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的四维向度
2024-01-21段佳锐李战奎
段佳锐,李战奎
(陕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一个政党想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青春活力,必然离不开忠诚品格的锻造和坚定信仰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63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沧桑巨变、栉风沐雨中愈加成熟并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力和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在坚持自身建设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围绕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一政治主线,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忠诚、怎样培育和塑造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的时代命题。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阔征途,我们不仅要从动态演进的话语逻辑中正确把握政治忠诚观的出场语境,还要从现实层面上对其彰显的价值意蕴和存在的时代困惑进行科学透视,更要在实践中对其未来进路加以深度把握和全面探索,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更为充沛、更加主动的政治智慧和奋进力量。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的理论出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的生成源自特定的历史语境,它以对马克思主义忠诚观的继承发展为理论源泉,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创新为文化滋养,以对党百年来忠诚思想的赓续传承为历史接续,生动演绎了自身出场的发展脉络和全景样貌。
(一)理论源泉:对马克思主义忠诚观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的立论之源,马克思主义忠诚观以其独有的思想智慧深刻昭彰着“政治忠诚”的理论之本、历史之因和未来之向。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忠诚于谁”的问题始终是共产党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的现实出发点。在马克思看来,被传统社会异化的“现实的人”难以形成完好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不能忠诚于自我本质的“人”则无法在物化现实的激流中进行自我利益表达。故此,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将忠诚目光转向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旗帜鲜明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2]42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忠诚本位理念,进一步肯定了“人”在历史演进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深刻昭示了坚守人民立场、忠于人民群众的政治信念。正是基于对压抑主体性、牺牲个人自由落后忠诚观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的理想图景置于自身研究视域内,并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够肩负起这一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由此,鲜明地提出无产阶级旨在消灭剥削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从而根本指向了忠诚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逻辑。鉴于此,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打破了传统依附忠诚观、契约忠诚观的异化忠诚壁障,建立起了服务于全人类利益的崭新忠诚范本。列宁承袭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忠诚思想,在其独特的“清党”智谋中提出:“必须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3]22在他看来,党员忠诚是我们最为严格的纪律要求,“因为过去实行纪律所凭借和依靠的一切东西都被破坏了”,[4]319我们只能将活动的基础诉诸于严密的思考和高度的历史自觉之上。可见,从提高党员质量和纯洁队伍建设看,这种忠诚的本质与表征已深嵌于对党事业的认同和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服从之中,高度体现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自觉追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秉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忠诚观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内核,并且在新时代的纵深发展和跃升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表达。
(二)文化滋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至臻精华,其所内蕴的思想观念、精神积淀、道德情怀等文化符号流淌千年而亘古亘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范式和行为样式。由此,应深入挖掘和阐释传统文化中忠诚思想的底蕴和价值,促使其成为滋养新时代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的文化源泉和思想基脉。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最早出现于“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荀子·尧问》)中的“忠诚”观念,长久以来就被推崇为待人处世的思想圭臬,内嵌着忠于自身品行修养的自我忠诚和忠于君王大众的他我忠诚。忠诚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具有鲜明的自律性,即“主体道德”属性。孔子云:“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大学》开篇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说;《道德经》中有君子在面对纷繁复杂诱惑时亦能保持独善其身的“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论。可见,无论是遵从内心之“不逾矩”还是发扬“明明德”之善,抑或是胸怀“燕处超然”之君子,无不体现着忠于内心与“自我”的成己状态。此外,“忠”还表现为成人之道的他我忠诚。综观孔子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孟子之“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孟子·万章上》),均道明了忠诚于君王的不二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元学案·横渠学案》)、“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昭公元年》)皆旨在表达忠诚天下、忠诚百姓的不渝追求。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中彰显价值存在和道德正当性的忠诚观念为共产党人锤炼政治忠诚提供了文化滋养和文明镜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忠己”“忠君”“忠民”等中华优秀文化精粹进行了新的时空转换和场域迭变,让深深烙印于全体人民血脉和灵魂的“忠诚”思想在新时代焕发源源生命力,凝聚起培塑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的文化基因和情感记忆。
