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气候特征与成因
2024-01-17刘英豪解明恩秦才江
刘英豪,解明恩,秦才江
(1.元江县气象局,云南 元江 653300;2.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4)
萨王纳(Savanna)又称热带稀树草原,是一种阳生、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而大致均匀、稀疏散布着耐生、矮生、稍为直立的乔灌木的植物群落,是热带较干燥地区的一种典型景观,具有极其独特的群落外貌[1]。萨王纳作为热带干旱地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多年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混有耐旱灌木和稀疏的乔木[2]。萨王纳的形成主要分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成因[3],如非洲中东部、美国加州南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印度、缅甸等地属于地带性形成的萨王纳[4-6]。中国热带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西南河谷和海南岛西部地区[7]。处于云南哀牢山东侧的元江流域和滇北的金沙江流域,因地形封闭且受焚风效应影响,气候干热,在大气环流和局地小气候影响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8-9],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稀树灌草丛(河谷型萨王纳),被誉为“中国的萨王纳”[10-13]。
1 研究区概况
元江干热河谷地处云南省中南部,位于红河中上游,处于23°19′N~23°55′N,101°39′E~102°22′E,海拔在900 m以下,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热带水果产地。元江干热河谷地段位于元江干流,为滇东高原区和云岭的分界线,流域内主要干支流呈扇形分布。元江干流全长约1 140 km,中国境内干流长680 km,北邻金沙江流域,西与澜沧江以无量山为分水岭,东接南盘江流域,南面与越南接壤。元江流域面积7.9×104km2,国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84×108m3,全程天然落差2 519 m,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从上游到下游主要涉及大理的巍山、祥云、弥渡、南涧,楚雄的双柏、南华、武定、禄丰、元谋,昆明的安宁、晋宁,玉溪的新平、元江、易门、峨山,红河的蒙自、个旧、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屏边、河口、建水、石屏等多个州、市、县。通常所说的元江干热河谷指的是戛洒—蛮耗河段,河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南北纵列高山深谷地形,大部分属山区或半山区,平地面积不足5%[14]。20世纪开始人口剧增,毁林开荒造成山地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干旱多发,人居、生态环境退化。20世纪80年代区域开发引进人工灌溉技术,实行森林非消耗开发、水电资源、河谷土地资源的深度组合开发,干热河谷开发向适水综合农业开发方向发展,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元江县位于干热河谷坝区,常住人口为195 64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
相关研究表明,干热河谷地区农户的生活受到当地气候环境与生计成本的双重影响。为了适应干热河谷的气候环境,农户大都选择以种植多季节蔬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周边打工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元江干热河谷是中国环境问题最严重、人地矛盾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干热河谷,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和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使得非农业人口大量增加。在西南地区整体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的宏观气候变化背景下,干热河谷区气温和降雨变化显得尤为突出,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敏感脆弱的生态系统,使得气温和降雨对萨王纳景观的驱动作用显著[15]。
前人已从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气象学等方面对西南干热河谷,进行了研究[16-27],得到了许多有益结论,但针对元江干热河谷的气候学研究偏少。本文利用元江国家基准气候站(101°58′06″ E,23°37′56″ N,506.8 m)及周边气象站观测资料,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元江干热河谷的萨王纳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以期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
2 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气候特征
2.1 热量资源
