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对南海局势的影响与中国应对
2024-01-19张旭东简安琪
张旭东 简安琪
【摘要】迄今,俄乌冲突已持续一年有余,战火不仅给俄乌两国和周边地区造成破坏,其影响也在不断外溢,引起南海局势的变化。针对俄乌冲突,南海各声索国的立场不一。俄乌冲突对南海局势的影响体现在外交政策、双边贸易和能源开发等方面。为应对南海局势变化带来的冲击,我国有必要在多方面采取应对措施,维护海洋利益。
【关键词】俄乌冲突∣南海争端∣声索国∣舆论战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持续一年有余,不仅给交战两国和周边地区造成巨大影响,其影响也在不断外溢,引起南海局势的变化。在南海争端日益复杂化、政治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掌握南海声索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研判其政策走向,分析冲突对南海局势的具体影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促进我国的南海维权。
一、南海声索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
俄乌冲突爆发后,南海声索国迅速表明立场,多采取中立的态度,显示出各国在对于大国博弈中的审慎态度。
(一)越南
越南官方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很明确,即:面上顶住美国的压力,实际上变相支持俄罗斯。原因在于:第一,双边关系上,俄罗斯一直是越南最重要的防务伙伴。越南军队装备中,俄系占约80%。第二,越南与俄罗斯油气公司签订了在南海的勘探协议,以保障越南推进南海主张。第三,俄乌冲突并不损及越南实际利益,尽管有美国的唆使(如美国国务卿顾问串访东南亚),但越南不会选择得罪俄罗斯。
越南开始反思其外交政策,其国内精英普遍认为,越南与乌克兰处境相似,其精英与民众都认识到不能过度依赖美国而激怒中国 [1]。
此外,越南担心中国会效仿俄罗斯,使用“争议性”借口(俄罗斯的“反纳粹”,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南海采取类似的军事行动或“灰色地带行动”。美国也抓住这种心理,大肆渲染,拉拢南海声索国“抱团”对抗中国。
(二)菲律宾
菲律宾的官方表态仍保持中立的态度,主要集中在关切在乌菲律宾人的安全,同时呼吁和谈,谴责战争。
菲律宾作为美国的正式盟友,其表态中规中矩。菲律宾驻美大使罗穆亚尔德斯作出的“若美国参与,那么菲律宾将开放基地等设施”表态,可以看作是一种安抚。从联合国会议投票看,菲律宾并未实际对俄制裁。
近年来,菲律宾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较好,比如:俄罗斯捐赠新冠疫苗,签订在南海的油气勘探协议等。两国的防务关系密切,但经济联系不足,俄乌冲突难以影响菲俄双边关系[2]。
总体上,菲律宾认为应该吸取乌克兰的教训,避免成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3]。这一认知与越南趋同,也反映了其他声索国的心理变化。
(三)马来西亚
针对俄乌冲突,马来西亚总理伊斯梅尔·萨布里表示,他对乌克兰遭遇感到“难过”,马来西亚关注在乌国人的安全,呼吁两国尽快达成和平共识。马来西亚外交部发布的两次声明,表示马来西亚对乌克兰冲突升级“严重关切”,并强烈敦促“有关各方”立即采取措施。
马来西亚的表态也很中立,但馬来西亚国内有声音呼吁减少俄罗斯武器采购,甚至直接抵制俄公司参加武器展览。此外,马来西亚也有对中国打破东南亚平衡局面的担忧。
(四)印尼
2022年2月24日,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在推特上发表推文,表明其中立态度。印尼政府和外交部发表的官方声明称,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宗旨与原则。拒绝对乌克兰的军事攻击。
印尼的官方表态深刻体现了其一贯的平衡外交作风,既在道义上迎合国际主流观念(如赞成联大决议),又不直接得罪俄罗斯(如声明没有明确点名俄罗斯)。
印尼于2022年主办了G20峰会,乌克兰此前曾敦促其在G20峰会期间讨论俄乌冲突,美西方国家也要求将俄罗斯排除在本届G20峰会之外,但印尼仍按惯例向俄罗斯发出了邀请,并坚持将峰会主题聚焦在经济和气候等议题上。
近年来,印尼有意加强了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2021年6月,印尼贸易部长访问俄罗斯,并与欧亚经济联盟负责人举行了会晤,促进印尼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贸易。在国防方面,印尼在武器进口上较为依赖俄制武器,去年印尼参加了首届东盟-俄罗斯海上演习,表明印尼不会站在俄罗斯对立面。
二、俄乌冲突对南海局势的影响
俄乌冲突持续时间已不短,不仅重塑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其影响也在不断外溢[4],引起了南海局势的变化,具体将表现在外交政策、双边贸易和能源开发等方面。
(一)外交政策上
在外交政策上,南海声索国普遍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应该吸取乌克兰的教训,避免成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美国趁势大肆渲染中国将会在南海采取军事行动。预计各声索国将采取更加中立务实的外交政策,不在中美间“选边站队”。但预计美国将加大在南海的介入力度,拉拢南海声索国“抱团”对抗中国,如组建南海声索国联盟、多国海上巡逻执法等;怂恿其采取激进措施,如提起又一桩南海仲裁案。
(二)双边贸易上
在双边贸易上,美西方的对俄制裁直接影响到俄罗斯与南海声索国的双边贸易,特别是在军事装备方面。尽管俄罗斯可能试图与南海声索国产生更多的联结以扩展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但美国可能援引其《制裁美国对手法》对南海声索国进行制裁,逼迫其与俄罗斯划清界限。此外,南海声索国也在考虑军事装备的多样性,寻求其他备选方案。
(三)能源开发上
