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恩施州二官寨村为例

2024-01-17谢双玉聂黎莎金昳欣

关键词:参考点村落居民

谢双玉 聂黎莎 金昳欣

近年来,传统村落的旅游化发展趋势明显。与一般旅游景区不同,传统村落不仅是旅游景区,更是居民的生活区域,因此,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构成更多元、更复杂(1)邵秀英、田彬《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公共管理问题研究》,《人文地理》2010年第3期,第121页。,更易产生多元主体利益竞合的空间博弈及生产、生活空间资源配置矛盾等问题(2)田馨、罗阳《贵州省县域乡村空间发展评价与格局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9期,第182页。。居民作为传统村落空间的主要使用者、保护主体和文化遗产传承者,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诉求常被忽视,居民常面临外来游客占用空间、破坏生态格局等威胁,也与政府、外来投资者等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了解居民这一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有利于缓和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与其他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助力传统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方面:一是界定旅游发展中的主要(核心)利益相关者,并对其进行分类,这类研究多采用专家评分法,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重要性和利益诉求的紧急性来进行;二是分析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采用的方法包括均值法、简单定性描述或推理法、结构访谈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数据因子分析法;三是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利益相关者类型、空间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模式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简单数值或定性比较、方差分析以及利用访谈数据编码等。

综上所述,学者在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已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聚焦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的研究较少。已有关于传统村落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大多只是将居民作为利益主体之一,不仅难以深入和全面把握传统村落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诉求及其影响因素,而且难以体现居民作为传统村落空间核心利益相关者的重要地位。第二,多数研究只是笼统地分析旅游发展中居民有哪些方面的诉求,而没有区分和讨论居民这些诉求所面向的对象,不利于准确地把握居民诉求的本质和提出满足居民诉求的针对性对策建议。第三,关于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影响因素分析的视角比较单一,主要只考虑了人口统计特征,忽视了其他社会经济、居民的地方情感、心理需求等因素的作用。第四,已有关于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的调查分析多采用简单定性描述或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3)简单定性描述多直接给出结果,没有交代过程和判断依据等,说服力不够;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受研究者问卷题项设计的影响和约束,不能反映居民诉求的全貌。。因此,本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二官寨村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收集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分析法,归纳总结传统村落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诉求类型,探析产生这些诉求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及其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以期为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案例地概况

二官寨村位于恩施州恩施市盛家坝镇,地处恩施市西南部,交通较便利,是一个具有近300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 100多栋土家干栏式吊脚楼建筑保存完整,其中康家大院、胡家大院的传统建筑体量最大。该村居民主要为土家族,保留典型的土家族文化习俗,传承了地方特色戏剧、手工技艺及宗族文化,自编了实景剧《二官人家》,经常开展民俗演艺、赏花、元宵灯会、篝火晚会等活动。该村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拥有优美的原生自然景观,青山、白云、小桥、流水、村落、稻田,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2014年该村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

过去,二官寨以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种植业为主,经济效益不高,村内硬件设施差。2013年,从胡家大院所在的小溪组开始,由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号召并带领村民们贡献田地、参与劳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了二官寨发展旅游的历程。2014年,在康家几位能人的带领下,康家大院所在的旧铺组居民也开始自发修路、维护老屋,580多户村民参与厕所革命。由此逐渐形成了小溪、旧铺两个旅游组团,培育了一批特色民宿,探索出全村可住宿的接待模式,吸引了一批固定的研学、写生客户群,依托民宿建成了大学美术实践基地,逐步形成了“农业+旅游+文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2020年二官寨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带动约310人就近就业,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万(4)赵映雪、童秀清《古老二官寨的“青春密码”》,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2021年9月15日发布,2022年3月20日访问,https://news.hubeidaily.net/pc/4351.html。。近几年来,由于当地政府资金不足,二官寨村旅游建设进程放缓,同时旅游利益分配不均带来的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烈,部分居民失去发展旅游的信心,对村庄发展旅游也时有抱怨。二官寨的旅游发展历程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具有典型性,因而本研究选择以该地为案例进行传统村落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 数据来源

