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西南地区鲁锦织造技艺传承及应用研究

2024-01-20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鲁西南图案设计

江 裕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鲁锦在广义上被认为是山东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纺织布,因其透气性和抗静电性良好,符合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山东全境被广泛使用。同时,鲁西南地区的鲁锦以其织造工艺分经、纬,织成图案丰富、绚烂,整体织造技艺复杂、图案观赏性强,于1986年在“鲁西南织锦与现代生活”研讨会上被定名为“鲁锦”(下文所述“鲁锦”皆为“鲁西南鲁锦”)。后经山东省西南部城市鄄城县、嘉祥县申报,鲁锦织造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鲁锦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的请柬包装物料被呈现在世界面前,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

学术界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了“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概念,即通过产品生产来保护和发展非遗项目。《人民日报》曾刊发《鲁锦:锦绣前程在哪里》,着重探讨了市场化条件下鲁锦如何保存和发展的问题。新世纪伊始,相关部门开始尝试了鲁锦市场化推广,也进行了校企联合保护的探索。对于颇具商业意味的生产探索,社会上一度掀起“市场化开发是否会让传统技艺变味儿”的讨论,但在当代服饰的设计应用中,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从而开发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在保护鲁锦传统技艺的前提下,需要将鲁锦这一文化符号结合现代设计的交集思维进行研究、开发、应用。

一、 鲁锦发展概述

鲁锦艺术作为黄河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齐鲁农耕儿女的生活生产历程。早在新石器时期,山东地区居民就开始使用纺轮来进行织物制作。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成为我国最具盛名的产棉中心,并逐渐出现了大规模的纺织群体,在山东嘉祥武氏祠出土的汉代文物《曾母投杼图》中出现了斜织机图案,这是近现代我国广泛使用的立式织机的前身[1]。秦汉时期,山东的临淄(今淄博)、定陶(今菏泽)、亢父(今济宁)成为全国的纺织中心,为汉朝皇室督造织物和服饰。唐朝杜甫曾就齐鲁纺织业的繁荣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诗云:“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宋元以后,黄河流域开始大量种植棉花,棉纺织业兴起,鲁西南人惯于精工细作,将过去常用的麻、葛和丝糅合进棉中,以当地棉纱为主料创造了闻名遐迩的鲁西南织锦,也就是“鲁锦”。

从就地取材到推广棉花种植,手工纺织技艺随之不断发展,劳动人民的日常服饰材料也从麻布变为了棉布。明清时期,鲁西南地区的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和印染工艺日益精进、发达,鲁西南的织户甚至可以用22种颜色的棉纱,织出1990余种图案,鲁锦工艺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鄄城织锦最显赫的时候曾作为贡品上献给清王朝朝廷,成为清朝皇家御用之物。

在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鲁锦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粗犷之中蕴含细腻,艳丽之中体现稳重,淳朴之中不失雅致,堪称于乡土之中绽放的艺术之花,从侧面体现了山东劳动人民耿直、朴实的性格特点。

二、 鲁锦代表性图案分析

鲁锦精妙的图案展现了织造者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体现了鲁西南地区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传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盼。鲁锦图案以几何图形为主,以点、线、面为基本要素,采用搭配穿插的配色手法,常见红绿、黄蓝、黑白等对比搭配,用色大胆,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鲁锦图案既有传统的抽象几何纹样,如水纹、芝麻纹、狗牙花纹等,也有反映生活场景和美好寓意的图案[2],如合斗纹(日进斗金、丰衣足食)、枣花纹(早生贵子、幸福美满)、鱼眼纹(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这是基于织造者生活经验和丰富想象力的设计。

“满天星”图案(见图1)是鲁锦图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浓重色彩织的核桃花纹样“八盘八碗”和蓝白两色的“星星”,再穿插以经纬交错的彩线,抽象地表现了婚宴畅饮到满天星的场景。“满天星”图案常用于婚礼和喜宴表示吉祥,农家女子称其为“八个盘子八个碗,满天的星星乱挤眼”,表达了农家女子对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

“窗棂子”图案(见图2)描绘了织女的日常生活状态,从清晨太阳升起透过窗棂子,到夜晚灯光亮起伴着星星入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度过一天又一天,因此,鲁西南的织女们叫它“窗户棂子挂纱灯,清起的太阳哼黑的星”。用七色棉纱织出“光”的颜色,蓝黑方条构成了“窗棂子”,旁边的红色黄色似“纱灯”[3],红色与桃红、蓝色、绿色交织,再复织黄色,似太阳在蓝天上散发光彩。黑色与桃红、蓝色、绿色交织,再用黄色跳色,则似黑夜里星星闪烁。“窗棂子”图案常见于女子嫁妆里的床单、被面、布帐上的装饰,这一图样表达了新婚女子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图2 鲁锦“窗棂子”图案

