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参数评估ICU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分析
2024-01-22郭聪敏
舒 红 郭聪敏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冠心病(CHD)是一种中老年人的高发疾病,基础疾病、遗传、饮食等均是导致CHD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后需及时治疗,否则长此以往会增加CHD患者的死亡风险[1]。CHD是近年来我国医疗研究的重点项目,正常情况下,心肌协调性的收缩、舒张功能,是促使心脏正常运转的关键,当心肌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心肌组织功能障碍,心肌细胞坏死率高,心肌纤维化增生,导致心室房壁厚度增加,降低心肌组织的顺应性,进而出现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2]。早期识别冠状动脉狭窄,是精确诊断CHD患者的关键,通过重建狭窄区域的血管,是减少心肌缺血、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3]。血管支架是治疗CHD重症患者的常用介入疗法,PCI术后患者心脏的血液循环得以重建,狭窄冠脉被扩张,提高心肌细胞灌注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PCI术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心肌功能,但如何评估术后患者心脏功能的康复进程,目前尚无明确的评估标准[4]。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超声、MRI等多种技术都尝试用于PCI术患者的预后评估,其中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估CHD患者预后中的效果良好,RT-3DE从二维转为三维探查技术,有效提升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因此本研究侧重分析RT-3DE的临床实施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108例ICU-CHD患者为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2月-2022年5月。患者男性、女性各60例、48例,年龄40~86岁,平均(57.15±2.16)岁;病程1~3年,平均(1.50±0.12)年;单支冠脉病变、双支冠脉病变、三支及以上各50例、50例、8例,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各40例、40例、20例、8例,患者体重44-89kg,平均(56.12±1.52)kg,BMI 19-29kg/m2,平均(25.11±0.63)kg/m2。患者资料齐全,研究期间无中途退出情况,患者生存质量良好,可进行后续报道。研究上报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手术病理显示符合CHD患者的特点;患者精神状态正常;认知功能正常,可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工作。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既往心脏手术史的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治疗方法:PCI介入术。2SD检查:调节工作站参数,采用Qlab10.4软件对心肌功能进行分析,分析后进入二维斑点追踪数据分析界面,系统性分析CHD患者的左室短轴和长轴切面,手动调节包绕左室壁框宽度,直至所有心肌均囊括在包绕框中,系统自动计算相关心肌参数。
RT-3DE检查:(1)设备选择:彩超仪(美国GE公司VO型),在彩超仪中预置3DQA和QLAB10.4软件,彩超仪配备不同频率的超声探头,配备HeartModel(HM)系统。(2)分析步骤: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参数,如身高、体表面积、性别等;实时监测PCI术后CHD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最后采集相关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3)采集图像:调整患者为舒适仰卧位,电极片一头连接心电图,另一头连接到患者皮肤上;指导患者屏气凝神,在静息状态下对患者心脏情况进行探测,探头选择S5-1型号,分别探测室间隔厚度(IVS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EDD)、左房前后径(LAD);检测E、A峰值,检测技术为脉冲多普勒技术,计算E/A值;换为X5-1探头对患者心脏功能情况进行探查,调整探头位置对心脏左室短轴、长轴进行详细探查,显示心尖四腔,调节机器使图像达到最佳增益状态,连续采集4个心动周期,存储4个周期的全容积动态图像。(4)分析图像:超声仪硬盘存储4个周期图像参数,脱机分析CHD患者的心脏相关参数,采用3DQA技术分析CHD患者的左心室参数情况,经过一系列分析得到相关的左心室和左心房参数。左心室:左室16节段达最小收缩期容积时间的最大-最小值差(Tmsv-16-diff)、标准差(Tmsv-16-SD),以及上述参数在整个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16-diff%、Tmsv-16-SD%);LVEDV、LVESV、LVEF;左心房参数: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
1.3 观察指标(1)统计治疗前两组的左室超声参数。(2)记录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容积参数。(3)RT-3DE监测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等容舒张时间(IVRT)、肺静脉血流反流速度(Ar)、舒张早期及晚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比值(E/A)。(4)两种预后评估方式的评价符合率比较。金标准提示PCI术后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100(92.59%)。(5)计算两种预后评估方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4.0计算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χ2。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左室RT-3DE参数左室RT-3DE参数相比,LVEF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P<0.05);其他超声参数相比,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P<0.05)。见表1。
