权威,白色象征纯洁与虚无等。因此,《红楼梦》中运用的色彩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象征有关。“如果把《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抽出来,纯粹从单篇诗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则一部清代诗歌史所达到的水平,未必能跟得上《红楼梦》诗词歌赋所达到的水平。[1]或者说,《红楼梦》诗词歌赋的艺术成就,可以代表清代诗歌史的艺术成就”。[2]

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在《红楼梦》中不仅仅是景观的描绘,更是对情感、意象和象征的表达。园林色彩的特点与意义也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被视作人们追求心灵安宁与和谐的休憩场所。因此,通过对园林色彩的描绘,作品进一步展示了人物的情感体验、道德追求和心灵交流。此外,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诗词意境通过婉约的笔触、丰富的比喻手法以及生动的意象,营造出独特的音韵与节奏,与园林色彩相互映衬、相互烘托。而园林色彩则通过其所呈现的景色、质感和空间布局,加深了诗词意境的情感图景和意象寓意,二者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红楼梦》独特的文学氛围与审美体验。

色彩也可以通过与人物形象的映射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正如中国诗画中和谐的人情与景物:人情能给景物精神,景物能给人情形体。这些丰富的色彩描绘为《红楼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该作品成为一部立体的、生动的彩色画卷。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还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享受。作者不仅具有色彩的科学原理知识,而且对色彩的形式美感及其象征意义深有研究。如“黛”为深绿之色,“黛玉”即“绿玉”,而“绿玉”恰是竹的别名,与唐代白居易的诗句中提到的“窗筠绿玉稠”相呼应。因此,林黛玉意象可以被理解为春意盎然、清新隽秀的翠绿竹林。合而观之,林黛玉意象便是一片春意盎然、清新俊逸的翠绿竹林。黛玉的居所是被千百竿翠竹所遮映的潇湘馆(图1)。竹林中的竹子“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创造出一种翠绿而幽凉的春天氛围。宝玉曾经题写了一联诗,其中写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本应该茶水沸腾,烟雾升腾,棋子移动,手指应该感到温热,但为了表达潇湘馆的绿意和凉爽感,作者有意从人们的感受角度出发,将“茶闲”仍然保留着烟的绿色,而“棋罢”仍然带有指触凉爽的感觉,这是由于浓郁的绿意所造成的。潇湘馆的竹林从最初的描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到“落叶萧萧,寒烟漠漠”。通过对竹林不同时节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起伏,又如《礼记·乐记》写道:“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可为黛玉写照,传递了一种哲理和感悟,显示了岁月无情、生命变幻的主题,使得黛玉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富,并且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呈现出深刻的人物个性和情感世界。

图1 翠竹遮映潇湘馆

通过对《红楼梦》中园林色彩的符号象征和美学效果的分析,可以揭示色彩在作品中所扮演的真实角色。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充满了这种抒情的融合,即以故事而言,明代袁宏道的《会真记》与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故事逼真,都是写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另外,与曹雪芹同时的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也是他乡里故事的诗化,和《红楼梦》一样很少用典故,也可以与司马迁的“实录”相参证。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评赞太史公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一开始即指出“理想”之“造境”与“写实”之“写境”很难区分,创作与自然之原理相符合。[3]一个翠绿而凉爽的空间来描绘林黛玉和她的居所。这种色彩描写不仅增添了小说的视觉美感,也加深了读者对于人物和环境的情感印象,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运用细腻而生动的文字描绘人物形象,同时展现了多样而鲜艳的自然景象以及各种物品的装饰。

3 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审美表达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4]在《红楼梦》中,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的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审美观察和表现手法得以体现。园林描写中的诗词语言受到词汇选用精准、艺术描绘形象和意象比喻巧妙等手法的影响。大观园是曹雪芹用小说语言展示的一座清代园林,它的门、径、屏、阶、墙、石、山、亭、楼、台、榭等园林造景呈现出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它们在花、树、草、竹等自然景物的围隔和引导下,形成或明或暗,或藏或露,或浅或深,或实或虚的景致组群布局(图2)。[5]在贾府的大观园中,宝玉与黛玉在大观园中的一处小亭相遇,并一同欣赏景色。黛玉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观园的喜爱之情,便即兴吟诗,其中“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句诗形容了园林内的建筑充满了文化氛围,通过形容大观园中的文化氛围和美景,展示了园林文化在贾府和整个故事中的重要性。其意义在于强调了文化、音乐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与融合,传达了对文化底蕴和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折射出园林文化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宝玉和黛玉在贾母处闲住,黛玉在院子中散步时,感叹自然的美好,便忍不住吟诗。其反映了园林艺术的空间思维和建筑的结构美,可以带来的舒心的视觉感受,改善空间内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表现了作者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增添了作品的美感和情感层次。

图2 大观园的色彩美学(图片源自:曲慧璇,2020,浅谈《红楼梦》的园林艺术之美 https://mp.weixin.qq.com/s/DTamWmh5H26xGehjtlNQpQ)

