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潜力及实现路径思考
——基于宜机化改造视角

2024-01-22王艳梅李海黄玉兰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资中县机化内江市

王艳梅 李海 黄玉兰

1.内江市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四川内江

2.资中县公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内江

农业机械化是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更是进入现代农业的关键点、突破点。近年来,内江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府部署,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化短板。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75%,农机总动力达254.34 万kW,实施宜机化改造1 700 hm2。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初步形成,规模化农机企业4个,年产值达3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28 个,农机服务组织达到30 个,作业量和服务收入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总面积达到机耕32.79万hm2、机播11.97 万hm2、机收15.23 万hm2,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达到3.5亿元。

1 存在的问题

1.1 丘陵山区地貌,农机作业条件较差

内江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山高坡陡地形多变,地块细碎零散不规则,大中型农业机械难以通行及作业,严重制约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1.2 种植品种多样,适用农业机具不多

内江复种指数在2.7以上,农作物种植品种多,传统的套作间种植模式农艺复杂,适用农机具少,花椒、辣椒、无花果等产业的采摘更是“无机可用”“无好机用”。丘陵小型农机的供应短缺与农民群众的强烈需求矛盾突出。

1.3 服务主体不强,质量效益不高

内江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大多是由种植专业合作社演变而来,仅为满足自身耕、种、防、收机械化作业,近年来扩大生产后逐渐对外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存在机具种类和数量不多、作业辐射面积小、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少量上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耕种机具多,但是开展农机社会化生产服务所需的大型烘干设施、无人植保飞机数量少,制约生产扩大,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够明显,需努力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

2 工作开展情况

2.1 强弱项,推进粮油全程生产机械化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技术,聚焦水稻育苗、栽植、施肥等生产薄弱环节,开展水稻机插秧、无人机水稻直播、机械化耕整地等试验示范和推广,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推进油菜收获、烘干、灭茬整地、秸秆粉碎还田全程机械化,启动了油菜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积极探索丘区油菜无人耕整、播种、收割。2022年,内江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机耕面积23.63万hm2,机播面积11.38 万hm2,机收面积14.28 万hm2,粮食产量达到177.72万t,实现“十六连丰”。

2.2 补短板,推进农田改造建设宜机化

针对丘陵耕地地块细碎,机械作业难的问题,内江市坚持把“宜机化”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等项目建设内容。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消坎、填沟、搭接等方式消除耕作死角,通过截弯取直、小田并大田等方式进行地形调整,通过优化沟渠、筑固田埂方式提高防涝固土能力,通过添加生物复合肥等方式提升土壤肥力,在建设区改造建设水平条田、水平梯田、缓坡旱地、梯台旱地等“宜机化”农田。同时,建设小农户急需的通田到地农机化机耕生产道路等设施,配套农机下田下地坡道和桥涵等附属设施,切实解决农机下田“最后一公里”问题。2022 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27万hm2,建成机耕道154 km,项目区农机通达率达到95%以上。

2.3 重试点,推进“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

2021年,内江市首次实施“五良”(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资中县使用省级财政资金1 000 万元,社会资金投入2 300 万元,承担四川省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样板区建设任务,建成66.67 hm2以上连片宜机化示范区4 个,改造面积353.35 hm2;东兴区使用省级财政资金500 万元,社会资金投入1 200 万元,建成66.67 hm2以上连片宜机化示范区3 个,改造面积217.75 hm2。2022 年,内江市全域推进宜机化改造。资中县、东兴区和市中区承担省级项目,使用省级财政资金1 200万元,社会资金18 00万元,建成66.67~133.40 hm2连片宜机化示范区3个,133.40 hm2以上连片示范区1个,改造面积402 hm2;同时,三县两区利用2021 年乡村振兴先进市奖补资金2 200 万元,社会资金3 000 万元,建成66.67~133.40 hm2连片示范区3 个,133.40 hm2以上连片示范区3 个,改造面积737.00 hm2。土地改造后,大中型拖拉机高效作业,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从67%提升到98%以上。