“迷魂阵”图案(见图3)起源于民间传说,一种说法是微山湖渔民以网墙布疑阵,使鱼能进不能出;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善用“八卦阵”的鄄城著名军事家孙膑,鲁西南百姓编织了“迷魂阵”图案来寄托对孙膑的敬仰。“迷魂阵”图案布局严谨、配色讲究,对织造者的技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在八角形中连续跳线纺织花纹,鲁西南女子也称其为“难死人”。有人说,白格为土地,蓝格为树木,反复变化犹如迷宫。

图3 鲁锦“迷魂阵”图案① 图片来源:图1—图3作者于鲁锦博物馆拍摄,2019年。

鲁锦的图案不拘泥于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相比普通纯色粗布来说加入了主观上的创造和抽象的艺术表达手法。这些图案经过平行、重复、间隔、连续、对比、虚实等变化,形成了鲁锦特有的节奏规律。鲁锦根植于齐鲁地区,具有鲜明的齐鲁文化特色,携带传统儒家思想特点。儒家讲究“内仁外礼”,鲁锦的构图以条纹、格纹为骨架,穿插有经纬走向的窄条纹,图案排布极具规律性,体现了“礼”的秩序美。因此,满足了鲁西南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对美观用布需求的鲁锦,也佐证了作为儒家发源地的山东地区拥有浓郁的均衡、协调、有序的美感。

此外,在鲁西南地区的风俗中,新娘嫁妆中织锦的数量和花色被用来评价新嫁娘的手艺和品德。由于当地独特的婚嫁习俗,当地农家女子通常从十四五岁开始就要学习鲁锦织造技艺,为自己积攒嫁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西南地区的女子几乎人人都会制作鲁锦。因此,鲁锦得以在该地区世代相传。

鲁锦是鲁西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鲜明的色彩搭配和独特的图案展现了齐鲁人民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历史变迁。鲁锦蕴含着吉祥的祈盼,希望生活过得红红火火,鲜鲜亮亮,竹节纹样寓意着生活节节高,水纹样意味着幸福源远流长,鱼眼纹样则代表多子多福。

三、 鲁锦技艺探究

1. 鲁锦织机的演变

鲁锦的织机为单人木织机,需要织造者独自完成整个织造过程。黄河流域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构造极为简单的“腰机”,需要织者席地而坐进行使用,腰上系着卷布轴的一端,双足蹬住另一端,分经打纬进行织造。嘉祥县出土的“曾母投杼图”中刻画的汉代斜织机,已具备了机架的关键部件,不再需要织者依靠身体将布绷直,利用杠杆原理就能够手脚并用进行纺织,纺织速度得到了明显提升[4]。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鲁锦织造采用的是流行于中原一带的立式织机,利用这种织机可以有节奏地进行织造,织出的织物也更加平整均匀。不同时期的织机类型和特点(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的织机类型和特点

明清时期织机的发展日新月异,鲁锦手工艺者顺势把握住了这个技术革新的机会,织造技艺得到显著提升。这一时期鲁锦艺术真正趋于成熟,并在清朝达到了鼎盛。18世纪末西方的动力机器被应用到纺织业,大量洋纱、洋布倾销中国,给中国传统纺织业带来巨大冲击,鲁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直至20世纪80年代,鲁锦织机与现代工业化织机相融合,出现了保留有鲁锦核心织造工艺的“机织锦”(见图4),虽然机器织造更加高效,但原本上千种的图案形态却伴随着高产、快消、追热卖款而渐渐消减,与此同时,掌握手工编织技艺的人也大量减少了。

图4 机器织锦

2. 鲁锦织造的主要工序

鲁锦的织造工序复杂而繁琐,从棉花采摘到纺织成布,一共72道工序,均为纯手工工艺,有“不经72道手,穿不上一件新衣服”的说法[5]。鲁锦织造的核心工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见下页表2)。

表2 鲁锦织造的核心工序及现代机器对其影响① 图表来源:表1—表2作者自绘。

3. 鲁锦织造的特色技法

鲁锦的独特特色是由不同的工艺技术融合而成的。它以条纹和方格纹两种基本纹样为主,还有八种特色纹样,如水纹、斗纹、合斗纹、芝麻花纹、枣花纹、猫蹄纹、狗牙纹和鹅眼纹。在这些纹样的基础上,鲁锦织造者运用了一些特色的巧妙织造技术,可以对已有的基本图案进行打破重组,从而形成数以千计的组合图案,其中比较特色的有包袱带和枣花纹。

在鲁锦的织造过程中,经线显花技术被用来以较少综框织出较多经纱织纹的线综开口,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图案表现形式。有时,少数民族织锦中常用的挑花工艺也被用于对鲁锦进行艺术性的创造。此外,织造者还运用砍花、包花、打花技术对腰带、鞋面等相对厚实的织物进行针对性的图案创作,增加布料的厚实度,使织物更加耐磨、实用。