表1 左室超声参数
2.2 左房RT-3DE参数左房RT-3DE参数相比,LAVmax、LAVmin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P<0.05)。见表2。
表2 左房RT-3DE参数
2.3 IVRT、Ar、E/A水平IVRT、Ar水平:术后半年<术后1个月<术前;E/A水平:术后半年>术后1个月>术前(P<0.05)。见表3。
表3 IVRT、Ar、E/A水平
2.4 预后评估符合率预后评估符合率相比,RT-3DE符合率较高(P<0.05)。见表4。
表4 预后评估符合率[n(%)]
2.5 预后评估灵敏度与特异度预后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相比,RT-3DE较高(P<0.05)。见表5。
表5 预后评估灵敏度与特异度
3 讨 论
CHD是临床常见疾病,冠状动脉内斑块聚集是CHD患者的典型特征,炎性细胞、脂质、钙共同组成斑块,斑块长期堆积在患者血管内,导致血管阻塞[5]。随着CHD患者病情的加重,冠脉狭窄会导致心肌血液、氧气供应不足,心脏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心绞痛。
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ICU-CHD患者病情的关键,治疗目的是加快重建机体的正常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PCI术是目前治疗ICU-CHD的常用方法,介入术能够促使狭窄冠脉再通,恢复心肌正常血液供应,缓解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症状[6]。PCI是目前操作简单、创伤小、作用迅速的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经济性,但PCI术后患者是否康复,还需选择合适的术后治疗效果评估方式[7]。
超声诊断技术在PCI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理想效果,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四维超声各有优势,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RT-3DE逐渐成为PCI术预后评估的主要方式。RT-3DE技术已经从二维探查转换到三维探查,CHD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参数探查精度不断提升[8]。与传统超声技术相比,RT-3DE有效避免几何假设,能够实时监测患者心脏参数的动态变化,心脏瓣膜切面能够在RT-3DE中清晰显现出来,多参数分析能够实时监测CHD患者的心脏病变[9]。RT-3DE还可用于冠状动脉负荷的探查,通过评估完整的三维数据,可得到Tmsv-16-SD、Tmsv-16-diff、Tmsv-16-diff%等多项参数信息,进而全面评估左心容积、左心室结构等情况,帮助医师详细了解心脏功能状况,提高CHD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率[10]。
CHD重症患者的心肌会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冠状动脉受损严重,左心室发生纵向改变,左心室局部功能障碍。2DS技术只能显示患者心脏的二维图像,无法动态探查患者心肌节段的动态变化[11]。RT-3DE技术的实施有效弥补2DS技术的不足,本研究结果得到,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LVEDV、LVESV、LVGCS、LVGLS、Tsmv-16-SD、sm-16-SD%、Tsmv-16-diff等水平均持续下降,LVEF水平持续升高(P<0.05),可见PCI术后CHD患者的狭窄血管会重新恢复血液供应,恢复心肌在灌注功能,有效提升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逆转心室重构状态,同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12]。
RT-3DE除探查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能得到CHD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参数,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对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LAVmax、LAVmin是评估左心房功能变化的重要参数,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半年患者的LAVmax、LAVmin显著低于术前,可见PCI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变化,左心房重新恢复血液循环,为心脏提供正常血运动力[13-14]。配合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有效证实RT-3DE技术在CHD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积极意义,结果显示RT-3DE技术诊断的敏感度、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2DS技术(P<0.05),可见PCI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采用RT-3DE技术,可获得较准确的诊断结果,预后评估精确度高[15-16]。此外本研究还得到,CHD患者术后随着时间推移,IVRT、Ar水平:术后半年<术后1个月<术前;E/A水平:术后半年>术后1个月>术前(P<0.05),RT-3DE技术有效评估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充盈情况,这一优势是常规二维超声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RT-3DE能更加清晰反馈ICU-CHD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左心房相关参数变化,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度均较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RT-3DE诊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