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的消费新需求与投资新期待

2024-01-20许维鸿

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

许维鸿

经济政策的目标,是服务社会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国宏观政策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中国社会工業化、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阶段性判断。2023年最流行的文化现象,是国内国外、网上网下“科目三”社会摇舞蹈的火爆——同样是源于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社会摇的流行与二十年前中国社会“叛逆”杀马特文化现象,有着某种必然关联,其背后反映的恰恰是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

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加上中国几千年文明固有的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地理差异,让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已经没有了所谓的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即便发达国家——日本,简单地通过发行国债、央行印钞购买国债、用三十年逐渐化解房地产泡沫,也早就难以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没有了2000年前后的大开大合,而是更强调精准、强调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地进行结构调整。

首先,日本安倍经济学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适合中国。回看疫情三年期间,有声音呼吁中国学习日本通过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拼经济”,抑或是学习美国大规模举债给民众发消费券。这种靠长期负债、短期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是城镇化阶段边际有效的政策,并不适合当前中国经济换挡升级、房地产去泡沫的阶段。之所以建议宏观层面的“一刀切”宽松,就是因为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一直在“增量解决存量问题”的改革轨迹上,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增量资产货币化屡试不爽。随着房地产泡沫的不断累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大方针避免了中国重蹈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不能因为疫情天灾“黑天鹅”而让之前的努力半途而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经济结构效率、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宏观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这也就是为什么与时俱进的宏观经济的制定者,应该敏锐感受微观经济的变化,对城镇化的社会新需求保持充足的敬畏。从本世纪初的杀马特文化,到今天开始向全世界输出的社会摇,中国年轻人的文化审美和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纪之交的老一代农民工,已经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北漂”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注意到了这种超越简单物质需求的变化,推出了导向内心的公共服务产品——从诚恳山东人的淄博烧烤,到2024年新年“宠溺南方小土豆”的冰城哈尔滨——基于市场竞争的高附加值服务产品化,既叫好也赚钱,有力回击了所谓“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谬论。年轻人有能力、有意愿消费,中国的有效需求潜力巨大,只不过需要服务提供者理解他们、更加用心。

可见,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宏观政策,都应该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支持这种新型的城市化,不拘泥于短期的GDP增长数据,而是长期支持中国特色的、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和谐共生的、有朝气的文化生长,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走出国门、造福世界。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就是鼓励地方政府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积极进取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样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扩大有效需求,最终取代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因地制宜的地方现代化产业发展,大的思路比照淄博烧烤、哈尔滨南方小土豆,既要坚持倾听新一代的需求,也要坚持市场化竞争,按照市场规律和宏观大势、用心布局积极且精准的财政政策。以民营经济高度发展的浙江省为例,2024年中央期待浙江“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就是期待浙江对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竞争优势的进取和巩固。在中国城镇化人口布局日臻成熟大背景下,浙江省发挥自身“杭州+宁波”双城记的比较优势,在中国制造业互联网化、地理布局更合理、产能走向全球的大格局中,确实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杭州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心之一,而宁波则是中国制造业“专精特新”的集聚地。过去十年,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产业基地,之所以效率能一直“制霸”全球,最主要的贡献就是用机器人逐渐取代人力,并逐渐用互联网技术将不同厂家的数控机床“互联互通”,再通过物联网将物流效率提升,进而不断降低最终产品的出厂价格。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光伏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代表的中国出口新结构,在产品质量堪比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同时,价格优势在疫情之后不降反升,而中国进出口的贸易顺差规模在2023年维持了8000亿美元的数量级,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受损。

展望未来,新一代产业工人就近就业需求、中国中西部市场升级需求、县域经济下沉市场需求、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化需求等新机遇,给了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值得欣喜的是,杭州和宁波的新一代企业家——30岁上下的制造业二代“少东家”们,既有海外留学经历和国际视野,也有在一线车间摸爬滚打的基层经验,更有着对杀马特、社会摇、科目三的现代文明解读,完全可以赢得文明快速迭代造成的管理挑战,中国制造业因此有了源源不断的竞争优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积累。当然,他们的背后基本都有父一辈的支持、那些睿智的一代创业者,他们在疫情中的坚韧仁和,让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传承变得格外珍贵。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