元江国家基准气候站(以下简称元江站)最新气候资料(1991—2020年)统计发现,元江站年平均气温24.1 ℃,居云南之首。云南年均温排名前10位的高温地区依次为元江24.1 ℃、河口23.6 ℃、元阳22.8 ℃、景洪22.9 ℃、勐腊22.0 ℃、元谋21.6 ℃、巧家21.2 ℃、瑞丽21.0 ℃、红河20.9 ℃、景谷20.8 ℃。元江是云南省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也是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之一,热量资源极其丰富[28-30]。按中国气候带类型的划分标准,元江河谷属北热带(热带北缘)气候类型[31],是除金沙江流域元谋“飞地”外,云南乃至全国热带气候区延伸的北缘区域之一。
元江全年各月气温居高不下(图1),气温年较差12.7 ℃,与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相近,属中国气温年较差小值区。气温高值期出现在雨季开始前的5月,冬暖特征明显。元江日平均气温稳定≥10 ℃的年活动积温达8 798.9 ℃,是云南年活动积温最高和维持最长的地区,全年日均温≥10 ℃日数为365 d;日平均气温稳定≥18℃的年活动积温为6 770.2 ℃,常年始于3月2日,止于11月14日,属云南最典型的高原河谷热区[31]。元江年平均地面温度28.3 ℃,极端最高地面温度80.4 ℃,两者均保持了云南最高纪录。年无霜日364 d,几乎全年无霜,是云南无霜期最长的地区之一(元江、元阳、河口、景洪、勐腊等地年无霜日≥350 d)。
图1 元江基准站历年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表1为元江站近10年的高温日数统计。2013—2022年元江日极端最高气温≥35 ℃以上的年平均高温天数为115 d(占全年的31.5 %),居云南之冠,高温炎热天气出现频繁。2019年高温天数突出,多达149 d(占全年的40.8 %)。除12月外,元江各月均有35 ℃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高峰期集中在4—6月。2021年5月23日出现44.1 ℃的极端高温,距云南极端最高气温纪录仅差0.4 ℃(元阳44.5 ℃,2014年5月18日)。
表1 元江基准站近10年高温天气日数
2.2 水分资源
元江站年平均降雨量802.3 mm,属云南少雨区之一,是云南典型的河谷半干旱区。降水量年际变率大,最大年降雨量1 211.3 mm(1968年),最小年降雨量375.0 mm(2019年),相差836.3 mm,是云南降水量年际波动幅度较大的地区。降水量的月际变率也大(表2),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半年(5—10月),累计雨量632.3 mm,占全年总雨量的78.8 %,干湿季分明;降水高峰期出现在7月(140.9 mm),低谷期出现在12月(14.6 mm)。
表2 元江基准站历年月平均降雨量、日照时数
元江年平均相对湿度67 %,与金沙江流域的元谋、华坪、宾川等地同属云南大气相对湿度较小的地区,是滇南地区(24°N以南)湿度最小的地区。终年气候干燥,春季和夏季尤为突出,极端情况下相对湿度甚至不足10 %。元江年蒸发量2 592.7 mm,仅次于元谋(3 094.1 mm)、东川(2 993.7 mm),是云南蒸发较旺盛的地区之一(大于红河、元阳、个旧、建水、蒙自,居滇南地区之首)。
元江年干燥度达3.3,小于元谋(4.8)、宾川(4.6)、东川(4.0)等地,是云南较为干燥的地区之一。元江蒸发量和干燥度存在明显的月际变化,高值期出现在雨季开始前的3—5月,低值期出现在干季的12月。元江年潜在蒸散量≥2 50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降水量减去蒸发量)≤-300 mm,是云南4个典型负值区(元江、元阳、元谋、宾川)之一,大气水资源相对匮乏[32]。
2.3 光照资源
元江站年平均日照时数2 308.4 h,日均光照时间6.3 h/d,年日照百分率52 %。因受地形影响,年日照时长虽少于云南日照最多的金沙江流域的永仁、华坪、元谋、宾川、大姚等地区,但仍属滇南日照最多的地区之一(元江、蒙自、景洪、双江、澜沧、耿马等地)。元江站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月际变化(表2),日照最充足时段出现在春季3—5月,受云层和降雨的影响,盛夏7月日照最少。元江的春季和秋季日照时数属全省的大值区,光照充足。
元江站年总辐射量≥5 500 MJ/(m2·a),属云南及中国太阳辐射较强地区之一,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总云量58%,云层遮盖少,属滇南地区的小值区(元江、石屏、建水、开远)。年晴天日数65.2 d,属滇南地区晴天日数的大值区(元江、石屏、建水、开远、蒙自)。
综上所述,元江干热河谷热量富裕、水分欠缺、光照充足。萨王纳气候特征表现为气温高、降雨少、湿度小、蒸发大、日照足,属北热带半干旱气候类型。
2.4 气候季节
元江春季始于1月1日,止于3月10日;夏季始于3月11日,止于11月19日;秋季始于11月20日,止于12月31日。元江是云南夏季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地区,夏季及热带风光浓郁。元江河谷(含元江、元阳、河口)是中国大陆35 ℃高温天气来得最早、日数最多的地区[30]。根据中国气候季节划分标准[33]的计算,元江干热河谷属云南无冬区,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与滇中及滇南地区四季如春气候明显不同。夏季236 d、春季69 d、秋季60 d、冬季0 d,是云南夏季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跨越9个月(表3)。
表3 元江气候季节各月平均日数
2.5 气候舒适度
根据气候舒适度标准计算及分级[34],元江站总体气候炎热,尤其是4—10月,不适宜旅游和居住。但冬半年11月至次年2月的4个月内,“凉爽”和“舒适”等级占主导,适合冬季避寒康养。元江是云南及中国冬季(12月—次年2月)著名的避寒胜地及康养旅居之地,也是云南著名的冬季热区及经济作物种植区。
2.6 气候变化
对元江站建站至2022年主要气候要素的年际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发现:1954—2022年,元江年气温、年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年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弱的暖干化特征;元江≥10 ℃年活动积温呈弱增加趋势,气温日较差呈增大趋势;元江年气温在2007年发生了增温突变,降水量则在1986年和2008年发生由升到降的突变。这与相关学者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35-36]。
