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新技术范式的硬核分析
2024-01-20高振南孙守领姜子豪
高振南,孙守领,姜子豪
〔1.安徽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3.安徽大学 哲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2021年是元宇宙(Metaverse)的世纪元年,此概念一经出现就受到了极大的热捧。有人认为,它将是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也有人认为,它是未来数字经济中最具前景的领域。客观地说,元宇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新兴科技的发展动向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但其中所包含的某些内容离成为现实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然而,资本和政策红利的纷纷涌入也似乎都在说明:“元宇宙”已经成为当下科技前沿的核心概念,新一轮的技术风潮正在掀起。但以元宇宙为技术“硬核”的技术范式能否在当下社会确立起来,还需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厘清其发展脉络,诊断其爆点引发的深层次原因。只有如此才能从学理上更好地透视本次“元宇宙”的浪潮,并深刻洞悉人类社会未来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 、元宇宙横空出世:新技术硬核的初显
“元宇宙”最早出现在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之中,主要是指人类通过“avatar”(数字替身)的方式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进行游戏、交友以及工作等交互的世界。它既是地球的数字孪生兄弟,也是人类世界的一种创造性复刻,就如同《失控玩家》中的“自由城”和《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从构词上看,“Metaverse”由希腊语中“Meta”(对……超出)和Universe(宇宙)的词根“Verse”组成,合意为对现实宇宙的超越,也就是创制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而运行的人造空间。虽然目前关于“元宇宙”的内涵还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但是回归到概念本质,可以认为元宇宙就是在传统网络空间基础上,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构建出的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并且,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类不仅可以进行日常生活的各种交互行为,也可以实现诸多现实世界中的不可能。2007年,美国加速研究基金会协调各学科的学者和行业领袖编写了一份28页的关于互联网未来的文件[1]110-118。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就已经提出了“元宇宙”这一概念,并指出了它应当包含四块基石:扩增实境、生命日志、镜像世界、虚拟现实。“在直观上,元宇宙真的有几分近似人类历史的终点,甚至一个无限完美的数字天国。 但它到底是极乐境,还是冷酷尽头?目前还无法给出定论。”[2]从元宇宙所包含的四块基石可知,“元宇宙就是互联网、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区块链、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孪生等互联网全要素的未来融合形态。”[1]110-118它大致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沉浸式体验。元宇宙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超越物理世界的真实体验。良好的沉浸式体验要求网络的即时响应(即低延迟性),以及玩家不受地点的限制,随时通过终端设备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两个平行宇宙间的来回“穿梭”。就像《头号玩家》里面的场景一样,男主角戴上VR头盔的瞬间,就好像经过时空隧道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通过控制人的全感官传输,使玩家产生沉浸式的体验,带来超越现实的震撼,从而让玩家更容易体验到自由自在的创造,释放无拘无束的天性。
2.社交网络。进入元宇宙的人都会获得一个虚拟身份,它与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是一一对应的,内置的社交网络使每个“居民”都能在元宇宙中进行活动和交流。这意味着元宇宙中的他者不再是传统游戏中承载功能和使命的NPC(非玩家角色),而是和自己一样从物理世界“穿越”到虚拟世界中的真人。居民之间可以聊天、互动、交友或组队完成任务等。
3.开放型创造系统。元宇宙世界的丰富性构建,离不开大量居民的创新创造。庞大的内容工程,需要开放、并引导尽可能多的居民来主导创作。但居民不是员工,不能规定时间、任务量及考核指标。但元宇宙中会有一套成熟的经济体系,建立对应完成任务的激励体系,从而调动居民加入创造的积极性。
4.独立的经济体系。不同元宇宙有各自不同的经济体系,基本要素包括:数字创造、数字资产、数字市场、数字货币、数字消费。元宇宙居民通过创造来获得资产,进而在“市场”完成交换活动。元宇宙经济是数字经济的特殊形式,既有物理世界传统经济系统的一般性特征,也具有超越传统经济的特殊性。