四、设计使鲁锦重获生机

1. 从生活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归生活

经历千年,鲁锦从寻常鲁地农户的日常生活走进文化历史博物馆,经过创新性应用后,再次回到了当代日常生活中来,这是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与发展必经之路。鲁锦以其纯天然的材质和鲜艳丰富的色彩加之现代化的创新应用,旧貌换新颜般地被鲁西南人民、广大手工艺织布爱好者,甚至是游览鲁地的游客所喜爱。新时代关于鲁锦的文创产品丰富多彩(见图5),并能够充分满足当代人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鲁锦作为鲁西南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礼”借着全球经济、政治往来的东风被送往世界各地。

图5 鲁锦的文创产品开发

2. 鲁锦设计元素符号再提取

鲁锦的花纹种类繁多,但其组织结构特点突出,具有鲜明的节奏性、规律性和框架性。鲁锦花纹主要是由点、线、面元素构成单一或数个几何花纹,这一组或几组的花纹往往会通过断开、均衡、比较等表现手法在织物上反复排列,最终以二方或四方连续的形式集中呈现在整幅织物面料上。因此,鲁锦整体呈现出极强的秩序性,携带一种严谨的逻辑感和对称美感。

通过对鲁锦织物的设计元素进行分析后可知,鲁锦的视觉元素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鲁锦织物的视觉元素提取是对鲁锦进行再设计的重点,在鲁锦花纹的基本构成单位中可见丰富的几何形组合、变化。同时,鲁锦织物表面几何图案结构主要以矩形单元格构成,图案整体饱满,具有强烈的节奏感[7]。鲁锦往往由四种以上颜色构成,构成图案的色彩中最突出的特点是高对比和高明度(见图6),现代鲁锦的创新再设计往往直接将鲁锦配色应用到服装上,鲁锦在设计时,对其华丽明艳的色彩进行娴熟的把控是比较困难的。虽然鲁锦的配色规律有迹可循,但在使用时还是要反复比较和观察,注意在保持鲁锦色彩风格的同时不要偏离鲁锦的色彩特征[8]。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中除了要有完整的图案布局,还要在打破传统布局时,保持其核心的风格特色。鲁锦的图案元素往往过于传统,与现代审美有所背离,这使得它们在现代化的设计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从设计元素入手,创新设计不仅需要利用鲁锦现有的技艺和纤维材料,还要通过视觉形式元素和文化元素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样,鲁锦的工艺形式和产品形式在现代生活中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图6 山东菏泽文旅局制鲁锦样品① 图片来源:图4—图6作者于菏泽拍摄,2022年。

目前,服饰设计师在进行鲁锦创新应用时,主要方向是以鲁锦文化传播为目的的服饰产品开发。同时,在设计和应用中,鲁锦的精神文化内涵可以结合当下消费群体的生活化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方式。这种创新思路可以为鲁锦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鲁锦的现代运用,传统技艺彰显中式服饰美

虽然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中并不广泛,但其可行性比较高,依旧有一定的设计价值。探究后发现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长期受限的原因不外乎面料幅宽较窄、图案过于严谨、色彩比较鲜明奔放,但将鲁锦进行再设计后,鲁锦元素是可以完美融入现代消费市场的,比如在休闲服、喜服、内衣等服装领域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鲁锦的身影[9]。

虽然不论是现代鲁锦还是传统鲁锦都蕴含着浓郁的自然、乡土特色,但相较于以往农户自给自足的织造方式所呈现的风格图案,经过现代设计改进的鲁锦可以依据当代审美品位的变化予以改进。在改进同时,设计师们不仅要保留鲁锦的核心特色,如大胆夸张的配色、吉祥美满的寓意,又要使其贴近现代生活,符合现代审美。因此,现代设计师将鲁锦元素进行局部元素的提取、配色方案的参考、图案形状的借鉴后,呈现在服装局部或整体造型时,会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从而拓展了鲁锦的现代化价值。

鲁锦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鲁锦织物直接应用于服装服饰中。由于鲁锦具有纯棉织造和传统纹样两大特点,将鲁锦织物直接应用于服装服饰中,可以将棉布吸湿排汗的优点通过服装面料表现出来。另一种是鲁锦图案、色彩、面料等元素进行拆分后应用于服饰的创新设计。基于鲁锦自身携带丰富的民间艺术特色,可以通过拆分鲁锦文化元素在服装上进行体现。以纹样为例,不论是水纹、狗牙花纹子还是芝麻花纹,都具有几何图案的特点,这与现代设计中极简几何元素不谋而合[10]。在将鲁锦元素应用进服装设计中,除了将传统纹样直接使用在服装面料上,还可以提取鲁锦局部的传统图案元素,进行创新性的再表达(见下页图7)。

