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上的“云中岗亭”
2024-01-20赵嘉伟刘宾
赵嘉伟 刘宾
大山,一座连着一座。蜿蜒曲折的公路盘旋在陡峭的山体上,车行于此,只有三种状态:爬坡、下坡、拐弯。
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往西约30公里处,有一条全长约6.3公里的矮寨盘山公路。在矮寨大桥建成通车之前,它是湖南通往重庆、四川等地的必经之路。因其地势险峻,素有“天险”之称。
险在何处?这里山坡坡度达七八十度。矮寨公路在陡坡上转了13道急弯,形成了26段几乎上下平行的路面,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不足4米,仅能容一台小车单边通行,被誉为“中国公路第一奇观”。
成立于1992年的吉首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矮寨交警三中队(以下简称“矮寨中队”)是这段“天险”盘山路的守护者。临渊搭建值勤岗亭、徒步巡逻、彻夜疏导交通……他们扎根大山,尽责值守,被群众称为“天路卫士”。30多年来,该险峻路段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
“祝您一路平安。”在矮寨坡交通安全检查站,每一位接受例行检查的驾驶员离开时,矮寨中队中队长吴浩都会送出一句暖心的祝福,同时敬礼。
自高空俯瞰矮寨公路,一个个“发卡弯”“U形弯”“S形弯”形象地标记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九曲回肠。
“从坡脚上来的第一个180度大回旋弯道,就像一个撇低捺高的‘八’字,绕着环岛打好几把方向盘才能通过,当地人和常跑这条路的司机形象地称之为‘八字拐’,可谓险中之险。拐弯时车尾一扫过来,我们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只好跳到防护墩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让吴浩对哪段路最险、哪个弯最急都熟稔于心。
“过去,这条路每天车流量有五六千辆,多的时候有一万多辆。大型车多,路况又差,堵车很常见。”吴浩说,考虑到“八字拐”这里路面过于狭窄,大车转弯难度大,堵车现象最为频繁。为了给车辆转弯腾地方,他们便在悬崖旁,利用路边防护墩和一棵树作为支点,用数块木板、几根木棍,在悬崖上搭建起一个“云中岗亭”,站在上面指挥交通。
“‘岗亭’边就是百米深的悬崖,第一次站在上面时,感觉身心都在颤抖!”矮寨中队民警吴先林至今忘不了初次踏上“云中岗亭”的感受。
作为通向西南的咽喉要道,这条道路曾经每天有无数大吨位的矿车、煤车、砂石车隆隆驶过,常造成严重的道路拥堵。吴浩用12个字总结这段险峻山路的交通疏导要点:分段严防,昼夜死守,单边放行。“站在岗亭上,有利于觀察周边车流状况,能给往来车辆腾出转弯空间。堵车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两天一夜都在值守,一旦车辆疏通了,就一一敲敲车窗,叫醒司机发车。”
2009年,一名网友路过此地,拍下了两名矮寨中队的交警站在陡坡边木台上指挥交通的照片,让这支在悬崖上站岗的交警支队走红网络。有网友留言说:“我经常路过这条险峻的山区公路,每次都平安通过,真诚感谢这些兢兢业业的交警。”
在这一段山路的沿途,张贴着许多报警求助电话。遇到过往车辆司机和群众遇困,古道热肠的矮寨中队交警们总会倾力相助。他们的坚守与付出,亦换来暖心回应。
2022年12月的一天,吴浩徒步在矮寨坡执勤,突然下起瓢泼大雨。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从一辆白色私家车上下来,一通小跑奔向他,往他手里塞了一把雨伞。“当时虽然大雨滂沱,但心里热乎乎的。”吴浩感动地说。
2012年12月,被誉为“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精神坐标的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悬索桥建成通车,矮寨公路通行压力大大缓解,矮寨盘山公路“卸下重担”。自此,千丈峡谷,一桥飞渡,天堑变通途。
高桥飞架,山乡巨变,矮寨交警是见证人,更是建设者、参与者。
吴先林在队里被称为“背篓哥”。2008年到2011年,矮寨大桥处于施工关键期,上山下山的车辆增多,到了中午,交警常常不能下山吃饭。吴先林便用背篓背着盒饭,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把饭送上去,大家亲切地喊他“背篓哥”。
谈及亲身经历的变化,“背篓哥”语气自豪,饱含感情:“经过提质改造,砂石路变成了柏油路。危险路段加宽了,护栏修葺一新。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2021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升级为5A级旅游景区。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融为一体,每年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
2023年春运前,位于矮寨坡头的执勤营房投入使用。当初在绝壁上搭建起的简易岗台转变为集智慧化交通、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新型警务站,不仅成为视频监控盘山公路、矮寨景区等十多处重点路段的指挥中心,也成为为来往人员车辆提供服务的暖心站点。
多年来,矮寨交警三中队克服艰苦条件,创下31年无特大交通事故的“战绩”,其事迹精神被公安部赞扬为“矮寨交警精神”,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
岁月流转中,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矮寨交警精神”,也在代代传承中展示着湘西在新时代的奋进姿态!
(摘编自《光明日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