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电影发展比较分析

2024-01-21陈科存

声屏世界 2023年19期
关键词:好莱坞影视韩国

□ 陈科存

中韩电影制作方向

好莱坞模式与本土化改造。从1999年颁布《电影振兴法》后,韩国电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影视工业化道路,开始转向追求市场经济效益最大化。韩国影视工业化的方式逐渐向好莱坞模式靠拢,此时在美国留学学习电影的韩国导演及长期在国外和好莱坞导演合作的韩国导演陆续回国,为韩国影视工业化注入了强大的引擎,助力韩国电影创造“汉江奇迹”。在一众韩国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奉俊昊,从他的作品《寄生虫》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不难看出这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电影。奉俊昊尝试将好莱坞模式运用在韩国电影创作中,他在2006年的《汉江怪物》中尝试将科幻、生态环境、国际关系等多元素混合融入叙事中,使其渐渐有了好莱坞电影的影子。该影片获得了韩国电影新时期最大的资本支持,这也是其与好莱坞进行的第一次合作。2013年,奉俊昊推出《雪国列车》,这是他真正意义上征战好莱坞的影片,从制作和形式上看该影片已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莱坞电影,他以反传统的叙事模式,向好莱坞界进军。《汉江怪物》和《雪国列车》的成功探索奠定了2019年《寄生虫》的成功,该影片打破韩国电影史记录,是第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韩国电影。毫不夸张地说,奉俊昊的成功直接影响了韩国电影创作方式与电影资本市场。

全球最大流媒体播放服务商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进入韩国影视市场,直接将韩国影视工业化推上新的高潮。奈飞公司在出品、剧本把控、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和优势,其在韩国的经营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巨大成功。2021年出品的《鱿鱼游戏》很快就成了奈飞公司最受欢迎的剧作。截至当年10月11日,奈飞公司的市值就增长了1000亿元。姜晓饰演者郑浩妍在Instagram平台上的粉丝数从40万涨到了1900万,同款绿色运动服、白色帆布鞋在网上销售火爆。尤其是剧中充满魔力和洗脑的歌曲,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疯传,“鱿鱼游戏”在微博上的点击率甚至已经超过了19亿。2022年5月,奈飞公司宣布在韩投资1亿美元成立特效公司,这意味着韩国影视工业化再次迎来革新。韩国电影在大场景中加入本土元素,在影片情节上做了适当的调整,使得整个影片的整体表现更为协调,同时也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好莱坞与奈飞的影视工业化给韩国电影带来了许多优秀作品,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中国导演宁浩在2006年推出的电影《疯狂的石头》模仿了美国导演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同样的黑色幽默、同样的故事结构、同样的荒诞,但是《疯狂的石头》中的本土元素十分突出。《两杆大烟枪》是一个远离真实生活的封闭黑帮社会,它的背景是一个现代化的都市。《疯狂的石头》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本土化的尝试,放弃了黑色幽默影片常规的环境间离效果,融入了一些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宁浩很敏锐地抓住了社会上的弊端,比如下岗问题、城管执法、骗子等。宁浩说道:“国际电影都走到了这一步,中国也走到了这一步,肯定会有一部类似的电影。”

中韩类型片发展趋势。韩国影视工业化的实行和宽松的电影制度,促使韩国类型片发展较为完整。韩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西方价值观的渗透自然会对韩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整体文化力量的影视行业也是如此,韩国电影逐渐融入民主、法治、公正、自由的理念,如爱情片、科幻片、犯罪片、恐怖片、伦理片以及大量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都开始结合本国文化与国情。自2006年《汉江怪物》上映以来,韩国电影在题材选择上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并在科幻、社会、战争等题材上进行了创新,不仅是对类型的探讨,更是试图在叙事上和好莱坞有所区别,以突出本土的美学特色。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各国都有,但是韩国最为突出,一是韩国电影的审查体系比较宽松,给了创作作者们尝试不同类型影片的创作空间,二是直接引用真实事件,能让影片具有更多的现实批判性,因此像《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孩子们》之类的电影都具有开放式结局。此外,选取一些尚未解决的真实事件进行改编,也能更好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黑暗。

中国在类型片的探索上主要集中在对“档期电影”的探索,例如春节档电影、暑期档电影、国庆档电影、情人节档电影等。随着各种思潮的融合,中国人节日观影的需求逐步提升,促使“档期电影”迅速发展,中国电影资本市场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节日的依赖。然而,“档期电影”多为满足特定时间段特定类型影片,如春节档、暑期档多为合家欢式的喜剧片,情人节档为爱情片,国庆档多为爱国题材影片,使得其他类型片的发展空间非常小,再加上国外影片排片,中国类型电影空间还将进一步被压缩。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中国类型片电影的畸形发展,“档期决定票房的成败”成为了中国电影人的信条。电影创作者在选题时不得不考虑档期偏好和院线档期排片优先等因素,极大局限了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大制作、高质量的电影都集中在国庆档、春节档等大热档,虽然有利于保证票房但也造成了类型电影发展的矛盾。在档期内,市场容量和观众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国内影视公司会变得更加保守,所以更愿意争取暑期档、春节档、国庆档等大档期,无论是资本还是导演没有人敢试错。在这样的受众和市场导向下,中国电影创作者们不得不在这个怪圈中挣扎。而那些试图突破这个怪圈的“黑马”导演,将会在资金和院线排期以及观众固化的观影习惯等多重压力下举步维艰。