(三)历史接续:对党百年来忠诚思想的赓续与传承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政治忠诚思想,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提供了直接来源和可靠历史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部分党员出身背景复杂且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消蚀着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信念。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毛泽东积极倡导整风运动和党性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党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实事求是作为党员干部忠诚老实的立足点,做到言行一致,“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5]277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下,强化共产党人政治忠诚信念,使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新政权,成为共产党人政治忠诚面临的崭新主题和时代任务。毛泽东对此提出,共产党员应胸怀坦白、忠诚老实,说有利于党团结的话,做有利于党团结的事。[6]43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所处的执政环境发生深刻转变,邓小平将政治上是否忠诚这一准则纳入干部的选拔与任用之内,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7]127并将革命化作为选用什么人、怎样选用人的首要标准,即忠诚于党组织,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世纪之交,江泽民将政治忠诚提升至党和国家生死攸关的战略高度,要求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要“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来掌握,是一个至为重要的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8]100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交织期的双重境遇。基于此,胡锦涛提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9]121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
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是明确指出政治忠诚的主体是全体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鲜明地昭示了我们党不是为己谋私的“个人娱乐场”,它有着严格的政治要求和鲜明的政治纪律。因此,政治忠诚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依循。二是重点强调政治忠诚的标准。习近平多次阐述忠诚的标准是“绝对”,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10]99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任何糅杂在忠诚中的杂质都会成为其一触即溃的隐患。故此,习近平对党员干部作出进一步强调,要求他们无论何时都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10]123三是深入阐述了强化政治忠诚的方法与路径。习近平认为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10]114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10]124同时,要求年轻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11]9不断锤炼忠诚的政治品格。习近平站在新时代对党百年政治忠诚思想进行赓续传承,以其独特的思想智慧在治党管党兴党强党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观。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的价值意蕴
政治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得以长期执政的政治基因,亦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政治忠诚已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崇高价值追求,深深印刻在每个共产党人的心中。进入新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1]60强化政治忠诚对于增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防范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具有深远价值。
(一)政治忠诚是增强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真经要义”
忠诚老实的政治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基本内核,强化政治忠诚的过程亦是提升党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进而增强党性修养的过程。伴随着时代的纵深发展,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时刻保持政治清醒、时常历练政治品格即成为了增进党性素养的根本遵循。作为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生动诠释的政治忠诚,在历史赋予的独特优势中昭彰出其他品格无法比拟的理想信念,使得其与党性修养的提升中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一方面,有助于坚定党员信念,淬炼思想精神。作为共产党人的鲜明品质,政治忠诚是廓清政治迷雾、抵御思想侵蚀的“真经要义”,彰显着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在增强党性修养中深嵌政治忠诚,能够深入挖掘忠诚思想中所内蕴的政治智慧和思想精华,从而使党员在面临诱惑难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进而在淬炼升华中增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党员斗志,增强内生驱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共产党员自发自觉主动强化忠诚品质是引发思想共鸣、保持昂扬斗志的动力源泉。可以看到,共产党人在增强党性修养的实践中,能在学思践悟中永葆政治忠诚,善在细照笃行中修炼政治素养,敢在化心化行中应对政治考验,从而在循循善诱的实践感悟中体会忠诚信仰赋予的奋进力量,促使其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锐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进而以坚定的信念认同驱动党性修养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二)政治忠诚是应对防范重大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
