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
2024-01-20贾红梅
贾红梅
(中国铁道学会 期刊编辑部,北京 100844)
科技期刊自问世以来就成为展示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既是记录科学发现与激发创新思想的主战场,也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1-2]。
2019年,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3-4],为推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办世界一流的期刊,必须有世界一流的编辑队伍。2021年,中宣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5],明确指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水平办刊队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大量涌现,原有的学科也在不断地分化和综合,科技理论不断创新;科技期刊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巨大改变[6]。编辑作为出版工作的参与人与中心环节,编辑的核心素养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发挥科技期刊在科学研究中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要办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就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
新政策、新环境和新形势对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提出了更综合、更全面的素质要求,本文在总结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科技期刊编辑应与时俱进,着力提升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期刊编辑工作的需要。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的关键素养,是面对复杂情况和关键问题时所需的胜任力和竞争力,是价值观、知识、经验、技能等的综合与超越;核心素养是最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也不是全面素养或基础素养;核心素养跨越学科界限,高于学科知识;核心素养反映了个体需求,也反映了本土性、社会性与全球化要求[7-8]。
(二)科技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出版业和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发展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代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需要,编辑不但要有政治法律素养、较高的专业素养、创新意识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还要有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期刊编辑工作的需要[9]。
二、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核心素养
(一)政治法律素养
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是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是坚守立场、明辨是非的能力,代表期刊编辑的思想高度和政治站位。编辑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期刊的正确发展方向[10]。
1.政治理论要紧跟时代步伐
科技期刊编辑要紧跟时代步伐,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也要有正确的导向意识[11]。期刊编辑要在常态化的工作中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12]。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内容及其重大意义[13],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忠诚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科技期刊编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旋律。要善于站在政治高度上看问题,选题策划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任务,聚焦前沿领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4]。
2.期刊出版相关法律法规要活学活用
科技期刊编辑如果不具备较高的法律法规素养,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出现侵犯著作权、修改权和作品的完整权等法律纠纷。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与政策,要遵守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要具有法律意识和以知识产权、著作权为重点的相关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学以致用,用法律来规范、保护和发展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
(二)职业道德素养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以作者的学术论文为对象,为作者编辑加工学术论文呕心沥血,付出的艰辛劳动不为他人所知,成效隐匿于作者的作品中,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编辑为作者的成长奠基铺路,尤其在培养青年学者方面,许多年轻学者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的帮助和悉心指导下逐步成长为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和首席专家等。这个职业本身就要求编辑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的精神,要有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和情怀。
1.工匠精神是编辑的必备品质
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凝结了产品制造者的职业操守、劳动智慧、人生信念与价值追求[15]。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科技期刊编辑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术论文的再创造者,对于论文的修改完善和提炼有很重要的责任。编辑加工和校对是一种十分精细的工作,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容不得丝毫马虎。编辑加工是对已经录用的稿件进行修改润色和规范化处理的过程,需要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使论文突出主题,文题相符;调整论文结构,梳理论文的逻辑关系;检查各专业术语、数值、量及单位是否规范,数学公式的推导是否正确,插图、表格设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正确,参考规范是否表达规范等[16],最终使论文的内容更完善,语言文字更通达,体例更严谨,全面提升整体质量;校对是保证期刊出版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需要对论文校样逐字逐句地阅读和核校,经过分校、互校、统校、核红、通读、整理等过程,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以保证期刊出版质量。论文从投稿到刊出,中间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对稿件进行多次修改、润色和校对,不厌其烦地与作者进行多次沟通,论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向专家进行咨询。论文经过编辑的精雕细琢从“毛坯”打磨成为“精品”,从始至终都需要编辑具备工匠精神。
2.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编辑的底线
2005年《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要求出版工作者要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将个人的正面或负面的主观因素带入论文的评审和出版过程,客观、公平、公正地处理来稿。对关系稿和人情稿,期刊编辑应遵守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17],不受作者、审稿专家以及学术团体、上级部门的影响,与正常稿件采用相同审稿标准,对于老生常谈没有创新点和东拼西凑没有实际意义等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编辑要当好把关人和守门员,坚持底线原则敢于说“不”,杜绝关系稿,为期刊和读者负责。编辑应明确自己的使命,认真履行发表学术论文的责任与义务,坚守学术道德红线,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科研诚信。
(三)创新意识素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创新意识是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科技期刊编辑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解放思想,在工作中出现新问题时,要用多元化思考,在多种方法中选用最优方法来解决问题;科技期刊编辑要开拓视野,不断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探索中不断突破,勇于创新;科技期刊编辑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自觉加强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培养超前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意识;以超前的眼光策划选题、组稿和审读论文,将学术质量高且能够展现科技前沿的优秀论文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读者;在对期刊版面编排设计时,要遵循艺术性、规范性和整体性原则,使科技期刊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起来,使读者在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
