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以安康市乡村为例

2024-01-21王建安李云霞贺中东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村组村民社区

王建安,李云霞,贺中东,张 杰

(安康开放大学,陕西 安康 725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振兴不仅要致富,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振兴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乡村发展历史中呈现的农耕文化、宗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是文化遗产,唯有以振兴乡村文化的方式,才能将其更好的赓续下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推动力[1]。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意义重大,没有实现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缺乏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难以达到最终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一、发展社区教育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乡村文化是人们长期在乡村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当地特有的生活、生产、交往、礼仪等习俗,包含了在历史变迁、生产发展、族群整合过程中逐渐成形的宗族文化、伦理文化、祭祀文化等。乡村文化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特且随着时代变迁轨迹的价值观念和认知体系。唯有以乡村文化振兴为灵魂,并贯穿于构建乡村振兴的框架和产业实体发展之中,才能真正达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目的。乡村振兴如果没有文化振兴的支撑,就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2]。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又提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助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社区教育是面向本辖区全体人员,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3]。社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在农村地区社区教育是乡土教育、科学素养、职业技能、本区域乡村文化的教育,这种教育具有覆盖面广、持续性强、培训面宽等突出优势[4]。社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一部分,在乡村产业发展、更新发展理念、促进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的空间巨大。一方面,它承担着对村民政治思想、法治观念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另一方面,它承担着为广大村民进行继续教育的任务,为村民致富和发展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尤其是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教育在乡村的作用发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5]。

与发达地区不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无论从政策支持、经费支持、人员的配备、社会教育开展活动的频率,还是社区教育的覆盖面,都严重滞后,在乡村表现的尤为突出。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如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推进基层民风建设、法治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共建共享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是摆在所有社区教育人面前的一道命题,也是社区教育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乡村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乡村社区教育缺乏认识和重视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对它的态度。在调研中,尽管农民对农村社区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理性认知远远不够,大多数农民认为社区教育仅仅是休闲娱乐或农业技术培训,对其目的、性质、管理机构、重要性、灵活性等的认识还处于粗浅阶段,甚至出现了误读。在走访调研的乡村中,村组干部对什么是社区教育,社区教育要开展什么工作,知道的不多,现阶段村干部既要抓乡村振兴,又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如何有效开展乡村社区教育,无人指导、无处着手。有些人狭隘认为,在闲暇之时组织村民开展“吹、拉、弹、唱”,村里有响声就是搞社区教育。不少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社区教育活动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由于缺乏主导部门,社区教育更是工作缺人手,活动无抓手。仅有的社区教育活动形式就是驻村帮扶部门在重大节日或重要节点时邀请有关文艺团体送文体活动、农技部门送技术下乡。

(二)村组文化人才的匮乏和文化传承的断裂

偏远乡村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实现脱贫,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乡村振兴面临很多困难,很多有文化的青年人在人社部门的组织下外出打工创业,村组只留下老弱病残和未成年的孩子,可想而知,老年人既要照顾未成年孩子,又要看病就医、喂猪养鸡,没时间没精力搞民间的传统文化活动,重大节日想举办乡村文化活动也因无年轻人参与而放弃。以往自发组织社火舞龙、耍狮子由于年轻人在外打工或者不愿学,传统文化的技艺面临断裂而失传。定期的或持久的社区教育活动几乎没有。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只剩老人和孩子留守,由于乡村文化专干队伍力量不足,而且缺乏主要参与人群(中青年),使乡村逐渐丧失活力。传统的节庆、风俗、技艺、饮食等传统文化正失去传承的土壤,走向衰落。

(三)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平衡

县区参与社区教育的部门(财政、文化、教育、民政等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社区教育供给资源分散等问题较为突出。从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在县城周边的村组借助于城区相关部门支持,文化建设红红火火,如岚皋城关四坪社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及村组社区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室内有讲座、室外有活动。还有些乡村,如岚皋县南宫山镇红日社区充分利用当地国家AAAA景区的特点,结合文旅、民宿等方式,在文旅部门、公安部门、教育部门的强有力的推动下,把道德银行+爱心超市、睦邻之家、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等搞得有声有色。但偏远的乡村,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流动图书室,更没有送文化下乡活动。有流动图书室的,图书种类不齐,内容落后时代且数量不足,更新缓慢。