3 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气候与其它热区的比较
3.1 热量条件
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热带季雨林气候),日温差大,湿热;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热带季雨林气候),日温差小,湿热;元江干热河谷(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日温差大。从年均温、极端最高气温、≥10 ℃活动积温等3个要素的对比发现(表4),元江绝大部分数据优于其它热区,热量资源相对更丰富。
表4 3个热区的热量条件对比
3.2 炎热程度
历史上,中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吐鲁番(东坎48.3 ℃,2001年6月21日)[30]。与元江热带草原气候不同,新疆吐鲁番为温带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元江极端最高温与吐鲁番尚存差距,极端高温炎热程度不及吐鲁番,但元江≥35 ℃炎热天数较多,夏季(日均温≥22℃)日数明显多于吐鲁番(表5),元江高温炎热期明显长于吐鲁番。
表5 不同炎热地区相关气象数据
3.3 典型干热河谷
选取云南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的2个代表站华坪(1 228.7 m)、元谋(1 121.8 m),与云南元江流域的2个干热河谷代表站元江(506.8 m)、元阳(312.2 m)进行比较(表6)。总体而言,因纬度偏低,元江干热河谷的热量条件高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热量资源优越;同处元江干热河谷的元江和元阳,因纬度偏南和海拔偏低,元阳的热量条件更好、极端炎热程度更明显。
表6 典型干热河谷地区相关气象数据
3.4 纬度相近毗邻地区
分别选取与元江站纬度相近且东西两侧相互毗邻的石屏站、墨江站进行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表7)。石屏站(102°28′22″ E,23°42′57″ N,1 478.9 m)位于滇中湖盆高原与哀牢山地结合部的石屏坝子(盆地),属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具有高原型、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半干旱特征;墨江站(101°40′14″ E,23°27′20″ N,1 366.0 m)位于哀牢山脉中段西侧山区,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山地型、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湿润特征;元江站(101°58′06″ E,23°37′56″ N,506.8 m)位于哀牢山脉中段东侧的元江河谷,属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北热带半干旱气候),具有河谷型、年较差小、日较差小、干热特征。与纬度相近的毗邻地区相比,元江河谷的年平均气温、活动积温、极端最高气温都要大得多,而相对湿度却明显偏小,干热河谷气候特征非常显著。
表7 纬度相近毗邻地区相关气象数据
4 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气候成因
干热河谷的出现和分布具有明显的自然环境背景,并且标示着自然地带性环境的特殊性。云南干热河谷是镶嵌在山原亚热带湿润与半湿润背景中的干旱热谷,水平分布是不连续的。干热河谷的成因主要包括4个部分,即区域气候环境和水热平衡状况、森林植被逆向演替和生态环境退化、土地结构和河谷坡地退化、人为扰乱影响。基础土地资源退化,在丧失森林植被有效维护调节下,河谷深切、地形走向、海拔对水汽的分异作用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演化形成以现代“干热”为特征的地方性气候及相应景观。元江河谷500年来环境变迁研究表明,原有热带沟谷季雨林的破坏,促使了热带稀树灌丛及相应干热气候的发展演化[37]。本文从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大气环流、地形地貌4个方面探讨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气候的成因。
4.1 地理环境
低纬度。全球著名的稀树草原(Savanna)均分布在低纬热带地区,约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中国的稀树草原也主要集中西南干热河谷、台湾岛、海南岛,均属30° N以南的低纬度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高,太阳辐射强,是导致气温高、热量足的基础。
远离海洋。全球著名的稀树草原地区和中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均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条件差。降水少、湿度小、日照强、蒸发大,是导致大气干燥的根本。
高原。全球著名的稀树草原地区均属低纬高原,如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印度高原、巴西高原等,而包括元江在内的西南干热河谷地区,也属于中国的低纬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气候特征表现为雨量少,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干湿季分明,干旱突出。