5.不同的文明形态。不同的元宇宙,可能形成不同的文明形态。这些不同的文明形态,反映了物理世界中文明的复杂性、多样性。正因如此,“居民”才能在不同元宇宙中享有不同的虚拟身份,游历和体验在物理世界中不可能体验的多元化不同人生。
从技术进化的角度来看,元宇宙的出现离不开当前各种新兴科技的聚合。从PC局域网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使用的沉浸感在逐步地提升,虚拟与现实的距离在逐渐地缩小,这为元宇宙的诞生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AR、VR、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成熟,为元宇宙的解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当技术进化围着一个又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3]34,一个新的技术时代也就将来临。在未来,“元宇宙不只是VR/AR和全真互联网,更是2040年之后人类的生活方式”[4],为未来人类的生存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虽然,与元宇宙相关的诸多技术在目前还不足以支撑其从理论走向现实,但随着多元主体不断地开发出独立的工具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各主体间的协同协议的制定并被广泛地接受,它将焕发出强大的现实效用。概而言之,以元宇宙为发展重心的技术攻关活动和各系统的协同活动将会在资本和政策红利的不断涌入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个以元宇宙为“硬核”的新的技术范式将在技术发展的变革和社会文明的接纳中逐渐被确立起来。
二、技术与社会的动态构建:新技术硬核的确立
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多西将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移植进技术革新的原理阐述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立足于自然科学的原理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模式。它在技术的宏观结构层面较好地说明了技术范式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技术演进的过程。但如果要具体地分析技术范式形成与转换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参与方式及其发挥的作用,不妨引进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借助其结构性思想打开技术范式的内部结构。
与科学研究中的硬核相比,作为技术范式结构“心脏”的技术硬核则更具复杂性。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性存在,而是一种兼具技术性与社会性的赛博格式(Cyborg)存在。
(一)技术硬核是一种复杂性的技术存在
技术硬核以技术群的形式存在,并限定了与其他技术耦合的方式。例如,在元宇宙中,如果将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视为其“硬核”技术。那么,深度学习、云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传感器等则为“保护带”技术[5]27。作为硬核的技术与作为“保护带”的技术在动态建构中形成新的技术范式、衍射出相关生产体系的技术标准;同时,它也决定了“保护带”技术的组成成分、地位以及聚合方式,即只允许与技术硬核适配的“保护带”技术在可能的技术范围通过差异化的技术组合满足技术需要[6]。
(二)技术硬核是一种复杂性的社会存在
一方面,技术硬核的建构要受到社会性因素影响。技术范式是技术群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技术发展、应用范式,虽然技术因素是其核心支撑,但它的形成、应用以及发展都必然受到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选择之中[7]。工程技术人员并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生存个体,而是存在于一定社会中的技术人。其思维方式、价值追求以及行为选择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而在技术范式形成和转换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做出的技术选择对核心技术群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正如美国社会学家韦斯特·罗姆所说:“我们的体制、我们的习惯、价值、组织、思想和风俗,都是强有力的力量,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我们的技术。”[8]另一方面,技术硬核的确立也需要特定时代中某些社会性因素的价值认同。刘易斯·芒福德曾指出,每种技术的出现都负载了特定时代的在资源特征、思维方式、经济诉求以及文化观念。例如,自来水笔的出现。“它有着橡胶或树脂做的内胆,金色的笔身,自动汲取墨水的功能,这一切都标明它是新生代技术的产物。后来它又采用了耐用的依合金笔尖,延长了笔尖的寿命,使人们无需频繁地更换。”[9]101-102可见,一个技术硬核是否能够在该技术时代站稳脚跟还必须获得社会性因素的价值认同。反观当下,元宇宙似乎正是迎合了人们增强现实的价值追求、去中心化的思维方式以及永续发展的经济诉求。因而,一个以它为基础的技术硬核可能正在形成。
