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客主观时空拥挤感知与恢复性体验关系研究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2024-01-20董思宁朱里莹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恢复性等待时间景区

董思宁,陈 馨,朱里莹

(福建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0 引言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压力和心理疲劳已成为常态,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向往与大自然的接触以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恢复[1]。在此背景下,自然旅游地因其恢复性效益受到公众的青睐,被视为恢复精力和增进健康的理想场所[2-3]。然而,这种恢复性体验经常受到旅游拥挤的影响。旅游拥挤不仅关系到旅游地的承载力和管理效能,也直接影响游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反应[4]。

旅游拥挤通常指游客人数超出了旅游目的地的客观承载力,导致资源过度使用和游客体验质量下降[5]。学术界对此现象的研究从最初的环境承载力分析[6],逐步发展到探讨拥挤感知的多维度特征[7]。拥挤感知不仅与物理空间的实际密度有关,更与个体的主观评价和预期密切相关,其对游客的情绪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8-9]。

尽管已有诸多研究探讨了旅游拥挤的客观影响因素,但如何从游客的心理感知出发,理解并缓解旅游拥挤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关注。此外,关于旅游拥挤对恢复性体验影响的文献也相对匮乏,尤其是在游客时间感知的层面[10]。时间感知是人类的主观基本能力,时间因变化而被感知,Ernst Poppel指出时间的感知与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11],同时提出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取决于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大脑在认知感知与感官感知周围事物的基础上,会形成记忆标记[12]。主观时间感知受选择性主观记忆标记影响较大,通常是扭曲的。当人的注意力对于时间关注较少时,记忆标记数量也将减少,感知时间的间隔缩短,易产生时光飞逝的错觉,从而缺乏时间感知。但在人更关注时间而缺少非时间信息和刺激填充时,主观感知的时间间隔将大于实际时间间隔,有度日如年的错觉,产生过度的时间感知。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游憩过程中时间感知过度的等待时间感知过度与游玩时间感知过度对于拥挤感知及恢复性体验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填补上述文献空缺,探索游客在拥挤旅游环境中的主观时空感知如何影响其恢复性体验。因此,本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主要旅游拥挤节点为例,采用量表测量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探索游客的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的影响,以期为旅游地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1 研究对象概况

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江西、福建两省,包括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域,面积1 280 km2,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主要有九曲溪竹筏漂流、大红袍-水帘洞、武夷宫、云窝、天游桃源洞等景区。

2022年国庆期间,武夷山国家公园累计接待游客23.22万人次,同比2021年增长209.6%;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265.45%。其中,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8.62万人次,且以景区出入口检票、景区观光车站点、漂流竹筏检票处等主要旅游节点为甚。景区南入口游客中心是游客的主要入口,承担游客购票、检票等多种旅游服务功能,常汇聚大量游客排队等待;由于区域内采用封闭式交通管理,游客需排队乘坐观光车前往各景点游览;九曲江漂流作为特色游览项目也需要游客乘坐观光车到竹筏码头排队等候竹筏;此外,“印象大红袍”作为武夷山的旅游爆款项目,国庆期间演出24场,接待游客3.69万人次,也成为旅游等待和拥挤出现频率最高的场所之一。国家公园旅游管理部门通过竹筏码头改造、观光车调度优化等方式极大地缩短游客排队等候时间改善了拥挤现象。但在中秋、国庆黄金周及其它小长假期间,在一些主要旅游节点仍存在较长的排队等候和拥挤现象,极大影响了游客的游憩体验。研究游客时间感知与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的影响,可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者提供决策建议。

基于此,选取武夷山的主要旅游拥挤节点为研究对象,选择公园南入口游客检票口、景区观光车上下车入口、“印象大红袍”演出检票口和九曲溪竹筏漂流排队点为研究区域,在调查游客主观时空感知的基础上,探究时间感知与拥挤感知对其恢复性体验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构建时间感知、拥挤感知与恢复性体验的关系模型

拥挤感知是一种心理状态,拥挤是客观环境的供给不能满足个体对空间的需求时,人在某种心理压力下产生拥挤感[13],是人们对客观密集度的主观消极评价。Stokols提出拥挤感知具有多维性,并将其定义为物理拥挤感知与社交拥挤感知两个维度;其中,物理拥挤感知指对周围环境非人类因素的感知,如因设施布局或者场地空间分布问题而导致空间感缺失;社交拥挤感知即对所处情境下个体数量与社会互动,互动频率与程度的认知[14]。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实际研究情景将拥挤感知归纳为两个维度:(1)物理拥挤感知,指由于景区本身物理环境资源的不足,以及基础设施在其他游客出现情况下使用受阻两个方面;(2)社交拥挤感知,指游客在游憩过程中由于其他游客的影响,自我心理与情绪发生的波动。