低海拔。西南地区的元江干热河谷、金沙江干热河谷、澜沧江干热河谷、怒江干热河谷、南盘江干热河谷等地,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中的“低海拔”谷地和盆地,海拔200~800 m,是云贵高原大地形中的海拔“飞地”,多呈南—北向或西北—东南向插花性分布。低纬高原山区中夹杂着低海拔谷地,加剧了大气干暖和热量集聚,导致干热特征显著。
4.2 气候背景
云南整体上属于中国西部型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类型,气候兼有季风、山地、高原、低纬的综合特征。
季风气候。云南北倚青藏高原,南临热带海洋,地处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交叉影响区域。受热带季风和青藏高原影响,形成了冬干夏湿的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雨季(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5%~95 %,主汛期(6—8月)雨量集中,洪涝明显;干季(11月—次年4月)降水稀少,仅占全年的5%~15 %,旱象突出。云南河谷地区雨季降水的转化形式是蒸发损耗和汇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失,干季地面则维持剧烈蒸发状况。由于地面物质组成“石砾化”和土层裸露,地面吸热升温快、气温高、维持长。季节性干旱是干热河谷最本质的气候特征。
山地气候。云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下降,高纬度与高海拔重叠,低纬度与低海拔结合,加剧了南北之间的气候差异。从南到北分布有北热带(准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暖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北温带)7个气候带,几乎囊括了中国的各种气候类型。以哀牢山为界,云贵高原与横断山区的气候差异显著。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导致光、热、水资源分布独特。在正向垂直地带性的表现是窄幅带状的急速变化,深陷地形则更接近于自然地带的水平地带性特征。在河谷地区易形成高热量地带,气温持续偏高,年积温8 000 ℃以上,冬季日均温≥10 ℃,达到南亚热带至北热带条件,暖冬特征显著。
低纬高原气候。云南省处于30° N以南地区的亚热带地区,形成了年温差小,四季不分明的低纬气候。同时,云南又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平均海拔约2 000 m,具有光照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的高原气候特征。云南是中国唯一兼有低纬和高原特征的特殊气候区,冬暖夏凉、夜冬昼夏。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弱化了高原特征,强化了低海拔(平原)特征,低纬度低海拔的叠加,有利于大气热量集聚,热量条件优于高原及高海拔山区。热带性是干热河谷气候的另一本质特征。
4.3 大气环流
季风气团。云南冬半年(干季)受北非、西亚、南亚大陆干暖气团和北方南下干冷气团影响,天气晴暖,降水稀少、空气干燥、风速大、蒸发快、晴天多、日照足;夏半年(雨季)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和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影响,雨量充沛,降水集中、空气湿润、风速小、气温高、蒸发大、寡照多阴。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暖湿气流在往云南山原腹地行进过程中逐步减弱,随着水汽运行路径的延伸,经多次地形抬升而形成山地降雨,引起水汽能量、规模、厚度的明显衰减。云南大部地区降雨量与同纬度相邻地区相比,是两支季风多雨带中的“少雨区”,同时云南高原却有着较多的蒸发量,使降水蒸发的比值相对较大,形成中国低纬地区的一个相对干旱带(区)。而高原河谷地区降水更少、气温更高、蒸发更强,从而形成河谷型高温炎热干旱少雨区。
昆明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峰是冬半年因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的冷暖气团交绥锋面,常在滇黔交界地区一带停滞或东—西摆动,是一条气候锋。锋面以西为干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以东为湿冷气团控制,天气阴冷,阴雨寡照。云南干热河谷分布范围集中在西南季风区内,冬半年受热带大陆季风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受昆明准静止峰影响少且短暂,区域性干旱状态持续时间长达半年多(11月—次年5月),干热河谷的暖冬特征突出。
副热带高压。云南位于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地理位置,因受高原和季风影响,云南处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断裂处,介于副热带高压和季风低压的边缘。中国江淮、江南、华南地区盛夏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热力下沉增温,天气晴朗形成高温干旱;云南高原地区春末夏初受大陆干暖西风急流控制,动量下传增温,天气干燥形成高温干旱。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非常强盛时,也可西伸控制云南,形成夏季局部高温,强度弱于东部地区。
4.4 地形地貌
高原山脉。西北部海拔4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最大限度地阻挡了冬季北方南下冷空气对云南的入侵;滇东海拔2 000 m左右的云贵高原很大程度上阻挡了沿青藏高原东侧南下回流冷空气对滇中、滇南的侵扰;滇西属横断山区南延部分,平均海拔2 500 m以上,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无量山等阻挡了偏西气流的运行;作为云南气候分水岭重大屏障且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哀牢山脉,阻挡了西南暖湿气流的东北流动和东北冷空气的西南流动。