在百年变局和民族复兴的双重语境中,我国处在多元价值交织和各种矛盾纷繁的关键场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不期而至使我们党面临着艰巨考验。从国际看,外部形势波谲云诡、政治风险与日俱增,“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12]327这无疑给“自由民主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隐性渗透以可乘之机。因此,强化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用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及时校准行为偏差,对防范化解外部重大风险挑战具有见微知著的重要作用。当前,部分党员在错误思潮的幻象和迷障中丧失了见叶知秋的敏锐,故而不可避免地受到错误文化的荼毒以及由此招致而生的扭曲价值认同,奉异化忠诚为金科玉律,这即为强化正向政治忠诚提供了合理性逻辑。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利益至上、信仰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13]这些问题冲击着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性,部分党员在利益的驱使下滋生了政治忠诚淡化和思想境界弱化的现象,致使自身忠诚信仰的遗弃和初心使命的背离,割裂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而失去了面对乱云飞渡的警觉谨慎和迎接风险挑战的坚毅勇气。由此,深化政治忠诚信念,在错综复杂的挑战中把握内嵌其中的政治逻辑,从而将政治上的危险被动转化为有利主动,不断提升化解政治风险的能力,建立起强大的思想屏障和政治保证,有助于共产党人以自觉主动的状态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知重负重、破浪前行。
(三)政治忠诚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动力引擎”
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提升政治素养的关键所在,政治生态的营造离不开政治忠诚观的辐射导引。习近平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14]33无论是对于党员还是党组织活动来说都仰赖于特定的生态场域,只有良性有序、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才能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奋楫前行,这就需要在政治忠诚中涵养风清气正的活动场境。作为道德自律的政治忠诚是清扫政治灰尘和净化政治灵魂的内在约束,由其展现出的政治引领和价值指向直接关涉到政治生态的干净与否。由此,夯实政治忠诚意识是营造崇廉尚实政治生态,规范权力运行和激浊扬清的题中之义。古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质言之,净化政治环境要充分发挥政治忠诚的正能量作用,狠刹党内不正之风和污染源头,净化“害群之马”背后的“害马之群”,引导党员干部在胸怀“忠诚之心”的担当作为中明确权力边界,避免陷入权权媾和的腐朽“圈子”,从而自发自觉重塑政治生态。同时,党内生态的营造不是漫无目的的空谈,而是要有正确的价值秉持。在“忠诚老实”的行事作风中处理好自身与组织的关系,在“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中厘清主观与客观的联系,在“廉洁自律”的言行举止中处理好公忠与私忠的干系。在此意义上,党内政治建设要将政治忠诚度的提升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生态的重要抓手,通过政治忠诚意识的自我觉醒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有效发挥政治忠诚的引擎作用,实现政治生态健康持续发展。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的现实问题
(一)少数党员底色失真,引发政治忠诚私人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共产党人的忠诚干净担当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鲜明政治底色。然而,少数党员将忠诚庸俗化,在片面、孤立的认识中否定忠诚的原本要义,以致于面对忠诚对象时,往往产生忠诚于“某个领导”“某位上级”“某一个人”的认知行为偏差,从而形成团团伙伙、拉山头、搞宗派的私人圈子。这种以某一核心人物为中心的“小圈子”与党的性质宗旨相背离,与忠诚于党相割裂,易使党员在错综复杂的金钱、利益异化关系中掉进“圈子”的“圈套”,从而因丧失忠诚信仰而被人身依附的“帮派”套牢。一言以蔽之,私人圈子以成员依附圈子中心而形成“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关系,而部分党员因受到“失真底色”的遮蔽,使得他们罔顾忠诚的真实样态以及由此引发盲目崇拜“某个人”、庇佑保护“圈内人”、打击排斥“圈外人”的政治乱象。正如习近平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14]26这些失真形态使得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等“圈子文化”滋生蔓延、肆意生长。概言之,“忠心耿耿”替“圈子”办事的狭隘观念与政治忠诚的本质属性相背弃,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良性秩序,也让少数党员在“一言堂”的个人圈子中逐步丧失独立身份和政治信仰,进而引发政治忠诚私人化的导向风险与原则危机。
(二)部分党员本色失效,致使政治忠诚逐利化
忠,德之正也。随着社会经济利益日趋强化,部分党员受拜金主义、精致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而使得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忠诚本色发生偏移和失效。他们为了追求付出与回报的对等效益而寄希望于用“忠诚”换取自身“蝇头小利”,使自身的信仰、品格、尊严等沦为为己谋私的工具。其实不然,政治忠诚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忠诚,是党员应坚守的屏蔽私利的责任与本色,当个别党员将利益交换作为忠诚的价值遵循时,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逐利化的泥淖与深渊。“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15]336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倘若理想信念缺失抑或是不坚定就会造成精神缺钙、患软骨病。对于党员来说,秉持政治忠诚信念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应然选择,忠诚的动摇滑坡则使其失去政治定力进而走向攫取私利的不复境地。习近平指出:“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16]318个别党员将忠诚信仰与其“官位”“钱财”相捆绑,将忠诚本质抛之脑后,在被利益的“围剿”中沦落成资本的“奴隶”以致于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忠诚”于党和人民,那这种“忠诚”也就成为了兴味索然、言之无物的口号,失去了其本来味道,政治忠诚也就成为了某些党员“升官发财”“权钱媾和”“利益输送”的手段,最终造成其政治忠诚在逐利化方向上越走越远甚至越界脱轨。