毫无疑问,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多西的技术范式理论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为阐明当前元宇宙风潮兴起的原因提供了一个前进的方向,但如何真正洞悉到它火爆的原因还需要沿此方向寻找到能够抵达问题核心的可能路径。“因为技术不仅仅是技术,而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10],它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与其他存在相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贝尔纳·斯蒂格勒的“技术体系”[3]34思想或为阐明新技术硬核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的道路。在他看来,一种新技术的产生也就意味着一次技术的革新,而“每个时代都有其革新条件的范型,这些条件就是技术体系和其他体系相吻合的可能性。”[3]41换言之,一个新技术硬核的确立不仅要受到内在技术逻辑的支配,也要受到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多个系统的影响。
1.新技术硬核出现的内在技术逻辑。现代技术的发明虽然大多来源于科学发现,但它并不只是科学发现的发展和应用,还具有特殊的逻辑。“勒内·博瓦莱尔称之为‘扩散理性’”[3]38,即技术的发明虽然遵守因果关系,但也不是严格地遵守。技术的发明在极大程度上是经验的,并不需要一个先于应用的理论程式的引导,具有较强的偶然性;同时,它也可以根据类比的原则在特定的技术领域内将不同技术进行组合,进而促使新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群的产生。新技术硬核的诞生在内在逻辑上主要表现为核心技术群的变迁,也就是诸多新技术的发明与组合。例如,元宇宙的出现。最初只是《雪崩》中的一个假想性概念,但当游戏建模方式从游戏建模的2D时代过渡到3D时代时,游戏中物体愈发地具有立体感,玩家的沉浸式体验大幅度地提升,人们开始在游戏世界中建造这个想象世界。在未来,随着以AR和VR为代表的人机交互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多项技术与之不断地融合,它或将成为现实。
2.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效应推动技术革新,促成新技术硬核形成。斯蒂格勒认为,“没有投资就没有革新,投资的前提是具有流动的资本。为了调动资本,革新项目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3]42作为商人逐利的工具,资本在技术领域内的迁移,也就意味技术革新的重心将发生变化。原有技术领域在缺少投资的情况下,它的革新便会逐渐地减少甚至停止,继而促使原有的技术硬核被逐渐地放弃直至完全遗忘。而随着资本不断地涌入新的技术领域,大量的科研力量将开始聚集,一系列技术攻关活动将开始进行,技术革新的变换节奏和迭代周期将不断地加快,新的技术硬核开始聚合。映射当下,随着VR游戏平台Roblox、Facebook、微软、英伟达、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在云宇宙领域的布局,资本市场开始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元宇宙浪潮。在资本的牵引之下,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将对VR和AR、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人机交互等元宇宙的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攻关,不断实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突破与新组合,继而可能推动一个以元宇宙为核心的技术硬核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对元宇宙领域的倾斜也会助力其技术硬核的形成。例如,韩国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部发起成立了“元宇宙联盟”、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关于虚拟空间行业未来可能性与课题的调查报告》都将目标瞄向了未来向社会可能要提供的公共虚拟服务。这也就在国家层面间接性地推动一个新技术范式的硬核逐渐形成。
3.文化认同为新技术硬核的确立提供深厚的支撑。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以元宇宙为基础的技术硬核要想形成,还必须获得它的支撑。根据QuestMobile在2021年1月所发布的《2020“Z世代”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1月,‘95后’‘00后’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3.2亿,占全体移动网民的28.1%。”[11]这代人伴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导向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均受到了新兴科技的影响。通常不畏权威、追求社交认同、注重自我实现、愿意为知识和喜欢的一切付费。从需求层次来看,他们关于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保障,而精神层面的需求尚未得到高质量的满足。他们渴望被认可,持续追求新鲜的事物,不断地发挥潜能完善自身[5]43。