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电动化需要“两端”发力
2024-01-22胡伟
□ 胡伟
10 月的武汉中国国际农机展(“全国会”)和11 月的德国汉诺威农机展,对于农机界来说绝对是两个重要活动,笔者今年有幸都参加了。在全国会上,不少企业展出了电动农机,如中国一拖、英轩、沃得、柳工、铠特等企业展出的混动拖拉机,中联重科、洛阳路通、中科原动力展出的纯电拖拉机;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虽然传统机械仍占绝对优势,但电动农机也不少,如迪尔、凯斯、爱科等欧美五大巨头都有电动或混动拖拉机展出,科罗尼和雷肯联合推出了无人驾驶混动拖拉机+机具组合。
至少从两大展会传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欧美包括国内电动农机的开发进展都很缓慢,整体看,远远落后于汽车、工程机械行业。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的答案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这个观点是受蒸汽机发展历程的启发。笔者在阅读《产业革命》一书时,得知在瓦特之前100 年前就已经有人发明了蒸汽机,但直到1790 年左右才得到真正普及,而之前得不到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使用场景,直到1790年左右英国人把蒸汽机作为动力用到采煤之后才得以普及。
煤矿开采为什么能成就蒸汽机?一是当时人工采煤效率低下,对动力机器有现实需求,尤其是煤炭运输;二是作为蒸汽机燃料的煤炭成本几乎忽略不计;三是煤矿业利润丰厚,煤矿主有能力购买价值昂贵的机器。
正是煤矿开采业为蒸汽机提供了一个适配的应用场景,才使得这一技术迅速熟化并不断优化改进,在技术成熟后进一步溢出到其他场景,最终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其实,汽车和工程机械也是因为找到了合适的应用场景,才得以快速推广和普及,如乘用车遇到了城市通勤需求,距离相对固定且距离有限,使得电动轿车得以让上班族所接受;再说商用汽车,其实也找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电动化场景,就是城市渣土运输:固定的作业路线、短距离、环保要求以及政策支持;当然其中的商业模式也很重要,客户购车,电网将电池租给客户,客户付电费,电池衰减后再由电网回收,成功实现了工厂、电网、客户三赢局面。
笔者认为,农机电动化之所以缓慢的主因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不仅如此,之前和现在都有方向性的错误,即选定的标的为大马力拖拉机。
说到电动农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电动拖拉机,绝大多数厂家会首选大马力拖拉机作为电动农机载体,但依目前的电池技术,还无法胜任拖拉机的重负荷作业和高扭矩要求。那么,电动农机的最佳应用场景是什么?什么品类的农机应最先电动化呢?
其实,农机行业已有成功先例,这就是电动植保无人飞机。其轻负荷作业,效率很高,平摊到每亩作业面积上成本很低,只要经营适度规模化的农业,就会有人愿意为其买单。
除了植保作业,还有没有第二个、第三个电动农机作业场景呢?答案是肯定的,且有很多。在果园、蔬菜大棚、播种、地面植保、撒肥、旋耕等轻负荷场景作业中,纯电动农机完全可胜任;在有些重负荷同时追求低成本作业的场景,如跨区作业,油电混动就是很理想的选择。
由此看来,全球农机电动化需要在“两端”发力,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作业场景。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