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年住院患者慢性病共病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1-21康静张赐张正义
康静,张赐,张正义,2*
1.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1],而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称为慢性病共病[2]。随着人口数目及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慢性病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全球约一半以上慢性病患者处于慢性病共病状态[3-4],相比于单一慢性病,其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治疗负担,而且使家庭面临巨大的卫生支出,进而向社会医疗保健体系发出更高挑战[2]。研究发现,慢性病共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全球范围内中年人(45~59 岁)的患病率占20%以上[4-5]。2018 年关于我国慢性病共病的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率为55.77%,其中中年人慢性病共病的发病率占40%以上,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造成的危害应引起重视[6]。本研究通过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建立以来收治的中年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提升临床对该人群的认识,为完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及建立更全面的全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2017-07-01—2023-02-28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共5931 例,纳入中年(45~59 岁)患者1650 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3A-544)。
1.2 资料收集及相关定义
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纳入的慢性病种类参考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涉及的14 种慢性病[7],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或血糖升高、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哮喘、肝脏疾病(除外肝囊肿)、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脏疾病)、脑血管病、肾脏疾病(除外肾囊肿)、胃部或消化系统疾病、情感及精神方面的问题(如抑郁、睡眠障碍)、与记忆相关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脑萎缩、帕金森症及睡眠呼吸暂停)、关节炎或风湿病。慢性病共病的定义为患有以上14 种慢性病中的2种及以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和Excel 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 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不同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数据缺失≤30%(495 例)时忽略不计。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1650 例就诊于全科医学科的中年患者中,男971例(58.8%),女679 例(41.2%);平均年龄为(52.9±4.0)岁。患0、1、≥2 种慢性病患者分别有79 例(4.8%)、359 例(21.8%)、1212 例(73.4%)。患0、1、≥2种慢性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入院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0、1、≥2 种慢性病患者的现居地、医疗保险类型、离院方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0、1、≥2 种慢性病的中年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mong middle-aged inpatients with 0,1,or ≥2 chronic diseases
2.2 患者慢性病共病情况
在14 种慢性病中,慢性病患病率居前3 位的分别是:心脏疾病(66.1%,1091/1650)、高血压(41.1%,678/1650)、脑血管病(20.7%,342/1650),其余11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均<20.0%,见表2。
表2 14 种慢性病在患者中的患病情况和共病情况(n=1650)Table 2 Prevalence and comorbidities of 14 chronic diseases in 1650 middle-aged inpatients
发生慢性病共病前3 位的慢性病为糖尿病或血糖升高(97.3%,215/221)、高血压(98.5%,668/678)、血脂异常(96.1%,246/256);每种慢性病的共病种数为1.92~3.35 种,见表2。
2.3 慢性病共病组合模式
1650 例全科医学科住院的中年患者中,2 种慢性病共病的患者为581 例(35.2%),3 种慢性病共病的患者为455 例(27.6%)。2 种慢性病共病组合发生率居前3 位的分别是心脏疾病+高血压(22.7%,132/581)、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13.1%,76/581)、心脏疾病+脑血管病(8.4%,49/581);3种慢性病共病发生率居前3 位的分别是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病(14.5%,66/455)、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或血糖升高(10.5%,48/455)、高血压+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7.9%,36/455),见表3。
表3 中年住院患者2 种慢性病共病和3 种慢性病共病的前5 位组合模式[例(%)]Table 3 Top five prevalent combinations of two and three chronic diseases in middle-aged inpatients
2.4 慢性病及共病影响因素分析
分别以全科医学科中年住院患者患1 种慢性病(赋值:否=0,是=1)和患≥2 种慢性病(赋值:否=0,是=1)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入院途径)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具体赋值见表4),结果显示民族为汉族(OR=26.778,95%CI=3.120~229.793)、 回族(OR=46.143,95%CI=3.456~616.090)、东乡族(OR=52.966,95%CI=2.502~1121.195)是中年住院患者患1 种慢性病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50~54岁(OR=0.461,95%CI=0.266~0.801),民族为汉族(OR=3.783,95%CI=1.433~9.983)、回族(OR=6.055,95%CI=1.107~33.126), 职业为农民(OR=0.460,95%CI=0.252~0.839)是中年住院患者患≥2 种慢性病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中年住院患者慢性病及共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ronic comorbidities in middle-aged inpatients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有关专家表示,推动预防关口前移,能明显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8]。因此,注重中年人的慢性病管理,提升临床上对该人群的认识,既能从源头上控制重大疾病,做到使居民更健康,又令医疗服务更加从容有效。在我国,中年慢性病患者更倾向于三级医院就诊[9-10],同时甘肃省也是我国慢性病共病的主要聚集区域之一[7,11]。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住院患者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约30%的患者为45~60 岁,其中90%以上患有慢性病,1/3 以上处于慢性病共病状态;此外,50~54岁、农民为慢性病共病住院的低发人群,汉族、回族(尤其回族)为患慢性病共病住院的高危人群。
