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传奇故事(五)

2024-01-20胡松涛

湘潮 2023年11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蒋介石领导

胡松涛

运筹帷幄作预言,不是孔明胜孔明

传说中国古代的高人和奇人如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徐茂公等都“能掐会算”。毛泽东更胜古人,他以敏锐的思维和周密的判断,发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预言,后来一一得以应验,令人惊奇。

1916年7月,毛泽东给萧子升写信预言到20年后的中日战争。毛泽东说:“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打响。

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德意志人沉痛的签约》。他说:“1919年以前,世界最高的强权在德国。1919年以后,世界最高的强权在法国英国和美国。……1919年以后设有战争,就是阶级战争。阶级战争的结果,就是东欧诸国主义的成功,即是社会党人的成功。”他对自以为获胜的当时任巴黎和会议长的法国首相克里孟梭讽刺道:“无知的克里孟梭老头子,还抱着那灰黄色的厚册(按指巴黎和约),以为签了字在上面,就可当作阿尔卑斯山一样的稳固。”文中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要重看了现在和会高视阔步的伟人先生们”“他们总有一天会要头痛”,他们的“末日审判”将要到了。智者预言,历史果然如此。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其间,毛泽东对他的朋友萧子升说,如果我们勠力以赴,共产党在30年至50年的时间,也许便能统治中国。这大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新中国时间的最早预言。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观察分析世界,总是妙算于未发,防患于未然,决策于未始。

192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上提醒中央注意:“在粤同志有人说,右派有兵,左派没有兵,即右派有一排兵也比左派有力量。”这是提醒中央防止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提醒中央重视武装力量,防止资产阶级叛变革命。然而这个提醒没有引起中央的注意。几个月后,拿枪的蒋介石果然向手无寸铁的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中国共产党遭到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

1930年1月,许多革命者看不到革命前途的时候,有人问道:“红旗能打多久?”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革命的光明前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历史的进程印证了毛泽东的高见远识。

毛泽东说:“什么叫做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全面抗战开始后,社会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国民党蒋介石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战略策略,铁蹄之下恐慌的人们甚至用《推背图》和《烧饼歌》预测中国的命运。1938年5月,毛泽东推出了石破天惊的“抗战预言”——《论持久战》。他说:“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像一位掌控历史剧如何一幕一幕演下去的天才导演,对持久战的三个阶段进行推演,对战争进程进行论证,对抗战的结果进行判定。他把抗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事先告诉了中国人民,也告诉了包括日本侵略者在内的全世界。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历史完全应验了毛泽东的预测: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10月到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从局部反攻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阶段。日本侵略者看着自己按照毛泽东画好的“路径”一步一步走下去,走向1945年,走向自己不可挽回的失败。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第一次在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取得彻底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的部队攻占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那时候,许多人更看好蒋介石,觉得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堪忧。蒋介石信心十足地认为,只要八到十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毛泽东冷静观察分析,在1947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二月会议”上预测:大约需要5年左右,能够解放全中国(这里说的5年,是从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算起的)。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開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时候,毛泽东仍然估计到1951年才能取得全国的彻底胜利。他在预测中留有余地。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数时候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预见未来,将方方面面的材料综合分析,从而洞察“天机”。他像是一位洞悉历史进程的预言家,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发出自己的预言,每每应验。

为什么如此神奇?毛泽东说:“盲目性是没有预见的,是妨碍预见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不可能有预见的。而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毛泽东的预见从现象出发,发现本质,充满活生生的辩证法。

有人问毛泽东:“您年轻的时候,想到过要建立一个共和国,当主席吗?”毛泽东回答:“我可不是刘伯温,能前知500年,后知500年。那时候,既不晓得建立一个什么共和国,更不曾想到要当什么主席,当时,想的只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人不过是匹夫而已,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嘛。”

如毛泽东所言,“本人不过是匹夫而已”。“匹夫”是人,也有盲目的时候,比如喧嚣的“大跃进”运动,预言落空,一时陷入困境,毛泽东马上反思,调整目标。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这是“百年目标”的最早出处。毛泽东还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又是一个预言,充满了“回头是岸”的智慧。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现在回过头来看毛泽东的这些预言,先人一步,先知先觉,让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蒋介石领导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