“艺术创作是对人生之谜的不懈探索,杰出的作品往往具有一种神秘感,因其对人生的探索指向终极的所在,包含着超越日常经验的难以言说的神秘之美,即超验之美”。[6]园林色彩的运用则受到对色彩特性的准确观察和色彩组合的审美处理。贾母说“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只需用管萧合,笙、笛一概不用。”描绘了近水亭的景色,通过静谧的氛围、曲调悠扬的音乐,表现了幽静舒适的场景。其中色彩感受主要表现了清澈明亮、柔和静谧、柔美优雅和温暖舒适等方面的感受,与先秦诗经·国风·周南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描述的温柔婉转的词句意境相似,创造了一种柔和、恬静的文学价值。展现了温柔优雅、宁静舒适的心境,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与愉悦。

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中不同园林描写的诗词意境和审美特点,可以深入探索二者之间的审美观察和表现手法。《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经典,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点缀和营造优美动人的诗一般的意境。“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隐喻园林景观中的一种特殊感受,通过视角观察,意识到眼前的景色并不是雪,但从这个景色中却传来了一股暗香。这种观察突破了直觉和视觉的表面现象,捕捉到了园林中细微而独特的感受;其次,将园林中的景色比喻为雪,传达了园林冬日寂静中的美感。而暗香则是浸透在寂静之中却扑鼻而来的香气,隐喻了园林美景中的隐匿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园林美感的追求和情感的回响。再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感受园林中这种细腻的美,对园林的寂静、幽雅、神秘之美产生的情感,以及对这种美妙景观的颂扬和欣赏之情,表达对多元共融、众志成城的美好祝愿。凭借审美观察和比喻手法,感悟园林的美感并产生情感共鸣,以一种意味深长的方式,传递了园林中特有的美妙体验。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来隐喻园林中的花朵所具备的美感和神秘性。这种表现手法和隐喻表达丰富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花朵的美丽以及园林环境所营造的视觉与嗅觉上的愉悦。

4 色彩对园林意境的情感体验

色彩作为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对于《红楼梦》中园林意境与读者情感体验的影响不可忽视。园林色彩的特定选择、变化与组合在创造园林意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读者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感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共鸣。“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这句描述表达了蘅芜、萝薜、三春草等植物在净苑中盛开,它们的颜色通常与翠绿、嫩黄等清新、柔和的色调相关。这样的描写带有一种宁静、清新、淡雅的氛围,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通过色彩的描绘,表达了庭院的深远和幽静。青绿色传达了春天和生机的感觉,灰白色突出了庭院的静谧氛围,而多彩色则为庭院增添了繁荣和华丽的色彩(图3)。这种色彩情感共同构成了庭院景色的绚丽和魅力。运用了比喻手法和情感表达,但并没有涉及明显的色彩隐喻,但这种审美观察和表现手法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园林景观的魅力和情感。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描绘了宝玉对落红的感慨,将红色的花瓣化作春泥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希望和保护的情感,给人以温暖和抚慰之感。“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三十七回)这句诗中透露出淡雅、清新、纯洁、高贵的色彩寓意。描述秋天的淡雅景色,将七支花枝比喻成雪花,表达了淡淡的白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太真冰作影"中的冰雕形象,也为整体增添了清冷、纯洁的寓意。最后一句通过捧心西子玉,传达了一种高贵和纯洁的意境,将色彩寓意延伸至了高雅的白色和玉色,为整体描写增色不少。“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这两句诗描绘了彩线难以收拾的面上珠,以及湘江旧迹逐渐模糊的情景。这里的"面上珠"可能指代女子脸上的泪珠,而“湘江旧迹”则可能隐喻着一段往事或感情的痕迹。结合黛玉借用二妃哭舜的典故,这里的色彩意境可能涉及到哭泣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黛玉对宝玉感情的深切之情,以及面对别离时心头涌动的离愁别绪,整体带有忧郁、哀伤的色彩。

图3 庭院色彩景观(图片来源:林小峰,2021,阆苑与仙葩—《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与植物赏析(下)https://mp.weixin.qq.com/s/Lvj8pVsdDyWv O0gw9vjWPA)

通过实证探究《红楼梦》园林中色彩变化对读者情感的调控作用,可以揭示色彩在作品中情感表达的细腻与复杂。通过色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园林意境和读者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这两句诗透过色彩的运用,展现了春天初临、夜晚宁静而富有活力的园林景象,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气的画面,激发读者对美好、安宁的向往。“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通过巧妙的色彩运用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凄凉而深情的秋夜画面。整体画面以深沉的凄凉情感为主线,通过对比明暗、冷暖的色彩表达,强化了诗中的情感体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林黛玉内心的深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色彩的描绘,看到色彩在描绘园林意境和读者情感体验中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景象和情感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园林的美丽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明亮的色彩象征着喜悦和活力,昏暗的色彩传递着忧郁和沉思,而丰富多彩的色彩在作品中装点了园林的景象,深化了人物情感的表达,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这些诗词和歌赋展示了色彩如何成为一种情感传递的媒介,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情感体验,通过结合诗词艺术凸显了色彩对园林意境与读者情感体验的影响。

5 结语

《红楼梦》中的诗词意境与园林色彩相互交融,共同构建了作品中的细腻艺术氛围。色彩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意义和情感层次,构建了一个丰富而美好的视觉世界。这种跨艺术领域的美学研究,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性,也深化了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到小说中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种跨艺术领域的美学研究不仅在审美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深远影响。揭示了诗词和色彩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于艺术表达和情感体验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对于美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红楼梦意境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