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政插上音乐的翅膀

2024-01-21阙政

新民周刊 2023年48期
关键词:上音剧目音乐剧

阙政

《春上海1949》主创合影(中为安栋教授)。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带着暖人的温度和激情”进教案、进课堂、进入青年学生的头脑?如何将一门思政新课,在短时间内,迅速打造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思政“金课”?如何凝聚起最广泛的育人合力,探索适合艺术院校的“大思政课”建设?上海音乐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找到了“音乐+思政”的有效路径——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还通过“音乐街区”,将美好琴音辐射到了校园外……

一部高校出品的音乐剧,在社会舞台引起数万人追捧,这有可能吗?上海音乐学院用自己的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作出了回答——有可能,不仅如此,剧中名曲《心动》《白玉兰》还流传很广——即使你没有看过这出音乐剧的现场表演,也很有可能在各大音乐平台听过这两首荡气回肠的歌曲。

今年春夏,《春上海1949》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开展了三轮巡演。该剧目先在上海艺海剧院连演四场,接着又在上音歌剧院演出四场,随后又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公演两场。这部高校出品的音乐剧,和其他市场化的音乐剧一样商业售票,并且场场接近满座。观众看完后的评价朴素又真挚:“几乎每一首歌都很好听!”

《春上海1949》全剧分为六幕:“春节”“春游”“春寒”“春雷”“春澜”“春光”,明言“春上海”,借指“新中国”。故事以1949 年中国命运转折点为背景,以虹口继光高级中学(原麦伦中学)的真人真事为原型,讲述了在黎明前黑暗的时刻,虹口的高中生怀揣着爱国的初心、强国的憧憬,不畏白色恐怖,为迎向光明的新时代,做出令人惊叹的英雄之举。这部集音乐、戏剧、舞蹈、舞美、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音乐剧,由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现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编剧、作词;由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安栋教授作曲。

这部剧最初公演,是2019年在新落成的上音歌剧院。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部原创新作既是对纪念日的献礼,也是艺术院校传统的 “毕业大戏”,男主演是当时的上音本科生方书剑,其他演员大都是上音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

你可能不知道,这部剧的诞生,源于上音的《音乐剧剧目排演》课程的教学。该课程已荣获多项殊荣:2022年,不仅获得了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还荣获了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人文艺术组的特等奖。这门课的任教老师正是《春上海1949》作曲家、音乐总监、制作人安栋教授。

“其实《音乐剧剧目排演》课程从建系的时候就有,原本是四年级学生在一起排演西方经典音乐剧片段,也就是俗称的‘毕业大戏’,以往多是在校内的礼堂演出,受制于演出空间、版权等的限制,一直很难走到校外公演。”安栋告诉《新民周刊》,“2018年后,我提出以原创剧目带动毕业大戏,深耕排演课程。恰逢2019年建国70周年、2021年又是建党100周年,建党建国的纪念日,应该有标志性的作品,不能与教学脱节,所以我们就将原创献礼剧目与排演课程一起规划,把思政教育和文艺创作结合在一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更容易投入其中。”

安栋针对授课内容形式、反馈机制、教学大纲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升级与优化,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扎实的戏剧、音乐、舞蹈、表演、文化、审美、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理论素养,具有“全舞台”的实践能力。

“思政教育的难点,对于学生和革命历史人物相隔的年代久远,因此我们采用专业剧目排演的方式去让大家理解、去演这个人物,相对来说就要容易许多。学生在理解人物的过程中,就是天然的思政教学,这种结合是天然的,正向的。”安栋表示,“对于上音师生而言,排演过程就是一堂堂生动的党课。”

作为《春上海1949》的作曲和音乐总监,他也深知,一部音乐剧只有歌曲朗朗上口、深入人心,才能让观众喜欢。“作品不成立,则思政不成立。”他说,“如果你的作品传播率不足,那么也会影响到观众对于你所表现的历史人物的认同度和传播到达率。”

安栋针对授课内容形式、反馈机制、教学大纲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升级与优化,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扎实的戏剧、音乐、舞蹈、表演、文化、审美、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理论素养,具有“全舞台”的实践能力。

安栋教授。

为此,他想到了用当代音乐剧的世界语言来呈现《春上海1949》,融入爵士乐大乐队(Big Band)的特征,同时也植入沪语童谣、江南评弹等元素,探索中国音乐剧“年轻化”“现代化”的音乐风格——剧中唱段旋律、调式、配器、唱法、结构等,将上海的历史感与现代感结合,在舞美场景、舞台调度、多媒体设计上,也追求写实与意象的灵动结合,共同反映上海现代历史进程。