1. 访谈内容设计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法获取数据。以二官寨核心旅游区的小溪、旧铺组居民(旅游经营者、农户等)为调研对象,询问并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成员职业类别等;二是二官寨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评价,包括旅游发展历程、优势与问题、前景预测、看法及其原因、旅游发展建议等;三是居民对二官寨旅游发展的意愿、诉求及原因,主要了解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意愿及其表现和原因,分析面向当地政府、游客、其他居民、旅游规划人员、外来投资者等对象提出的诉求内容及原因。本研究主要利用诉求相关的访谈数据。

2. 访谈调查实施

2021年7月13-14日8位师生赴二官寨预调查,深入村委会、小溪组和旧铺组农户家中了解二官寨旅游发展及居民基本情况。2021年10月3-25日作者再赴二官寨进行正式调查,住在居民家中进行参与式观察和体验。通过随机抽样与滚雪球相结合的方式与居民进行深度访谈,每次访谈持续约1小时,直至信息饱和为止。共访谈有效样本50人,将观察获取的信息、图片、调研日记及访谈记录文本整理为研究资料,访谈文本共计5万余字。访谈对象中,被访者男女分别为22人和28人,比例相当;年龄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44人,占88.0%),学历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42人,占84.0%),家庭成员职业以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为主(专职务工务农人员39人,占78%);样本结构特征与该村的基本情况相符,具有代表性。

(三)分析方法

1. 诉求类型分析:内容分析法

为了归纳总结出二官寨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诉求类型,参照何芸、邱均平等研究(5)何芸、杨晓霞《内容分析法在我国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述评》,《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8页;邱均平、邹菲《国内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图书馆杂志》2003年第4期,第7页。,以NVivo 12为研究工具,两位编码员背靠背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首先,筛选出诉求相关的文本;其次,将诉求对象作为编码的主类,以诉求内容作为次类目进行逐句编码,整理得到相应的参考点并归类到主类目下;最后,比较检查两位编码员的编码结果,交互判别分析信度,确保编码结果可以使用。

2. 影响因素分析:扎根理论分析法

为了揭示二官寨居民对旅游发展诉求的影响因素,参考陈向明、苗学玲等研究(6)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4期,第60页;苗学玲、解佳《扎根理论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应用的反思:以旅游体验为例》,《旅游学刊》2021年第4期,第126页。,采用Strauss和Corbin的方式对访谈文本进行开放式、主轴和选择式三级编码,在提炼出居民诉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及其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与可靠性,两位编码员使用NVivo 12软件对文本信息进行独立编码,在编码过程中不断对比、讨论与修正,对访谈文本进行概念化、范畴化,直至理论饱和。

二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的诉求及类型

编码员分别将反映居民诉求内容的文本进行独立编码,而后的交互判别信度检验值均在0.80以上,表明编码员的编码具有一致性,可接受,最终整理得到4个主类目的244个参考点(见表1)。

(一)面向当地政府提出的诉求

二官寨居民面向当地政府提出的诉求最多,有122个参考点,占参考点总数的50.0%。这些诉求集中于改善社区环境(73个参考点,占该主类目参考点数的59.8%(7)此节括号中的数据均为各类诉求参考点占主类目参考点总数的比例。)和维护干群关系(29个参考点,占23.8%),而对保障经济收益(15个参考点,占12.3%)和注重地方保护(5个参考点,占4.1%)的诉求较少。

具体来看,改善社区环境方面的诉求包括建设交通、房屋、广场等基础设施(占22.1%),发展景区、游乐设施、其他旅游项目等(占18.0%),吸引人才返乡等(占4.9%),进行文化活动建设、文化产品打造等(占1.7%),大力引进外资,缓解本地建设资金压力(占5.7%),设立村集体旅游组织、实现政务公开透明、完善生活管理工作等(7.4%)。维护干群关系方面的诉求包括公平分配旅游及社区利益(占21.3%)和加快兑现土地及旅游摊位交付(占2.5%)。保障经济收益方面的诉求表现为得到占地、房屋等经济补贴(占12.3%)。注重地方保护方面的诉求包括保护木屋建筑(占2.5%)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占1.6%)。

