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年轻人,抢着上夜校

2024-01-20应琛

党员文摘 2023年23期
关键词:群艺馆夜校小张

应琛

夜幕降临,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古宜路上的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群艺馆”)却变得热闹起来。三楼的电梯门打开,一群大学生、上班族模样的年轻人鱼贯而出,他们是来参加市民艺术夜校2023年秋季班的课程。

谁能想到,夜校这一颇具年代感的产物,如今却成了中青年人夜生活最时髦的存在。

专业老师、卖力学生

周四的傍晚,仲军换上特别定制的白色厨师服,上面绣着“中国”和“Chinese Cuisine(中华美食)”的字样,从车子后备箱里取下两个手提箱,便径直走进群艺馆103教室。白天,他是五星级酒店的大厨,晚上则变身成夜校中式点心课的老师。

没过多久,第一名学员、1991年出生的小张抵达教室,选择了最前排的座位。来早一点就是为了能坐在前面,更清楚地看清老师的示范。

在谈及夜校火爆的现象时,人们总喜欢用“价格低”来概括其原因。500元12节课的价位,的确极具性价比。

但事实上,年轻人之所以愿意放弃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在夜校里踏踏实实地待上90分钟,绝不仅仅因为“便宜”这么简单。

用小张的话来说,自己在夜校里,找到了一种久违的纯粹,“感觉大家过来,真的就只抱着一个目的——学点东西”。

学习之外,小张希望能在夜校里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我一个人去研究的话,可能视野会受限,还是希望看一下大家喜欢做些什么东西,可以给我一点灵感”。

原本小张以为这个价位的课程顶多是个基础入门班,但没想到的是老师会延展开去,帮助学员建立以后深入学习的兴趣。“仲老师一看就是个‘实战派,很有经验。”小张说。

的确,夜校的老师大多是在垂直领域有口皆碑的老艺术家和老师傅。比如,桥牌课的老师是中国桥牌协会三星终身大师陆凯,京剧课的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有些手艺课甚至请来了非遗传承人……能在这里学一门别处学不到的技能,真的很酷!

摸索中就火了

在我国,群众艺术教育长期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问题——少儿艺术教育火热,老年大学如火如荼,中青年艺术教育却鲜有人问津。

如何让中青年走入文化场馆?2016年,上海通过群艺馆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的方式,创办市民艺术夜校,在晚间时段为18岁至55岁的人群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

只不过,第一年的夜校仅初具雏形,开设肚皮舞、书法、声乐等6门课程,春秋两季覆盖学员数量300人,远不如外面热门培训机构的人流量大。

2018年是市民艺术夜校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春季班中,其课程首次分为生活时尚和传统文化两大板块,增设到15种,并确立了和三家社会优质培训机构合作的授课模式,报名方式也从线下转到线上。

到了今年的春季班,市民艺术夜校不仅在教学点、课程、学员人数方面实现倍增,还首设针对外籍学员的“江南点心班”。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工作交流过的仲军自然成了老师的最佳人选,学员则来自三大洲,有趣的课程获得学员一致好评。

教学点开进“百亿楼”

作为中青年人群“家门口的课堂”,夜校一直注重增加覆盖面,让夜校课堂开到基层街镇,开到各种新空间。

在上海长宁区天山路街道,这里楼宇经济发达。上海去年和今年的首幢税收“百亿楼”金虹桥国际中心就位于此。

2021年,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分校首先开设了瑜伽和尤克里里两门课程,地点就设在中心的一楼。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林绮看来,此举可谓是“双赢”。“文化场馆如果要延时开放需要承担一笔不小的费用,但像园区、商圈这些地方,晚上本来就要开放到10点。而且商务楼想要出租也需要人气,夜校的开办无疑增加了楼宇的曝光率,金虹桥对夜校是很欢迎的。”林绮说。

同样地,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为了打造全年龄段的服务阵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王燕主动拜访了区文化馆,将市民夜校引入社区。

“‘上海发布公布招生信息的当天,我们这里的电话就被打爆了。”王燕表示,自夜校开办后,中心服务的人群中21岁至40岁的人群比例明显增加,并很快占了绝大多数。

夜校将继续扩容

但放眼全国,夜校尚未达到普及的状态。即使是在北京、广州之类的城市,也少见夜校的踪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城市里的年轻人无校可上。更多的时候,年轻人会给自己开课,自发地形成夜校。

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杨佳琪,进入北京一家出版社做编辑。作为花滑爱好者的杨佳琪,在朝阳某商场内的冰场办了张卡,3000元10节课,附赠一双冰鞋。学了3节课,他和教练闲谈,提议给学员拉个群,教练应允了他。

“爱张罗事儿”的杨佳琪成了群主,自那往后,几个爱好者会在群里相约,一起踏上冰场练习滑冰。杨佳琪觉得,这种方式跟夜校无异,“老师教完课,我们聚在一起练,不但能交流技术,还能互相鼓励,一块进步”。

如今,在大城市里,有許多与之类似的群体,尊巴舞课、插花课、茶艺课等学员,往往都会在课后自发地组织夜校。对这些投入其中的年轻人来说,“夜”是他们最为自由、最能做自己的时间,而“校”则是让他们找到同类、发掘兴趣的空间。夜校可能无法收获文凭,却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为年轻人带来更丰沛的人生。

(摘自《新民周刊》)

猜你喜欢

群艺馆夜校小张
走,上夜校去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浅谈新时代下群艺馆服务与管理中的几点思考
提升基层群艺馆群众美术活动水平的思考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南阳·三馆一院
小马良群艺馆学生作品展示
谁逗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