三、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如何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振兴乡村经济、提升精神文明素养的内在要求。重视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乡村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把乡村致富产业搞起来,而这些目标的实现还需借助社区教育这个大课堂进行教育和引导,故此,必须把乡村社区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强化乡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

在政策供给上,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大乡村社区教育的关注度和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成立区域性社区教育指导领导小组,县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由教育与文化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齐抓共管。与此同时,在乡镇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定相应工作方案,专人负责组织实施。村组未有社区教育活动场所的,可以把活动场所设在村组附近的中小学中,同时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1名文化管家(或社区教育志愿者)对接相关社区教育部门开展活动。结合当地实际,在社区教育中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乡村振兴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强化公共文化设施作用

我们调研中发现很多村组已建立了包括党员活动中心、村民服务中心、文化站、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及相关设施,但是这些文化设施大部分没有人组织开展活动,众多时候处于空置状态,令人叹息。据我们对平利、岚皋、汉滨等6个社区、村组的问卷调查了解,有54%村民希望社区开展技能培训、32%村民希望社区开展保健养生培训,25%村民希望社区开展文艺培训。如社区教育职能部门能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设施定期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通过各项活动使村民法治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技术技能得以提升,就能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同时也可使村民摆脱以家庭为活动中心的小圈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之中,村民在获得交往愉悦和文化享受的同时,形成对乡村社区活动的精神归属,进而激发起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内生动力。

(三)强化乡村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要使乡村社区教育真正抓起来,真正达到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就需要有热心社区教育事业、有知识有能力且具有组织开展活动能力的专兼职人员或者志愿者,而对这类人员要加强专业培训力度,依托当地高校、科技协会、人社部门和当地的“能人”的传、帮、带。当地政府应倡导或作为专项工作任务下达给高校、科技部门,鼓励其下村蹲点,艺术赋能、技能传授,充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同时通过用人机制,积极吸收一批有文化并愿意服务乡村的年轻人进入乡村文化管理队伍,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使人才留得住、用的上。

(四)强化社区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而文化活动通过社区教育来组织。社区教育通过动员,可将包括在村中老年人、丧失劳动力人员和留守儿童等村组群体,他们在以往的文化活动中处于边缘角色,缺乏自行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和自觉。农村社区教育应当以这一群体为主要对象,发掘他们的文化参与意愿,吸引参与当地特色文化活动,促使村民自发进行文化传承,通过开展传统民俗手工艺、地域历史文化、歌舞戏剧、当志愿者等主题活动,吸引并唤起村民的兴趣,使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6]。我们调研表明,31%的村民希望开办短期培训班、36%的村民希望开展专题讲座,27%的村民希望能组织文体活动。例如岚皋南宫山镇红日社区通过组建道德银行+爱心超市活动,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村民记录下道德银行积分,村民通过累积的积分在爱心超市兑现奖励,鼓励村民做好事、做善事、见义勇为等,社区还组织村民开展农家菜技艺比赛,举办禁毒讲座等,在当地社区形成良好精神文明氛围。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也能发挥留守乡村人员在文化方面的特长,如老年人对乡村历史、传统习俗的了解多,有当地手工制作技艺,如制茶等,通过社区教育活动可分享给其他社区成员,从而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寻找自身价值,激发参与的动力,有效地减少或消除打麻将、聚集酗酒不良习俗的发生。通过在农村留守群体中开展社区教育,逐步将留守群体这一以往乡村文化活动的边缘群体吸引到主流中来,使他们成为乡村文化弘扬的新主体。

总之,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承载体——社区教育,要发挥其入乡随俗、有教无类,内容丰富等优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潜移默化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传承、科学知识的传播、生产生活技能掌握,进而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

猜你喜欢

村组村民社区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社区大作战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河南严控"确权确股不确地"范围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浅析当前村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