然而,认同的实现既是一种自我的敞开也是一种他者的敞开。在这种敞开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共享与互助,进而带来了认同。在元宇宙中,共享和互助已经成为共同的价值观[5]44,这也就为以元宇宙为核心的技术硬核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奠定了价值观基础。此外,人的自我实现在元宇宙中也极端地便利化,也为形成以元宇宙为硬核的技术范式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元宇宙中,给用户提供创造工具,并提供分享平台,是其基础的组成部分。相较于物理世界中的创造——一个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想象实现过程,元宇宙中的创造只是一件和想象力有关的事情,其余所有的一切,软件都能帮你实现。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速度与可能,增强了人们与元宇宙之间的价值黏性。总体上看来,元宇宙的发生与发展极大地契合了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这种文化上的耦合为以元宇宙为基础的新技术硬核的确立提供了深厚支撑。
三、以新技术范式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催生新型文明样态
“每个技术阶段都大体上代表人类的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更重要的特征是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技术体系。”[9]101“技术是一切文明的基础,每一种文明都由某种特定的技术体系或技术范式相对应或相支撑,也被限定了该种文明的经济模式、社会状态和观念文化。”[12]如果技术范式发生转变,那么,必然也会带来人类文明的转向。安德鲁·芬伯格认为:“技术秩序不仅仅是工具的总和,而是不管使用者的意图是什么,技术秩序在事实上构造了世界。在选择我们的技术时,我们变成了我们之所是,而这反过来又形成了我们未来的选择。”[13]“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14]。技术范式转换的社会功能就是解蔽一种新的文明样态,即建构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新的生存样态以及新的社会样态。
(一)理论立足点的迁徙为经济的繁荣发展点亮新的方向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所具有的价值是人类的劳动所创造的,它是一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虽然商品的价格可以随着市场的波动而不断地变化,但是凝结于其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依然是价格变化的核心点。这种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支柱。然而,在元宇宙中,数字商品的价值与劳动已经不再成正比例的线性关系,而更多地是与人的精神认同相关。这一点与现实世界中奢侈品的定价相似。在使用价值上,LV的包和其他品牌的包并无区别,但两者的价格之所以能相差了数十倍甚至更多。其原因就是“认同的力量”[5]92。这种“认同的力量”所彰显的是对消费者某种精神需求的满足,它往往不会遵守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5]93。它在元宇宙世界中或将成为衡量事物价值之大小的决定性标尺。例如,在游戏Roblox中,虽然诸多商品只是由一些分辨率较低的像素所构成,并不具有现实的价值或使用价值,但是玩家们还是对其趋之若鹜。此外,由于“认同的力量”的原因,人们通常会将元宇宙中的数字分身等同于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人的存在可以通过VR和AR扩展到了元宇宙的虚拟现实中,元宇宙中的虚拟事物也可以通过VR和AR映射到人的现实生存世界,进而构建出数字之“我”和现实之“我”融合发展的生存此在,人们的价值体验模式将产生颠覆性改变。以《头号玩家》为例,主角在虚拟世界中购买特定道具,现实世界中拿到相应产品,进而在数字的“我”和现实的“我”的动态交互中感知产品所带的价值满足。由此,一种以“认同的力量”为导向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可能,并伴随数字之“我”与现实之“我”之间映射关系的不断优化而发展和壮大。
(二)生存理性的极大削弱使人们迎来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
“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符合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5]90这里所谓的“理性”在本质上是人之趋利避害的生存理性在经济活动的体现,就如同人的手在即将受到火的侵害时会主动伸缩。从避害的角度来说,对人最大的“害”莫过于死亡。它标志着此在在存在论上“提尽了存在的亏欠”“获得了整全”,他所内具的时间性已耗尽,“不能再作为存在者被经验到”[15];同时,死亡作为此在不再能在的可能性,在它悬临此在之际,解除了他与共在世界的一切关联,使其抽离个体回到存在之中。这种极端的情况使此在明白,“只要此在生存着,它就已经被抛入了这种可能性。”[5]347虽然此在知道死亡是难以逃离的,但他并不本真地确信自己的“死”,而是将死亡推延给他者,推迟到“今后有一天”,躲进常人的生活状态之中,以寻求一种在家的安定之感。然而,这种避“死”之害的生存理性将在元宇宙中被极大地削弱。时间和生命在元宇宙中具有无限性,生存或死亡无非就是一局游戏的开始或结束。人们可以通过数字替身的方式摆脱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限制、利用无限的资源和时间去创造和体验一切的可能,而无需顾虑太多。即使最坏的情况产生——数字替身消失,人们也可以重新来过。在一次又一次的终结和一次又一次的生存中,人们或将逐渐挣脱生存理性的束缚,直面死亡之害,开始将此在的本真之在收回自身,进而迎来本真的生存状态。