Kaplan等人提出恢复性环境是指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从心理疲劳以及伴随压力产生的消极情绪、生理反应中恢复过来的环境,能在心理层面带来积极效益。根据注意力恢复理论提出的远离性、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4个特征要素,Hartig等人编制的知觉恢复性测量(Perceived Rsetorativeness scale,PRS)[15],黄章展等结合汉语语境修正了上述PRS量表,使其语义更加明确清晰[16],这些量表已被广泛应用于测试环境恢复性效益等方面。本研究界定恢复性体验是指在恢复性环境中,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获得恢复性的体验,在恢复性体验测量方面主要参考PRS量表。

时间感知影响空间感知,心理学上中将时间感知扭曲空间感知的效应被称为Tau效应[17],刺激信号间距恒定时,从一个刺激信号到下一个刺激信号所需的时间不变,被试往往认为刺激信号在空间上距离相等。但若刺激信号间距离恒定,但从一个刺激信号到下一个刺激信号所用的时间是变化的,被试者认为时间间隔越小,刺激信号间空间距离也越小。游憩过程中频繁出现等待现象会刺激游客的时间感知,其拥挤感知也会受到影响;当游客沉浸于游玩体验中,也会弱化拥挤环境带来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做出以下研究假设:等待时间对物理拥挤感知有显著正影响(H1a);等待时间对社交拥挤感知有显著正影响(H1b);游玩时间对物理拥挤感知有显著负影响(H1c);游玩时间对社交拥挤感知有显著负影响(H1d)。

注意力恢复理论提出,恢复的来源是定向注意力的解放,而拥挤的物理环境使得个体需要集中注意力来关注周边环境信息,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恢复性体验。Needham等指出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对于所遇到的人数内心有一个标准(Norm),当实际遇到的人数超过了这个标准,拥挤感知会上升且恢复性体验会下降。Jansson等发现即使身处于自然环境中,拥挤的空间和高度封闭的特性也将唤起个体的不安全感,从而阻碍恢复性体验[18]。游憩拥挤感知主要关注的是一定环境之中的个体数量及个体之间的社会互动,Staats和Hartig的研究表明游憩过程中良好的社会互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的环境感知,进而提高人们的恢复性体验[19]。基于此,本研究做出以下研究假设:物理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有显著负影响(H2a);社交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有显著负影响(H2b)。

根据注意力分配模型,时间信息(刺激)和非时间信息(刺激)会争相获得注意力资源[20]。当注意力没有专注于活动本身,多余的注意力就会关注时间信息,因此时间感知也会越长[21]。同金钱一样,时间通常被认为是消费中的沉没成本[22]。Van Rie等认为当时间被有效利用或节省,体验质量会提高。然而,当时间被浪费,游客常常会觉得恼火,并将其视为体验感差[23]。此外,基于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畅爽理论(Flow Theory),当个人意识会融入到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在目标活动上,达到畅爽状态的最佳体验状态[24]。处于畅爽体验的游客的直观感知就是其时间感知发生扭曲,从而产生时光飞逝的错觉,游玩过程中游客的时间感知代表其所处的个人主观体验状态。基于此,本研究做出以下研究假设:等待时间对恢复性体验有显著负影响(H3a);游玩时间对恢复性体验有显著正影响(H3b)。

图1 理论结构模型

2.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2.2.1 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由人口统计学特征和量表测量题项组成,测量题项包括以下3部分:第一部分为时间感知量表,参考Wu等编制题项来测量游客等待时间感知[25]以及Karahanna等使用的量表并结合实际研究情境改编来测量游玩时间感知[26]。第二部分为拥挤感知量表,借鉴李莉等以及Jones[27]设计的成熟量表,由物理拥挤感知和社交拥挤感知2个维度共7个题项组成。第三部分为恢复性体验量表,参考了黄展章等修正后量表,由远离性、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4个维度共18个题项组成,受访者基于李克特七级量表进行评价,选项由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组成。