剧中,饰演男主角的方书剑曾因综艺《声入人心》圈粉无数。演完这部上音原创音乐剧,他激动地说:“当初在排演时,我也许相对稚嫩和懵懂,而如今我会赋予角色更加丰满、厚重的家国情怀。”

《春上海1949》還获批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这样的项目一年只有几部,一般都是省级院团的大型创作,上音作为高校能够入围,对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可以获得比学校礼堂更大的舞台;另一方面,新型毕业大戏从学校礼堂走进公共剧场,打通高校教学与演出实践的最后环节,也能为中国音乐剧市场注入新鲜活力,让广大市民进入剧场感受红色音乐剧的独特魅力和思想感召力。”安栋表示。

2021年,安栋又主创了另一部上音出品的音乐剧《忠诚》。“《忠诚》讲述的是在白色恐怖和战火硝烟的险恶环境下,一批共产党人为了秘密保存在旧上海的数万份党中央核心机密文档(党史称“中央文库”)不落敌手,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漫长的岁月,经受艰苦牺牲的严峻考验,接力守护,完成特殊使命的故事。”安栋说,“这一红色题材此前从未以音乐剧形式表现,我们在创作时,也注重让整体音乐更具现当代风格,融合摇滚、流行、国风、戏曲元素,让旋律易于流传。”

在排演这部音乐剧的过程中,学生们带着目标去档案馆翻阅资料,去历史遗址走访,这也是一种天然的思政教育。“档案文库的守护长达三四十年,这种在平凡生活中坚守信念的坚持,和《春上海1949》中的革命儿女又不同,能带给学生别样的激励。”

今年,在文旅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优秀音乐剧展演剧目评选中,《忠诚》又从全国近百部参评音乐剧中脱颖而出,入选15部优秀音乐剧剧目,不仅成为唯一的高校作品,也是上海的唯一入选作品。

上音校区已成音乐街区。

《春上海1949》《忠诚》的连获佳绩、声名远播,与上音党委高度重视“大思政课”离不开关系。“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近年来,上音始终立足融汇思政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在新时代鲜活实践中学习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音乐+思政”的思路全方位推进大思政建设,成果丰硕。

作为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专业音乐院校,《音乐剧剧目排演》课程的成功可以说是上音卓越办学理念的典型案例和缩影。上音的校训、使命与愿景和严谨的专业教学过程,都自然融入了美育和德育的核心要义。近年来,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研制“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致力于中国百年红色音乐文化研究工作,开展建党百年“5+2”系列重大原创剧目创作与巡演,于2018年率先推出“音乐党课”,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伟大工程”示范党课重点立项,面向全市推出百年百堂“音乐党课”示范课程预约菜单,还打造了“音乐+思政”的服务社会系列平台。

上音不仅在学校所在地参与打造“音乐街区”,还率先打造“大中小幼社”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今年11月21日下午,音乐街区“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建设启动仪式在上音歌剧院举行——上音携手湖南街道党工委,大力推进“音乐街区治理力工程”,启动沪上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和“青年发展型音乐街区”,充分挖掘音乐街区的育人价值、善用梧桐树下的育人资源、汇聚大中小幼社的育人合力,让思政插上音乐的翅膀。

活动仪式上,上音校史馆“徐汇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街道“思政育人实践教学研究中心”相继揭牌,涵盖大中小幼社的思政教育联盟成立,首批10个思政育人特色实践项目公布,20个思政育人实践教学基地揭晓,首批“梧桐导师团”队伍组建。上音和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徐汇区爱菊小学、徐汇区世界小学、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徐汇区五原路幼儿园、湖南街道社区学校等形成了“大中小幼社”思政实践圈,共同带来了精彩的音乐戏曲展示。一堂由上音统筹的音乐思政课、“上音众乐”公益音乐会,带大家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基因。

高品质的音乐街区,是城市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美好街区形象、传播城市文明的亮丽窗口。上音正在积极打造“永不落幕的音乐街区”,创新美育拓展思政的新路径,依托音乐街区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家校社联动,携手打造可亲、可敬、可信、可愛的思政育人大课堂,共同培育向善、至善、共善的时代新人。也期待不久的将来,依托高品质音乐街区的建设,使《春上海1949》《忠诚》这样专业精湛、思政价值丰厚的好剧能传播得更广、更远,让更多上海市民乃至全国的观众受益,为城市文化建设作出更卓越的上音贡献。

猜你喜欢

上音剧目音乐剧
舞台剧目
上音歌剧院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上音二胡”与“海派文化”——上海音乐学院二胡教学的实践与理念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