(三)部分党员亮色失活,导致政治忠诚虚假化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忠诚是每个共产党员必备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员入党宣誓时作出庄严承诺。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11]15然而,个别党员只是在组织上入党并没有在信仰上入党,当自我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因目的未至引发初心背离和忠诚抛却;当面对诱惑定力不足时就会因信仰真空导致态度暧昧和立场偏离;当遇到大是大非关键问题时就会因缺乏自信造成思想摇摆和行为失范。由此,将“真实自我”隐匿在忠诚表象之下,实际上却披着与我无关的外衣,干着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伪装行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党员忠诚亮色失活进而导致政治忠诚呈现出虚假化的伪忠形态。当前,个别党员戴上忠诚“面具”时大力宣扬对党和人民的忠心耿耿,摘下“面具”后则将党和群众放置一边;某些党员表面坚定忠诚信仰,背后却到处“参神拜佛”;部分党员人前冠冕堂皇、积极表态,人后物欲膨胀、消极腐败。这些将自己的真实面目隐藏在虚假保护色之内的“两面派”“双面人”,蚕食着党的健康肌体和纯洁品性,蛀蚀着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的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1]64这即从管党治党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在忠诚于伟大政党、忠诚于人民群众、忠诚于共产主义的现实进路中树立正确政治忠诚观,进而为推进党的建设和民族复兴培厚忠诚力量。
(一)在“誓拼热血固神州”的豪情壮志中忠诚于伟大政党
心为党所向,剑从党所指。对党忠诚是政党建设的“祛病良方”,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这既是对共产党人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全体党员必须坚守的初心底线。
第一,要忠诚于党的信仰。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17]60只有对信仰忠诚而执着才能照亮奋进的方向和道路。在思想上,共产党人要深刻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只有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真理性的认识。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天独厚的价值禀赋积极影响共产党人正确信仰的形塑,不断推动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摒弃西方不良思潮的思想浸润。又要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生俱来的感染力,帮助党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新的变化和挑战,在忠诚信仰中摒弃自身固有弊病,不断探寻其赋予的理性认知和价值认同,使党员在坚定信仰中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在行动上,共产党人要将信仰的力量付诸实践,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忠诚于信仰并非是停留在理论深化领域的说而不做,发挥信仰的现实性作用,必须要做到躬行实践、知行合一。要在党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信仰强化活动,在实践中形成忠诚信仰、坚定信仰、崇尚信仰的科学认知,以党员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将内嵌其中的价值追求印刻到党员的灵魂血脉,使其在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中为忠诚伟大政党“拼热血”“固神州”。
第二,要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伟大政党蕴含了党员对党组织锲而不舍的情感倾向和贯彻始终的使命责任,习近平强调:“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15]769为此,共产党人要在树立组织观念中奠定忠诚基础,以思想认同为指引、政治依靠保障、工作服从为底线、感情信赖为依托,不断提升党员系统性的组织观念,密切党员个人与党组织的相互关系以推动党的团结进步和集体智慧的发挥。同时,共产党人要严守组织纪律永葆政治本色,以严格的法规和党纪约束自身行为,[18]不断改进和完善考评机制和干部任用标准,将外部制度的刚性制约与党员内心的柔性驱动结合起来,通过设置“忠诚红线”“高压线”等约制方式增强党员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进一步强化在党姓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忠诚实效与深远影响。
第三,要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理论清醒才能行动坚定,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时代需要和奋进方向的反映。要深化拓宽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渠道,积极向党内外干部群众传递理论创新内涵、政策变革指向和方针制定初衷,使共产党人在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理论中忠诚于伟大政党,进而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中切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要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政治忠诚信仰的有效依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理论武装的思想武器,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始终保持与坚定政治清醒和忠诚定力。
(二)在“但愿苍生俱饱暖”的美好期冀中忠诚于人民群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19]511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19]511对人民忠诚是共产党人始终恪守的政治基因和与生俱来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坚定自信。
首先,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要着眼于新时代方位下的现实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忠诚于人民群众利益,[20]忠诚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物质精神需求,在解决人民问题上狠下功夫、下狠功夫,党员干部要从人民的需要和期待出发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性问题,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办难事”、“党员一对一帮扶”、“党员包户零距离”等活动,践行从调查研究中来、到真抓实干中去的工作方法,用“身入”到“心进”的真挚之感和忠诚之心感受群众之盼。同时,要深入了解阻碍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病痛之点”和“阵痛之源”,真正找到解决民之所困、实现民之所愿的“真方”与“良方”,做到百姓的事情有反应、群众的事情有着落、人民的事情有回音,不断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在想群众之想、解群众之困、排群众之忧中提升忠诚于人民的不灭信仰。