图7 嘉祥春秋源鲁锦制衣厂鲁锦成衣① 图片来源:作者于菏泽制衣厂拍摄,2022年。

目前,国内设计师已经开始使用纯毛粗纺代替纯棉面料进行服装设计制作。这种替代不仅改变了服装的面料质感,而且改善了颜色的牢度和皱缩度。同时,这种替代方案还保留了花色设计的多样性,将鲁锦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一个台阶。图案及其构图是鲁锦风格的主要载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典型的元素被提取出来,并应用于现代美学概念和设计原理中。例如,将寓意吉祥的图案设计加入现代设计中来承载设计的文化内涵,是鲁锦产品鲜明的特色。

鲁锦的制作材料以纯棉为主,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近年来,一些创新的鲁锦产品开始尝试采用其他材料,如麻、丝绸、化纤等,以产生不同的纹理和光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传统的鲁锦图案以吉祥纹样和民俗图案为主,如龙、凤、牡丹、蝙蝠等。而现在,一些设计师开始尝试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图案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鲁锦产品。传统的鲁锦采用手工编织,这种工艺虽然精美但效率较低。现在,一些创新的鲁锦产品开始采用现代机械设备进行编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一些新的染色和印花技术也被应用到鲁锦的制作中,使产品的颜色和图案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鲁锦主要用于制作床上用品、窗帘、桌布等家居用品。但现在,一些创新的鲁锦产品开始尝试进入服装、饰品、箱包等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此外,一些鲁锦企业开始尝试与其他品牌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如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限量版产品,或与酒店、旅游等行业合作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鲁锦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鲁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总的来说,鲁锦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材料、图案、工艺、应用领域和跨界合作等方面。这些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鲁锦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体验。

4. 鲁锦在现代服装中应用的局限性及建议

造成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局限的问题有多种,从企业角度说,包含以下两点。其一,部分鲁锦产品制造商会将设计这一环节进行资金压缩,将大量资金投入对机器的维护和工人的薪资发放上,在维持企业平稳运营的同时,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鲁锦设计上的缺失,因此丧失了产品的竞争力。其二,许多小型代工厂会下乡将农民日常制作的鲁锦布料收集上来进行统一的贴标加工,受限于农民制作者出货的不稳定性给企业带来了鲁锦面料质量不一、花纹图案不统一的弊端,农民虽然擅长鲁锦制作的手工艺部分,但由于其美育程度较低,接触到的审美文化比较单一,惯于使用流传下来的图案风格,从而很少创新,因此无法研发出更适合当代社会的编织作品。从技艺传承的角度上说,许多新生代设计师虽然有心为鲁锦的振兴发声,但受限于缺乏对鲁锦复杂流程的把握能力而易导致设计方案效果不理想。因此,鲁锦的发展及创新需要注入一批既懂工艺又懂设计的专业型人才。

针对上述局限性可见,引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是解决鲁锦传承的关键源头之一。早在2018年巴黎装饰展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民间传统图案开始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展览,各国的几何形态为主导的布面装饰品都表现出强烈的极简主义风格[11],近几年的各大平台流行趋势中,如蝶讯网、wgsn网站、pop网都逐渐将极简主义的几何图案列入未来服装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为了更好地将鲁锦艺术进行再创新、再设计,面对鲁锦自带的几何属性,应该将其在保留自身风格的基础上融入国际化审美[12]。将现代美学的精髓注入传统文化的灵魂之中。如可以将鲁锦的强烈色彩对比在保留色彩丰富性的基础上进行色彩构成比例的调整,加大中性色、无彩色的占比,降低高明度、高纯度色彩的比例[13]。此外,将传统文化的生机通过现代的方式进行挖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如通过提取图案、配色等细节元素对鲁锦再设计,或者将鲁锦与纺织品家居产品进行结合来激发鲁锦的艺术内涵,丰富创作品的艺术形式。鲁锦作为鲁西南地区最有审美价值的文化符号之一,对于带动传统文化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加快鲁西南地区传统文化的经济赋能转型,推动当地创新建设不断深化,会有利于当地纺织业的发展,这对于带动当地人员就业、产业发展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五、结语

鲁锦作为山东地域文化传播的独特符号之一,深刻揭示了山东人的生活状况。它形象地表达了长久以来山东地区人民的思想感情,鲁锦设计背后体现的实用性、情感形象和文化记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因此,鲁锦文化的再设计需要人们在唤起传统文化认同情绪的同时,也在不断要求设计者对鲁锦文化符号和特殊的美学呈现效果进行深入探索、提炼和升华。立足于重新审视传统鲁锦文化,才能实现鲁锦审美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全新赋能。

猜你喜欢

鲁西南图案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鏖战鲁西南
设计秀
鲁西南春节漫记
有种设计叫而专
鲁西南地区既有农宅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
鲁西南一次持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