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2024-01-20沈欣辉
【摘要】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趋势。然而,在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同样有其限度:“人工智能就业替代效应”会弱化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技术形式主义可能削弱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数据隐私侵权引发共同富裕工作信息安全风险。为此,应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教育和培训、营造良好的数字治理环境、推动数字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这些路径不仅可以有效推进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发展,也有助于加快数字化进程,推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赋能∣共同富裕∣逻辑理路∣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
(一)主体上:社会实践主体与利益共享主体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1]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体人民共同的努力。同时,全体人民也应当是享受其发展红利的利益分配者。因而,共同富裕的主体应当是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人都应当享受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2]
(二)时间上:渐进性与持久性并存
从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和个体间的差异来看,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推动共同富裕,要合理划分阶段,将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与包容性。由于共同富裕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因而其实现的过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这就决定了推动共同富裕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极大的耐心、极强的韧性,久久为功。
(三)內容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体结构表现为个体性与群体性的有机统一,内在地包含着个体富裕与群体共同富裕的合理构成。[3]一方面,要以个体富裕推动群体共同富裕的实现。在考虑共性的基础上,体察个体的独特性,精准施策,使得每个个体都可以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个体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达成共同富裕的整体目标。另一方面,要以群体的共同富裕来保障个体的富裕。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体系,实现财富在社会上的合理流动,以期达到群体内每个个体都处于富裕状态的目标。
二、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
(一)从理论逻辑来看,以先进技术赋能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坚守
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富有远见地提出,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4]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一开始就鲜明地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理念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指南?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讲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之所以能产生巨大飞跃,其秘密便在于运用了机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在各个领域都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5]。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6]习近平指出,应“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7]可以看出,历年来国家领导人都始终注重以科学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的提升,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以增进民生福祉。
(二)从现实逻辑来看,以人工智能赋能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基础。新兴技术的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促使生产和服务业更加高效和创新。这种经济增长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从而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表现为需求的复杂性、全面性以及高阶性,若依靠传统技术手段难以有力支撑如此复杂而全面的需求,而人工智能则可以借助于多种技术手段来又快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习近平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8]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打造了智慧城市、智慧课堂、智能医疗,卓有成效地解决了人们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事务,极大地促进了民生福祉。同时,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也需要共同富裕的引领和推动。
三、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向度与限度
(一)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向度
1.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技术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化
自主无人系统是指在没有人类直接操作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环境和任务进行实时感知和分析,并进行合理决策和执行的一种智能系统。自主无人系统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和安全性等优势,通过技术手段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进而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化。
2.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工作数据化
知识计算引擎和知识服务技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新型信息技术,其中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知识表示、数据传输和存储等相关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处理大量的信息,挖掘其中的更多价值,提高决策效率、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提高信息安全性和提升科技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共同富裕工作的数据化发展。
3.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工作的精准性
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传感器和模拟技术等手段,将真实世界中的物体、环境、场景等信息以数字模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操作和演示。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工作的精准性,能够通过模拟和仿真技术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增强员工培训效果和安全性,提高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并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在共同富裕工作中,这些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从而推动共同富裕工作的发展。
(二)数字赋能共同富裕面临的限度
1.“人工智能就业替代效应”会弱化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些传统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替代,从而导致部分人失去工作机会的现象。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重复性、低技能或机械性的工作可以由机器和算法完成,这在某些行业和职业中可能导致人员不再需要,从而造成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然而,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岗位需求和就业机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也创造了新的产业和工作领域。因此,人工智能就业替代效应既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岗位流失,也可能带来新的岗位创造,最终影响到整个经济和就业市场的运行,最直接地,会引发大规模的系统性失業。为了解决大批失业人群的生活问题,一方面,需要花费巨额社会保障支出,为这些人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其免于贫困。另一方面,还需要动用较多的师资力量对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再培训,使其具备再就业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的就业替代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2.技术形式主义可能削弱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容易导致依赖机器、只看数据而忽视了背后活生生的人,产生技术形式主义的倾向。例如,在一个企业的客服部门中,如果员工过度关注于如何完美、高效地使用其所掌握的技术,而不关心如何更好地解决客户问题,那么这样的技术形式主义对于服务意识的削弱就非常明显了。相反,如果员工能够把技术手段与实际服务需求结合起来,积极关注客户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服务方式,那么就能够更好地提高服务意识和满意度。因此,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要避免陷入技术形式主义的误区,应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注重与人的沟通交流,并将技术手段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工具。
3.过度的数字化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数字化使得大量的信息被存储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上,这些信息可能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商业机密等重要数据,一旦泄露或遭到黑客攻击,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数字化也为网络犯罪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手段,如网络钓鱼、勒索软件、山寨网站等,用户应当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四、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传统产业升级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和交易的方式更加高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创新性、灵活性以及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够不断地推动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数字经济是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素之一,需要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人才和创新企业等手段,打造数字化经济生态系统,促进数字产业发展,推动数字化经济增长。
(二)加强数字教育和培训
一方面,数字赋能需要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专业技能支持,这些专业人才在数字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够研发和实施新技术和新模式,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数字赋能也需要懂得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具备商业智慧和创新思维的人才来进行落地。这类人才应该同时了解数字经济、商业运营和市场营销等领域,以便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有足够的人才支持,因此,应加快推进数字教育和培训机制改革,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营造良好的数字治理环境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良好的数字治理环境可以建立公平竞争规则,防止数字经济中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现象出现,并且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为贫困地区和人口提供更多的机会。数字化转型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过程,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营造良好的数字治理环境可以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管理和监管,从而增加企业和个人对数字经济的信任。数字赋能共同富裕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以及健全高效的数字治理体系,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监管和保护,营造良好的数字治理环境。
(四)推动数字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比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等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数字服务也可以通过提供普及性服务的方式来促进社会普惠。通过将数字服务应用于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数字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也可以为弱势群体、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支持。数字服务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还可以加强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政府机构之间信息的互通和数据共享,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公共领域的综合治理效果。数字赋能共同富裕需要将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构建更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数字化公共管理平台,为民众提供更便捷的数字服务和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73.
[2]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237.
[3]任政.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双重向度及其实践逻辑[J].理论导刊,2021(08):25-3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年,第 222 页.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9.
[6]《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 下)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 1556 页.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 249 页.
[8]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29日第 2 版.
(作者简介:沈欣辉,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