其次,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理念方向,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10]17的真挚追求。新时代新征程,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人民主体意识,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在倾听民意、汇聚民智、顺应民心中真正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汲取人民群众在有序政治参与中的智慧力量。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厚植创造土壤,鼓励人民群众在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大胆探索,积极动员人民群众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通过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唤醒人民群众创新意愿,实现在党心民心的同频共振中点燃人民群众创造热情。要永葆人民情怀,忠诚地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在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智慧宝库中打破共产党人自身的“信息茧房”,以问计于民的理念寻找解决思想壁垒的突破点,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并向其求教问策,善于依靠群众积蓄自我革命的动能、长久发展的势能,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忠诚意识。
最后,秉持人民是否满意的检验标准不动摇。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15]698人民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忠诚于人民就要让人民作为评判党工作的“审判官”和“阅卷人”。要树立人民满意的政绩观,坚决同一心获取政绩而欺上瞒下的“贴金”行为作斗争,切实将“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作为自身工作的行为准则。要健全人民监督的考核机制,让人民群众成为党员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裁判”与“考官”,从而推动全体党员在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完备保障中扛起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真正让其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敬畏人民群众、深入人民群众,使共产党人在忠诚于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得到群众认可和信任。
(三)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崇高愿景中忠诚于共产主义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但不能忘记初衷,不能忘了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10]79强化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要直接体现在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价值维度上,这既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一方面,要始终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21]223诚然,人类社会发展演进必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具体形态和运行模式,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进提供不竭动力。党员干部要深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新时代共产党人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强化对党情世情国情的深入分析、对时代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理性审思、对人民幸福福祉的责任担当,在坚定“四个自信”中自觉做政治忠诚的先锋模范。要勇于以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和忠诚担当的奋进姿态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困难挑战和桎梏羁绊,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的思想深意、丰富内涵和阶段特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过程中自觉主动融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0]85深刻洞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不可驳辩的事实彻底宣告“社会主义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使科学社会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舞台。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沿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另一方面,要始终忠诚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曾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22]539作为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的统一过程,共产主义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12]142而是一种政治思想和实践形态,对共产主义的忠诚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指向。“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15]116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要求我们要在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准确理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深邃内涵、历史地位和必然趋势,勇于同各种鼓吹“共产主义渺茫论”“乌托邦论”的共产主义怀疑者和敌对分子顽强斗争,以坚定的忠诚信念打碎共产主义“魔盒”的虚假传说,彻底推翻一切污蔑共产主义的不实言辞。要善于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视角审视共产主义的阶段性存在形态和终极性发展趋势,以唯物主义预见性的眼光洞悉共产主义高级发展阶段的一般性特征,从而正确引导共产党人准确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