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产出导向论对大学英语影响

2024-01-21任雅婕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导向交流

任雅婕

(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外交流的频率日益增加,与各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协作、沟通日益紧密。针对此种状况,英语学习要求也随之提高,其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可以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协作构建一座无形的交流桥梁,使各国协作中的信息传播更加流畅。[1]这也对英语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不但要拥有成熟、专业的语言沟通技能,还要具备高水平、高质量的英语语言文化素质。为贯彻落实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升级,需将产出导向教学理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期促使大学英语教育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迈入更高阶段。

一、产出导向论在大学英语中的可行性

1.大学生具备输出能力

产出导向论应用在英语等级水平已经达到中高级之上的英语学习群体中。高校学生通过日常英语学习后,大部分依然满足该项要求,虽然有少数学生未满足该项要求,但是已经熟练掌握了基础性英语词汇、语法以及英语句型句式等相关知识,可以顺利完成“产出导向论”中所涉及的“产出性”学习任务,且具备一定认知能力、问题归纳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总结能力等。立足于学生层面,“产出导向论”应用在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中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2.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从21 世纪开始,高校英语教育大部分以“精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详细讲解课本有关知识、背景、重要英语词汇以及英语语法等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开展教学练习,并且还会开展适当的听力训练。在常规模式下,学生在英语课程教育中长时间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有效调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愉悦感。[2]将产出导向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可有效改变此种现象,该理论主张利用有效“输出”来促进英语语言的合理“输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可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自信心、成就感与荣誉感,真正为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提供有利条件。

3.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运用机会

语言学科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存在一定差异,其主要目的在于灵活应用语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在具体练习活动中深层次感受语言的时效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通过开展教学场景模拟、角色演绎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实际语言交流场景中,搭建语言沟通平台。另外,教师还应详细讲解语言相关文化背景、文化知识等,为学生灵活使用英语语言交流奠定坚实基础,无形中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由此可见,产出导向论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语言交流、语言运用等机会,强化语言使用能力,使学生可以将英语语言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

二、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思路设计

1.合理设置英语教育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的制定、设计是有序开展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流程之一,能直接影响教学信息输入效果和输出质量。高校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学习层级,选择普遍性、合理化、针对性、时效性的教育教学主题,对不同教学主题内容进行扩展、延伸。将“三个学说”(即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及心理起源说)合理运用于高校英语课程教育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好生动化、趣味性的教育主题与教学内容来调动并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便获取对应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例如,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文化折扣”,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实践学习活动,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研究文化折扣、文化冲突等现实情况,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提高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必要性。[3]教师通过立足既定主题,设计出与学生个人认知结构相符合的知识使用场景、文化交流场景,提高课程教育的情境化、生动化,立足于生动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跨文化交流主题,有利于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强化其英语语言交流能力。

2.精准性确定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教师合理设计整体化的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结合高校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总体设想,合理规划,完善与明确至英语知识教育目标、英语文化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探索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反复学习与掌握语言基础性知识、交流技能,提高其外语交流技能、交流能力的专业化、高水平化。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设计与完善对应的教学内容、环节,提高其匹配度、适应度,不仅能高质量、高水平地推动英语课程知识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还能在无形中培育学生个人社会适应能力、专业素养。换而言之,教师须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鉴别能力,在学生知识、使用知识环节中养成一个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重要的语言交流技能技巧,培育其专业的英语知识素养与文化素养,加强其语言综合使用能力,高效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教育双重目标。

3.从多学科角度上制定驱动型教育任务

在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教育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互融合过程中,须增加适当的心理健康内容、心理学教育内容;由于语言沟通、跨文化交流需应用到一定专业的英语知识,为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交际节奏引领能力,须推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设置“交叉型”融合教育课堂,基于此实施驱动型任务设计,采取演示、故事呈现等方式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活动。[4]教师要保障学生自我角色设计的理性化,最大限度地表现驱动型教学任务设计的职业化、生动性,通过塑造志愿服务者、企业经营者等不同角色,将多个要素、不同角色联合起来,使故事情节呈现更加真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记忆程度,在具体英语跨文化交际场景中掌握知识应用特点、要点。基于语言应用角度而言,教师如果想要保障教学环节能够控制、检测,要选择和大学生语言交流框架、语言知识层次相符合的文学经典片段或者相关影视作品,在此基础上设计对应的文化冲突之处,促进故事情节的有序开展,有利于保障“学用一体”,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使用技能的掌握度、跨文化交流能力。