(二)面向其他居民提出的诉求

二官寨居民面向其他居民提出的诉求有50个参考点,约占参考点总数的20.5%。这些诉求分别面向两类居民:一是旅游参与者,他们是村庄旅游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形象代言人(32个参考点,占该主类目的64.0%);二是非旅游参与者(18个参考点,占36.0%)。

具体来看,面向旅游参与者提出的诉求主要有推动旅游发展(占62.0%)和维护地方形象(占2.0%)。推动旅游发展方面的诉求包括带动旅游建设(占56.0%)、加强合作经营(占4.0%)、增强旅游经营技能(占2.0%)。可见,居民除了希望旅游参与者推动地方旅游发展之外,同时希望他们能够约束自身行为,增强旅游经营水平。面向非旅游参与者提出的诉求包括积极参与旅游(占20.0%)、维护邻里和谐(占16.0%)。其中,参与旅游建设诉求体现了居民对地方发展的渴望,维护邻里和谐诉求反映出二官寨在旅游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邻里矛盾,但这类诉求被提及频次不高,说明邻里矛盾并不普遍,但仍应引起重视。

表1 传统村落二官寨旅游发展中居民的诉求编码结果

(三)面向外来投资者提出的诉求

二官寨居民面向外来投资者提出的诉求较少,只有39个参考点,约占参考点总数的16.0%。这些诉求集中在推动地方建设(24个参考点,占61.5%)、增加经济收入(11个参考点,占28.2%)、提升地方形象(4个参考点,占10.3%)三方面。

具体来看,推动地方建设方面的诉求包括推动基础设施、景点等的建设(占59.0%)及提升村民整体素质(占2.5 %)。增加经济收入方面的诉求包括增加地方客流量(占12.8%)、增加就业机会(占5.1%)、获得占地收入(占2.6%)、实现农产品升值(占7.7%)。提升地方形象方面的诉求包括推动地方开放(占5.1%)、提高旅游名声(占5.2%)。

(四)面向游客提出的诉求

二官寨居民面向游客提出的诉求最少,只有33个参考点,约占参考点总数的13.5%。这些诉求集中于规范自身言行(20个参考点,占60.6%)、满足情感需要(9个参考点,占27.3%)、增加旅游消费(3个参考点,占9.1%)、改善交往态度(1个参考点,占3.0%)。

具体来看,规范自身行为方面的诉求包括不随意采摘农作物(占33.3%)、自觉爱护古寨生态环境(占15.2%)、言行守礼守节(占12.1%)等方面。据居民反映,在旅游发展初期游客失范行为较为常见,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素质明显提高,失范行为大幅减少。满足情感需要方面的诉求体现为希望游客多来常来(占27.3%)。促进旅游消费方面的诉求包括增加农产品购买量(占6.1%)、增加导游服务购买量(占3.0%)。改善交往态度方面的诉求体现为希望游客热情主动(占3.0%)。

以诉求对象为划分依据是为了从诉求对象出发提出满足居民诉求的针对性建议,然而面向不同对象提出的诉求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为更好地探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的影响因素,参考王翔宇、王松茂等学者对旅游地居民诉求的分类(8)王翔宇、翁时秀、彭华《旅游地乡村社区居民利益诉求归类与差异化表达——以广东南昆山核心景区为例》,《旅游学刊》2015年第5期,第48页;王松茂等《世界遗产旅游地社区居民利益诉求空间分异——以天山大峡谷为例》,《经济地理》2018年第9期,第217页。,本研究将上述诉求进行概括。将改善社区环境、推动地方建设、推动旅游发展、积极参与旅游等归纳为提升社区环境类诉求,具体细化为提升社区管理环境、建设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旅游发展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将维护干群关系、规范自身言行、改善交往态度、维护邻里和谐等归纳为维护社会关系类诉求,具体细化为维护主客、邻里、干群关系;将保障经济收益、增加经济收入、满足情感需要、促进旅游消费等归纳为满足个人需要类诉求,具体细化为满足经济需要和情感需要;将注重地方保护、提升地方形象、维护地方形象等归纳为保护地方形象类诉求。

