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传奇故事(六)

2024-01-18作者胡松涛

湘潮(上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长征

作者|胡松涛

无字天书有字书,化作雄文千百篇

毛泽东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

有些知识和文化写在书本上,这是有字之书。更多的是无字之书。无字之书或无字天书是镌刻在大地深处的学问,是潜伏在具体实践中的知识,是还没有写在书本上的文字。

“读万卷书”是中国历代学子孜孜不倦的追求。毛泽东有着奇妙的阅读有字之书的经历,在青年时代就实现了“读万卷书”的梦想。

毛泽东少年嗜书,熟读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青年时代,他开始接触梁启超等维新派的著作;1912年秋,毛泽东阅读《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后,下定自学的决心,背着家人从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退学,寄居在长沙湘乡会馆,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读书。图书馆一开门他就进馆学习,一直读书到闭馆,只有中午出去买两块烧饼做午饭。他1936年对斯诺谈起过这段生活时说:“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本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毛泽东形容自己那段时间进了图书馆“就像牛闯进了菜园子,初尝菜味,大口大口拼命地吃”。他认为这是他学习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半年。在图书馆自学半年,风雨无阻,一天不缺,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

毛泽东养成了读书的嗜好。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他是一师图书馆的常客。他第一次到北京“打工”,做过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他在井冈山打仗时,专门派部队到山下搜罗报刊。长征中,他行军读书,躺在担架上读书,休息时别人比赛捉虱子,他在一边读书。长征到陕北后,他牵头成立读书小组,集中精力阅读马列的书,读军事著作;他提议在延安建立中央图书馆,并在窑洞里建立了自己的藏书室。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读书就更为方便了,他甚至提出要把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的所有图书都配置起来……

“现在被书迷住了,我这一辈子想把二十四史都读完。”毛泽东曾这样说。《二十四史》他通读了,许多卷读了不止一遍,还留下大量的批注。《资治通鉴》他也读过十几遍。

金圣叹推崇的“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甫律诗》《西厢记》《水浒传》,以及史传和诸子学说,毛泽东从小读到老,如数家珍。明代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毛泽东烂熟于心。清代“两大奇书”《儒林外史》和《红楼梦》,都为毛泽东所喜欢;他把《红楼梦》视为中华民族为数不多的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毛泽东常常把古典著作的故事、人物、观点和语言,引入自己的诗文和话语中,另辟新境,阐发自己的思想。延安时期,毛泽东对贺龙和徐海东两位将领说:“中国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毛泽东说得有道理。这三部小说,从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三国演义》说的是政治(官场和战场)中国;《水浒传》说的是民间(底层)造反的中国;《红楼梦》说的是贵族(上层)的中国。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读有字之书最多的那一部分人,连许多偏僻之书都读到了。他晚年幽默地说:“我是中了书的毒了,离不了书。”

毛泽东更有同时代大多数共产党人所不具备的读无字之书的经历。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1917年七八月间,毛泽东和同学萧子升利用假期,身上不带一文钱,到湖南五个县“游学”,行程九百余里;1918年春,和蔡和森一起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游历半个多月。这些游历,使他深入民间,见识三教九流,看到一个书本之外的中国。

毛泽东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来源——无字天书。他注重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了解,注重实践,掌握了问题来源渠道和思想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比那些读许多“本本”的同志更贴近实际。他把广阔的社会舞台当作“大学校”,善于深入基层读无字之书,善于调查研究,他说“开调查会……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

在革命同志热衷于去苏联学习、在大城市闹革命的时候,当别的同志在书桌前拿着“本本”“抄作业”指挥革命的时候,毛泽东迈开双脚,走向山河大地,走向田野,走向社会课堂,走向了开阔。据中共早期党员郑超麟说,1927年,共产国际准备找一个同国民党关系密切的人选代替陈独秀做总书记,毛泽东也有资格争取总书记的位置,可是在1927年初他不留在武汉活动去争取这个位子,而是去了湖南调查农民运动。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国大地上的无字之书。

“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从井冈山到瑞金苏区,毛泽东多次利用战争的间隙搞调查研究。他说:“解决土地问题,调查农村阶级情况和国家情况,提出完整的土地纲领,对我来说,前后经过十年时间,最后是在战争中、在农民中学会的。这就是说,要对一个国家的情况了解清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 毛泽东书法作品《长征》

毛泽东注重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然而颇为可惜的是,从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起,到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为止,他亲手从农村收集到的材料,仅剩下11篇:《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分青和出租问题》《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田后的富农问题》《两个初期的土地法》《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这是毛泽东阅读无字之书的部分成果。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许多调查报告没有保存下来。他惋惜地说:“其中最可惜的是,1927年春天在湖南做的长沙、湘潭、湘乡、衡山、醴陵五县调查,因许克祥叛变而损失;1928年春天在井冈山做的宁冈、永新两县调查,因井冈山失守而损失。”但这些幸存下来的篇章,也是那一代领导人中最为丰富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正像马克思在一封书信中所说的那样“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王明等人,终是纸上所得,未有自身体验,硬是把外来的“本本”套在中国的现实上,难免水土不服。

