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里的重庆,有几万里?

2024-01-20韩梦霖

党员文摘 2024年1期
关键词:夔州三峡杜甫

韩梦霖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巴渝渊薮、自古繁华。

重庆,是一块人文的厚土,一片诗词的沃土,浩荡长江、雄奇三峡、巍峨山城,成就了中国文坛诸多璀璨诗篇和千古名句,鐫刻在历史的灿烂长河中。作为长江上游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巴山渝水的“诗和远方”,一直是中国诗歌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诗词里的重庆,又有几万里?

古代重庆,地理位置上远离中原王朝中心,又因蜀道之难,常常成为诗人、仕子们漂泊天涯时的寄身之所。一路上的颠沛流离,总能引发羁旅他乡的离愁别绪,唤起对亲友、家乡的思念。因此,不少流传至今的诗词名篇里,诗人文豪们以巴渝山水为寄托,传递出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

公元725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沿着蜀江旅行,从峨眉山一路来到重庆,情思飞动的诗仙挥笔写下了《峨眉山月歌》,用一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对朋友的想念。

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双璧”的“诗圣”杜甫也曾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近两年,为重庆留下了400多首诗词。在《日暮》一诗中,诗人发出了“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的感慨——即便在这样一个风清月朗的迷人夜晚,勾起的依然是对故园的深情怀念。在客居夔州期间,从他所作的《秋兴八首》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等诗句中,亦可读出杜甫遥望京华、心系故园的家国情怀是那样深厚凝重。

江峡险峻,青山多情。众多暂居重庆的诗人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深的情缘,成为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

公元820年,诗人白居易奉命返京。临别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时,他深情写下了《别种东坡花树两绝》,从首句“三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可以看出诗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依依不舍之情。日久他乡即故乡,流浪路上的云和树,也化作诗人心中的念和想、笔下的诗和句。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黄金水道”。在那个没有高铁、也不通高速的年代,走水路沿着长江出川是当时最便捷的快速通道。地理中国里的长江重庆段,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水胜景,成为许多诗人反复吟诵的意象,也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妙笔华章。

当然最广为流传的诗句,莫过于《早发白帝城》中直击人心的那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过三峡,这份超凡脱俗的意境背后,是李白历尽千帆后磨炼出的乐观豁达。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播,这首诗所传递出的“人生的旅程就像江上行舟,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前路漫漫亦灿灿”,也让不少网友共情破防。

除了蕴含的人生哲理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乘船出三峡顺江而下御风疾驰的感觉,就如同今天坐高铁一样畅快。长江黄金水道的便捷性,在杜甫的另一首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也有体现。急切盼望返回东都洛阳的杜甫,用一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把自己“导航”的路线也写进了诗里——诗人准备沿着巫峡顺流直下湖北襄阳,然后再北上洛阳。当然,随着郑渝高铁的开通,如今飞越万重山,只在弹指间。

奔流不息的万里长江景色多变、气象万千,当长江流到三峡一带,更因地势落差巨大,江水从崇山峻岭间奔腾而过,这份雄浑与磅礴更容易将诗人的诗情引到碧霄。“行到三峡必有诗”,三峡一带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走廊和诗歌圣地。

杜甫在《夔州歌十绝句》中,也曾用“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来形容三峡山水的神奇险峻。公元767年,寄居夔州的杜甫进入暮年,豪情也只剩几襟晚照。当他在重阳节那天登高远眺,望着眼前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飞鸟盘旋,听着峡谷中猿猴长鸣啼叫,老病孤愁的杜甫不禁悲从心来,两鬓成霜的诗人吟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名句。在杜甫景情交融的诗句里,此滔滔长江水化作了对生命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叹。

重庆,是山城、更是江城,拥有雄奇的巴山形胜与秀丽的两江四岸。每当夜幕降临,高低错落的楼宇建筑、散落人间的万家灯火、波光粼粼的江面倒影,这座散发着璀璨光芒的山水大都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殊不知,早在清代,曾任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知县的王尔鉴,已经在诗里把山城夜景的立体之美描绘得入木三分——“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

王尔鉴在巴县担任知县期间,主持编修的《巴县志》,成为后世研究重庆历史文化的权威著作。王尔鉴还喜欢亲身探访名山秀水,在巴渝山水中圈定了十二处最有代表性的巴渝美景,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巴渝十二景”。

关于这“巴渝十二景”,也留下了不少诗篇。如今,人们在游览南滨路时,会看到一处名为“黄葛晚渡”的地方。黄葛古树虽已不知所在,但在南宋抗蒙名将余玠的诗中,用一句“自是晚来归兴急,江头争上夕阳船”还原了黄葛晚渡的场景——夕阳时分,过江的人排起长队,来往船只交相争渡。也许,在余玠的心中,熙来攘往的平民生活,远比刀光剑影的战场更令人向往。

渝中半岛是重庆的母城,滚滚长江与悠悠嘉陵江在此汇聚奔腾。这里是重庆最早开始筑城、城市格局初步形成的地方。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的建成,重庆古城在渝中半岛上逐渐成形。当时的重庆府也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中枢,城内街道商贾塞途、车马络绎,城外码头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到了清朝中后期,重庆已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城市。

清代诗人何明礼以《重庆府》为题生动呈现了渝中半岛的繁华景象:“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重庆开埠以后,拉开了城市近代化的帷幕,发展更为迅速。晚清诗人赵熙也用“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的诗句,描绘出当时开埠后重庆城商业繁盛、活力涌动的景象。

生活,因诗词变得浪漫;山城,也因诗词变得厚重。

(摘自新华网)

猜你喜欢

夔州三峡杜甫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杜甫咏诸葛亮诗略论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杜甫改诗
绝句
唐五代时期夔州军事初探
杜甫与五柳鱼
春到三峡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