三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的影响因素

(一) 编码过程

表2 二官寨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影响因素的开放性编码示例

1. 开放式编码

为确保编码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每次访谈结束后即开始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开放性编码。首先,严格按照贴近材料的原则,逐句阅读和分析原始文本,进行概念化,最终提取出77个基本概念(见表2)。其次,确定概念的意义和属性,根据语义和逻辑关系将相关概念聚拢在同一类属之下,并对各类属进行抽象命名,得到管理环境较差、社区条件不好、居民素质不高等13个范畴(见表3)。

2. 主轴编码

将上述开放式编码得到的相互独立的范畴带回资料现场,进行持续性分析和比较。主要依据并列、因果等逻辑关系探究范畴之间可能存在关联的线索,对13个范畴聚类得到4个主范畴,并将其命名为环境感知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人地关系因素、个人偏好因素(见表3)。

表3 二官寨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影响因素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3. 选择式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对主范畴进一步整合和提炼,挖掘出核心范畴,并通过“故事线”来分析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相关理论完善各范畴,以达到理论饱和要求,发展出系统的理论框架(9)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4期,第61页;苗学玲、解佳《扎根理论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应用的反思:以旅游体验为例》,《旅游学刊》2021年第4期,第127页。。通过对上述13个范畴和4个主范畴作深入分析,并与原始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出二官寨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产生的故事线,并通过对主范畴、范畴进行阐释,抽象提炼出1个核心范畴(维度),即居民诉求生成。将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总结为: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受到个人偏好因素的内在驱动和人地关系因素的情感推动,以及人际关系因素和环境感知因素的现实推动,生成了提升社区环境、维护社会关系、满足个人需要、保护地方形象四方面的诉求。各类因素与诉求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环境感知因素主要推动提升社区环境类诉求的产生,人际关系因素主要促进维护社会关系类诉求的产生,个人偏好因素主要驱动满足个人需要类诉求的产生,人地关系因素主要促进保护地方形象类诉求的产生。同时,各类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居民诉求的生成。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调研前后经历20余天,针对模型进行理论饱和检验,未发现新的重要类属和关系,因此判定理论已经饱和,据此构建最终的理论模型(见图1)。根据系统理论,个人偏好、环境感知、人际关系、人地关系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传统村落居民诉求的影响系统,促进居民诉求的生成(10)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地理研究》2012年第11期,第2095页。。其中,个人偏好因素是居民诉求产生的起点,是居民诉求生成的原动力;人地关系因素体现了居民对传统村落空间的功能及情感依赖,是居民诉求生成的情感推力;环境感知和人际关系因素分别体现了居民对当地社会系统发展成果及个人社会网络互动成果的评价,是居民诉求产生的现实推力。在个人偏好因素激发和人地关系因素的推动下,居民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网络充满美好向往,但环境感知不满足、人际交往失调的现状与其向往不相符,进而触发提升社区环境、维护社会关系类诉求。因此可以说,传统村落居民诉求的产生实质上是环境感知不满足、人际关系失调的现实与个人美好追求、人地情感表达之间矛盾冲突与协调作用的结果。同时,居民诉求的实现也将反作用于居民诉求影响系统,推动其更新与改善。

图1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的生成机制

1. 个人偏好激发满足个人需要诉求

个人偏好即居民需求倾向是触发居民诉求的第一性因素,是居民诉求生成的起点。一方面,居民厌倦了村落空心化带来的寂寞、文娱活动缺失造成的单调、地方闭塞形成的压迫等心理感受,触发了居民增加主客交往以缓解寂寞、加快文娱活动建设以丰富日常生活、开放传统村落空间以促进内外交流等心理诉求,如“游客与自己的交流可以带来很多快乐,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C06),“对游客的印象比较好,游客有时候过路和自己聊天,自己觉得很开心,没那么寂寞了”(C45)。另一方面,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合理发展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健全村寨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认知、认同、自信及复兴;同时居民存在希望在地方发展过程中获取一些私人利益和回报的“搭便车”心理,如“希望自己也能从旅游中获利,毕竟自己贡献了田土,希望得到一些占田地的补贴”(C21),“欢迎外来投资,想把地方发展得更好,自己能卖出更多的农产品,增加家庭收入”(C13),促生了丰富生计选择、获取征地补贴、改善生活条件等物质诉求。