在能源开发上,俄乌冲突对世界能源的供给和需求都产生较强的持续性冲击,已经影响到全球能源格局,世界各国油气价格攀升,且化石能源价格将持续较长时间处于高位震荡。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技术水平以及可普适性的提升,南海声索国认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并开始布局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俄乌冲突爆发后,越南吸引到了美国Gen X Energy公司和全球风能理事会对其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菲律宾也发布了海上风电路线图。海上风电在宣示海域主权、推进海洋主张等方面也发挥重大作用。越菲两国发展海上风电,不仅能产生实际的能源效益,对其南海主张也是一项潜在的支持。
三、俄乌冲突背景下的中国应对
南海问题本就复杂,俄乌冲突的外溢影响将导致其进一步政治化、多元化和国际化[5],对我国的南海维权不利。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应对俄乌冲突对南海局势的影响,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一)总体策略
在俄乌冲突日渐白热化之际,我国应继续占据道德高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思想,加强与南海声索国的交流沟通。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上与南海声索国深化合作,争取其宏观上在中美竞争中保持中立,微观上谨慎处理与我国在南海可能的潜在冲突。在俄乌冲突这一敏感时期,对南海声索国释放善意信号,进行安抚,避免对其产生刺激,引发南海局势进一步动荡。
此外,还需坚持底线思维,警惕南海声索国与域外国家串联,通过发展海上风电实际推进岛礁建设。密切关注南海声索国的海上风电项目,特别注意其项目选址,以及存在南海域外国家企业与南海声索国开展海上风电合作的可能性,需要总结现有的各国海上风电海外投资项目的详细情况,积累情报,以备未来反制之需。
(二)宣传场域
第一,利用各种渠道,努力强化南海声索国对外交政策的反思。在官方、智库、媒体、学术等不同场域,强调中国不允许“乌克兰悲剧在身边重演”等观点,对各声索国敲打警告。
第二,针对南海话题,充分利用宣传资源,引导国内媒体和公众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言论的蔓延和发酵,以避免国内舆情引起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第三,在俄乌冲突的舆论战场域,乌克兰通过互联网采取了新策略和新战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新范式有可能被南海声索国学习和借鉴,并运用到与我国的南海话语权争夺中。鉴于此,我国需要特别注意网络安全问题,特别是涉及南海的网络舆情。一方面,有必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防范境外对我国的网络攻击和渗透,积极防范信息战,加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提高网络监测和反制能力,减少信息泄露风险;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对网络自媒体用户(特别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头部账号、大V等)和社交平台的引导和监管,打击不良信息和谣言,维护网络空间健康发展。
(三)法律路径
以法律作为维权武器,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协商与谈判。密切关注俄罗斯与越南、菲律宾两国南海油气勘探协议的执行情况,适时以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亟需我国的战略支持为契机,要求俄罗斯退出或减少南海油气勘探业务。
(四)情报方面
俄乌冲突对南海的影响是广泛的,需要全面掌握南海域内和域外利益相关方的立场和倾向,并研判其未来可能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战略等。因此,相关情报的获取和积累便是关键。有必要完善情报收集网络,探索情报获取新渠道,加大对开源情报的重视力度,以期及时跟进相关事态发展,并制定有效预案。
四、结语
随着战事升级,俄乌冲突的影响不断外溢,蔓延到南海地区,对南海局势造成不小的震动。南海声索国的立场以中立为主,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卷入大国竞争中。俄乌冲突已经在外交政策、双边贸易和能源开发等方面引起南海局势的变化,南海声索国在思考下一步的出路和解決方法。对于我国来说,俄乌冲突带来的南海局势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俄乌冲突导致美西方政治经济影响力和国际软实力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有必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扩展我国在南海地区的战略空间,获取实利。
参考文献
[1] Hoang Thi Ha.The Russia-Ukraine War: Parallels and lessons for vietnam, fulcrum[EB/OL]. [2022-12-15]. https:// fulcrum.sg/the-russia-ukraine-war-parallels-and-lessonsfor-vietnam/.
[2] Joshua Bernard Espe?a.How the Russia-Ukraine War will impact Philippines-Russia relations, the diplomat[EB/ OL].[2022-12-23]. https://thediplomat.com/2022/03/howthe-russia-ukraine-war-will-impact-philippines-russiarelations/.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