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

2024-01-20段雪梅徐海朋

关键词:体教青少年技能

段雪梅,徐海朋

(上海理工大学 体育教学部,上海 200093)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竞技体育、全民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体育大国的国际形象已然建立。新时代背景下,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型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体育教育改革则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2020 年4 月27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1]适时提出体教融合观念,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导向。在政策引领下,优化体育与教育不同资源优势,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建立全新的体教融合发展观逐渐成为体育教育行业的共识。与此同时,体教融合的诸多研究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中关于“围绕着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优质资源共享,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意见起到推动作用。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为树立体育大国的世界形象,体育教育立足服务竞技体育,为解决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的冲突,体育界曾提出“体教结合”观念。新时代背景下,为加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教融合”观念在诸多重大文件中适时提出。例如:2019 年6 月国务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中,“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是15 项行动之一;同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让每位学生掌握1~2 项运动技能;同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更是把“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列为发展目标。相对“体教结合”中明确体育属于教育的一部分,“体教融合”在概念方面更强调体育回归教育,即如何通过体育实现教育效果。体教融合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加关注体育在育人中的功能作用,例如,通过体育锻炼增进知识,享受乐趣,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体育育人的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多样,例如,形成体育课、体育社团、体育赛事、课外锻炼等形式多样的体育组织形式;(3)注重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两个方面的沟通和衔接。体教融合的上述特点,恰恰成为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表现为体教融合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自信心理、培养阳光气质、提升竞争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因此,体教融合背景下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成为体育教育的前沿研究。

一、体教融合新理念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保障

(一)体育和教育融合理念的升华

1.体育不能脱离教育而存在

随着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体教融合的提出可以适时地解决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诸多矛盾,成为体育和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沿理念,为“以体育人”的落地方案指出方向。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体育发展融合教育理念,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能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近年来,国家颁布并实施了多项针对学校体育的政策,学校体育工作也不断受到顶层重视,但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善。体教融合的提出提高了体育的教育价值,在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形成青少年运动习惯,发展青少年意志品质等方面,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再次,体教融合理念对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作出全新审视,传统的体教结合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但是诸如知识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仍然存在不足,成为竞技体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体教分离的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管理模式下,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人才培养都存在短板,因此,无论从促进高素质运动员培养出发,还是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体教融合都是一个创新的前沿观念。只有融合体育和教育系统,合理地将两个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强调青少年兼顾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才能达到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的。

2.体教融合理念的实施需要统筹多方力量

体教融合举措的实施不仅仅是某个系统或者部门的工作任务,而是需要多部门参与。政府、社会以及学校多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体教融合落地实施。各部门协同工作,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为共同目标,落实体教融合要求,探索体教融合落地内容及方案,使得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成为可能。首先是政府的力量。政府需要协调体育和教育等部门通力协作,统筹兼顾,制定科学的计划和决策,进行管理和指导,推动政策的实施,全面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其次是学校的力量。学校需要将政策引领变成行动,积极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开展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将政策指导精神真正地落到实处。最后是社会的力量。社会需要给予青少年进行活动的支持,例如可以举办一些公益的体育俱乐部,或者组织一些体育志愿活动,来对学校体育活动做不到的地方进行补充[2]。

(二)体教融合是复合型体育人才发展的保障

1.体育与健康是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的基础

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一个国家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高质量人才,而复合型体育人才是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力量,复合型体育人才可以成为中国未来体育事业竞争力的储备力量。复合型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掌握两种或以上的技能,更多是指具有多种发展潜力,具有创新性,是多学科知识交叉而形成的能力之和[3]。复合型人才即多功能型人才,“复合型”“高素质”“多功能”等成为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重要特征。复合型包括知识、能力和思维复合,特点是在某一个领域特别擅长,同时,在其他领域都有一定的能力。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一种高要求,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一种硬支撑。从目前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在培养方向上存在一条腿走路的倾向,即对于非体育学科来说,轻视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而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轻视其文化素养的培养。当前,在非体育学科的培养方案中,由于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并且难以应对走出学校后面临的社会压力,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困扰。体教融合理念的提出,将身心健康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指出了体育回归教育的本质,为复合型体育人才所需要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2.体教融合满足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的多方位需求

对于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而言,体教融合具有基础性的地位。首先,体现为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各类体育项目在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各具优势,各类专业及人才培养要发挥体育运动在身心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使通过体育运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成为其目标之一。其次,体现在教育功能上,体育教育本质是通过体育手段达到育人的目标,这种目标不仅包含运动技能的发展及形成目标,同时包含人格完善、精神培育、文化传承等目标。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于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至关重要。高等教育决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今的高校教育开始由规模化慢慢向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成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主要课题[4]。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人才的身心健康,无论从技能形成、运动习惯、意志品质等任何一个维度,都可以发现体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与此同时,体教融合也是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理念。为国家培养复合素质的建设者、劳动者以及强大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不仅是体育事业的关键,也是教育事业的目标。