2. 人地关系推动保护地方形象诉求

人地关系作为重要情感推力主要推动居民产生保护地方形象的诉求。“虽然自己的后代不会回来,但希望村里其他人的后代在这里能有更多发展机会,对这个地方有依恋”(C18)。地方感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塑造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建构的人地关系(11)Junxi Qian, Hong Zhu, Yi Liu, “Investigating Urban Migrants’ Sense of Place Through A Multi-scalar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1, no.2 (January 2011): 170.,这种人与地方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系(12)Maria Lewicka, “Place Attachment: How Far Have We Come in the Last 40 Yea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1, no.3 (October 2011): 215; 黄向、保继刚、Wall Geoffrey《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旅游学刊》2006年第9期,第20页。是塑造居民对地方旅游发展态度积极的重要因素(13)陈怡梦、成锦《传统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对旅游支持的影响机制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第81页。。一方面,居民依靠传统村落空间进行生产生活形成地方依赖,如“因为是自己的家乡,觉得家乡比较熟悉,在盛家坝镇上有房子也没去住”(C41)。另一方面,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居民通过对环境的态度、偏好、信仰、价值观等表现出对地方的归属与认同(14)Daniel R. Williams, Jerry J. Vaske, “The Measurement of Place Attachment: Validity and Generalizability of a Psychometric Approach”, Forest Science 49, no.6 (December 2003): 831.,如“因为是自己的老祖宗,对老祖宗很尊重”(C10)。这种依赖、认同的人地关系促使居民与地方保持亲近,对地方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态度,触发居民自觉保护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及建筑、维护村落社会名望、努力提升地方形象等诉求。

3. 环境感知引致提升社区环境诉求

上述居民个人偏好和人地关系因素激发和推动其对地方旅游的发展充满期待和希望,但当他们发现现实情况与他们的期待有差距,各方面的环境改善程度无法满足他们的预期时,他们就会产生提升社区环境的诉求。具体来看,“不知道政府把(拨的)钱用在哪里”(C31),“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管理不好”(C05),认为基层干部没有有效执行相关政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公正、不透明的问题,损害了居民的经济利益及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导致居民对传统村落的管理环境不满。“最近一年小溪的变化不大,基础设施也没有搞好”(C03),居民感到二官寨交通路网建设不完善,基础生活设施仍有缺失,本地就业环境较差等,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便利度,还限制了其生计选择,导致其对社区建设环境不满。由于当地发展水平不高、居民思想保守、掌握的技能单一且初级,导致“自己想采用合作社联合经营的模式,但人力不够,没有经营者参与”(C01),严重限制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因此居民对本地人力资源环境不满。居民认为“光建设农家乐没有用,需要建设一些游乐项目”(C11),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旅游设施落后,旅游资源利用低效, “现在年轻人一般都在外打工,光靠旅游无法满足生活开支”(C27)。同时,现有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粗放式旅游开发已无法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导致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环境不满。“小溪就是缺钱,所以旅游没有发展起来”(C15),传统村落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当地政府缺少专项旅游发展资金,居民普遍收入较低,无法支持传统村落的发展需求,因此,居民对当地经济发展环境不满。 “听说农家乐吃饭每人六十,觉得太贵了”(C43),居民认为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使下乱收费,破坏了当地旅游市场的氛围,担心会“把地方名声搞臭”(C43),因此对市场环境不满。居民对社会经济环境现实的不满触发了优化管理环境、改善社区条件、提升居民素质、加快旅游发展、强化资金支撑、规范市场环境等提升社区环境方面的诉求。