2.4 育主体,强装备保障,走机制创新之路

持续运用好宜机化改造成果是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资中县公民镇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公民模式”。

狠抓主体培育,突出主体责任。资中县公民镇先后引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易良贵和胡洪兵两位业主,他们懂管理、懂技术、善经营,在农业生产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使用大中型农机具开展耕、种、防、收、烘全程机械化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同时,作业效率提升明显,大小春两季茬口时间缩短。

配套适用农机,强化装备保障。资中县公民镇13 个村集体联合出资100万元、内江市出资200万元、资中县使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奖励资金300 万元,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根据项目区产业发展需要,配套了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航空器等农机具30 余台(套),谷物和油菜烘干机6台(套),日烘干能力达到80 t,基本满足项目区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

资中“公民模式”的形成,推动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市和威远县宜机化改造工作。2022 年,在宜机化改造项目区共计投资2 000 万元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烘干中心和配套农机具。

坚持机制创新,激活各方活力。加强机制创新,探索“农户+村集体经济+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模式。资中县公民镇创新“两全两有再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即村集体经济与农户签订土地联营入股合同,确保土地租金保底收益,实现土地集中成片“全入股”;村集体经济遴选托管服务主体,并签订正式全程社会化服务托管协议,确保全程农事打包“全托管”;同时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做到流动资金“贷款有保障”;农作物种植出苗后,购买完全成本保险,农业生产“风险托底有保障”;最后统筹各项补贴及单项补助,对统计收益进行“收益再分红”。这种新型模式,充分体现各方责权,兼顾各方利益,有利于在经营管理中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 强化示范带动,引领丘陵区农业转型发展

2022 年9月,根据“公民模式”,在资中县公民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公民镇太平寺村、盘龙寺村、川主庙村、大井村经济联合社与四川科润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200 hm2宜机农田生产托管服务协议,项目区高效率营运得到充分保障。11 月2 日,在资中公民镇省县共建“五良”融合宜机化样板区,召开了2023 年内江市小春生产暨全程机械化工作现场推进会,旨在大力度推广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种植全程机械化,探索丘区农业宜机生产规模化、高效化发展的新路径。资中公民率先在全省探索推进丘陵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及农事生产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促进丘陵区农机化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了新路子。

4 下一步工作重点

实践证明,宜机化改造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实现主要农作物种植全程机械化,是提升丘陵区农机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公民模式”处于雏形,需继续完善和丰富,值得借鉴和推广。丘陵区农机化水平提升是一个大课题,关联广泛,对其潜力和路径的思考挖掘,需要我们主动作为。

4.1 形成共识,持续推进宜机化改造

内江市农田宜机化改造走在全省前列,形成热潮,这股“热”不能减。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化经营主体和大户应形成共识,大力宣传,坚信农田宜机化改造赋能农业增收的作用,将宜机化改造作为一个事业而非一个项目持续推动下去。要将“小改、大改”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局域改造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维持这股“热潮”。

4.2 加强人才培养,改造团队与指导团队并重

加强宜机化改造专家团队的构建和培养,创立宜机化改造工作室;加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规划、指导和监管;培养好内江市自己的宜机化改造团队,坚持自建自用原则,更能保证宜机化改造质量。

4.3 “用”字上下功夫,深化机制创新

宜机化“改、管、用”三字经中“改”是基础,“管”是保障,“用”是目的。在“用”字上下功夫,就是要引进好业主,利用其丰富的种植经验、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全程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党建引领,将项目区分区划片,党员认领,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强并深化机制创新,国家政策的变化、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科技成果的积极运用都是机制创新的动力。只有符合时代的模式和机制,才被接受和推广,才能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资中县机化内江市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内江市:保民生促发展 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
内江市: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务
平江农田宜机化改造出实效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资中县:新媒体吹来节日廉洁风
资中县绿怡生态园长期提供优质果桑苗
职工普惠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内江市总工会的探索为例
资中县人民医院接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