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01-19叶李仙莆田市第一医院福建莆田351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3期
关键词:传导心电图效能

叶李仙 莆田市第一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医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中选择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和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高(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各类型检出率均比常规心电图高(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较高,同时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升高,为医生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冠心病在临床中属于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最为常见并发症为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心脏传导受到阻碍后,引起节律、搏动频率异常导致,而冠状动脉因血小板聚集后容易出现粥样硬化,诱发胸闷、心慌及气短等症状,猝死风险增加[1]。目前,临床常通过药物来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以采用有效的技术准确诊断对疾病改善尤为重要。临床上常采用心电图检测初筛冠心病,该检测方法可将患者心脏心动周期中的电活动变化良好展示出来,但常规心电图展示局限性较大,仅能记录静息心电情况,对偶发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等症状难以正确检测。有研究显示,动态心电图可长时间无间断地将患者心脏电生理活动进行收集,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出率升高[2]。为此,本文从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中选择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中选择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71例;年龄55~74岁,平均(65.79±4.25)岁;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44例、高脂血症47例、高血压病59例。本次研究在实施前已经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与《内科学》[3]中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相符,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心肌标志物确诊;②具有完整、真实、有效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③精神及认知正常,能够采用普通话进行沟通者。排除标准:①研究前30d服用对ST有影响药物者;②属于先天性心脏病者;③伴随癫痫等疾病者。

1.2 方法

150 例患者均接受DMS300-4A 型动态心电图[生产厂家:迪姆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证号:京械注准20172070207]及ECG-1210型常规心电图[生产厂家:深圳邦健生物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证号:粤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10203号]检查。

常规心电图检查:指导患者体位取仰卧位,积极与其沟通使其以精神放松的状态接受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将心电图机增益设置为100mm/mV,纸速设置为25mm/s,让心电图基线尽可能维持平稳状态,保证检测准确。

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前,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并指导其开展适当运动,为医护人员观察状况提供便利。使用常规心电图将检查排除导致ST-T段变化的因素,且在患者检测部位涂抹酒精,防止皮肤干燥,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将肢体导联电极与加压肢体导联粘贴于其胸前皮肤,在患者左右两侧肋缘下方1cm锁骨中线位置放置肢体导联电极,在胸骨柄第2肋锁骨中线位置放置加压肢体。提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配戴记录仪的相关事项,如果有不适感出现,需及时记录,并予以相应的解决措施。24h后将记录仪取下,在计算机中输入内存卡数据,通过信息处理和人工校正处理后对患者心电活动直观分析,综合分析数据并予以诊断。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均来自3名影像科经验丰富的医生,如果在分析影像学结果时有争议出现,则需深入协商和探讨,最终获得统一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其中心肌缺血包括有症状与无症状;心律失常包括房性逸搏早发、房性逸搏二及三联律、房性逸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及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房性逸搏;②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以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各项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并采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或连续校正χ2检验,P<0.05提示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不同检测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中的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高(P<0.05),见表1。

表1.对比不同检测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中的检出率(n=150,n/%)

2.2 对比不同检测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房性逸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类型检出率均比常规心电图高(P<0.05);两组其余类型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不同检测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检出率(n=150,n/%)

2.3 对比不同检测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效能

150例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其中心肌缺血有121例,无心肌缺血有29例。经常规心电图检测显示,150例患者中心肌缺血有91例,误诊30例;无心肌缺血有17例,漏诊12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测显示,150例患者中心肌缺血有114例,误诊7例;无心肌缺血有24例,漏诊5例。经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见表3。

表3.对比不同检测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效能 (n=150)

3.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病发群体以老年人居多,其病因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闭塞或狭窄诱发心肌缺氧缺血。该疾病以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等为主要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生命质量大幅度下降。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可准确诊断出病情严重程度、疾病部位等,但由于该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检查,使用的造影剂会损伤患者的身体,且检查费用昂贵,不适合普及应用,所以还需寻找出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检测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图检测技术随之进步,成为冠心病常见检测方式之一,可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予以明确。以往常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虽有一定效果,但检出率与诊断效能与预期不符。有研究指出,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可提升检出率,增强诊断效能[4]。为此,本次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作对比。分析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比对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房性逸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类型检出率均比常规心电图高,侯娜[5]的研究结果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似。这主要是因为,动态心电图为24h同步检测仪器,可持续性监测患者的ST段下移的发生频次与幅度,可见均大幅度提高,且持续时间延长,显示心肌缺血缺氧程度更高,能够明显提示心肌缺血的实际情况,所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升高[6]。同时该项技术能够连续性24h对患者心电活动全部信息进行记录,使医生能够对ST波段变化情况有准确了解,进而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和程度得到定量评估,隐匿性心律失常以及快速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有效识别,最终心律失常检出率大幅度提高。

本次研究中,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患者。这主要是因为,常规心电图对患者心电活动信息变化的记录仅有10s左右,而动态心电图则可记录24h的变化情况,使一过性心肌缺血漏检现象减少或避免,进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不足得到弥补,所以获得更高的诊断价值[7]。同时,又因为房室交界处心肌室壁会有自主性节律变化出现,常规心电图无法有效反映,而动态心电图在长时间的记录中可将节律性的改变幅度良好呈现,促使诊断价值更高[8]。但经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也存在一定不足,其记录的导联受到限制,只能记录2、3个[9]。因此,动态心电图虽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不能完全替代常规心电图,在今后的诊断中可两者联合使用,相辅相成,增强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简单快捷的检查方式之一,可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同时诊断效能理想,为疾病早期诊断与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传导心电图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