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新型婚育文化的“活水”
2024-01-23刘余莉
刘余莉
中华文化强调“一体的宇宙观”,夫妇一体、父母与孩子一体,古人讲“一体之仁”,我们要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别人。又讲“仁者爱人”,这个“仁”从人、从二,我们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对方。中国人讲“仁”,就是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自然、国家之间,都是一体的关系。从这种一体的关系中,从“爱人如己”中学会如何爱人,体验在爱人的过程里自己的“成仁”,在和谐的关系中让自己身心愉悦。而不是把个人看成天地间孤立的个体,只要个体当下的自由,不懂體会“一体之仁”的这种仁爱之心,不懂分辨“和而不同”,更不懂得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美。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正是这种仁者爱人的教育,才能为人与人之间冷漠、自私、自利的关系带来和合与和平。
二、重视家庭教育。在“二战”前夕,有一批欧洲学者一直在研究,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承传至今、绵延不衰?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以前的中国家庭都是大家族,重视家族延续、子弟教育,几代人共居而其乐融融。为什么现代的三口之家却行不通了?原因就在于以前有伦理道德的教育,家族和谐共处是恩义、道义、情义的结合,这才是关键。
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是现代父母之爱的共识,却忘了最重要的是“养德”。让孩子有德行,知道自己做人的本分在哪里,起到君亲师的作用。做父亲的要慈爱教导儿女;做子女的要尽孝道;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做丈夫的要担当家庭的责任,有道义、恩义、情义;做妻子的有德行,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独特作用。这样,整个家庭的家道都端正了。这种家道、家风自然而然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小家庭,恋爱、结婚、生子,不受阻碍,一代一代延续。
家庭教育要教子,更要敬子,这是很容易忽略的一环。即要把祖宗好的德行、精神以及人生的经验、创业的教训传承给子孙,让这种好的德行,好的家风、家道、家业代代相传,这才是真正的敬子。
三、男子要立住“三刚”。婚恋关系中,向来强调女子的教育,对男子的教育常常是被忽视的。在新型婚育观念中,应认识到“丈夫之道”,就是男子要走在做人的正道上,自己要立住“三刚”,刚是刚强的刚。
“性刚无脾气”,一个人的性刚并不是表现在性情暴烈、容易发怒上,而恰恰体现在他没有脾气,性格温和,遇事很冷静,有良好的修养上。“心刚无私欲”,不是总有私心向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而是能想着父母的需要。很多人娶了媳妇忘了父母,这就有偏私了。“身刚无嗜好”,男子要修身,首先把自己的不良嗜好去掉。自己修身修得好,才能够在家里起到表率的作用,家庭里就会长幼有序,父母慈爱,儿女孝顺,其乐融融。
本刊观点
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家庭理论的思想精髓,同时也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两者有机结合,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国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