中韩电影社会影响比较

中国和韩国都处于东亚文化圈,在文化根源上均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电影领域,韩国所体现的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与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等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以在中国韩国电影相较于他国电影更容易被中国观众理解。由于特殊的分级制度,血腥、暴力、恐怖、情色、政府和社会问题等大尺度选题均无限制,使得韩国电影直面残酷的现实,打破了现实世界的理想主义,对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由此引发的社会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电影创作者继续生产此类电影,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但这种模式在中国是不可能的。但是,没有限制的表达方式,有时候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对犯罪情节的过分渲染会给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青少年还处在对新奇事物的好奇期,盲目模仿、盲目崇拜的心理也会让一些青少年认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可能会误入歧途。中国特有的电影审查制度虽无法实现上述做法,但中国电影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韩国电影所不能企及的,可见中国电影也是十分重视社会价值的。

除了现实主义的社会题材外,中韩其他题材作品的社会影响相似,中韩影片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细腻刻画,对传统家庭、婚姻、人伦道德的洞察,对人性真、善、美的崇尚,都是受众乐于接受的内容。一部以敌对关系转换成跨越对立成为友情关系为主线的《共同警备区》,展现了在苦难中的友情与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战争扭曲了人的本性,使得本是兄弟情谊的好友走向了自相残杀。这部电影把友情至上的情感追求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把人类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和无奈刻画得十分细腻。

此外,基于国家发展历程,韩国电影突出展现阶层固化和民族仇恨情节,如《寄生虫》《燃烧》深入探讨社会阶层问题;《南山的部长们》《辩护人》《素媛》《出租车司机》反映韩国社会问题;《军舰岛》《鸣梁海战》《暗杀》《小姐》反映民族仇恨。中国近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多从小人物视角出发,主流电影的出现探索出类型片的新可能。电影《八佰》中,留守四个仓库的大多是“杂兵”,他们有的勇敢捍卫民族尊严,有的懦弱地直面死亡。英雄们并非十全十美,就像身边真实存在的人,正因为这样的立体形象,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所经历的战争。实践也表明,这种转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对民族气节、对自由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都是中韩电影共同的表达。在意识形态阵地上,中国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了创新。中国主流电影从人物形象的神化转换到性格的平民化,而韩国电影在特殊多元的社会环境下深入挖掘,将社会价值放在首位。

韩国电影制度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韩国电影制度与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日据时代,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为了更好地控制朝鲜半岛,1919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颁布了多部法令,实行奴役文化专制,1922年颁布《兴行和兴行取缔规则》,1926年颁布《活动写真和电影检阅原则》《活动写真和电影检阅原则》,1940年颁布《朝鲜映画令》等。日本殖民者用法令从形式和内容上控制朝鲜半岛电影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具体分为两个时期,即李承晚时期(1948—1960)和朴正熙时期(1961—1987)。两届政府都严格限制了电影的发展,他们修订的《电影法》严重限制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使得这一期间现实主义电影极其稀有。但韩国电影并没有退步,动作片、爱情片等电影类型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也为韩国类型电影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时代。1997年金大中上任,制定了以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国策,他在1997年的釜山电影节上公开宣布了“给予支援,不干预”的原则,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这些举措直接推动了韩国电影的崛起。1999年韩国政府根据《电影振兴法》成立了“电影振兴委员会”,并确立电影分级制度,2000年完全删除了“保留电影上映等级”的条款,韩国电影由此开始了爆发式发展,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电影振兴委员”是法定民间组织,如同韩国政府与电影人之间的中间人,协调影视创作者与政府的双边关系,曾协助因电影内容被捕入狱的导演出狱,在业界获得广泛认可。“电影振兴委员会”还会发放“电影辅助金”,发放对象为独立制作的导演和电影专业的学生,最高可申请4亿韩元或是总制作费的40%。至此,韩国电影有了国家政策支持、没有限制的创作环境和资金支持,迅速实现质的飞跃,影视工业化水平与电影强国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发展出了自己的优势,影视工业、影视人才培养、影视文化产业在地区和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电影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对电影的发展进行调整规划,201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电影予以全面规范,要求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举办或参加电影节展等活动都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规定,对电影产业的支持、保障工作也都应当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为我国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制度保障,对于激活电影市场主体、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促进电影事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蓬勃发展,其中主流电影的发展最为突出。从国际电影市场的发展来看,美国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国际上处于新兴地位。中国电影的复苏要求一个更加稳定、更加具有协作精神的国际舞台。一方面,促进中外电影的交流和电影贸易;另一方面,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电影内容的生产与市场的建设上,提高电影艺术的品质,学习借鉴电影产业领先国家的发展经验。

结语

韩国电影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从其发展过程和现状来看,韩国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但也受到了西方价值观和好莱坞影片的影响。韩国电影的成功无论是在政策上的扶持还是产业结构上的调整,都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票房市场,更是最大的电影生产国,这就意味着中国电影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电影应当在立足国情,借鉴韩国电影的一些经验和思想,结合时代发展、受众年龄变化、互联网影视的发展进行相应调整,推动中国电影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好莱坞影视韩国
影视展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在韩国走马观花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