4. 人际关系触发维护社会关系诉求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当地政府、居民、外来投资者、游客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以不同形式参与旅游发展,利益诉求不同,导致在旅游发展中存在利益冲突(15)卢小丽、毛雅楠、淦晶晶《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位阶测度及平衡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第9期,第1137页。。由于二官寨旅游发展还没有外来投资者介入,因此,居民主要与当地政府、游客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和利益冲突,推动居民诉求的生成。从主客互动关系来看,游客“偷自己的东西,偷苞谷、西瓜等”(C04)的失范行为致使居民个人财产遭受损失,生活空间遭到破坏;有些游客“不同自己说话,从面前过都不打招呼,看都不看自己一眼”(C36),态度冷淡伤害了居民的情感,甚至诱发居民的文化自卑心理,触发了居民产生缓和主客关系的诉求。从干群互动关系来看,村干部“在利益分配中非常不公平”(C05),“没有切实为自己想过,也没有听自己的意见和诉求”(C36)等行为直接损害了居民的经济利益,造成 “领导与村民的矛盾”(C19),严重挫伤居民发展旅游的热情,甚至出现“村里很多人闹”(C36)等抵抗行为。此外,“村里发展旅游的方式不好,领导班子管理能力也不好”(C04)等问题长期存在,干群双方缺乏有效沟通,致使居民对当地政府的信任度降低,触发了居民改善干群关系的诉求。从邻里互动关系来看,由于传统村落具有较强的血缘纽带,多数居民“希望他们好,因为都是亲戚,都姓胡”(C24),但是邻居之间“少了一些人情味”(C18),来往减少、情感淡薄伤害了居民宗族间情感,同时,还存在“自己种的农作物被邻居养的羊子吃了”(C48)这样的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使邻里关系恶化,偶有争吵现象发生,让居民产生修复邻里关系的诉求。

四 结论与建议

传统村落承载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其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时代议题。居民作为传统村落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其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传统村落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本研究聚焦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这一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试图深入和全面地把握其诉求及影响因素。

第一,在传统村落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居民诉求主要面向当地政府、其他居民、外来投资者和游客提出,面向不同对象提出的诉求占比依次递减,其诉求内容各不相同但又有共通之处。诉求内容主要包括提升社区环境、维护社会关系、满足个人需要、保护地方形象。其中,居民对提升社区环境方面的诉求最多,诉求对象涉及当地政府、其他居民(含旅游参与者和非旅游参与者)、外来投资者,说明传统村落居民具有强烈的发展旅游和建设家乡的诉求,并且希望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同时,传统村落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除了具有物质诉求外,还具有精神诉求,包括得到情感安慰、希望受到尊重、邻里和谐共处、保护地方建筑及生态环境、维护地方形象等。

第二,传统村落居民诉求的产生实质上是环境感知不满足(环境感知因素)、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关系因素)的现实与个人美好追求(个人偏好因素)、人地情感表达(人地关系因素)之间矛盾冲突与协调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人偏好是诉求生成的原动力,人地关系是诉求生成的情感推力,而环境感知和人际关系是诉求生成的现实推力。诉求源于对现状的不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对现状不满易引发改善类诉求,如由环境感知不佳引起的全面改善环境诉求;由人际关系失调触发的平衡社会关系诉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则易形成提升类诉求,如由人地关系推动的维护地方情感诉求;由个人偏好激发的满足个人需要诉求。居民诉求的生成无明显先后,但对改善类诉求的满足更为迫切。

根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可针对主要利益相关者提出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首先,当地政府是居民诉求解决的主要力量,应尽量满足居民的改善类诉求,重视居民的提升类诉求,重点关注建设发展、环境保护、公平分配等诉求。其次,居民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主动为传统村落建设发展出力,提升自身技能,友好接待游客,维护邻里和谐。再次,外来资本应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融入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助力乡村实现文化、生态、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最后,游客应注意规范自身行为,主动维护村落环境,加强主客深入交往。

猜你喜欢

参考点村落居民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石器时代的居民
FANUC数控系统机床一键回参考点的方法
石器时代的居民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参考点对WiFi位置指纹算法的影响
数控机床返回参考点故障维修
FANUC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故障分析与排除