“我们的书蠹,他们知道罗马,希腊,德国,法国和俄国的历史,社会问题以及文化,但对于五里以外发生着的事情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怎么办。”毛泽东读无字之书,是用脚丈量文化版图,是向山河问道,是拜社会为师,是为时代把脉,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而谛听深层的历史和现实的哲学,懂得世情国情,掌握党情敌情,培育实事求是精神,窥得一份天机,识得民族精神的密码,获得江山之大助。

毛泽东是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集大成者,他把有字无字之书化成自己的血肉与智慧,化成智慧的文章与思想。他说:“我写的文章就是反映这几十年斗争的过程,是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不是凭自己的脑子空想出来的。先要有人民的革命斗争,然后反映在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既然有人民革命斗争,就产生要采取什么政策、策略、理论、战略战术的问题,栽了跟头,遭到失败,受过压迫,这才懂得并能够写出些东西来。”

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互激荡,铸造出毛泽东的人格气象;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彼此琢磨,成就了文章大家毛泽东。革命、江山与历史典籍精神遇合处,生发生命感悟和革命感慨,毛泽东或大块文章,或横槊赋诗,奇文、奇诗、奇书由此而生,即使是他那些朴实直白的文章,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奇句子。这里略举几例:

井冈山上,毛泽东概括出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文采与思想齐飞,解放了古老的兵法,也解放了革命战士。美国人基辛格认为,毛泽东的“十六字诀”实际上颠覆了古往今来的胜败标准,颠覆了自孙子和克劳塞维茨以来的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所制定的胜利与失败的标准。如果没有读井冈山这本无字之书,没有率领弱军与强大敌人周旋的战争实践,总结不出来这“十六字诀”;如果光有打仗经验,而没有阅读有字之书获得的学养与文采,也不会写出这种半诗半歌、半顺口溜的谣谚体“十六字诀”。

二万五千里长征,其艰难险阻与危险程度远远超过孔子周游列国,超过司马迁写《史记》前的游历采访,超过了以往任何军队的跋涉征程,这是一趟出生入死的“行万里路”。毛泽东说: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凌云健笔纵横,在词采飞扬中展现出万里长征的全部意义。这段内涵宏富、情感丰盈的文字,从《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单抽出来,就是一篇精妙的散文。至今为止,写长征的文章众多,没有比这一段更波澜、更具张力、更充满生命力的文字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如果没有毛泽东这段“长征叙事”和《七律·长征》,如果长征的记忆仅仅是跟着走,“长征”的样子可能在人们的心中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了。

遥想当年,孙武总结春秋列国成败得失,写出兵家圣典《孙子兵法》13篇。毛泽东经历革命根据地的胜仗败仗,以及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之后还研读《孙子兵法》《战争论》等中外军事著作,这些沉甸甸的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被毛泽东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思考,于是就有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毛氏“战争论”。

陈云说,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我们党里头没有第二个人写出这样好的著作。这是了不起的功绩”。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在美国的胡适总想弄清一个问题:毛泽东为何能够带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他找来毛泽东的论著阅读,有所感觉,有所发现。1951年,胡适建议蒋介石多读一点近年中共出版的书报,他特别提到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这部著作“最可以看出毛泽东以文人而主持中共红军的战略”。胡适看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选集》作为国之“重器”和党之重典,陆续出版四卷。这是一部大书和奇书,她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从弱小走向壮大,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其中蕴含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乃至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评价这部散发着毛泽东独特的生命气息和文化基因的著作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毛泽东把他的著作归功于人民,展现出其为文章巨公、著作大家的胸襟情怀。这正如王国维所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诗言志,歌咏怀。毛泽东的“业余”爱好是写作诗词,元气足得不得了,横空出世,写成了诗坛“昆仑”。1925年,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描绘出了一个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由世界;同时,连绵不断的一串成语、熟语又透出“接地气”的样貌。王蒙说,他青年时代读到这首词“找到了青春的感觉,秋天的感觉,生命的感觉”“青春原来可以这样强健,才华原来可以这样纵横,英气原来可以这样蓬勃,胸怀原来可以这样吞吐挥洒”。

一曲《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初——红军东进抗战的历史关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站在群山之上,展千百年历史画卷。上阕,俯视并赞美锦绣中华宛然美女般“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出“江山如此多娇”之叹。下阕,通过点评几位史诗般的历史人物把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娓娓道来,以吞吐六合、上下千古的气度,对话天地与历史,推倒一世豪杰,推崇“今朝”之“风流人物”。可谓横绝千古,气象万千。古老历史造就的深邃的历史胸怀,美丽深沉土地培养的宽阔目光,唯人民独尊意识打造的群众史观,身为草莽而心在庙堂的创世意识,枪杆子笔杆子横扫一切的伟大气象,在这首词中水乳交融般完美体现,呈现出自然美、历史美、英雄美、今朝美、雄心美等“美美与共”的美妙意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文化的豪迈气质和博大精神。

奇妙的是,这首写在一个历史关头的词,首次发表在另一个历史关头——国共重庆谈判中。《雪》降重庆,卷起千堆雪,在雾都引发一场“雪战”,成为一个文化事件。如今,毛泽东的“雪”早已湮没了当年的人喧马嘶,一切归于他所营造的大美诗境中……

猜你喜欢

长征
长征七号蓄势待发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长征建奇功 改型更辉煌
长征七号——让长征火箭实现脱胎换骨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路上与您同行
一路长征一路歌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长征六号发射成功一箭20星创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