4.严格管理控制教育环节

对于教学环节的管控,需牢牢立足于“驱动”“促成”“评价”三个关键性环节。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沉浸于语言使用、技能的具体教育场景后,充分利用好能触动学习行动的教学任务,驱动、诱导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参与到具体教学活动中。例如,针对“文化冲突”主体而言,可采取表演形式来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育任务,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角色演绎节奏、演绎进程,使其能够更加稳定地学习与了解英语知识,同时还可在具体情境演绎中提高其英语思辨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并且对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构建正确、科学的思维认知后,能够加强其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专业水平。然而高效英语学习行为的产生,是产出导向论在大学英语课程教育应用中的重要环节,要提高驱动型任务设计的灵活性、时效性,最大化调动与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安排教学任务时,立足有关概念(如文化冲突等)来引导学生对后续行为展开丰富的猜想、假设。同时还要对教学情境加以延伸,引导学生对未来个人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和中西方文化冲突之间的应对展开想象,提前思索并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运用产出导向论,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时效性、优质性,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促进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任务设计、教学主题,选择对应的“输入性”材料,联合自身学习能力短板、自我能力提高要求,开展个性化、针对性、深度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最后还要充分发挥好、利用好教师的“中介”作用,可以保障任务目标实现的高水平、高质量。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任务的困难程度,对教学全部环节进行监控,以此保障学生能目标性、计划性地参与各项学习任务。

5.理性促进大学英语课堂实践教育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产出导向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采取调查问卷、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讲述个人主观学习诉求、教学建议;教师按照学生教学反馈内容,总结与分析产出导向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调整与优化教学模式、教学呈现方式。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全方面了解与研究学生个人学习感受、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体验。例如,通过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掌握学生主观需求、学习意愿环节中,采取实际问题来采集与归纳相关信息资料、数据资料。将该课时学习体验、学习任务实现的困惑、学生自我学习评价、主观学习感受、后续学习需求以及发展意愿等诸多问题体现在调查问卷中,能够提高教学反馈的深度化、民主化。[5]或者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意见、建议,为后续高质量、高水平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给予大量的借鉴依据;并且产出导向论的运用应该最大限度地凸显大学英语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用一体”的典型特点。此外,教师针对调查问卷中的具体问题,切实了解与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不足、学习成果,同时对产出导向论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细化、调整,将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需求的、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体系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

三、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大学英语中应用的有效保障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置于社会发展整体场景中,深层次审视、研究专业化英语人才培育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育,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而在“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上产生“全人教育”的全新教育理论,将提高学生个人认识能力与专业素质水平,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等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追求。

2.制定师资战略发展计划

立足于本土外语教学生态环境下,推动产出导向论与大学英语课堂教育的密切结合,对从业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均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打破传统思想教学理念,还要具备高质量、高水平、创新性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产出问题导向基础上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与综合水平,以便为学生全面化发展给予优质服务。[6]所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调整与完善师资战略的定位,确定其专业化、综合性水平建设对英语课堂教育教学发展的积极意义,根据具体状况定期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与培训活动,优化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思想理论,构建更加完善化、整体化的知识涵养结构。

3.积极整合教育资源

产出导向论的运用是构建在丰富化、优质化的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基础上的,在后续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管理人员要在传统英语教育教学革新基础上联合开展各种英语教育资源整合、归纳工作。不仅需要严格按照英语基础技能要求(即听说读写)细致划分英语教育资源类型,为教师使用提供便利,还要加快现代化教育教学条件、设施的建设速度,通过采取构建信息化英语教育资源数据资料库、制作优质化的微课视频等方式,为产出导向论基础上大学英语教育给予支持条件。

四、结语

在本土外语教学生态环境中产出导向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性意义,能够有效处理好当前的教学问题。产出导向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工程,在具体实践中,高校管理人员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原则,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高素质化、高水平化,充分利用好各种英语教学资源,在先进思想理论指导下开展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活动,最终推动“全人教育”人才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后续工作中,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立足于以往工作成绩、效果基础上,革故鼎新,提高对产出导向论运用的重视度与关注度,根据具体情况,立足于产出导向论,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进策略。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导向交流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偏向”不是好导向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