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定信心 担当作为

2024-01-20王厚明

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经济发展

王厚明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的决策部署,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深化规律性认识,坚持工作总基调,聚焦重点任务抓落实,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坚定一个信心: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趋势不变

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客观准确的科学判断。

一是党的坚强领导是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力保证。2023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可以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不懈奋斗的结果。

二是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平稳推进的鲜明特点。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增速较高、物价较低、就业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全年经济预计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我国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到5.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3%。进出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望维持在14%左右的水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三是我国经济面临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态势。从风险挑战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从战略机遇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发展潜力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

当然,会议指出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综合起来看,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了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和国内的下行压力,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疫情以来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积聚增多,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信心和底气。

深化一个认识: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标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方位,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推进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会议强调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助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既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又提升供给结构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才能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活力护航。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培育更多世界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切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会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强调的是发展与安全相辅相成,高度警惕“黑天鹅”,随时防范“灰犀牛”,突出对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也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对风险挑战、构筑竞争新优势,以系列改革举措着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好粮食安全、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战略主动战。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国经济已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必须长期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不断做大“蛋糕”。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聚焦经济建设,团结最广大人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把“最大的政治”落到实处。

坚持一个基调:

穩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一是准确把握“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这次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稳”是大局和基础,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以进促稳”就是要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把握好时、度、效,应待新产业、新动能先“立”起来,才能去做“破”的工作。

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会议提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提质增效,主要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六个方面下功夫。

三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会议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专精特新、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科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资产的投入。

聚力一个重点:

扎实推进九项工作任务

第一要务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合力攻关,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目标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培育发展新动能。

第一课题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权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深化税制改革、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等。

第一动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第一防线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会议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第一关切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

第一战略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会议指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京津冀協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快粤港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区域建设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第一追求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第一责任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