(四)以完善知识结构为基础的专业素养
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是指编辑综合业务素质,关系到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期刊涉及的专业学科多且内容广,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有较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才能办好期刊。
1.专业的学术素养是编辑的核心素养
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决定了期刊是否具有学术生命力,是编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科技编辑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进入新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编辑面临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要求的挑战。编辑需要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及学术前沿,了解专业出现的新发展和新趋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提高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能力;科技期刊编辑要坚持阅读专著和学术论文,浏览各种专业网站和论坛,要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专业论坛,了解行业专家最新研究方向,有助于选题和组稿,有助于发现审稿专家和作者,有助于扩大期刊的影响力[10];走访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家工作室,充分了解他们的科研动态及科研成果,并与相关专家、教授进行交流学习、组稿及约稿;编辑应在审稿、编辑加工、校对中不断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作者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也能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2.熟练的编辑业务素养是编辑的基本素养
期刊编辑应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业务培训,按规定每年完成9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线下培训班授课老师的经验都非常丰富,可以系统地学习掌握出版方面最新的政策法规、规范和标准,及时更新编辑出版相关规定和知识,增强把关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学习新的编辑经验和知识,更好地提高编辑业务实践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应关注出版行业最新动态,了解出版行业的研究热点,申报并参与出版方面的科研项目,如中国科协技术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相关的课题;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容易出错的地方,同事之间要经常交流,对有些比较模糊、拿不准的问题要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果或向有经验的老编辑请教。期刊编辑除了学习出版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心理学、美学等。科技期刊尽管是自然科学类刊物,但其封面、论文中的图表及版面、广告、装帧设计等要赏心悦目,需要编辑有心理学和美学的知识。
3.良好的人文素养为编辑工作锦上添花
科技期刊编辑良好的人文素养将直接提升论文编辑的质量。编辑每天与文字打交道,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虽然在专业学科上可能不如作者精通,但在写作、语言文字修养,如立意谋篇、语法修辞、标准规范等方面都应高于作者,否则就很难保证期刊的出版质量。因此,期刊编辑要博览群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应有所涉猎,储备丰富人文知识,形成对生命、生活、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才能自如地应对审稿工作和编辑加工工作。
(五)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人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期刊编辑信息素养是指编辑对信息价值的发现、认识及获取、利用、加工、开发和整合的综合能力[9]。
1.保持高度的信息敏感性
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编辑要对信息有较高的感知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保持高度的信息敏感性。对所收集到的行业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和甄别,剔除错误和虚假信息,捕捉到与行业紧密联系的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隐藏信息,挖掘出潜在的选题和作者,做好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等工作。跟踪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将最新科研成果作为选题策划、组约稿件的重点,积极与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争取优质稿源,录用后进行网络首发或以最快速度发表。可见,期刊编辑只有保持高度的信息敏感性,才能把握学术前沿和科研动态的信息,进行选题策划,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科技成果能够更快地传播。
2.熟练应用信息新技术
在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如果没有新技术应用能力,将完全无法胜任编辑工作。编辑通过采编系统进行稿件收发、初审与送审,数字出版、优先出版、网络首发,实现编辑数字化工作;采用知网、维普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稿件进行学术不端审查;采用黑马校对软件对文字进行纠错和校对,熟练运用pdf软件的编辑器功能和Photoshop图形处理功能,利用善锋软件对参考文献进行自动校对;能熟练使用电子邮件、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与作者、审稿专家进行沟通;利用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图文的编辑与推送,向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及读者及时推荐、发布最新文章内容和信息,扩大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编辑能利用期刊数据库信息,对作者、论文被引频次、选题、下载率和引用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期刊年度影响因子数据,分析期刊影响力的消长及原因,及时调整办刊策略[18]。编辑使用信息化技术不仅有利于编辑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而且有利于迅速提高编辑竞争力。
(六)沟通协调能力
在新时代,编辑工作贯穿于“选题、组稿、审稿、编辑、排版、校对、印刷、发行”整个流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因此,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是做好编辑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19-20]。
1.在编辑部内部编辑有团结协作能力
科技期刊编辑部或者杂志社是一个团队,内部成员要大力弘扬集体协作精神,工作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打造凝心聚力的编辑队伍。
2.在编辑部外部编辑沟通协调能力
编辑与专家学者的沟通。科技期刊编辑要和行业内院士、学科带头人、知名学者及专家、编委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业内相关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广泛联系,进行约稿、审稿和组稿,这样才能够保证科技期刊有丰富和优质的稿源。
编辑与作者的沟通。科技期刊编辑在组稿、审稿与编辑加工过程中会与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研究动态,共同解决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论文结构、逻辑和语言,以提高论文质量。编辑应关注和关心年轻作者的成长,与他们保持联系,对未成名的新秀予以扶持和帮助,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办刊中来。
编辑与作者的沟通。编辑应该深入读者群,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为其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并将读者的信息反馈给作者。
编辑与其他人员的沟通。在科技期刊的出版过程中,编辑要与排版、印刷、发行及数字化推广等多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配合,才能保证科技期刊的顺利出版[12]。
综上,编辑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新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历史重任,应积极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法律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加强信息素养及沟通协调能力,练就高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修身守正。期刊编辑只有具备了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期刊编辑工作的需要,才能为科技进步和科技期刊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