(三)经济发展的新朝向和本真生存状态的回归将引发新的社会文化
文化的本质是特指一切“人化”的事物。它包含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16]。伴随新经济发展可能的催生和人们生存样态的改变,它也必然会诞生出新的法相。虽然目前还不能对这法相做详尽的描绘,但它应具有的某些特征已经展现。
1.精神追求成为主导性的价值追求。在以Z世代为主的元宇宙社会中,虽然人们的物质生产水平离按需分配的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物质财富已经较为丰富、资源短缺的情况已经不再存在,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精神性的需求。他们并不关心事物商品,而是关心实物商品上附加的文化属性,即跟个人的感受、体验相关,和美、流行的趋势、朋友的选择相关,精神追求成为一种更为主导性的价值追求。
2.人的创造活动更具有源始性。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资源有限性和生存理性的束缚,人们更喜欢一种简单的创造——对已有的事物进行改造,而不愿进行源始性的自主创造。但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时代,这一切将被创造性地颠覆。它所内嵌的技术软件将为人的能动性创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极大地缩减创造所需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使创造成为一件只与人的想象有关的事情。无论是计划建造一座跨海大桥,还是设计一款智能设备,只需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可以完成。换言之,生存理性之束缚的挣脱和本真生存状态的回归,使人可以完全从自己的自由意志出发去进行设计活动。这种由己性的创造活动,极具源始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马克思所说的“自由自在的创造活动”。
3.共享成为时代趋向。在已经来临的科技革命中,社会结构进一步趋于扁平化。传统社会科层等级制逐步被打破,中间环节减少,沟通效率提升,资源配置优化,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同时,“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人们的私有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生产、生活资料的共享日益成为常态。”[17]在元宇宙中,创造成本的极大降低以及生产资料的共享,为人实现自由自在的创造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它内蕴的人与人之间极强的互联互通性和共享性,使人与人的关系日益呈现为一种共在共生、互利共赢的生存状态,个人与社会趋向“共在思维”。因此,人们在元宇宙中创造一切也就是在共享一切,共享将在人们自由自在的创造中逐渐成为时代的趋向。
四、结语
从科幻小说到电子游戏再到今天的虚拟世界,元宇宙似乎正在从一个虚幻的空洞概念走向现实的生活世界。“虽然针对新生事物的提出总是会经历一番唇枪舌剑的批判,但是从目前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看,元宇宙的出现就在不远的前方。”[18]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当某种新兴技术的发展适应了其本身固有的内外逻辑,它必将被确立为新技术范式的硬核,进而促使新旧技术范式之间发生变革,推动技术发展实现新的飞跃。与此同时,与新技术范式相适配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也将在新范式与旧范式的斗争中显露出应具有的一般特征。元宇宙就是在以AR/VR为核心的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对未来社会形态的一种大胆预测。它的提出、建构与应用势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并进一步指明未来产业和人类生活的发展方向。然而,新事物的出现也必然会带来新的无法预测的社会风险。随着元宇宙的逐步现实化,人类社会现有的认知方式、生存方式以及运行逻辑都将受到颠覆性的改变,生活世界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人们内心的空洞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恐惧可能会被不断放大,甚至更容易沉溺于元宇宙给人们所提供的“在家之感”以及现实的“荒凉之境”。因而,面对复杂多变的技术时代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代技术给人们所造成的一个巨大难题就是,我们并不立刻理解它的实际内容和它的深层变化,尽管我们不断地就当代技术采取决策,但是我们却越来越感到它们的结果是始料未及的,我们需要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所沉思,以期让人们穿过技术的密林,抵达生活的澄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