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4-01-22安翠林贺晖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1期
关键词:安全监管信息化

安翠林 贺晖

【摘要】燃气安全管理是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由于燃气用户端安全事故的频发,社会公共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本文对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进行系统分析,从行业监管、信息化手段、企业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管理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消除安全风险,确保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生产和使用,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关键词】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信息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4.01.031

Several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Bottled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N Cuilin, HE Hui

(Wuhan Gas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Wuhan 430014, China)

Abstract: Gas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safety operation managemen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However, due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at gas users, it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social and public safet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conduct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bottled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industry and proposes feasible safety managemen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industry regul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an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further eliminate safety risks, ensure the safe production and use of bottled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nd reduce accident rates.

Keywords: bottled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safety supervision; informatization

燃气安全管理是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武汉及全国许多城市先后建立了“瓶装液化石油气全过程智能监管平台”,将瓶装液化气的充装、运输配送、用户安检等气瓶流转全过程实行可追溯管理,对消除燃气安全隱患,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违法储存和配送的瓶装液化气的“黑气点”屡禁不止,“气贩子”违法送气现象层出叠现,瓶装液化气用户,特别是小餐饮用户燃气爆燃事故仍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软管老化破损、软管脱落、气瓶阀未关闭、阀门泄漏、调压器连接不当等。面对频发的群死群伤安全事故,目前亟待解决以下问题:督促瓶装气供气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对用户的安全检查;加强对瓶装气用户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用气意识;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协调相关监管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切实做好隐患整改。本文通过对武汉市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安全监管的措施。

近年来,武汉市以钢瓶流转全过程监管为抓手,强化了对气瓶的规范运输和配送、用气场所的安全检查和用气宣传等全流程监管。但是,由于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经营企业多、规模小,以家族式私营企业为主,储配站多建于20世纪70—80年代,设备设施陈旧。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企业人员配备不足,管理水平弱,因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各类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整改。基于此,燃气管理、消防、市场监管和交通运管等部门应强化合作分工,形成监管合力,牢牢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瓶装液化气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保障用气安全。

2.1气瓶从储配站出站

储配站安全管理的职责涉及消防、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监管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各类人员是否持证上岗;2)供应的液化气是否符合国家标准;3)出站气瓶是否设置信息化标签(如二维码标识),是否对气瓶完成了充装和出站扫码;4)销售台账是否清晰、完整;5)服务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6)出站时的气瓶运输车辆是否具有危险品道路运输许可证。

2.2瓶装供应站的经营

瓶装供应站是企业面向用户的主要经营场所,应从以下几点对其监管:1)气瓶的存放是否规范,是否超量存放;2)气瓶接收、发放、配送、回瓶是否扫码,安检信息是否真实有效;3)供气服务的落实情况:一查员工的日常培训教育记录;二查气瓶的进出站台账(当前虽然各地已建立信息化管理手段,要求对气瓶进行全流程扫码,但是绝大多数瓶装供应站内尚未使用信息化系统,因此基本没有建立销售台账);三查用户安检记录、站内日常安全检查记录;四查站内设备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由于相当数量的瓶装供应站由俗称“气贩子”所有,挂靠供气单位并每年向企业交纳管理费,独立经营。供应站负责人既是老板也是送气工,企业对其的管理形同虚设。因此,燃气管理部门还应针对这类供应站采取更有效的监管策略。

2.3用气环节

液化石油气的特性是易燃易爆,且泄漏以后向低洼处聚集不易扩散,因而用气场所必须有良好的通风。同时,瓶装液化气供气灵活,用气点分散,多分布在老城区或城乡结合部,用户群体以流动人员为主,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大。因此,用气安全指导和安全检查尤为重要。瓶装气供气单位应切实履行安检义务,送气时做到“随瓶安检”,检查用气环境和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并进行安全用气宣传,履行企业的安全责任。

根据瓶装气的供应链条,瓶装气的监管工作可以落实到以下四个方面:供应端、储备端、运输端、使用端。其中,在瓶装气的供应端,供气单位是整个供应链的安全责任主体。

3.1对充装环节的监管

消防部门负责充装站的防火防爆监管,根据规定及时对充装站的安防设施进行检查核实,包括充装站的设置是否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在日常消防监管工作中,消防部门还应该涉及充装站的生产运营、消防安全设施布置、维修检查、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培训、火灾隐患排查、应急抢险等内容。市场监管部门对充装站发放《充装许可证》,并对其人员、场地、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以及充装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管。

燃气管理部门主要监管充装站是否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检查检测、维护保养、抢险抢修、宣传培训、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核查制度落实情况,安全员、送气人员持证情况,服务行为合规性。

3.2对配送环节的监管

气瓶从储配站到瓶装供应站,利用机动车完成。运送气瓶的机动车需持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核发的《危险物品道路运输许可证》,车辆的合规、安全运行应由交通运管部门监管。气瓶由瓶装供应站送至用户,一般采用电动自行车或三轮电动车运送,监管责任由燃气管理部门承担。

