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水库选钓点难的问题
2024-01-21解志耕
解志耕
我國幅员辽阔,各地的情况不同,同一季节的气温差异很大。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和水库的特点,考虑到不同时期的气温、水温、水情、鱼情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才能选到适宜垂钓的理想钓点。
水库选点之所以有难度,主要有以下原因:一般大中型水库是在峡谷间截流建成的,河道沟溪相通,大鱼的活动范围广;上下游落差悬殊,上浅下深,水温差异大,天气、水温对鱼类活动影响大;蓄水靠人工控制,因经常放水,水位变化无常,鱼情不稳定;周边地貌随山势走,起伏多变,水底地形复杂,多峡谷、深潭,沟坎不平,遗留物多;等等。水库的这些特点,使水库鱼类具有独特的活动规律。在水库垂钓,必须根据水库的特点,按照不同时期的气温、水温、水情变化和鱼类的活动规律选择钓点。
一、按照鱼类的季节活动规律选点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食欲和一切生理机能无不随气温、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是影响水温的直接因素,水温是影响鱼类活动、摄食的决定因素。一年四季,由于气温、水温的变化各不相同,鱼类的活动也不同。
春风送暖,水库冰河融化,浅滩水温回升快,水中生物复苏早,诱使鲫鱼和鲤鱼纷纷到浅滩游弋觅食、产卵。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可在上游浅水区和库湾水草丰茂地1~2 米深的水域垂钓。
入夏以后,天气逐渐炎热,水温上升到15℃以上,鱼类逐渐进入旺食期,蛰伏在深水的大鱼摄食活跃。此时,钓点要逐步向较深水域转移。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上升到25℃时,鱼类便由浅水区转入温变小、较凉爽的深水区活动。所以盛夏要在深水湾(潭)选点,手竿钓点的水深应以3~5米为宜,海竿钓点的水深应以5~7米为宜。
进入秋天,气温不再那么炎热,但水温还比较高,鱼仍在适宜它生存的较深水域活动,所以还要“钓深”。到了中晚秋,天气渐凉,“七上八下九归堆”,鱼类预感到冬天的临近,逐步向深水洄游。此时鱼贪食,以贮藏脂肪,准备越冬。在鱼类洄游归宿的深水沟湾选点,有望丰收。
二、按照鱼类旺食期的活动规律选点
在水域面积大、食物较贫乏的水库里,鱼类总是在适合它生存的水层围绕着食物进行活动。入夏以后,鱼类进入迅速生长期,食欲大增,水库垂钓也进入了最佳时期。在天气、水情正常的时候,鱼类的活动规律是:早晨开始到近岸觅食,中午逐渐向深水游动觅食,傍晚再游到近岸觅食,天黑之后回到栖息地。富有经验的钓友善于勘察水库周边及水底地形地貌,能按照鱼类的活动规律寻找到鱼“路”(鱼类的洄游线)和鱼“窝”(鱼类的栖息地、觅食地)选点。
鱼类的洄游路线主要在贯通的旧河道,这是鱼类逆水而上、顺水洄游的主要交通线。而河道狭窄“细腰带”的“铧尖”凸处、“半尖岛”、急流旁的“二流水”、沟溪进水口的交汇处、深水沟门的两侧,则是鱼类洄游、觅食必经之路。在这些地方选点,常常能钓到大鱼。
鱼类的栖息地主要在旧河道的湾角、深潭、砬头拐弯缓水处、树下、乱石堆、桥涵及闸门洞等,而河道的沟湾、石埂、沟坎、深浅水交界处的洼坑往往是鱼类的大栖息窝,这些地方僻静,鱼类有安全感。
鱼类的觅食地主要是水草区、进水口、下风口、泥沙底有草的沟湾、洼子、深坑、石埂、网箱喂鱼处、旅游码头及垂钓者密集的投饵区等。这些地方淤积的草籽、昆虫、微生物多,食物丰富,是理想的钓点。
三、按照鱼类的异常活动规律选点
有时水库鱼类受水情、天气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异常。如进入雨季,水库涨水,鱼儿异常活跃,纷纷逆水而上,奔向河口浅滩等食物丰盛地。“涨水钓河口”,涨水不大,可选择沟溪进水口垂钓;涨水较大,可钓偏流或回水湾。
天旱少雨或水库放水,水位急剧下降,一些浅水沟湾、洼坑、水草区逐渐枯干,鱼儿惊慌不安,纷纷离开原来的栖息地去寻找新的栖息地和觅食地。“落水钓深潭”,可选择有进水口食物较多的沟湾、深潭下钩,往往收获颇丰。
天气好坏直接影响鱼情的变化。刮2~3级风的天气,鱼儿异常活跃,钓点选在迎风面、下风口为佳。闷热无风天气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感到异常不适,缺少摄食欲望,要选择水中氧多的进水口、水草丰茂地垂钓。遇有雷雨大风,波及水面沿岸,鱼惊慌远离岸边,钓点应向深水转移。
水库鱼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白天游人嘈杂,车、船鸣笛穿梭行驶,大鱼不轻易靠岸,可在离岸较远的水域抛钩钓。夜间寂静,鱼类特别是大鱼敢于靠岸觅食,在食物较多的深水沟湾、旅游码头等地近岸布阵较好。
总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情况不同,同一季节的气温差异很大。我们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和水库的特点,考虑到不同时期的气温、水温、水情、鱼情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才能选到适宜垂钓的理想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