2.2.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问卷数据的收集工作主要于2022年国庆旅游黄金周期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研主要地点为上述旅游拥挤节点。在调查者填写之前,先将问卷题项和内容进行简单的说明,以保证游客能更好的了解问卷内容调查共发放480份问卷,回收整理后,有效问卷为420份,有效回收率为87.5%。本研究采用 SPSS 26.0 软件及 AMOS 2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1 样本基本特征

获得的有效样本中,男性占 51.5%,女性占 48.5%,男性与女性数量大致持平;年龄结构上以18~40岁的青年与中年人为主(占总样本量的61.3%);受教育程度上,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大多数(72.3%);职业方面以公司职员(21.9%)和学生(18.6%)所占最多,其次是教师和医生等事业单位职工(17.9%);大部分游客到访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次数为1次。通过与武夷山游客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此次选取的游客抽样调查对象较为合理。

3.2 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反映了问卷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用SPSS 26.0对测量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时间感知、拥挤感知及恢复性体验中包含的8个潜变量的可靠性系数(Cronbach’s α)在0.759~0.807,均大于建议值0.600[28](表1),表明该样本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总体的可靠性系数为0.832(>0.600),KMO值为0.971(>0.700),Bartlett’s 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为 0.000(< 1%),数据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 AMOS 28.0 软件中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8个潜变量下各题项标准化因子载荷值全部大于0.600,均大于0.500 的最低阈值标准要求;各潜变量的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均大于 0.800,全部大于 0.700 的最低阈值标准要求;各潜变量的平均提取方差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的最低值为0.548,全部大于0.500的最低阈值标准要求;证明测量量表中各潜变量的信效度较好。

通过验证比较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与其AVE平方根大小来判别潜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各潜变量与其他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小于其 AVE的平方根,由此表明量表数据的区分效度理想。总体而言,可以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3 结构关系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使用AMOS 28.0软件对提出的结构概念模型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测量模型拟合优度可通过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拟合优度指数(GFI)、相对拟合指数(CFI)等来衡量测量模型的拟合优度。由于恢复性体验量表有4个维度18个测量题项,为达到精简的原则,参考黄展章等[21]的研究,在测量模型分析之前,将恢复性体验量表的4个维度下的各测量题项求得算数平均数分别作为各维度分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关系模型,即将初次验证性因子分析中的潜变量简化为观测变量。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1.569,GFI=0.905,CFI=0.927,NFI=0.907,IFI=0.914,TLI=0.916,RMSEA=0.079,可知模型符合适配度要求(表2)。

表2 测量模型拟合度检验

3.4 假设检验

理论模型的标准化系数估计值及分析结果如图2,通过标准化结构模型可得,观测变量的标准化负荷值在0.857~0.941,本研究以显著性P<0.050为检验标准进行路径分析,得到假设检验结果(表3),其中,H2b即游玩时间对恢复性体验存在显著正影响,H3a物理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有显著负影响2个假设P值分别为0.421、0.443,均大于检验标准0.050,假设检验不成立,其余假设均得到验证。

表3 假设检验模型

图2 修正理论模型

由于假设H2b与假设H3a不成立,因而拟对模型重新修正,剔除未通过检验的等待时间感知与社交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的直接影响路径后,重新进行结构关系模型分析,最终得到修正模型(图2)。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等待时间对拥挤感知有显著正影响,游玩时间对拥挤感知有显著负影响

时间感知的2个维度对拥挤感知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等待时间感知对物理拥挤感知与社交拥挤感知存在显著正影响;而游玩时间感知显著负影响物理拥挤感知与社交拥挤感知,这与尝耀的研究结论部分相同[29]。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时间感知与空间感知区域均在右顶叶皮质上[30]。心理相对论中的Tau效应提出,由连续刺激定义的判断空间范围更多地取决于时间间隔及其相互关系,而不是取决于刺激之间的实际距离[31]。游客在处理时间信息时对外界刺激的注意力过多,主观时间感知会发生扭曲,主观上认为时间度过缓慢,将增加游客的心理压力。游憩过程中等待现象的频发刺激了游客对等待时间的认知,其拥挤感知也会受到影响。

4.1.2 物理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有显著正影响,社交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无显著影响

物理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具有显著负影响,而社交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不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游憩热度”的不断升温,节假日期间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到景点中,景点内的景观资源以及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难以满足游客们的需求,物理拥挤感知给予游客一种“不足”的游憩体验,因此负面影响游客的恢复性体验。相对而言,社交拥挤感知主要受周边大量的其他游客之间的社会属性以及社会互动影响。如今“爆满”“人山人海”等已是网红景点或热点园区的常态,大众能够对此类拥挤现象有更强的耐受性,因而社交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效果未产生显著影响。