3.3对用气环节的监管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规定,“燃气经营者应当指导用户安全用气、节约用气,并对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第二部分瓶装液化气供气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用户安全宣传和入户安检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导致许多燃气使用者并未得到有效的关于用气方面的指导,同时,餐饮用户大量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燃气器具,导致安全隐患增多,事故频发。因此,对用户用气安全的监管和安全宣传尤为重要。监管职责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燃气管理部门有义务督促和检查瓶装气供应单位是否落实了用气指导和安全检查。2)消防部门负有对用气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职责。3)市场监管部门和商务部门也有督促和检查餐饮用气场所安全用气的监管职责,督促用户特别是小餐饮用户更换不合格燃气器具。

燃气安全宣传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应加大公益广告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提升群众的安全用气意识。

4.1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

目前从武汉瓶装液化气信息化监管平台的设计及使用情况看,信息化平台解决了气瓶从充装、运输、配送、安检等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特别是解决了终端用户配送信息的收集,同时让长期存在的用户安检问题得到了解决。送气工就是安检员,每送一瓶气必须同步安检,并利用手机APP将安检信息及时传送到信息化平台,送气工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了加强,也较好地保证了用户安全用气。武汉市严格执行对气瓶充装、运输、销售、配送、使用、回收等“8+1”环节实施全流程扫码,将随瓶安检四张照片上传与配送环节绑定,确保配送服务过程清晰、责任可溯、隐患整改及时,压实送气工“配送员、安检员、宣传员”职责。开展大数据多维度统计分析,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精准检查执法和工作督办,提升工作效能。贯彻落实共同缔造理念,强化共建共治,开发公众扫码端口,市民通过微信扫一扫,全民监督闭环管理落实情况,实现钢瓶流转全过程可查询、可追溯、可评价。但是,信息化平台目前仍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地方:1)送氣工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还需完善。由于瓶装液化气送气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工作环境差,所以送气工整体年龄偏大,基本上招收的都是农村务工人员,不仅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无法保证,并且法律知识欠缺,安全意识淡漠,流动性大,因此瓶装液化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增设“从业人员信息档案”模块,录入并及时更新从业人员个人、工作单位及违法违规行为等相关信息,同时尽快推进对送气人员的培训取证,持证上岗,在上岗证上印制送气人员专用二维码,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其相关上岗信息,并判断其是否为正规从业人员,杜绝“气贩子”从事违规配送工作。各燃气企业则需要对企业内部配送、维护等各岗位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并根据其在职情况对其相关信息及时更新,保证在扫描从业人员上岗证二维码时,系统能够从人员信息档案中调取最新的、真实的从业信息,为政府部门、企业、用户及行业组织对从业人员的监管提供支持。2)推进实名制,加快建立瓶装气用户信息化档案。由于瓶装气供气灵活,用途广泛,用户随意更换供气单位的现象相当普遍,同时用气环境相对较差,且对相关安全使用规范缺乏了解,因此瓶装气销售应严格落实用户实名制,将用户的姓名、住址、手机号等信息录入到“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建立独立的瓶装气用户账号。如此,燃气企业及政府部门不仅可以对瓶装气用户的真实信息进行统计与记录,还方便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安全宣传等工作,提高用户安全意识与瓶装气使用操作规范性,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购买瓶装气时间等信息,提醒其及时订气、换气,以免对正常用气造成影响。3)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瓶装气用户端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对瓶装气用户端信息数据的合理分析,判断本地区液化气市场现状,预测市场需求和发展,发现安全隐患,落实整改。4)各部门信息共享,有效联动。应整合政府部门信息化系统,开放相关端口,做到信息及数据共享,同时各部门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信息及处罚结果,信息化系统应设置自动识别并推送到相关监管部门。

4.2将“气贩子”推到前台监管

许多瓶装气用户(特别是小餐饮用户)与气贩子建立了多年的良好客户关系,由于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气贩子挂靠供气企业设立了瓶装供应站,购置运输车辆,由供气企业提供气源,办理气瓶“危险品道路运输证”。由于用户掌握在气贩子手中,企业被这些挂靠的瓶装供应站绑架,对其的监管难以保证服务质量。笔者认为可尝试将“气贩子”直接推到前台,鼓励“气贩子”合法化,利用其销售资源,成立独立的配送公司,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实行生产与销售两条线,既可解决“气贩子”与供气公司的职责不清、难于管理的问题,又可以加强对“气贩子”的直接监管。

燃气管理部门应从行业发展和全面安全监管的角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对气瓶的全流程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各政府监管部门应依法依规认真履职,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应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应督促瓶装气供气单位切实落实供气安全主体责任,消除瓶装气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用气,维护公共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长乐.城市瓶装液化石油气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0,10(9):113-114.

【作者简介】

安翠林,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燃气技术及行业监管。

(编辑:于淼)

猜你喜欢

安全监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上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方法
内河船舶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探析内河航道通航安全问题和安全监管
北斗定位系统在客运车辆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