二、体教融合与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建议

(一)强化“知识+技能”体育人才培养观念

1.树立体教融合理念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顶层意识

加强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从高等教育的培养机制和办学理念改革入手,从顶层设计出发,对教学制度、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首先是要提高主管高校教育的教育部门以及高校对体教融合的了解和认识,认可体教融合的重要性,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在学校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的重视。相关教育部门可以组织高校领导和教学部门参加体教融合的学习会议,学习相关的文件、政策和精神,体会体教融合的内涵和重要性,探讨在人才培养中进行改革实施。与此同时,要积极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完成教育目标。以上海理工大学体育课程中的特色类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导引为例,教学内容并没有简单地进行技能教学,而是在身体教学的同时贯穿知识传递。如八段锦中的“三焦”“脾胃”“筋脉”等,由一个运动技术连带出多个人体部位的概念、结构和生理联系。同时,通过与西方体育项目的对比,发现传统体育承载的传统文化,对于传承技能、知识、文化一举多得,在学习训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化功能。

2.加强体育教师对体教融合理念的认识

体育教师需要开展体教融合理念的系统培训,进而加强对体教融合的认知,厘清体教融合与素质教育以及终身体育的关系。教师是教学工作质量的主导因素,如果教师自身的理念不清晰,那么体教融合改革则很难完成。教师可以在原有的体育课程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来开发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本土创新,或者可以结合其他专业的特点来开创一些特色的体育实践课,为学校和社会踏踏实实地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5]。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将不同专业中对于素质的培养目标与体育教育相结合,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一专多能,既能够掌握自己专业所学的重点和要点,又能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例如,医学院的学生可以将中医知识与太极或者八卦拳结合起来,或者可以依据一些中医知识结合体育锻炼的知识,设计一套更适合普通人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再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经常会有破冰行动,就可以与体育游戏课程结合起来,利用体育游戏中的游戏既可以达到破冰的效果,又可以利用集体游戏或者集体竞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海理工大学民族体育类特色课程——导引,正是融合“知识+技能+文化+实践”等多位一体的教育观念,通过常规课程、线上课程、社团活动、交流展示及课外实践等组织形式,实践集聚体育、美育、德育多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3.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忽视的。不管是培养目标的设定还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都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校中动起来,动起来的同时乐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比如,在进行体育课程评价时需设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再以常规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如跑多少秒,或者跳多少个,或者进几个球等,而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或者是否能结合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也是最适切的[6]。激发学生的广泛兴趣,发挥其主动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根本。只有将学习能力内化为渴求,学生才能够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够不断与时俱进。

(二)体育人才培养更要重视复合型特征

1.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更需要复合型理念

对于高等体育院校来说,体教融合对体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对学校的转型发展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未来的体育教师,决定着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质量,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是深化体教融合的必要之举。高等体育院校需要加强培养体育人才的知识技能、文化素养和科技素养。体育院校要利用自身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结合其他专业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多元化的体育人才。体育院校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同时注重运动员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教育,要让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深化融合,培养出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应是多元化的[7]。

2.挖掘高校复合型体育人才育人案例

高水平运动队是体教融合改革的重要窗口,在培养目标、培养大纲及评价指标方面需要不断探索,使高水平、高素质的大学生运动队成为高校体教融合创新成功的重要案例,树立一批复合型体育人才的成功代表。有些运动健将同时是专家学者,他们成为体教融合的学习案例。例如:钱伟长百米跨栏曾达到13 秒4,感慨“我们和伟大只差一个体育老师”;袁隆平游泳水平很高,曾多次获取武汉市游泳比赛冠军;钟南山曾创400 米栏全国记录,即使当前80 多岁,依然常以“运动达人”出现在网络平台。当前,高校需要通过树立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对体教融合模式的探索,培养出高素养、高水平、有文化、有技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平时的训练和赛事中,在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培养的同时,需要广泛地使其融入知识学习和文化教育。高校应通过体育人才的培养带动学校的体育氛围,促进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从而打造良好的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达到体教融合的目的提供环境支持。

三、结语

体教融合的提出顺应了体育和教育事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强化了形成技能、促进健康、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为深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新时代背景下,要发挥政府、学校、社会的多方力量,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兴趣,培养具有“复合型”特征的体育人才,通过探索体教融合成功的体育人才案例形式落实体教融合理念,最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体教青少年技能
高级技能
青少年发明家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