4.1.3 等待时间对恢复性体验无显著影响,游玩时间对恢复性体验有显著正影响

时间感知对于恢复性体验的影响存在“时间感知-恢复性体验”的简单路径和“时间感知-拥挤感知-恢复性体验”的复杂路径。其中游玩时间感知不仅直接显著正影响恢复性体验,还借拥挤感知的中介效应影响恢复性体验,而等待时间感知仅通过拥挤感知的中介效应影响恢复性体验;并且等待时间感知对恢复性体验的影响程度为0.523×(-0.380)=- 0.199, 游玩时间感知对恢复性体验的影响程度为(-0.501)×(-0.380)+0.531=0.721, 因此游玩时间感知与等待时间感知相比对恢复性体验的影响更大。在畅快的状态下,由于游客完全投入在休闲旅游活动中,其注意力也会集中,因此当游客的游憩体验达到畅爽状态时,其时间感知会被扭曲,即主观感知的时间过得更快,因此更倾向于延长场地停留时间。游憩体验质量越高,恢复性体验效果也会越好。相对的,若游客等待的时间有填补(Time filler),例如听音乐、欣赏美景或与朋友交谈等,人在主观感知上的等待时间同样受影响,因此,等待时间知觉对恢复性体验效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相对弱化。

4.2 讨论

以往恢复性体验的研究侧重于对实际环境质量方面[32]和服务质量[33]方面的评估。事实上,游客才是休闲旅游体验的主要建构者,恢复性体验效果可以通过自身主观体验感知获得。国庆黄金周是中国旅游的特殊时段,是大范围、巨量规模旅游的关键节点。某种意义上,黄金周更有利于游客主观时空拥挤感知的恢复性体验的研究。

4.2.1 基于时间感知视角的游客恢复性体验提升策略

由于其他游客存在导致时间上的等待时间感知会通过空间上的拥挤感知对游客的恢复性体验产生间接影响,而空间上的拥挤感知会对游客的恢复性体验造成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研究证明游客的沉浸游玩会对其恢复性体验有显著积极影响。因此,景区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游客聚集或等待服务点的信息咨询与宣传点,便于游客利用等待时间了解周边旅游资源,并合理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出游时间与路线,降低等待时间感知对空间拥挤感知的影响;此外,在提升游客恢复性体验的时候应该注重通过提升景观质量和增加休闲旅游项目来增强游客游玩体验的沉浸程度,体验质量越高恢复性体验效果也越好。

4.2.2 基于拥挤感知视角的游客恢复性体验提升策略

为了使游客在游憩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恢复性体验,景区可以通过降低游客的物理拥挤感知这一途径实现。面临节假日游客人数过多的压力以及造成的景区过于拥挤和环境资源遭到破坏等影响,景区相关部门运用合理管理措施缓解由于游客数量过多给景区及前来游憩的游客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34]。因此,在拥挤感知方面:(1)加强周边景区合作,规划合理旅游路线。游客与旅行社规划路线时更倾向于知名度较高的景点,从而导致了同一景区内不同景点之间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武夷山国家公园中九曲溪、大红袍和武夷宫等景点经常出现游客摩肩接踵的现象,但武夷山内不拥堵的景点也很多,比如武夷大峡谷、大藏峰、晒布岩等。基于此现象政府及景区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周边景区联系与协助,规划出合理的旅游线路以达到景区内部及各个景区间的共赢。同时在景区内各景点设置信息屏显示附近景点的实时游客人数,引导游客采用“空间转移”的行为减轻拥挤压力,带来更好的恢复性体验。(2)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本服务视角出发,注重不同类型游客的真实感知及体验差异性要求,根据现实情况提供对应服务设施,并关注从个人空间需求及供给评价。建议武夷山国家公园根据各景点人流量,在游客密度大的九曲溪、大红袍天游峰和武夷宫等景点周边合理规划基础设施数量,以减少游客排队等待时间。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时,注重把握实际需求并进行适当的标准规范调整,降低游客拥挤感知程度。

猜你喜欢

恢复性等待时间景区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恢复性环境刑事司法中被害人地位的反思及完善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应然与实然
意大利:反腐败没有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