河谷盆地。元江干热河谷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河谷西侧尤为陡峭。既是东南气流北上通道,又是西南暖湿气流下沉聚集地,焚风效应显著。同时冬季还是东北冷空气的注入地,“冷垫”显现,气层稳定,逆温明显;从海拔2 500 m下降到400 m的谷底江面,气温升高约12 ℃;元江河谷中上游干热、下游湿热特征显著;元江县城位于元江河谷最大的坝子(元江盆地),由于坝子两端的河谷口小,坝子聚集的热气团比起单纯的河谷气流交换更慢,热量更不容易散失,以谷风形式持续较长时间;焚风效应使得地面蒸发更加旺盛,水汽散失态势长时间维持;元江河谷地处背风坡,西南侧有西北-东南向的哀牢山脉和无量山脉,与西南季风近于正交,直接阻挡了西南暖湿气流,加剧了河谷焚风效应;元江县境最高海拔2 580 m,最低海拔327 m,相对高差2 253 m,导致高寒山区与河谷盆地年温差达12.2 ℃。
综上所述,地理、气候、环流的大尺度背景和地形地貌的微尺度环境,构成和影响了元江干热河谷区的热量来源、积累和水分收支,是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气候形成的主要自然影响因子(表8)。
表8 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气候主要自然影响因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根据上述多方面综合分析可以看出:
(1)元江干热河谷热量富裕、水分欠缺、光照充足,萨王纳气候特征表现为气温高、降雨少、湿度小、蒸发大、日照足。
(2)元江干热河谷属北热带半干旱气候类型,是除金沙江流域元谋“飞地”外,云南乃至全国热带气候区延伸的北缘区域之一;是云南夏季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无冬区);是中国大陆≥35 ℃高温天气来得最早、日数最多的地区;是中国大陆热量资源(≥10 ℃年活动积温)最富足的地区。
(3)元江干热河谷热量条件优于海南岛、西双版纳和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热量资源优越。虽然极端高温炎热程度不及新疆吐鲁番,但夏季日数和高温炎热期长于吐鲁番;与纬度相近的毗邻地区相比,元江干热河谷特征尤为显著。
(4)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在云南山原腹地行进过程中逐步减弱,引起水汽能量、规模、厚度明显衰减,导致元江河谷降水偏少,季节性干旱突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阻挡了冬季冷空气对云南的入侵,西部哀牢山脉阻挡了西南气流的流入。
(5)地理、气候、环流的大尺度背景和地形地貌的微尺度环境,共同构成和影响了元江干热河谷区的热量来源、积累和水分收支,是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气候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影响的关键自然因子包括高原内陆、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河谷盆地、焚风效应等。
5.2 讨论
(1)从气候月、季分布可以看出元江县秋春相连、长夏无冬,体现出元江干热河谷冬半年优异的气候特质。充分发挥干热河谷冬季旅游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云南乃至中国的冬季著名避寒胜地,有力推进元江滇中连接滇南、滇东南的区域中心建设[38-39]。
(2)大自然在这片河谷地带上培育出了许多世界少有、中国唯一的奇妙植物,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类型,具有极高的科考和生态价值。积极开展元江苏铁(cycas parvula)、云南火焰兰(renanthera imschootiana)等元江狭域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的收集和保护工作,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生物多样性愿景,提升干热河谷萨王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空间。
(3)开展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维持机制、干热河谷的地质构造及其导致的环境效应、干热河谷群落结构与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与响应等方面的研究;研发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建立生态恢复示范区;建立干热河谷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加强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循环产业体系。
(4)着力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特色生物资源加工等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构建以资源促科研、以科研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地区发展的密码,藏在独特的自然条件里,藏在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里。2022年,云南省芒果种植面积约12.27×104hm2(184.1×104亩),位居全国第一,以芒果为代表的热带水果种植业,盘活了干热河谷土地。立足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实际,兼顾生态和生产,根据市场需求自主调整结构;依托有利气候条件改良种植技术,寻找适合干热河谷的种质资源,错峰上市确保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