3.1 慢性病中年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全科医学科住院的中年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汉族人数远多于少数民族,这同我国人口总体性别比例和总体民族比例相一致;城镇居民明显多于农村居民,这可能由于城市居民距离三级医疗机构更近、经济收入相对更多有关;门诊收住入院人数远多于其他方式入院的人数,这可能与慢性病本身潜伏期长、发病慢的特点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多病共存的人数明显增加,这主要由于人体的免疫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加,且每种慢性病之间相互关联所导致的。本研究任何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慢性病共病的人数均超过总人数的70%,约为患1 种慢性病的患者人数的3 倍,而患1 种慢性病的人数约为未患慢性病患者的5 倍,进一步说明我国慢性病形势严峻,其不再是老年人特有的问题,中年人也深受其害,亟待引起重视。
3.2 慢性病患者共病分布分析
中年人常见到的14 种慢性病发生居前3 位的是心脏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病共病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疾病是心脏疾病、高血压;最易与其他慢性病共同发生的是糖尿病或血糖升高、高血压、血脂异常;而我国老年人中患病率最高的前3 位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关节炎或风湿病、胃部或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病共病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高血压、关节炎或风湿病,说明高血压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均高,关节炎或风湿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12]。研究发现,高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均是关节炎发生的高危因素,而65~70 岁关节炎的发病率最高[13]。归根结底,说明高血压本身既是慢性病,也是其他慢性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3.3 中年慢性病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相较于藏族,汉族、回族患1 种慢性病或慢性病共存的患病风险均明显增加,OR(95%CI)分别为26.778(3.120~229.793)、46.143(3.456~616.090)及3.783(1.433~9.983)、6.055(1.107~33.126),这可能一方面与其居住地的遗传背景、文化、社会经济水平、气候及地理特征有关,另一方面与自身的生活方式、饮食模式、文化水平有关;当然也不排除由于少数民族的样本量相对较少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14-15];相较于其他职业,农民患多种慢性病的风险明显降低,OR(95%CI)为0.460(0.252~0.839);可能是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质量和卫生服务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农村医疗资源及可及性差,慢性病诊断检测率低,农村患者得到住院医疗服务的机会少,而城市居民即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有更多机会诊断甚至可能过度诊断慢性病,进而得到住院医疗的机会又进一步增加[16-18];50~54 岁住院患者的慢性病共存的风险相比55~59 岁降低,OR(95%CI)为0.461(0.266~0.801),而45~50 岁的住院患者患慢性病风险相比55~59 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这说明50~54 岁慢性病共病风险相对较低,这个时期或许可以是居民重视个人预防保健、控制慢性病进展的关键时期,但目前尚没有研究明确表明,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3.4 慢性病防治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1)患者加强自身健康管理:自身从日常生活做起,合理搭配膳食,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少熬夜,培养锻炼习惯,放松心情,日常定期复查,遵医嘱规律用药;(2)社会完善支持服务体系:一方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水平及慢性病管理能力,给予患者精神关怀,宣传慢性病基础理论知识,改善患者消极治疗态度和认知模式[19];另一方面,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在履行慢性病管理的职责时,应该根据所在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共病特点,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参照各种疾病临床最新指南,制订自身及基层慢性病管理临床路径标准,并与家庭医生团队组建慢性病管理团队,实施慢性病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管理。
3.5 本研究的独特及不足之处
本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多数研究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展开研究,而忽略了中年慢性病患者,本研究专门研究中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特点,为完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建立更全面的全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1)本研究只分析了人群的一般资料,未结合该人群的临床特征分析,结论不够贴近临床;(2)不同年龄段慢性病分布不同,未进行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对照研究。
4 小结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年患者占比约1/3,并且绝大部分为慢性病共病状态,患者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为职业及民族,其实归根结底主要是医疗环境及患者的文化水平。全科医学科在注重老年人的慢性病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中年人的慢性病管理,增强临床上对该人群的认识,完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建立更全面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
作者贡献:康静负责结果分析与解释、撰写论文初稿及负责论文的修订;张赐负责数据清洗、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绘制图表;张正义提出研究选题方向和总体研究目标,对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